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

bookmark

【送紅包】閱讀福利來啦!你有最高888現金紅包待抽取!關注weixin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抽紅包!

漢軍北撤的消息,在第一時間便飄過大江,傳至金陵,唐主李璟聞訊之初,自病榻上驚坐而起,不過這回是驚喜。向報告的信使一連確認了幾遍,當得知漢帝鑾駕並東京禁軍,押送着戰獲及貢償,浩浩蕩蕩,沿運河北上,李璟是徹底鬆了口氣。

立刻降詔,讓南唐朝廷,將最後一批茗茶、糧食裝船,運往江北。然後,李璟發現自己病症似乎減輕了,也不提遷都,也不提退位了。

其後,解了韓熙載的禁,升其爲文理院大學士、戶部尚書、同平章事。又將敗軍之將陳覺,單獨拎出來,批判問罪,斬首於宮門。又將樞密副使李徵古、諫議大夫魏岑,一併貶斥,最重要的,是楚國公宋齊丘,被罷了所有職,押往九華山“休養”

北漢南征,結果南唐大敗虧輸,痛失半壁江山,屈辱求和,這樣的結果,對於李璟還是有極大的觸動的。李璟這番動作,是痛定思痛後的決定,不想再使南北黨爭,將朝廷鬧得烏煙瘴氣,以致敗國。

陳覺處死,李徵古、魏岑遭貶,宋齊丘移居,可以說南唐朝廷盛極一時的“宋黨”徹底倒了。而李璟也有意地,想要重用江北士人,提拔良臣賢將,除了韓熙載之外,劉仁贍、林仁肇等寥寥幾名將才,也俱有賞拔。

不過,曾經作爲宋黨中的中堅力量,甚至可以獨樹一幟的人物,馮延巳,卻在此次政治風波中保全了下來。官職無所削減,爵祿反增,並且其弟馮延魯,被李璟升爲金陵府尹。

作爲一個君主,搞平衡,是一個基本技能。從李璟的調整動作就可看出,他是真幡然悔悟,欲重振國力。但,事到如今,不亦晚乎?

更重要的,黨爭之禍雖然暫時消除,但儲位之爭,又再度爆發了。那燕王李弘冀,在此次國變之中,野心可徹底膨脹起來了。

......

在南唐朝堂之間,發生鉅變的同時,劉承祐鑾駕已然北渡入淮,轉到向西。隨駕的,只有鐵騎、龍棲、小底三軍。

這一路走來,也是在視察州縣情況。戰爭結束不久,雖不至於滿目瘡痍,但城鎮村墅之間,也是蕭索一片。運河之上,除了公船軍舟之外,更上行船。

但是,可以明顯感覺到的是,人心雖然不穩,秩序正在慢慢恢復。雖然換了統治者,在這春耕時節,鄉野黎庶們,已然在插秧稼苗了,不管天塌不塌得下來,飯總歸要吃的。

泗州,盱眙。

整個淮南都被唐廷獻給北漢了,但盱眙城仍舊堅守着,城頭之上,高高豎起的,仍是唐旗。城外,漢軍僅立一寨,盯防着這座被郭廷渭“竊據”的城池。

郭廷渭有其將才,但在郭榮復還,調動兵馬,憑着更多軍力,更精銳的士卒,更多的資源,也被牢牢地封鎖在城中。

原本,泗州水師是郭廷渭手中一張大牌,但在向訓奉命,率領靖江軍主力東來支援後,很快便失了效用。水陸夾擊,將盱眙水寨順利攻破。

郭廷渭也是個十分有膽略,行事果斷的人,察覺到勢危,直接將水卒全部撤入城中,並將水寨及戰船了焚燬,以阻漢軍。

其後,便加固城防,做足了一副困守孤城,死守盱眙的姿態。並且,郭廷渭及時地,將城中兩萬餘百姓口糧物資搜刮殆盡,留其精壯,其後將剩下的人盡數趕出城池,將盱眙徹底打造成一座軍事堡壘。

對於郭廷渭的做法,就是郭榮,也不禁感慨,對其多了不少欣賞之意。他下令,將那些被驅趕出城的盱眙士民,送往北邊的臨淮暫作安置。

就這般,足足一個月的時間,郭榮與郭廷渭,兩個郭姓人之間的攻防博弈,圍繞着盱眙城展開。連上強攻,也算是手段齊出,不過都被郭廷渭牢牢地守住了。

但是,大勢難逆,郭廷渭一個人的堅持,在兩國議和,唐廷臣服的消息北傳之後,也都沒了意義。盱眙城中人心渙散,軍心動盪,可算是一支遺棄之軍,若不是是郭廷渭頗具威望,早就潰亡了。

盱眙城頭,郭廷渭面無表情,照常巡察於防備,能夠明顯感覺到士氣之衰弱,遙望城外,漢軍營壘仍舊是那般嚴整。

“使君!”

“使君!”

所遇之會下軍校,都向郭廷渭行着禮。終於,還是有一名軍官,向郭廷渭問道:“使君,朝廷都與漢軍求和休戰了,我等何必苦苦堅守?若是激怒了漢軍,城池墮毀,將士們也要陪葬啊!”

若是早些時候,有麾下這般向郭廷渭進言,他必會以動搖軍心,將之處死。但如今,卻已沒有必要了。

城外的漢軍,已有好些時日沒有異動了,郭廷渭乾脆招呼着附近的軍士,繞着自己坐成一圈,說道:“你們都是這等想法?”

另外一名指揮使,直接道:“使君,北漢南征以來,我們盡心抵抗,奮力廝殺,濠、泗兒郎,死傷頗多。堅守城池,寧死不降,對朝廷,也算盡其忠誠了。而今,兩國都和議了,何必再苦苦支撐。而今之計,除卻投降,別無出路啊!”

見狀,郭廷渭苦笑了一陣,說道:“爾等所率,我又如何不知?只是......”

面色間閃過一抹猶豫,郭廷渭說道:“罷了,事到如今,我又豈會帶領將士們蹈死地。城外漢軍,許久未曾攻城,爾等可知爲何?那郭榮也在等我們卸甲投誠了!”

“那使君?”麾下急問。

“你們說,投降北漢一淮東經略使好,還是直接向北漢天子投降好?”郭廷渭只是淡淡道。

此言落,若有所得。

而在城外漢營,漢軍的將校們,也多有不解。似武行德,一直想着戴罪立功,結果卻只在盱眙漢營中混了一個月。急匆匆地,奔至帥帳,尋到郭榮,卻見到他正與向訓那兒悠哉遊哉地,品茗弈棋。

“郭使君與向都將好雅興!”武行德說道。

“武公請坐!”郭榮說道:“來人,上茶!”

“使君!”武行德顯然沒那個興致,直接亮明來意:“而今淮南諸州,盡成漢土,唯有此城,爲這些唐軍餘孽佔據,傳出去,有傷我軍威名啊。

盱眙城中,已是人心渙散,只要再攻他一攻,定能破城。龍舟已入淮,陛下將至,屆時如何向陛下交代?”

“武公莫急!”郭榮態度平和,說道:“待陛下駕臨,盱眙也就破了。大局如此,能全城而下,輕取城池,自是最好,何必再耗費我軍士卒性命,作那意氣之爭。一將功成萬骨枯啊!”

武行德有些發愣,看着郭榮:“郭使君何以如此篤定?”

郭榮沒有解釋,同向訓相視一笑,朝武行德說道:“武公若實在難耐,可去準備迎駕事宜!”

見狀,武行德沒有多少猶豫,當即就應下了。此公而今所想的,就是儘量在天子那邊留個好印象,以消此前敗績之過。殊不知,劉承祐那邊,並無苛責他的意思。

至於郭榮這邊,如此淡定,卻是前番收到了郭廷渭的一封信。信上說,非他不願降,只是其家小盡在江南,恐降於江北,家人受害於江南。

同此前唐將徐象等人,差不多的考慮。對此,郭榮報與劉承祐,答覆只有一句話:已悉,待駕解決。

而盱眙這邊,二郭之間,似乎也保持着一種默契。

第166章 一座莊園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119章 壽春終於破了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237章 王峻暴亡,將臣進京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39章 連夜南進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40章 開拓之志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167章 請辭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126章 問罪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97章 再臨井陘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40章 開拓之志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1764章 禁轎第7章 貴戚解權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122章 燕王請戰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248章 西撤!第149章 鄴都城下第25章 開寶新政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1720章 靜默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117章 機會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20章 屯務廢改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324章 交代第287章 趙普使蜀1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269章 愛將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第106章 誘惑第46章 郭榮奏事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177章 小賢王第118章 查抄第52章 聯姻第85章 善後爭議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47章 戰略所向第87章 亦有其憂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444章 揣測者第28章 皇子戍邊第30章 滿堂春宴第65章 選擇第15章 名單第434章 還得是王禹偁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18章 權謀手段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9章 王峻歸來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452章 終罷西征第372章 封王第277章 軍政安排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32章 邠州,北遷隊伍第60章 皇后進言第130章 陳橋第146章 黃羊平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121章 道士第84章 夏州降第340章 杭州登陸第62章 難得遲疑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56章 腹心之談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