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燕王南來

bookmark

畢竟冬時,太陽西滑很是迅速,伴着陣陣席捲南下的北風,暮色漸臨,北國大地,再度爲冰冷徹寒所佔據。

#送888現金紅包# 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跌宕不平的道路,曲折地駛向南方,這是通往永清的官道,路不寬,未經修整,不便走。道途空蕩冷清,沒有什麼行旅,只有不少雜亂潦倒的枯草在冷風中搖曳,一派頹敗孤寂之景。

呼嘯的北風中,一陣隆隆的馬蹄聲踏破此間的孤冷,雄健的馬蹄踐踏着地面,蹄鐵與堅硬的凍土碰撞,發出尖銳的敲擊聲。

這是一支精銳的騎兵,觀其規模,概有千騎以上,而騎隊之中打着旗號,乃是“燕”旗,顯然,此乃幽州來軍。

而時下,燕騎陣中,燕王趙匡贊正被拱衛着。

作爲大漢北方權勢最強的藩鎮,趙匡贊仍舊顯得年輕,比起去歲,最大的變化要屬其稠密的胡茬了。一年多的燕王生涯下來,氣場明顯強大不少,提拔的身軀間時刻透着點內斂的自信,那是執掌一方強藩的加持。

面無表情,目光平靜地望着綿延向南的道路,趙匡贊手一揚,率先減速,緊隨其後,身邊護衛的燕騎也俱放緩馬速。戰馬受限,在一陣籲律律的嘶鳴聲中,隊伍停了下來。

座下健馬打着響鼻,噴着白汽,趙匡贊召來負責探引道路的屬將,問道:“快到永清了吧!”

“回大王,永清距此已不過十里,日落之前,可至城下!”屬將答道。

問言,趙匡贊以一種莫名的語氣說:“如此倒也算守時了,只是不知天子那邊,是否會怪罪我遲慢?”

趙匡贊此來,是受劉承祐相召,前往永清覲見,用制書裡的話來講,叫作共商國是,以彰君臣厚誼。

事實上,面對天子相召,如何應對,趙匡贊是經過一番遲疑的。臨行前,針對來與不來的問題,趙匡贊也曾召集親近僚屬將吏進行商討。

趙匡贊有心奉承製南下謁君,但是有不少屬臣將校勸阻他,說大王身負幽燕軍政,責任重大,又說漢帝相召,其意不明,不便輕動。

總而言之,就是對朝廷不信任,對天子心存疑慮,勸趙匡贊切莫輕離雷池,而涉“危地”。

而趙匡贊,儼然受到了影響,有所偏向。在這個時候,劉承祐此前佈下的一子,權盧龍觀察使高防站了出來,力斥衆議,進言趙匡贊,規勸他對天子與朝廷勿行疏離之舉。並以性命擔保,南下必然無恙。

高防前因與昭義節度常思有隙,矛盾激勵,遭受打壓,幾喪性命。後因禍得福,憑着漢興之時與劉承祐的那點交情,被其想到,趁機調離潞州,右遷幽州。

彼時燕王趙延壽新喪,原主政一把手張礪去得更早,趙匡贊新繼之,燕兵上下,一片混亂不穩。

高防奉君命北上,攜朝廷大義,既爲中樞監管幽燕,同時更重要的,還是協助趙匡贊彈壓不臣,爲大漢將盧龍這個北方強藩穩住,以使之正確地履行拱衛大漢北方的堡壘職責。

高防向來是個有格局的人,眼光遠,識大體,履任前也曾南下東京,被劉承祐接見,君臣倆足足談了一個半時辰,明析自己的使命之後,方纔長拜而驅車北上。

履職之後,高防也是積極協助趙匡贊,外御契丹,內撫軍民,並且充當其與朝廷之間聯絡的紐帶,消除誤解,緩和矛盾。

在此前,幽州遭受遼軍的重大壓力之時間,能得南線漢軍的支持,便有高防的協調之功。當然,僅憑高防,那是沒有這個能量的,然而他背後站着的,是大漢天子。

可以說,趙匡贊得以迅速地接收幽燕權力,擺平內部紛爭,並且權勢日漸穩固,高防是起了大作用。對於高防,趙匡贊心存感激。再加高防不俗的理政能力與品格操守,又有幾分敬佩之情。

故高防據理力諫,趙匡贊終是擱下心中的疑慮,下定決心,奉制。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另外一個燕軍的重要人物的意見,也起了決定性作用。盧龍節度判官,李恕,他與高防持相同意見。

李恕此公,是跟隨趙匡贊多年的老人了,一直倚爲心腹。當初趙匡贊還在晉昌軍(劉承祐繼位之初改爲永興軍)任上時,便曾受命身入東京,打探情況,奉表獻降。

有高、李二公背書,趙氏麾下那些將吏的意見,也就不那麼重要了。做下決定之後,趙匡贊便收拾行裝、儀仗,率軍南下。

即便如此,爲防不測,此番南下,趙匡贊也帶了上千精銳騎兵,其中包括一部“刺面都”士卒,由燕軍悍將趙思綰統領的刺面都,經過趙匡贊有意的扶持,已壯大成燕軍中訓練最精銳,戰力最強的卒伍。

在這支騎兵後方三十里,另有五千燕軍步騎,用以策應。總之,燕王此行,陣仗甚大,比天子劉承祐的聲勢還搞得大。

不過動身歸動身,南下的速度卻不快,甚至有些拖沓,在經過漢軍所設關卡、隘口之時,還刻意地逗留了些時日。就是卡着永清軍議的時間,到了也沒與會,但是,傍晚將近,還是到了。

此時,住馬在側,聞趙匡贊之言,趙思綰不由接話,嘴裡很不客氣:“大王不遠數百里,趟此等風寒,前來面君。按末將的意思,天子就算親自出城來迎,都不過分,又豈會責怪大王。”

在雖趙匡贊北赴幽州後,趙思綰日益驕狂,聞其狂言,處在趙匡贊另一側的高防眉頭不由聳了一下,瞥着此人,目光冷厲。

近來,燕軍中漸生一股力量,由一干將領並本地軍功豪族爲主,政治主張便是攛掇趙匡贊自立,意圖藉以左右逢源,恢復在漢遼拉鋸交鋒之間損失的土地、財產等利益。

很愚蠢的想法,但很有市場,而趙思綰在其中,屬於中堅力量,這個人骨子裡,似乎天生就有“反漢”因子。

對於此點,高防深爲憂慮,心中已經做好了,此番面君當與天子就幽州的形勢仔細交流的打算。時下,聽其言,當即不留情面地呵斥了一句。

在趙思綰動怒之前,趙匡贊插了句嘴,以一種不容置疑地語氣道:“不得放肆,爲人臣者,怎敢藐視天子!”

“繼續南下,日落之前,必至永清!”言罷一招手,率先策馬向南奔去。

半島史話終 極限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第370章 其志甚堅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54章 病虎獠牙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58章 郭威又病了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35章 楊村第40章 郭黨俊傑第86章 駕臨渦口第365章 樞密軍政第139章 韓常案第314章 還京第243章 總結第150章 聽政第68章 二次北巡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249章 如此對手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2章 登聞鼓響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43章 東京聲色第366章 遼軍西進第54章 病虎獠牙第55章 乾脆的勝利第118章 蒲陰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90章 安全脫身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55章 燕王病故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47章 陶谷自薦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第242章 戰後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67章 遺表第62章 緊鑼密鼓第433章 聖訓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2084章 太宗篇31 報紙 成都之圍第1740章 農民苦第10章 平淡的會面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125章 冬至宴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9章 王峻歸來第284章 虛了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19章 武夫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137章 整編事第96章 壽春城內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52章 六穀土豪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1798章 宴無好宴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20章 威臨荊南第1768章 崩第76章 效郭威戰法第134章 班師還朝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64章 回鶻汗之死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406章 調任第329章 遊市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1750章 《桃蘭賦》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16章 異見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117章 潑冷水第78章 三百與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