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爲將軍踐行

bookmark

“張少監,陛下在嗎?”雖然張德鈞基本與劉承祐形影不離,崇政殿前,向訓還是朝他確認了一下。

掃了向訓兩眼,大漢諸多將帥之中,向訓是少有正眼看他的人。微微一笑,張德鈞說道:“將軍且稍後,容小的進殿通稟!”

“有勞了!”向訓微一拱手。

“星民不必多禮,先坐,待我處理完這份奏章!”殿內,看着被張德鈞引入的向訓,劉承祐只擡了下眼,吩咐着。

“謝陛下!”

安靜地坐等,待劉承祐落筆審閱結束,擡起頭來,向訓方纔起身,道:“陛下勤政,數年而如一日,實乃大漢之福,百姓之福,臣欽佩!”

笑了笑,對其恭維,不作評述,劉承祐道:“我倒想,天下太平,軍政無事,垂拱束手,而坐龍廷!”

對於天子這言不由衷的話,向訓識趣地僅聽一半,說:“陛下勵精圖治,必然一統天下,再開太平,以造盛世!”

劉承祐嘴角一勾,道:“鳳翔來的軍報,蜀軍增兵兩萬,陳倉一線的壓力很大啊!”

向訓眉頭一凝,道:“蜀軍如此不知進退?”

劉承祐反應倒是平和:“或許是蜀軍覺我朝,方經淮南大戰,軍財民力,皆消耗巨大,想趁我新力未繼之時,討些便宜吧!

孟昶花費十五載,方纔剪除舊將權臣,親掌後蜀軍政大權,雖漸耽於享樂,但猶存一份志氣,想要北伐,克復中原,倒也不足爲奇。

孟氏父子,治蜀二十餘載,少遭兵禍,積聚之豐,完全可以想象,爲我朝西南大敵啊!”

“每逢國難,必思良將!”說着劉承祐的自稱,都正式起來了,衝向訓道:“朕遣你西去,就是爲了應付蜀難!”

“陛下,臣此番進宮,就是來向陛下辭行的!”向訓拱手:“西進之軍,臣已挑選完畢,兩千兵卒,皆是徵淮有功之士,可堪一戰,倘在關中,足以橫斷渭水。臣已查得渭河水文,所乘戰船,可縱橫其間!”

看着向訓一身戎甲,劉承祐點點頭:“徵淮半載,奔波於水上,本就幹着苦活。此番回京,未得多少休整,便要再度率衆西行,辛苦了!”

“爲國效力,豈敢言苦!”向訓面色不改,但語氣堅定。

“星民豪氣干雲啊!”

面對天子誇獎,向訓處之泰然。不過,很快面上露出一抹遲疑:“陛下!”

“對朕安排你西進,心存疑惑?”劉承祐語氣肯定地問向訓。

向訓點頭:“蜀軍強勢北進,侵我關內,來勢洶洶,朝廷未大舉應變,禁軍只兵未動,僅以臣帥一偏師水軍西進援濟。臣有信心,阻蜀兵於渭南,然如欲退之,僅憑關中的州鎮軍,只怕力有不足!”

“身在東京,目光已投千里之外,所慮大局,星民能夠考慮到此,不愧名將之姿!”劉承祐看着向訓,目光中滿是欣賞。

言罷,劉承祐簡單地將郭威的“疲蜀之計”講了一遍,向訓這才恍然。劉承祐揚了揚手中的奏報,說道:“原本,朕還憂慮,蜀軍久戰不下,會心生退意。而今援兵來,雖使鳳翔更加危險,卻可使蜀軍頓兵更久些了!論消耗,守方總歸要比攻方,來得小些,朕雖不願以西陲長遭戰火,但也願意陪蜀軍耗下去!”

“臣明白了!”向訓道。

“你真的明白嗎?”劉承祐突來一問,讓向訓微訥。

“陛下另有吩咐?”迎着天子的目光,向訓不自覺地打起了精神。

劉承祐一手上指,語速緩慢,別具爲言,道:“若僅以水軍西進,控制渭河,朕可以任擇一將領,哪怕是郭廷渭、張彥卿那等降將!你可想過,朕爲何偏偏要點你向星民的將?”

向訓拱手:“恕臣愚鈍,請陛下明示!”

“到了鳳翔,熟悉陳倉各路之軍,瞭解軍情,洞察敵情,勘探秦鳳四州乃至漢中!”劉承祐背起手,一條條地朝向訓交待着,每說一條,便讓向訓表情嚴肅一分。

“朕知道你的才幹,不在水上!朕讓你去鳳翔,不是讓你去統率水軍的!”劉承祐盯着向訓的眼睛,說道:“只要守住陳倉,蜀軍遲早會退兵,而秦鳳四州,朕遲早也要取回來!屆時,你向訓,便是西征主帥!”

劉承祐此言,如霹靂一般,劈開縈繞在向訓腦海中的迷霧。不假思索,向訓跪倒在地,斬釘截鐵地拜道:“臣奉命!必不負陛下之望!”

劉承祐起身,走到向訓身旁,矮身探手,將之扶起,與其同出殿門,一邊走,劉承祐一邊輕聲道:“星民,你與相交,已有六年了吧!”

“臣本河內一匹夫,自負韜略,北上投靠晉陽,終爲陛下所納!”向訓臉上也流露出回憶的神采。

“一晃六載,這些年,鞍前馬後,效力于軍政內外,兢兢業業,從無怨言,這些朕都看在眼裡。是故,朕也願將心腹之重託付於你!”劉承祐感慨着:

【送紅包】閱讀福利來啦!你有最高888現金紅包待抽取!關注weixin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抽紅包!

“天下崩壞久矣,人心喪亂,君臣父子,倫理綱常,爲人所輕,這也是朕矢志改善重塑的!你我君臣,這六載之誼,十分難得,你當珍惜,朕,也會珍惜!”

聽天子感慨,見他那稍顯默然的側頰,向訓心中卻敬畏感暴漲,恭敬一禮,鄭重道:“是!”

“朕又忘情了!”一下子變了臉,劉承祐呵呵一笑,拍拍其肩膀,稍稍壓低聲音,說道:“關中諸多方鎮,歷來爲中樞控制薄弱之地,這些年朕雖屢有調整,但根本的局面,仍未改變。

彰義軍、靜難軍、順義軍、保大軍,尤其是彰義軍,史匡懿當年有倡議之功,立國以來,也少有不矩行爲。但是,自石晉以來,其鎮守涇原四州,已有十二年!”

“十二年啊!”劉承祐看着向訓的眼睛:“你知道這代表着什麼嗎?”

向訓表情已然凝重起來,到此時,他才真正地意識到,皇帝派自己去關中的目標,不只是對外,同樣也是對內。

“非朕多疑!”劉承祐以一種平和的語氣,悠悠說來:“只是爲國家體制計,爲西陲安定計,不得不有所更張,去舊弊。當然,也不願壞了史公與朝廷之間那份情誼!”

“至於鳳翔趙暉,首義三節度,對朝廷向來恭順臣服,歷經大小戰數百場,以其能力資歷,自然可當西面之任。”劉承祐又說道:“然而,畢竟已年過花甲,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爲廉頗。朕,也不願使老臣過勞,大漢也不需要一個何敬洙,那樣,就太過可惜了......”

“星民!”劉承祐目光炯炯,對着向訓:“朕不妨與你明言,朝廷欲削方鎮之權,收節度之兵,此去西南,御蜀爲第一要務,但你要隨時做好,接收關內諸軍,裁汰整編的準備!時機未到則以,時機一道,整個西南,乃至關中軍權,朕可就交到你手上了!”

不知聽天子此言,向訓是什麼樣的心情,但從其面上表現出的,是虎目冷峻,滿臉鄭重,一副士爲知己者死的表情。

再拜!這回,劉承祐沒有將他托起。

“上酒!”劉承祐吩咐着。

早已準備好的張德鈞,親自端着一托盤,走上前來。

同向訓各執一杯,劉承祐嘴上帶着點笑容:“此去任重而道遠,朕隨意些,就於殿前爲你踐行了,共飲此杯!”

“謝陛下!”

二人飲盡後,向訓恭退而去。劉承祐就站在殿前,背上雙手,袍隨手動,不怒自威。目光平靜地,望着向訓漸漸遠去的背影。

關中遣將人選,實則是劉承祐深思熟慮過後的結果,向訓,是唯一一個有那個能力,並且得到他信任的將領。

當然,這個信任,也是有一個尺度的。不知道,待到他日,收得關中鎮軍,向訓又會是怎樣一番風采,劉承祐突生此念,嘴角慢慢地綻開一道看不出悲喜的笑容。

忽得一陣強風襲過,吹動衣袂,飄飄而動......

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30章 收穫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11章 大典日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126章 近臣之殤第82章 矛盾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無題第73章 解決第40章 荒唐太子第490章 御宴繼續,王欽若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438章 與太子的牽涉第90章 安東國王?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45章 靖江軍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10章 契丹亂政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138章 回宮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84章 滅佛伊始第173章 日常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138章 回宮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43章 東京聲色第380章 饒樂國第41章 西域戰況第50章 小滿與臨盆第397章 指點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268章 機遇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474章 補漏匠第151章 開寶七年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79章 “撫遠之戰”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197章 決斷!第84章 示警第21章 禍從口出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170章 御宴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497章 重拾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認可第10章 老將出馬第251章 壽國公第67章 又去一老第20章 武德司的收穫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308章 新貴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198章 轉折點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亞風雲明城會戰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112章 整風第35章 東歸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348章 文武並舉第228章 檀州大捷無題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