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真正目的

bookmark

“官家,魏尚書求見!”張德鈞小步快行,至於御前,一彎到底,稟道。

“唔......”劉承祐盯着手中的一疊厚厚的冊頁看着,很入神,只是隨口應道。

這幾日下來,張德鈞變得拘謹多了,尤其是在劉承祐面前,被劉承祐嚇壞了。

而趁着這幾日,張德鈞也好生反思了一番,總結自己平日的表現,翻譯過來,就是張德鈞有些飄了。天子的信任,御前內侍的身份,都讓不似當初那般低調謙恭,雖不至恃寵而驕,但敬畏之心,總歸是減弱了些的。

張德鈞此人,算是個很機靈的人,識時務,知進退,也好讀書,就是年紀尚小,還不滿二十歲。但在劉承祐身邊待了幾年,也鍛煉出來了,內侍方面,很得劉承祐歡心。

也正是因爲如此,一個用得順手的近侍很難得,劉承祐主動敲打了一番,不希望他路走歪了,否則,他估計得換人了。

而張德鈞,顯然是有天分的,自那之後,果然“穩重”多了。而劉承祐,隨後便將他提拔爲內侍少監,侍奉御前的同時,也主管宮廷內部事務。

大漢的朝堂的職官很多,可以用膨脹來形容,立國之初,爲了收買人心,穩固局面,招降納叛,大封內外。內外多少吃皇糧的,對國家的財政是個不小的負擔,劉承祐已然在着手削減。

而漢宮之內,各類官署、機構,是十分不健全的。兩年劉承祐躬行節儉之時,還主動壓縮過內侍各監的人員。但這樣的情況,不可能長久如此,否則皇家的威嚴都無法彰顯,已有御史上表,讓劉承祐充實內宮,以全健制。

劉承祐也有類似的想法,在全面梳理外朝之前,先將皇城之內諸司、局、使,進行規制,自己的“家事”,也更方便操作些。對張德鈞的任用,算是一個開始。

而雖然升了官,漲了俸,張德鈞反倒更加謹小慎微了,侍奉起來,愈加用心。

此時,劉承祐正在審閱三司那邊的財稅上計,情況在劉承祐的預期之上。經過持續兩年的休養生息,發展生產,在稅賦方面,朝廷終於勉強擺脫了“拮据”,雖遠遠談不上富裕,但已足夠養軍、養官、諸衙署機構靡費、邊防禦備以及河渠大工等必要靡費。

對於僻遠窮困邊州,以及邊塞要卡的支援,因弭兵罷戰的緣故,也少了一大部分。前兩年作爲吞金獸的河北,也漸自給,乾祐三年仍有災禍,尤其是水患,但也在可控範圍之內,比起乾祐二年的多災多難,要安定得多。

地方節鎮,基本恢復了對東京的上供,歲收之輸入,陸續匯聚而來。朝廷直轄諸州,及近畿方鎮,因去關稅的緣故,使得商賈往來,商稅的收入明顯增多。

當然,對大漢朝廷來說,僅去歲滅佛一項,就徹底吃肥了。除了土地、人口這等長算遠計之利之外,徵淮的軍費錢糧,便可以少籌措一大半。

但見皇帝嘴角泛起的那道舒暢的笑容,張德鈞又喚了聲:“官家!”

“嗯?”劉承祐終於擡起頭。

“啓稟官家,兵部尚書爲魏尚書求見,待詔廡下。”張德鈞卑敬再稟。

劉承祐自財計奏冊上收回注意力,吩咐着:“宣!”

“是!”

張德鈞緩緩後退,十步開外,迅速轉身,輕輕地朝殿外走去。一套動作,突出一個謹慎。見其狀,劉承祐不由喚住他。

“官家還有何吩咐?”張德鈞回身問道。

劉承祐上下打量了他幾眼,微微一笑,輕聲說:“朕很可怕嗎?”

小心地擡了下眼皮,又迅速埋下頭,以一個敬畏的姿勢站着:“官家威嚴日盛,小的身心懾服,不敢側目!”

劉承祐呵呵一笑,隨即一斂容,擺手道:“讓魏仁浦來見朕!”

魏仁浦被引進殿之時,也有些意外地看了看張德鈞,不過並不以爲意。

手裡捧着一份奏冊,直至御前行禮。

“兵部與樞密院職權梳理,進展如何了?”劉承祐直接問道。

“回陛下!中樞衙署諸司機構職權明確,主事官、員外郎及掾吏,臣與僚屬,悉已完成。”魏仁浦將手中奏冊交出:“臣已具表以聞,另副一份官職調動名單,請陛下御覽審議!如無議,當入吏部事!”

“魏卿辦事,朕自然是放心的!”劉承祐嘴裡表現着對魏仁浦能力的肯定和讚譽,一面閱覽着,一邊問道:“樞密院那邊如何?”

魏仁浦說:“所涉移交職權之官吏、籍冊、印碟,悉已調往兵部。如今,東京兵部、樞密兩司,已然事分結束,只待與內外禁軍、天下諸道州府節度及各城關鎮守交通,使上令下達,地方職事各歸己司!”

聞言,劉承祐點着頭,很滿意的樣子,道:“魏卿果乾臣,千頭萬緒,不過一月的時間,諸事皆有條理,方使改制,如此順利!”

“陛下,此非臣一人之功,樞密院及兵部上下職吏,積極配合,效力此事!”魏仁浦謙遜依舊。

不過從其語氣裡,劉承祐聽出了點,暗示的意味。樞密改制之事,何以如此順利,上下職吏何以如此配合,背後代表着郭威的配合。

劉承祐,得承郭威這份情,否則絕對沒這麼容易。但也正因如此,才證明了分權改制的必要性。

試想,如果郭威不配合,甚至暗中使絆子,那將給劉承祐造成多大麻煩,且一旦事情鬧個虎頭蛇尾,對他這個皇帝的威望,也將有影響。即便,郭威做出的是“軟弱”的選擇。

“郭樞密呢?還在養病?”劉承祐明知故問。

“正是!”魏仁浦道:“自邢公巡邊還朝後,便再未履及樞密院官署,臣這段時間,精力都放在兵部上,樞密院那邊,僅鄭仁誨以承旨之職,輔助其事。此非長久之計,樞密院秉執,終究需要主事者!”

聽出了魏仁浦的勸諫之意,劉承祐直接道:“郭卿的病既然還沒好,便讓他在府中再歇養一段時間。至於樞密院那邊,便以鄭仁誨爲樞密副使,權樞密院事!”

“是!”看得出來,皇帝心有計議,魏仁浦也沒有繼續在此事上多費口舌的意思。

“另外!”劉承祐語氣嚴肅了些:“樞密改制,既已至關鍵時期,爲免因構制初立,軍機調動陷入混亂。自今日起,東京內外兩司馬步禁軍,凡一隊以上軍隊,若無朕的金令、詔書以及樞密政令,嚴禁調動,若無三令而動兵者,以叛亂處置!”

聞此議,魏仁浦心中微驚,擡眼看了看,只見天子滿臉平靜。這才明白,分權改制樞密院,只是表面,兵部恐怕都只是擺在檯面的幌子,加強皇帝對軍隊的控制,纔是天子的真正目的。

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87章 兄弟第194章 楊邠案(2)第162章 兵事第59章 病榻陳情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62章 緊鑼密鼓第64章 回鶻汗之死第52章 聯姻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42章 一心求財王巡檢第313章 晉王第53章 有詩云第304章 楚州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126章 問罪第438章 與太子的牽涉第364章 沉默第283章 雲中之圍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90章 交趾收復第67章 劉煦娶親第80章 進攻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393章第444章 揣測者第287章 趙普使蜀1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450章 殺一皇親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認可第200章 禦敵第53章 兵臨刪丹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1700章 本州無罪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375章 少林寺第60章 皇后進言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1756章 海豐號第101章 稱得斤兩,從容收兵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49章 求援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44章 太后相召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114章 大朝會第52章 巫宦之國第298章 事泄了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1754章 雄才難制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仁宗篇4 範公秉政,苦苦支撐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20章 武德司的收穫第1698章 做賊心虛第89章 破財贖罪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62章 難得遲疑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245章 出兵伐蜀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1815章 波斯見聞第48章 接納迴歸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121章 登乾元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44章 聽政湖湘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283章 降將第98章 追捕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85章 郭榮給的驚喜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