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再得兩子

bookmark

崇政殿,這座並雄偉,更談不上華麗的殿堂,風雪不侵,仍舊穩穩地矗立在東京宮羣之中,樸素的色調,隱約散發着威嚴肅穆。

殿內,落座於龍牀,周遭稍顯冷清,十餘盞宮燈搖曳着火苗,然正是這熟悉的冷清,方使劉承祐心安。只有這大漢權力的中心,纔是他的舒適區。

前番北巡,離京日長,雖沉湎於地方的巡視,但他心中始終掛念着東京,生恐帝都出現什麼問題。所幸,在他近兩年持續的動作下,已然整合出一套可堪其用,穩定朝政正常運轉的官僚班子。以馮道爲首的大漢中樞之臣,終究沒讓他失望。

又或者是立國以來,國事不寧,大漢內外已然被折騰得筋疲力竭,上下求安,故劉承祐離京的這段時間,東京軍政民情整體還算穩定。多災多難的大漢王朝,在劉承祐的努力下,終於真正進入休養生息的節奏。

呼吸着殿中的空氣,即便是武德司所報東京輿情,類似貪污、瀆職、行賄、欺君之類的“惡訊”,都讓劉承祐感覺是那般親切。

崇政殿中的御案是經過改制的,此前就是因爲案窄而無法擺放太多文書,劉承祐責令將作重製。然而此時的崇政御案上邊,整齊地堆滿着各類公文奏疏,都是劉承祐北巡期間積壓下的軍政要務,還未回京,便已提前傳諭諸司準備好,供他查閱,審議留守文武的處置結果。

不過,面對着滿案的冊頁,已經將工作狂屬性點滿的劉承祐此時卻明顯顯得沒有多少興致,劍眉微橫,瞳孔上彷彿氤氳着一張網,將公文中的信息阻擋在外。

“張德鈞!”忽地,劉承祐擡首朝外喚道,聲音上揚,並沒有常時的平穩。

“官家!”沒一會兒,張德鈞身體緊繃着,輕趨入內。

大家好,我們公衆.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衆號[書友大本營]

劉承祐深吸一口氣,手揚起,指向坤明殿方向:“情況如何了?”

張德鈞聲音帶着點忐忑,小心地應複道:“還沒有消息傳來?”

“那還不快去查問!”劉承祐難得地情緒外露,有些惡狠狠地道。

“小的這便去!”嚇了一跳,張德鈞趕忙道。

在其轉身之際,劉承祐腰板挺直,又道:“罷了!我親自去!”

見劉承祐一副動身的樣子,張德鈞不由道:“官家,太后有言,聖人自有她照應,請官家安心理政,勿需憂心......”

眉一皺,只瞪了他一眼,張德鈞不敢再多言,趕緊引路,安排起駕。

坤明殿,皇后符氏的寢宮,此時庭殿內外,籠罩在一層緊張的氣氛之中。經過十月懷胎,皇后符氏已至臨盆,劉承祐急歸東京,亦有此事的影響。太后李氏,親自在此照看。

“官家!”

劉承祐腳步生風,快步踏入殿中,無視行禮的侍者,及至案前,住足穩住身體,向李氏行了個禮,輕喚了聲:“娘!”

看着兒子,李氏點了點頭,瓊目之中閃過一絲慈祥,伸手以一種安慰的語氣道:“官家且坐,大符當無事!”

朝內殿望了望,並沒有聽到什麼“聲嘶力竭”的動靜,已然數個時辰了。

在堂下,貴妃高氏,賢妃折氏俱在。另有被封爲衛國夫人的符家二娘子,小娘子又長開了些,清麗的面容間憂慮頗深,不住地朝內殿張望,雙目之中盡是關切。

不過此時,劉承祐也沒有閒心與小姨子多作交流。

“官家!”高氏領頭上前,輕聲向他行禮。

劉承祐點了下頭,伸手將高氏扶起,低頭瞟向她已然圓滾滾的肚子,凝聲問:“你身子不便,不安心將養,爲何在此?”

從劉承祐的話中,能夠感受到一股關懷之意,高氏玉脣淺淺一抿,應道:“聖人誕子,妾心中憂懷。”

在漢宮之內,皇后與貴妃之間的爭寵,並不是什麼秘密,劉承祐也清楚。但聞其“后妃情深”之言,劉承祐也無意她是否言由其衷,只是說了句,你有心了。

撩起袍腳,劉承祐正坐而下,有些心不在焉地與太后敘着話,殿中的氣氛越發緊張了。前一次這般的場景,還是當初淑妃耿氏分娩的時候。

忽地自內殿傳出符氏一陣痛吟,那撕裂的聲音入耳,令人不由揪心。聞此,高氏下意識地摸了摸自己軟裘下的肚皮,玉面之上難免浮現出一絲焦慮的情緒,似是感同身受。

劉承祐深吸一口氣,收回朝裡的目光,注意到了高氏的動作,眉微蹙,朝一名侍御點點手指,直接吩咐着:“帶貴妃回宮歇養,好生侍奉!”

“是!”

高氏身體似乎也有所不適,未作強留,在侍御的攙扶下,起身向劉承祐與李氏告退,回宮去了。

又看向折氏,劉承祐輕聲道:“你也回去吧!”

迎着皇帝的目光,折小娘子也不由撫了撫自己的腹部,收斂着自己的“鋒芒”,很是乖巧地退去了。

在伴駕北巡期間,劉承祐播種不少,回京路上,折小娘子也被診出,懷孕了。

殿中更靜了,符氏的痛吟不時傳出,聞之,以劉承祐的心態,竟不由有些浮躁。

枯等了小半個時辰,猛地起身,直欲往內殿而去。見狀,李氏當即喝住他:“官家進去,能起何用?切莫添亂!”

李氏雌威外露,劉承祐看着孃親,抽了口涼氣,還是坐下了。

“你且稍坐!”李氏的心裡,又何嘗不憂慮,蹙着鳳眉,拂袖起身,道:“我進去看看!”

待李氏入內,又等了半個多時辰,冬夜都悄然降臨了,自坤明殿中,終於傳出了一陣嬰啼聲,清脆的哭聲,將殿中沉凝的氣氛,一下子衝散了。

隨着侍婢傳出“母子平安”的喜訊,劉承祐露出了暢快的笑容。

乾祐二年季冬,劉承祐的嫡長子出世。

不足半月,時間邁入乾祐三年,在新年上元佳節慾至之時,貴妃高氏,也爲劉承祐誕下一子。

后妃接連產子,若加上賢妃折氏有孕,原本稀薄的皇室血脈一下子充盈起來。如此吉兆,似乎也預示着多災多難的大漢王朝,該轉運了。

皇室開枝散葉,受到了內外朝的祝福,除了降恩詔慶祝之外,劉承祐很急切地召集翰林院的飽學之士,給兩個皇子取名。

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82章 不手軟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399章 還債第1719章 什麼忌諱的事都敢聊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26章 名將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55章 燕王病故第497章 重拾第345章 剝削者第67章 宿州一線第35章 瑤華春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上)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94章 善後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12章 方略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70章 大禮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62章 禍福之間第44章 箇中弊端第65章 君臣相宜第243章 不自知第248章 耶律屋質真正的建議第497章 重拾第173章 漢遼皇帝之間的友好交流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第90章 安全脫身第15章 名單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165章 回鶻使者第40章 郭黨俊傑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7章 貴戚解權第157章 提親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264章 孺魏王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182章 徵唐之議第175章 蜀定,凱旋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60章 “暴斃”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36章 盡伏東北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344章 打個賭第270章 騷擾,進攻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53章 遁第75章 敖萊小城第32章 邠州,北遷隊伍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94章 善後第320章 改革干將第285章 吃酒烤肉議荊湖第1690章 拼圖第480章 “新對策”第159章 還朝第62章 奸宦昏主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61章 晉陽來人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92章 大調整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238章 杯酒釋權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1693章 安西王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498章 六十年來第一遭第416章 尾聲第91章 作別西行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184章 教訓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87章 兄弟第2054章 太宗篇1 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