第190章 熱情相待

bookmark

夜幕之降,一場御宴在永清行在展開,宴席規格很高,畢竟天子下令組織,並且親自作陪。以素來的儉樸作風,菜餚不算豐盛,更別談精細,不過有一點,酒管足,肉管飽,去拘束,對於一干在邊境吹風冒雨的武夫而言,亦足享用了。

www ●ttκд n ●C〇

宴席間雜聲很多,邊將們杯碗相和,呼應不斷,甚至顯得有些吵嚷。在場文武數十人,以宰臣李濤爲首的隨駕文臣,對此都不由面露不愉,少許排斥的神色掛在臉上。

劉承祐倒是不以爲意,安居御案,以一種寬和的姿態,審視着他的將軍與臣僚們。古井無波的眼神不時閃過些許銳利,似乎在琢磨哪些人可以引爲臂助,哪些人值得拉攏,哪些人需要制衡,哪些人施以打壓……

賢妃折小娘也隨侍在場,容顏清麗,着一身不算華麗的宮裝,但盡顯颯爽的氣質,就坐於劉承祐之側。時不時地,劉承祐會偏頭,與折娘子耳語幾句,似是夫婦間的私語,小娘子嘴角銜着笑意,二者之間的相處顯得十分融洽,劉承祐對摺娘子的寵愛亦是溢於言表。

“臣何福進,祝陛下與娘子聖體安泰,祝大漢國柞永延!”閒談間,還未正式履職的大漢北面都部署何福進站了出來,持杯向劉承祐賀。

何福進魁梧的體型站在堂中,就如一棵蒼松,年紀雖長,面上的褶皺也彷彿帶着刀劍的銳意,這是個飽經沙場的老將。身後也跟着幾名將領,一同向劉承祐表示恭敬。

有些意外地被天子委以重任,或是迎來了事業的又一春,何福進的眉宇間外露少許自得之意。

打量着這老帥,劉承祐心中甚是滿意,滿意表現出的恭順態度。回想起漢興之年,欒城之戰後,接受舉薦,劉承祐親自延請何福進出山爲瀛洲防禦使,那個時候,在他面前,何福進可表現得甚是矜持。

當然,劉承祐也不會天真地以爲,委以重任,何福進便會真正地無保留地效忠自己,效忠大漢。畢竟似這等在不斷的王朝更迭中歷盡了變亂與殺戮的武夫,哪裡是那麼輕易便收服的,三代以來,將臣固少忠義,而何福進的忠誠,大抵在莊宗淪亡之後,便大難與人了......

對此,劉承祐心裡有數,在如今的世風之下,對於忠誠暫時也沒有不切實際的期望,雖則他無比渴望收拾人心,重塑禮義。劉承祐所篤定的是,只要中樞平靜,國家安穩,隨着君權的繼續鞏固,何福進的恭順會一直持續下去。

並且,天下不只一個何福進,似何氏這樣的人,對於劉承祐而言,並不影響用其才,爲大漢社稷的穩固添磚加瓦。

剎那的時間內,劉承祐腦中恍過一些雜念,不過面上不露分毫,動作平穩,態度平和地拾起酒杯,朝何福進等邊將應道:“何公與諸位的祝願,朕領了。然如欲致大漢興盛,天下太平,還需諸位與朕戮力同心,共造大業!”

杯中酒一飲而盡,劉承祐動作乾脆,銳氣逼人。面對天子的勉勵之言,衆將也都很配合,多有所觸動的模樣,齊聲而應。

酒罷,劉承祐又獨留何福進於御前,試着繼續拉攏關係:“何公將略不凡,戎馬倥傯,乃當世高才。我欲以人當北面之任,左右薦公,我亦深信何公之能德。自唐季以來,契丹便乃中原之患,於大漢更屬生死之敵。北方邊患,始終是我心病,此後,幽冀一線,軍爭御備,就多多倚仗何公操持費心......”

劉承祐此來,對於北方的掌實權的軍使,更像是進行委託交底來的,每有談話,都是一副推心置腹,發自肺腑的樣子。

類似的話,在這三兩日內,何福進大概是從劉承祐這兒聽到不少了,顯得很平靜,面對天子的重託囑咐,只是鄭重地行了個拜禮,給了個肯定的回答。

“官家,趙虞侯求見!”張德鈞自側小步邁至御案前,向劉承祐稟道。

“傳!”

“何事?”掃了眼腳步生風而來的趙匡胤一眼,劉承祐問。

“陛下,慕容都帥遣人來報,燕王率兵,已臨城外!”

“哦?”劉承祐眉毛稍微挑了一下,拿杯的手停住了,以一種玩味的語氣道:“到底還是來了!”

“帶了多少人?”劉承祐問。

“燕騎上千!”趙匡胤答:“燕兵在城下,甚是跋扈,言陛下相邀,吵鬧着要進城休整避寒,慕容都帥率兵阻之,如何應對,請命於陛下!”

趙匡胤的雖然刻意壓低了聲音,但他的話周遭的人還是聽到了,皆下意識地將注意力放到了此事上,堂間的熱度減輕了些,很明顯地,有的人露出了饒有興趣的表情,似乎想要看天子如何應對此事。

聞此訊,劉承祐臉上的異樣,反倒是收斂起來了,稍作思吟,直接對左首的宰相李濤道:“燕王應朕所邀而來,便煩勞李相公辛苦走一遭,替朕去迎一迎。告訴燕王,此間宴正酣,朕於此敬候其入席!”

“是!”李濤忙不迭地起身奉命。

李濤離席而去,劉承祐又看向趙匡胤,吩咐道:“未免擾民,隨從的燕兵,就無需進城了。不過,其遠道而來,忍風冒寒的,傳令下去,騰出一座營寨,讓其入駐,飽腹禦寒之資,供應周全。還有,告訴慕容延釗,燕軍戍邊,經年剋日,於國有功,甚是辛苦,好生照應!”

“好生照應”四個字,劉承祐咬字很重。而趙匡胤,儼然體悟到了其間深意。

腳邁幹練之風,趙匡胤傳令而去,劉承祐則又恢復了泰然的模樣,雲淡風輕地,再度主動舉杯向宴上文武邀酒,繼續夜宴。

“齊物,對燕軍之跋扈,你如何看?朕又當如何應對?”抿了一口酒,劉承祐召來王溥,閒談般向他問詢。

王溥也喝了些酒,面上有點醺意,不過一雙眼睛仍舊清明,透着睿智的神采。思索了一陣,應道:“臣且試言之,燕軍此舉,或存試探之意,幽州虛懸朝廷之外,燕王又握重權,此番縱使南來,對陛下與朝廷,恐怕仍有疑慮......”

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來人,給燕王備一席位,就在案右,離朕近些!”

聽王溥的分析,劉承祐眼睛都沒眨一下,擡手摸了摸他下巴上的胡茬,說:“看來,朕還得盛情相迎,以安燕王之心了!”

當燕王趙匡贊帶着點複雜的心理,被李濤迎入行在的時候,面對的是,天子劉承祐攜文武,於堂前親迎。瞧見趙匡贊,劉承祐是急步上前,緊握其手,引趙匡贊入內,嘴裡一口一個“元輔兄”。

天子的熱情,讓趙匡贊心裡略感異樣......

第53章 有詩云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71章 六合堤上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429章 向南!第33章 兩廣運動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1755章 良平島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1713章 機遇第406章 調任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117章 機會第318章 碩果僅存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418章 洗禮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245章 出兵伐蜀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1733章 王侁要倒黴了第65章 制舉進展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82章 瓦橋關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176章 接風洗塵第13章 舉城同歡第8章 巡視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1754章 雄才難制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1773章 質問第79章 勢孤危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9章 鳳翔戰況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38章 任其紛擾第158章 善後第81章 兩日而克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1775章 調整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235章 難以樂觀第214章 荊湖之策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93章 噩耗連連第89章 談話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230章 壓力都不小第150章 聽政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346章 底層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218章 皇帝未至,廝殺已烈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118章 查抄第401章 老郭威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164章 重返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