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一心求財王巡檢

在高防的阻撓下,耽擱了不少時間,馬全義帶兵進駐節度府,時間正巧,河東兵馬一到,也宣告王守恩的奪財打算落空了。

在馬全義這麼個“小兒”面前,王守恩顯得十分囂張,以功臣自居,一場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小衝突產生了。

沒多久,李萬超也帶着肅銳營前來湊熱鬧,對王守恩的貪鄙,他自然也十分厭惡,果斷地站到了高防這一邊。

在幾方聯合施壓下,王守恩極不情願地退出了節度府,忍痛留下了那些錢帛。不過一夜的功夫,“潞州三傑”本就不深的交情,直接宣告破滅,同時,就因爲這個小插曲,王守恩心裡已然鬧起了彆扭。

在向訓的建議下,馬全義使第一軍,只進駐節度府,完全控制北門,餘者人仍由潞州本州軍隊負責。這樣的動作,明顯帶着戒備,但無論是高防,還是李萬超,都積極地配合,唯有王守恩,罵咧不已。

而這些,都看在向訓眼中。他此行,除了聯絡策動舉義之外,另負使命,觀察潞州文武將校前後表現,甄別其心。到占城爲止,他心裡已然有數。

......

沒有出現任何意外,在當日傍晚時分,劉承祐率龍棲剩餘全軍,經過一日夜的行軍,終至上黨城下。

上黨北關,王守恩連同潞州文武並上黨賢達親自於城垣下迎奉。劉承祐身被鐵甲,鳳翅兜鍪下,那張年輕而嚴肅的臉顯得英氣勃勃的。不少人都微感訝異,這二殿下,當真如傳聞中的那般年輕。

“末將王守恩,率潞州文武,恭迎殿下!”望着高頭大馬上的劉承祐,王守恩近前一步,以一種主人的姿態,向劉承祐行禮。

後邊的潞州軍校與職掌官吏隨其後,齊聲拜見。掃了一圈,劉承祐擡腳敏捷下馬,手一揮,聲音沉穩:“諸位免禮。”

“謝殿下。”

這個時候,向訓與馬全義迎了上來,就在城下,簡單地介紹了一番情況。劉承祐頷首,仍舊很平靜地說:“諸位辛苦了!”

擡起頭,就近望着城牆上那兩顆血液已凝固的首級,問道:“那是趙行遷與契丹括錢使?”

“正是!”王守恩卻主動搶話,手上指,有點大義凜然地說:“這二人貪暴無度,罪大惡極,上黨軍民深恨之。故斬其頭顱,懸於城牆曝曬,以懲其惡行......”

聞言,劉承祐若有思索,收回目光,輕聲吩咐着:“將其撤下來吧!”

“這。”王守恩當即說道:“殿下,此等奸佞惡賊,不值得同情。當待其曝幹,再挫其骨,揚其灰,放泄上黨軍民之恨。”

斜了王守恩一眼,劉承祐眉宇微沉,凝視着他,只一眼,便收回,平淡的語氣中透着不容置疑:“撤下來,孤,另有考量!”

王守恩這下,不滿了。

還是高防上前一步,拱手恭謹說:“殿下,天候已晚,還請大軍進城休整。卑職等,已於節度府中設宴,爲您接風洗塵!”

金烏西垂,搖搖欲墜,天色早已晦暗,劉承祐點頭,一招手:“那便進城吧!”

隨着龍棲軍全軍至,上黨的局勢才徹底落入掌控之中。去節度府路上,劉承祐將向訓招到了身邊,小聲詢問:“城中情況如何?”

“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上黨可謂軍民齊心,以迎王師。”向訓以同樣低的聲音,快速同劉承祐稟報:“爲防止出現意外,殺了趙行遷之後,全城便已戒嚴。第一軍將士,控制着北門與節度府守備。高判官與李將軍,都是深明大義之人,全心推戴獻誠。”

從向訓的話中,劉承祐聽出了些許異樣,問:“那個王守恩?”

眼神往前邊飛了一下,向訓表情間流露出一絲輕蔑,將清晨那點情況道來。

聽完向訓的描述,劉承祐意外之餘,表情卻沒什麼波動。只是腦中回憶起方纔城下王守恩的表現,目光稍稍轉冷。

“殿下,王守恩蔭庇爲官,雖小有大義氣節,但爲人聲名狼藉,貪得無厭。此番舉義,未竟全功,便欲佔公資以謀私利。這樣的人,無大智大勇,卻有小人之心,當此之時,還需善加提防,以免發生什麼意外......”劉承祐還在思忖間,向訓出言提醒。

聞之,劉承祐面色平靜,只是嘴角抽動了一下,似乎帶着點蔑視,應道:“我知道了。”

並不是太長的距離,很快便至節度府,環視府院,能夠瞧出諸多仍舊未收拾完的狼藉,所幸已沒了清晨那仿若強盜過境的場景。

注意到了劉承祐的目光,高防主動說道:“攻打帥府時,趙行遷冥頑不靈,率人抵抗,故有此亂象。”

若非是向訓早有稟報,也許劉承祐還真就相信了。瞥了眼王守恩,又看向高防,此人似乎有點回護王守恩的意思。

稍晚些的時候,節度府正堂,燈火通明,一場聯絡感情的宴席開始了。在座人並不算多,潞州文武就王、高、李三人並幾名校官,劉承祐這邊,張彥威、郭榮作陪,另外加上個向訓。其他人,可被他安排接收城池、佈防要地去了。

“我父起兵於晉陽,是爲廓清寰宇,拯溺天下。諸君不懼胡寇勢大,於潞州響應,乃大仁大勇之舉,令人欽佩。舉義之事,如此順利,都是諸位的功勞。我在此,以此酒敬諸位一杯,以表心中敬意......”如今的劉承祐,說起這些場面話,卻也沒有一點不適應了。

只是,平靜的臉上平靜的表情,再配上平淡語氣,總使氣氛略尬。即便如此,一干人也十分給面子地附和。

一杯下肚,劉承祐掃着潞州文武,尤其是王守恩、高防、李萬超三人。

此番下潞州,看起來十分輕鬆順利,甚至有些索然無味。然,只需看三人的出身,便可知,潞州的順服是可預期的。

王守恩,遼州榆社人;高防,太原壽陽人;李萬超,太原晉陽人......不說其他,就鄉黨之間的“情誼”,便足以使他們親近晉陽。再加上,同出於河東武將集團,劉知遠勢力龐大,軍隊強悍,有成就大業的實力,在國家大義的感召之下,全城以降的抉擇,並不難下。

從城下始,劉承祐基本將人認了個全,既在宴席,趁着不算高昂的興致,開始安撫拉攏起人心。

看着臉色微怏的王守恩,劉承祐緩緩地說:“王巡檢家世顯赫,得潞州將士推戴,舉義方纔如此順利。當年韓王(王守恩父王建立爵封韓王)挺劍越馬,與契丹戰,屢建奇功,聲威揚於華夏;今朝王巡檢與潞州諸軍,揮灑大義,共抗胡寇,實有韓王之風。父子兩代,共敵契丹,傳出去,也是一段佳話......”

對王守恩的誇獎,劉承祐當然屬違心之論,但是,有的話,縱使虛僞,也不得不講。

感受到劉承祐言語中的“親善”之意,王守恩來了精神,臉上笑容展開,沒有謙虛之意,卻說着謙虛之辭:“殿下謬讚了!末將豈敢與家父相提並論。”

大概是認爲劉承祐心情很好,又受其那般恭維,王守恩眼珠子轉悠了兩圈,面露得色,朝劉承祐低笑道:“殿下,末將有一事容稟。”

“但講無妨。”劉承祐表現得很有風度,伸手示意。

見狀,王守恩眉毛揚了揚,捋着他修葺地很整齊的鬍鬚,說道:“殿下,晨間舉義,殺趙行遷,控制全城,潞州士卒出力頗多。自古就是,有功當賞,府庫之中,尚有資財,殿下何不取之以慰軍心,士卒們受了賞,必定拼死報效......”

“另外,此前趙賊橫行,向全城軍民括錢,以致城中將校官吏拮据,生活困苦,殿下是否也分撥一二,以解其窘迫?”

王守恩話落,堂間一下子靜了下來,在場諸人神色各異,高防與李萬超詫異,郭榮嚴肅,張彥威冷笑,向訓不屑......

至於劉承祐,看着一臉“認真”的王守恩,不禁有種發笑的衝動。

冷笑!

這攜功邀賞,劉承祐還是頭一次遇見。聽王守恩之言,再考慮到其脾性,口口聲聲爲士卒、將校、官吏請命,實則也是在替他自己請賞。若士卒都得賞了,那他這舉義功臣,又怎能少得了。

而觀王守恩那副理所當然的模樣,哪怕以劉承祐的心態,也不禁生出些怒火。

王守恩似無所覺,有點期待地等着劉承祐的反應。不過,劉承祐一時沒有說話,目光清冽,盯着手中把玩的酒杯出神,緩緩地拿起,小啜一口。

心知王守恩所請,惹惱了劉承祐,高防這個時候,立刻舉杯出聲,乾笑道:“殿下,王巡檢喝多了,此乃醉言,勿需在意......”

王守恩本就對清晨高防的阻撓不滿,此時見他又出言壞他財路,表情頓時一陰,正欲發作。

劉承祐此時放下了酒杯,目光恍過堂上衆人,幽幽道:“孤覺得,王巡檢所言,皆是實在話,甚是有理。將士們有功,自當犒賞;官吏們受苦,亦當撫慰......”

聞言,王守恩一下子眉開眼笑的,聲音高昂道:“殿下英明!”

第346章 文人風骨第119章 壽春終於破了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115章 瀛州第1700章 本州無罪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125章 頌公亭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490章 御宴繼續,王欽若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445章 捐資捐款,天災不斷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49章 南國風起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133章 納了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淺談兩點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287章 趙普使蜀1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98章 軍心可用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370章 國法爲大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141章 祭關公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51章 詔令西進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20章 武德司的收穫第92章 大調整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62章 奸宦昏主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247章 視察第30章 滿堂春宴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101章 稱得斤兩,從容收兵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285章 家務事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81章 內外變動第403章 抓起來!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451章 雙雙去世第347章 談話第287章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59章 睡王上位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340章 杭州登陸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127章 皇城司第284章 讓皇帝放心的少數人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22章 史公鎮洛:民怨四起第487章 “驚喜”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406章 調任第19章 輕取江陵3第218章 進兵第62章 奸宦昏主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154章 滅門第61章 趙二爲官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383章 敞開談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320章 改革干將第29章 請纓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176章 接風洗塵第99章 兩個人才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64章 邊事不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