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王、韓遭貶

bookmark

一場歡慶的中秋御宴,最終在尷尬之中,侷促地結束了,就如一盤好菜,吃了一大半,發現一隻死蒼蠅,十分倒胃口。

散宴之時,劉承祐的臉色十分難看,面上的陰沉幾乎凝成實質,是個人都能感受到皇帝心中的憤怒。

王峻請問罪韓通,韓通也不是泥捏的,當殿呈稟下情,說王峻言辭猖獗,侮辱大將,並對天子不滿,口出不遜。

兩個人,直接在大殿中爭執了起來。對此,劉承祐還能怎麼辦,原本他不想當廷發作,但被逼到這個份上,乾脆從二者請,一併允了,命衛士當場將二者拿下,打入詔獄。

如此一來,王峻卻有種損人不利己的感覺,韓通是被拿下了,自己也搭進去了。被押下去的時候,那張臉要多難看,有多難看。

“這些武夫,太過放肆,驕狂跋扈,肆意妄爲,目無君上,無視朝廷禮制,今夜是什麼場合,竟敢如此放肆,好好的一場中秋宴,就這樣被搗亂了!”御史中丞趙礪滿臉的憤慨。

看向御史大夫邊歸讜,說:“邊公,必須得彈劾王、韓二人!”

“今夜回去,就寫劾章,明日一早呈上去!”邊歸讜直接道,說着加快腳步。

離席的勳貴高官們,不論文武,三三兩兩地聚在一塊兒,所議者,無非是殿上發生的情況。

本書由公衆號整理製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侍衛司正副統帥,一朝被拿下,軍中難免動盪啊!”趙弘殷父子,相攜而出,趙弘殷不由嘆道。

趙匡胤望御史那邊瞟了瞟,低聲應道:“王、韓二帥,做得也太過,確是無禮,也不給陛下面子。看御史那邊的情況,只怕明日起,朝中也少不了波瀾!”

“王侍帥矜功,韓副帥性剛,平日裡在司衙,就有衝突,如今在崇元殿上爆發出來,卻是看錯了場合!”趙弘殷道。

趙弘殷如今的軍職,是侍衛步軍都虞侯,與趙匡胤有“一門兩虞侯”之稱。趙匡胤臉色卻不輕鬆,繼續壓低聲音,說:“兒只慮,軍中起變故,波及到我父子啊!”

“我兒何意?”不知是被冷風吹的,還是受趙匡胤言語影響,整個人精神了些。

趙匡胤的酒量是真的好,方纔在宴間,與禁軍的將帥們,是論碗喝,此時面浮酒意,目光卻十分清明。

左右張望了兩眼,趙匡胤乾脆貼上扶着趙弘殷,說:“今夜過後,對王、韓二人,不管陛下如何處置,他們都不可能再居侍帥高位。如此,必定引來侍衛司高層軍職的變動。

父親爲侍衛都虞侯,兒爲殿前都虞侯,本爲人所非議,只怕屆時軍職調動,免不了爲人所針對。想郭樞密父子,郭樞密入掌軍機,邢國公便自請離京,所爲者何,避嫌。

我父子二人,聲勢與郭樞密他們,自難並論,但朝中軍中,豈缺嫉妒者......”

趙匡胤,不知該說他機靈,還是敏感,但從其鄭重的神情,可見其認真。

而對趙匡胤所言,趙弘殷也警惕起來,琢磨了一陣,嚴肅道:“我兒所慮甚是!這樣,改日我便自請去職,到地方上去!”

“兒不是這個意思!”趙匡胤聞言,趕忙道:“父親上了年紀,身體也不爽,如要去職離京,也當是兒主動!”

趙弘殷則搖了搖頭:“正因我年紀到了,到地方上也好養養老。當今天子志在天下,我兒也有壯志,在京中機會多,也是你施展才能的地方。你要是離京了,說不準便被遺忘了,要是皇帝想不起你,豈不蹉跎,白費光陰!”

聽趙弘殷之言,趙匡胤心裡,不由生出濃濃的感動,攙扶老父的手,更加穩定有力了。

劉承祐這邊,離席之後,神情冷肅的往崇政殿而去,腳步生風。

“王峻與韓通之間的衝突,究竟是怎麼回事,有沒有問清楚?”劉承祐問張德鈞。

張德鈞答:“小的已查問在側內侍,起因在王都帥,言辭譏諷,激怒了韓副帥!”

“朕問的是具體細節!”劉承祐冷冷道。

張德鈞趕忙將王、韓、二人的對話稟來,雖然難以做到完全復原,但大概意思,是很清晰的。

“是!”

回到殿中,劉承祐氣猶未消,心中就如積壓了一塊壘一般,落座不久,猛地拂過御案,奏章散落一地,嚇得殿中內侍盡低頭。

“參見聖人!”

擡眼,正見大符莊重而來,美眸掃了幾眼,見那些散落的奏章,伸手示意了下,內侍們趕忙上前,快速收拾整理好,逃也似地退下。

“你怎麼來了?”劉承祐沉聲問道。

大符坐到劉承祐身旁,柔聲問:“還在生氣?”

“焉能不氣,豈能不氣?”劉承祐手指揮着崇元殿方向:“當着滿殿的朝臣,就敢那般放肆,完全不將我這個皇帝放入眼中。中秋御宴,與天同樂,君臣共歡,竟成笑柄!朕威名何在,朝廷威嚴何在!”

見皇帝這怒氣衝衝的模樣,大符卻是不由掩嘴而笑,看得劉承祐一愣:“何故發笑?”

“二郎平日威儀孔時,沉穩莊重,少有見你似這般怒不可遏,而形於色。甚覺驚奇,故而發笑。”大符答道。

聞言,劉承祐不由看向大符,迎着其目光,注意到他那雙幾乎會說話的眼眸,劉承祐不由搖頭,摸了摸自己的胡茬,說:“看來我是失態了!”

大符伸手,輕柔地在劉承祐胸前撫着,似乎想要將他心胸中的怒氣撫平:“臣子犯錯,二郎依制懲罰即可,何必動怒,傷了身子,多不值得。”

“朕還沒有那麼脆弱!”經大符這麼勸解,劉承祐心緒慢慢平復下來,深吸了一口氣,衝她說道:“我所氣者,又豈只王、韓二人。思天下治亂之根源,驕兵悍將難制,必屬其一。以天下未平,朕對軍將們,素來厚祿優待,容忍乃至寬縱。只是,未曾想到,反助漲其驕矜之心!”

“韓通,與朕相識于軍中,當年東出太行之時,他便隨我東征西討,欒城之戰,也是九死一生,戰至力竭。五年間,將他從一騎長,升至侍衛副帥。平日裡對朕也算恭謹,但他若真心存敬畏,豈能不知場合,僅因一點譏諷,便擅然發作!”

劉承祐將韓通數落了一番,但對王峻卻隻字不提。不過在大符面前,發泄了一番,心情似乎也好了不少。

掃了眼御案上的奏章,牽着皇后的手起身,說:“走吧,到坤明殿去!”

“二郎不理政?”大符有些訝異。

劉承祐說:“今夜偷個懶!”

翌日,劉承祐將樞密院與兵部,以及殿前、侍衛兩司的高級將帥們召集到一起。魏仁溥、折從阮、郭榮、尚洪遷、慕容延釗等人,列坐在場,神情嚴肅。

劉承祐環視一圈,目光冷冽,將案上一疊的奏章,在衆人面前拎了拎,丟在案上,說:“這是朝臣及御史,對王峻與韓通的劾章,一共二十餘份,都勸朕對這二人,施以重懲!你們覺得呢?”

“當嚴厲懲治!”最先站出來的,就是郭榮,表情冷肅。

“爲維護朝製法統,應當懲戒,以警示來者!”魏仁溥語氣緩和些,但態度擺在那裡。

劉承祐又看向其他的將帥,當然,在他的威儀之下,所有人的當熱識趣地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傳詔,貶王峻爲商州刺史,詔至即動身赴任!”劉承祐手一揮,直接做出決議:“至於韓通,貶爲襄州軍使!”

“陛下,王、韓二人皆貶,侍衛司當以何人主事,還需請陛下之意!”郭榮向劉承祐請示道。

聞問,劉承祐凝眉考慮了下,似乎有些遲疑。沉吟幾許,說道:“以衛王符彥卿爲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統訓侍軍。以興捷軍都指揮使王殷,爲副都指揮使,輔助衛王典軍!”

“謝陛下!”劉承祐言罷,在場王殷立刻起身,面帶喜色。

在禁軍混了這麼多年,南征沒份,沒撈到功勞,正愁上升,卻沒想到好運如此降臨。

當然,衛王符彥卿主侍衛司,鄴城與天雄軍,自然而然地落入朝廷掌控。

第332章 廣德殿婚宴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78章 南北併發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148章 還京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90章 交趾收復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397章 指點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69章 東出太行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132章 進宮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97章 再臨井陘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55章 山上山下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51章 耿淑妃薨第199章 出宮第208章 南北戰略之爭2.0第30章 收穫第5章 劉皇帝的考驗又來了第296章 三處餘音第284章 讓皇帝放心的少數人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54章 聘納郭女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284章 影響第11章 請教第207章 還京第28章 澧陽之戰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149章 鄴都城下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1754章 雄才難制第1731章 一縷惆悵第291章 漢遼山陽之戰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第38章 濮州案(1)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270章 騷擾,進攻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22章 史公鎮洛:民怨四起第9章 鳳翔戰況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8章 瓊林宴第13章 市井之聲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24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1801章 還是土地問題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129章 叔父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亞風雲明城會戰第27章 父子座談第47章 陶谷自薦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257章 龍舟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67章 劉煦娶親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第11章 局勢變化於未測之際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1708章 格局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45章 治安第117章 潑冷水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473章 又當又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