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接見

bookmark

一場宴席,最終在略顯尷尬的氣氛中結束了,自覺得到了劉承祐的“允諾”,王守恩滿意而去,高防則嘆了口氣,至於李萬超,情緒怏怏,有點恥與之爲伍的樣子。

“殿下,這個王守恩,真是不知死活,討賞竟然討到您面前了!”堂間,幾人留了下來,張彥威很“政治正確”地率先對王守恩發起聲討。

向訓也輕晃着頭,感慨道:“卑職早知王守恩貪鄙,卻不知,其人利慾薰心竟至於此!當着潞州文武向殿下請賞,這是在逼賞啊!”

劉承祐此時,卻已經恢復了泰然,表情平和,看向郭榮,問道:“你覺得此人如何?”

“小人也!然天下道州,這樣的人,絕不在少數,殿下卻也不必過分爲之煩憂!”想了想,郭榮平靜地回答,隨即看着劉承祐:“對其所請,殿下打算如何應對,果真從之?”

劉承祐視線收回,目光下視,盯着面前的一盤菜,輕輕地舒了一口氣,說道:“就算王守恩不提,我也有出府庫之資以賞慰將士。聚斂人心,金銀錢帛,雖不是最有效的方法,卻是最直接的手段,亦可讓將士們感受到我看重之心!”

聽劉承祐此言,張彥威坐不住了,只當他是欲向王守恩“服軟”,瞪大眼睛說:“殿下,如此豈非如那王守恩願?如此一來,只怕此人會更加張狂啊。”

“不至於此!”劉承祐擡手止住有點激動的張彥威:“賞勵士卒,本是我意,又豈是一個王守恩,能夠左右的?”

張彥威愣愣地安靜下來了,郭榮與向訓卻望着劉承祐,似乎在等待其下文一般。

果然,只頓了頓,劉承祐便補充說道:“既要恩賞將士,需知數目,去整理一份上黨將士的詳細名單。此事,就交給你了。”

迎着劉承祐的目光,郭榮微訝,很快明白了什麼,一抹笑容在嘴角綻放開來,擡手應道:“是!”

見郭榮意會到自己的想法,劉承祐滿意地點了下頭,又沉吟了一會兒,劉承祐問向訓:“這王守恩,在潞州實則並無根基吧......”

聞問,向訓點頭:“是的。他是在張從恩離州去汴之前,委任的巡檢使,若論在上黨的影響力,比起高防與李萬超,相差甚遠!”

連續眨了幾下眼睛,劉承祐說道:“這段時間,與高李二人,多多親近。”

“殿下,高、李二人,皆是幹才,高防樸誠穩重,李萬超勇猛剛毅,非王守恩可比。”應諾的同時,向訓不由向劉承祐建議道:“您,不妨接見二人......”

“你似乎很欣賞這高、李二人?”劉承祐看着向訓。

向訓一低頭,輕聲道:“卑職不過您身邊爲中涓事者,高、李皆國之將臣,年紀既長於我,才幹皆著於我,品行俱高於我,只是聊表心中敬意,不願殿下錯失國士罷了!”

向訓平日裡是個很自信的人,心中自有傲氣,但見他言辭謙謙,這般推崇高防與李萬超,劉承祐心中暗思,排除掉向訓言語中謙遜的因素,那二者,多少應當有些才幹的。

“不過在我看來,星民剛毅果斷,可付大事,是真國士也!”隨即劉承祐目光流露出欣賞之意,對向訓說。

“殿下謬讚!”劉承祐的正面誇獎,讓向訓更加謙虛了。

“細數下來,你也是不止一次在我面前提起二人了,確是不妨見見。如欲徹底掌控潞州,這二者也是關鍵!”擺了下手,劉承祐說道:“國朝初立,天下未平,正是亟需人才的時候。”

“不過眼下,契丹人仍是大患,也不知耿崇美軍至何處了?”說着,劉承祐眉目間隱現幾許凝重,擡眼問:“韓通那邊什麼情況。”

聞問,向訓搖着頭:“今晨之時,韓通便率騎兵,直接向南來探查而去了。到現在爲止,還沒有消息傳回。”

“大意不得!”劉承祐聲音微沉,隨即釋然,對三人道:“讓各軍營,各據城中要處,都給我警醒些!韓通歸來,立刻通知於我!”

“是!”

......

夜間,劉承祐直接宿於節度府,坐鎮上黨。此時劉承祐麾下,也算人才濟濟了,尤其是柴榮、向訓,都是允文允武的,有他們幫襯,區區上黨城,自然盡在掌握。

稍晚些的時候,高防被請來了,在侍衛的引導下直入二堂拜見。堂間燃燒着十餘支蠟燭,各處被照得分外亮堂。

劉承祐,正埋頭於案上,閱覽着潞州的一些州志典籍。書冊皆已陳舊,且許多信息都是好幾年前的,比如人口數量,土地情況,稅賦情況,歷任官員施政等。

信息雖有些過時,但劉承祐看得卻是津津有味。尤其關注潞州治下各縣官員,可惜沒有見到些“熟悉”的名字。

唯一讓劉承祐感到欣慰的,便是府庫之豐足,當真能用充盈來形容。趙行遷與契丹的括錢使,確是將潞州颳了一層皮,據其賬目,所括之錢帛,價值千萬錢以上......

高防入內,便見着手執卷冊,伏案閱視的劉承祐,那副認真的表情,讓他微感訝異。

劉承祐有些裝,似乎沒發現有人入內一般,直到侍衛稟報,回過神,見到高防,起身親自相迎。

“拜見殿下!”

“高判官請坐!”

“謝殿下!”坐下,高防直接發問:“不知殿下夜召下官,有何吩咐?”

見狀,劉承祐放下了手中的賬冊,肘靠書案,整個人顯得十分放鬆,藉着亮堂的燭光打量着高防。

面對劉承祐的目光,高防坐姿端正,目不斜視。從頭到尾,此君都很具禮節,自帶一股沉穩氣度,就這表現,便有賢士之風。

“我聽聞,從十年前起,高判官便一直在張從恩屬下任職。張從恩爲北京留守,你爲太原府屬官;調職澶州防禦使,你以判官從之;入朝中樞,你亦隨之進京;留守西都,你又以推官事之;及服母喪,期滿,又隨張從恩移鎮鄆州、晉州、潞州,歷三鎮判官......”

隨着劉承祐緩緩敘來,高防臉上止不住訝異,這幾乎將他而立之後,十來年的仕途生涯給理了一遍,劉承祐顯然對他有過詳細的調查。

沒有在意高防的表情變化,劉承祐繼續說:“十年隨侍,輾轉各地,未曾廢離,高判官與張從恩可謂感情深厚了。何以此次,如此堅決地選擇背棄他,竟不顧多年主臣之誼?”

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179章 長教訓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19章 武夫第1754章 雄才難制第204章 解決第92章 金陵冬寒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31章 邊公在任第134章 班師還朝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133章 納了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489章 不好收場第28章 封疆大吏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1769章 影響力第119章 壽春終於破了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138章 從長計議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80章 進攻第121章 父子異見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368章 榮寵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第22章 稱帝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412章 二王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465章 遼奸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235章 難以樂觀第59章 明貶實升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102章 絕境第125章 邢州事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86章 發落南臣第51章 詔令西進第295章 難第167章 請辭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94章 善後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128章 蜀中亂象第393章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第385 禮賓館第98章 溫柔鄉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11章 大典日第178章 會獵無題第1764章 禁轎第46章 糧與錢第22章 稱帝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364章 過韓府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38章 任其紛擾第180章 博弈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17章 板子終究落下來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1756章 海豐號第426章 仍在進步的太子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1725章 見微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