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

bookmark

劉承祐大軍這邊,濫伐林木,依嶺而立寨,已然成營,整體顯得,有些隨意,並無平日裡漢營的嚴密整齊。

“仲詢兄!”御帳前,當值乃潘美,挎刀而立,英武非凡,一道小聲的呼喚,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如鷹一般銳利的目光掃向來人,不減戒備之色,待看清來人,方纔有所緩和。來人是一名身形孔壯的軍校,異常年輕,潘美的好友,奉宸營小校,馬仁瑀。

上前攔下,注意到馬仁瑀手中拿着幾張紙條,潘美問道:“仁瑀,你怎麼來了?”

“煩請通報陛下,說我有緊急軍情相報!”馬仁瑀道。

“嗯?”眼中閃過疑色,潘美說道:“你有何軍情,要越過李都將?”

潘美口中的李都將,乃是如今的奉宸營都指揮使李繼勳,在王彥升、史彥超先後調任侍衛軍後,被劉承祐擢拔上來。李繼勳,不需多加介紹,原歷史趙匡胤“義社十兄弟”之一。

聞問,馬仁瑀道:“事情緊急,顧不得許多了。再者,陛下不是說過嘛,奉宸營是他的御林軍,可以直接面君!”

“你等等!”

帳中,劉承祐放下手中批覆軍務的硃筆,看着魁梧剛毅,面上尚帶稚氣的馬仁瑀,輕笑道:“你這個奉宸營中的虎尉,有什麼緊急軍情要求見朕?”

聞問,馬仁瑀雙手捧着那幾張紙條,獻上,說道:“陛下,我率先麾下營士,遊弋於唐營之側,馬軍南下後約半個時辰,自唐營中有是十數只飛鴿飛出。我與士卒,彎弓射之,射下了五隻。發現鴿腿上綁着這些紙條。

小將拆開一看,發現是唐軍主將陳覺,發往許文禛軍,提醒他小心我大漢鐵騎劫殺!”

聽完,劉承祐果然來了興趣,接過紙條,稍微看了看,道:“沒曾想,唐軍中還備有信鴿!將軍情之傳遞,寄託於這畜生飛禽上,看來這陳覺,也是急了啊!”

旋即,劉承祐興趣一副跑偏了樣子,目光泛亮,打量着馬仁瑀:“這飛鴿,小巧敏捷,爾等能射之,可見射藝之高,不負我奉宸營之名!”

面對天子的誇獎,馬仁瑀咧嘴一笑,然後意識到有些不對,朝劉承祐道:“陛下,臣等並未將所有飛鴿射下,若是讓剩下的那幹畜生將警訊送到,敵軍有備,恐影響我鐵騎劫殺啊!”

“不急!”劉承祐還是一副雲淡風輕的表現,示意潘美:“仲詢,你覺得如何?”

潘美想了想,道:“民間豢養信鴿,發信需以飛鴿熟悉地形、氣候,而今方開春,陳覺軍北上,其所攜之信鴿,怕是還沒來得及熟悉環境。再者,如陛下之言,以飛鴿傳遞軍情,本就疏漏太大,這些信箋能否成功傳遞到許軍,便存疑。

另外,既未盡數射落,如何追之。許文禛已近五十里內,我鐵騎若不惜馬力,一個時辰可襲至,兵勢已至此,以破竹之勢掩襲之,縱其得息,倉促之間御備,不足過慮。

是故,我們只需等待慕容都虞侯的捷報到來即可!”

劉承祐看向馬仁瑀,言態之間流露出的一種愛護的意味:“仲詢之言,可曾聽明白了?”

馬仁瑀頷首,又不禁搖了搖頭,而後反應過來,嘀咕道:“如此一來,末將不是白費功夫了?”

“那倒也不盡然!”劉承祐擺擺手:“至少讓朕見識了一番你的射藝,再加你在兵略的上的嗅覺,異日可爲一上將!”

聽劉承祐這麼說,馬仁瑀頓時樂了,嘿嘿一笑。劉承祐則慢條斯理地捲起那些紙條,命張德鈞交還與他,道:“拿着這些紙條,回營交與李繼勳,將此事的經過給他講講,讓他給你記一功!”

“是!”兩眼之中閃過一絲迷茫,馬仁瑀聽話地應道。

行過禮,退出帳去。望着那強壯虎姿,劉承祐朝潘美道:“真是少年英雄,奉宸虎士啊!這馬仁瑀,如今才十八歲吧!”

在郭榮麾下當值的時候,潘美就與馬仁瑀親如兄弟了,對其也頗爲照顧,此時聞劉承祐之言,說道:“他十三四歲時,便在軍營裡摸爬滾打,然少有出戰的機會。調入禁軍後,得陛下看重,提拔入奉宸營,識文習武,磨礪戰技。時下,就如一把磨礪得堅利無比的寶劍,鋒芒畢露,而今上了戰場,建功之心切切......”

打量着潘美,劉承祐對其觀感愈好了,除了將略之外,在做人方面,謙恭仁義,亦具君子之風。

“何止馬仁瑀,你潘仲詢,在朕眼中,又何嘗不是一柄絕世好劍呢?”劉承祐目光炯炯地盯着潘美。

微感詫異,潘美還是恭謹地表示謙遜:“臣不敢當!”

“真不敢當?”劉承祐玩味道:“聽聞之在鄉里之時,即與鄉人言,當今天下,乃大丈夫奮武建功、以耀門楣之時。如無敢爲人先的志氣與意氣,何以建功?”

見天子提起自己當初在鄉里所說意氣之言,潘美意外之餘,不禁拜道:“臣拜謝陛下之隆譽!”

“你與馬仁瑀入禁軍有近三年了吧!”劉承祐道。

wWW ●ttκan ●c o

潘美答:“正是,臣等是乾祐二年受郭使君舉薦進京的!”

問答,劉承祐目光深邃,語氣逐漸鄭重道:“禁軍之中,有太多似你二人這般的青年俊傑,將帥之英。礪劍三載,終需出鞘,此番南征,便能爾等銳意進取,飲血建功之時!”

聽劉承祐之言,潘美的雙目中閃過一絲熱切,一絲堅定,握了握拳。

......

待到日落西陲,天色漸暗,走出御帳,劉承祐吹了吹冷風,糜頓的頭腦頓時清醒了不少,瞧向西南方向的唐營,眉頭不禁皺了皺。

伸懶腰間,奉國軍都指揮使王全斌來報:“陛下,唐軍仍無異動,看來其確無出營與戰的想法。這陳覺,如此慵懦,坐擁大軍,當此良機,竟然無動於衷!”

“罷了!”劉承祐揚了揚手:“將設伏的將士們,都撤下來,辛苦一日,讓大家好生休養!”

“是!”

“陳覺雖然怯戰,但人心難測,夜間宿營,還需小心切切。萬一,這陳覺腦子突然轉過彎,襲營來了,不能無備啊!”劉承祐叮囑一句。

【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微信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領取!

王全斌淡定道:“陛下請放心!”

對於作戰經驗豐富的王全斌而言,到他這個地步,紮營御備,乃是最基本的素質。

事實上,陳覺得感到慶幸,穩“慫”到底,沒有對鹹師朗的建議動心。在劉承祐這邊,與王峻、慕容延釗等人綜合敵情,做下決議,先取南邊的許文禛軍。

打許文禛軍,考慮主要有二:一則其軍人寡,良莠混雜,戰力稍低;二則其負重太多,行軍遲緩,遠綴於後方,完全就是將分而殲之的良機。

雖然有些不理解,陳覺如此佈置,不將全部大軍、輜需集中在一起,反而相隔數十里以策應。但對於送到眼前的機會,北漢君臣哪有不抓住的道理。

一日之間,漢騎已然將兩路唐軍之間的聯繫截斷,又急遣慕容延釗、韓通,親率鐵騎、龍捷八千騎,飛速南下劫殺之。

當然,陳覺這邊,猶有謀劃。就是籌算着,唐軍會趁他分兵,舉重兵來襲。漢營這邊,都已設好了誘餌,布好了口袋,只可惜,白等了。

不過,陳覺雖未來,劉承祐也沒有太過遺憾,畢竟少了主力馬軍,以剩下的一萬多步騎,縱使能擊敗陳覺,也難以盡全功,並且,需要付出漢卒傷亡的代價,也不會少。

第334章 交待第41章 小風波第24章 太子新結良媛第111章 動心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167章 請辭第297章 心虛第249章 樞密院內第89章 安南冬歸人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325章 成長與成熟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265章 楊無敵第340章 杭州登陸第70章 同州之戰第84章 示警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1732章 劉皇帝的反應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121章 父子異見第301章 藩臣離京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第157章 提親第37章 新政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101章 稱得斤兩,從容收兵第272章 困獸猶鬥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1750章 《桃蘭賦》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425章 安東國的太子第260章 論婿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322章 真正引以爲豪之處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196章 戰略之議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第3章 新皇詔制第43章 “梳理”、“優化”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19章 武夫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185章 賜宴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119章 節度進京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157章 提親第393章第64章 楊業卻敵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35章 楊村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將第1754章 雄才難制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85章 異心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39章 長沙第3章 臺懷之事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434章 還得是王禹偁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半島史話·百年基調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167章彈冠相慶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229章 血戰錦州第46章 糧與錢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99章 北使南歸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71章 北齊鎮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329章 西域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