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

bookmark

本書由公衆號整理製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李少遊與王景崇受召來覲,前後腳至崇政殿前,恰逢魏仁浦等人魚貫而出,表情肅重,心中都不由上了個弦。

雖然兩人之間的關係已經壞到無以復加的程度,王景崇仍舊拱着手,笑臉相迎:“壽陽公也是奉詔而來?”

冷哼一聲,都不以正眼看王景崇,李少遊當先便朝殿中走去。留下王景崇,臉上的笑容仍似春風,但目光卻分明森冷陰鷙。

走了幾步,李少遊突然回過頭來,竟然變了一副笑臉,伸手示意,樂呵呵的:“任公年老,還是先請,陛下相召,必有要事,可不好讓君上久等!”

李少遊近來,卻是越發喜怒無常了,讓王景崇都難以捉摸。心中的異樣很快消失,王景崇老臉幾乎笑成一朵菊花。

這段時間以來,武德司進行一番激烈的內鬥,在不斷的鬥爭之中,逐漸完成自我的淨化。李少遊提拔的下屬,都知、親事、探事官等,被清除了很多,王景崇當然無法倖免,在同一套規則下行事,誰能黑過誰,誰又能白過誰。

甚至於王景崇的損失要更大些,畢竟他的行事風格,比李少遊要沒有下限得多,手下人被抓住把柄往死裡整,幾無倖免。激烈的衝突,給武德司好好整肅了一番風氣,甚至於,波及到了武德兩營的司衛兵。

還是劉承祐見差不多了,下詔給武德司上下降了降了溫,把李少遊與王景崇叫進宮,嚴厲斥責了一番,風波方纔告終。

而在這次風波之中,王景崇也再度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李少遊沒那麼好對付,就在於其出身。原本,他以爲揪着李少遊的疏漏,能將他扳倒,至不濟能調離武德司,畢竟在王景崇看來,天子並不是在意親戚之人,皇叔、國舅被整治的例子可擺在前邊。

只是最終的結果,讓王景崇大失所望。長了教訓,王景崇也及時地改變了策略,開始避免與李少遊正面衝突,轉而逢迎皇帝,積極辦事,以挽回在此次風波中在劉承祐那邊丟的信任。

王景崇此人,在政治上邊的敏感度,是很高的。

到了御前,李少遊與王景崇,同時恢復了恭順敬服的態度,靜聽帝訓。

劉承祐也沒有同他們多廢話,直接一句話打發掉二人:“接下來,選拔武德司下屬精幹之探事、細作,不管用什麼方法,給朕北上全力刺探契丹的消息,察其異動。”

“是!”面對皇帝的死命令,李、王二人,也沒敢多言,只有果斷地應命。

夕陽西下,落日餘暉透過大殿窗櫺,照射在劉承祐身上,影子投在泛着暈光的輿圖上。

“官家,你已經站了一個多時辰了,還是先歇息一段時間吧!”張德鈞上前,小聲地勸道。

劉承祐擡手,揉了揉酸澀的眼睛,這才感雙腿之負擔,畢竟站得太久。直接讓搬來一張交椅,坐下,劉承祐問侍候在殿中的王著:“王著,方纔殿中之議,你也聽到了。你覺得,契丹如大舉動兵,會選擇什麼時間?”

劉承祐這是沒話找話了,聞問,王著面露赧然,道:“陛下,臣只是一介書生,不知戎馬,不通軍事,不敢妄言。不過史志有載,胡虜南寇,多選擇秋高馬肥之際,彼時中原正當秋收麥熟之時,正供其就糧!”

“然而此番,契丹賊騎,卻趁我春耕之際,掠我生民,壞我田畝,卻是因何之故?”劉承祐追問。

王著凝思幾許,搖頭,王著實誠地答道:“恕臣愚鈍,雖知胡虜必有所圖,但實不知其裡。”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王著此人,胸無城府,心性倒也單純,平日裡爲人行事頗顯君子之風。

聽其言,劉承祐則道:“契丹人此舉,或是採取夏季攻勢,然如欲秋高動兵,那麼其所圖者,就更大了。壞我春耕,即欲使我冀北秋糧不繼,如彼時交兵......”

劉承祐這等猜想,讓王著大驚,隨即氣憤道:“契丹人,用心竟如此陰險?”

劉承祐冷冷呢喃道:“聞那耶律阮,喜好漢家文化,學我漢家制度,用我漢家之人,這樣的敵人,可要比一般胡虜要難對付多了。動兵作戰,糧草乃首要之事,倘若北寇長期採取春攻秋掠的打法,必爲我朝之大害!”

“陛下,難道就無法遏制契丹人的野心?”此時的王著表現得,就如同一個憤青,怒火攻心,氣憤難平。

劉承祐仰頭望着那張幾乎印刻到他腦海中的輿圖,目光由平靜,見見變得銳利,倏地起身,一握拳,霸氣側漏道:“幾年的時間,似乎已經讓契丹人忘記了欒城之戰的教訓!倘若契丹人真敢大舉南下,朕就算拼着暫緩淮南攻略,拼着將河北打廢,也要親提步騎大軍,迎頭以痛擊,將之打疼,疼入骨髓。”

“陛下豪情,臣拜服!”王著心有所感,臉上浮現激動之色。

因契丹異動,劉承祐腦中已然在構建一個大的戰略藍圖。如契丹動大兵南下,則以整個河北爲戰場,將之誘入河北腹地,以鄴都基,澶、滑、濮、博州爲點,集馬步大軍二十萬,提前與之來一次戰略決戰。一勞永逸地解決契丹威脅問題,至少讓他在統一的進程中避免腹背受敵的困境。

當然,這只是劉承祐一個不成熟的構想,也是深感契丹對他“先南後北”戰略的巨大威脅,被逼出的念頭。即便能夠成行,以整個河北爲餌,不說決戰戰果如何,對呈復興狀態的大漢而言,也是一次巨大的傷害,更會嚴重拖延他削平諸國的進程。

不過,還是那句話,局勢究竟如何發展變化,北漢當如何應對,最終還是得看契丹的動作。

在大漢輿圖下,劉承祐一直待至晚上,頭腦越清醒,心情反倒越發煩悶。

步至殿前,吹着習習夜風,遙望星光點點的夜空,那般高遠靜謐。面容之間,竟是少許的疑惑與不解。

劉承祐在考慮,郭榮吞併南唐,是如何避免腹背受敵的,要知道,周世宗面對的,除了擁有燕雲之地的契丹那如懸劍於脖頸的威脅之外,還有佔據河東的“北漢”。

“北漢”那邊,劉承祐能夠想通,高平一戰,幾乎打斷了“北漢”的脊樑,澆滅了劉崇父子的野心,契丹人不動兵,面對彼時的後周,只能採取守勢,襲擾都不敢有大動作。

問題是契丹人那邊,何以在郭榮大舉攻佔淮南的過程中,按兵不動,放任他吞併那江北十四州與百萬戶民。郭榮打淮南,可是三徵,前後鏖兵數年......

是契丹出了什麼狀況?還是別的什麼原因?

劉承祐心中是濃濃的不解,當然,他要是涉獵再廣一些,許就解其惑了。

郭榮南征之時,契丹已是睡王耶律璟在位了。

第42章 西州局勢岌岌可危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450章 殺一皇親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94章 汝公出山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70章 衛公辭世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128章 蜀中亂象第446章 流光園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75章 敖萊小城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90章 交趾收復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384章 反響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154章 滅門第13章 相敬如賓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270章 騷擾,進攻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1772章 處置第29章 太后的病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第173章 日常第18章 請願第1719章 什麼忌諱的事都敢聊第182章 徵唐之議第32章 潞州震動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102章 絕境第124章 辭表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第35章 室韋覆滅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127章 不允第448章 還是太子立場堅定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1764章 禁轎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84章 示警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25章 李史合謀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192章 劉銖案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75章 西北邊報第37章 回鶻使者第40章 荒唐太子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282章 新形勢,新階段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127章 皇城司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54章 病虎獠牙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1713章 機遇第492章 事發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110章 坦白第285章 吃酒烤肉議荊湖第266章 蜀廷的爭執第85章 善後爭議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296章 反響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1708章 格局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第192章 遼帝南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