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馮道請辭

bookmark

乾祐五年秋舉的榜三,狀元董淳,文章很好,才學不錯,但書生意氣太重,劉承祐打算讓其先去集賢殿跟着蘇禹珪修史校書。

榜眼盧多遜,性聰穎,才學高,見識不羣,就是傲氣太足。被安排到昭文館,當校書郎,不知要做多久圖籍管理員......

唯一能夠即用者,反倒是這個趙曮,或許是有其父宣慰使趙上交的調教,才情練達,十分成熟。年紀雖然不大,但爲人低調謙遜,頗有斷事能力。學問方面,與那些“名人”相比,雖然顯得不是特別突出,但也是十二歲便能屬文的天才。

李昉既知滑州,劉承祐便想起了此人,當然,趙曮的說法也不是沒有道理,只是近臣之選,更看他這個皇帝的喜好。

“陛下,馮相公求見!”

“坐!”殿內,看着手捧奏文,矮身彎腰的馮老狐狸,念其年老,劉承祐輕聲吩咐了句。

“謝陛下!”馮道謙恭道。

君臣廷對,宰臣坐而論事的規矩,已然被劉承祐廢除了,從去歲起,廷議、朝會等場面,所有宰臣都得站着議事。

而於馮道而言,即便是這種殿內私謁,他也保持着恭順謹慎。

“有何事,勞馮卿親自來一趟!”劉承祐看着馮道,問道。

馮道已然年逾七十歲,白髮蒼髯,腿僵背駝,透着一股衰朽的氣質,歲月在其臉上,刻下了太多的痕跡。

劉承祐恍然而有所覺,馮道這兩年,老得有些太快了,畢竟,似侯益、藥元福那等老而彌堅者,終究是少數。

馮道呈上奏疏的手,都顯顫抖。聞天子問,嘴裡輕笑道:“老臣已至暮年,時日無多,想趁還有些精力的時候,見見天顏,聽聽聖音......”

馮道說話,總是這般動聽,劉承祐卻嘆道:“朕自御極以來,有賴馮公,協理陰陽,安撫內外,辛苦了!”

皇帝這般溫良態度下,馮道一張老臉更顯舒展,說道:“能輔佐明君治世,成就大業,是老臣的福分與幸運。唯可惜者,是老臣不能在有生之年,見到陛下實現偉業的那一天了!”

“馮公今日說話,怎生如此暗晦,盡說些喪氣話!”劉承祐眉頭一凝,瞧着馮道。

迎着皇帝質詢的目光,馮道不由暗歎,天子嗅覺之敏。拱着手,向劉承祐道:“不瞞陛下,老臣今日,除奏報之外,意欲乞骸骨,請陛下恩允!”

說着,馮道又自袖中,掏出一封辭章,也交給張德鈞。

劉承祐合上了手中翻閱的奏疏,輕“咦”了一下,凝神審視着馮道,這老兒也坦然地直面皇帝。

但見馮道日漸清瘦的身體,臉上的老人斑也多了,鬍鬚也只剩下一點灰色尚未被花白吞噬。心有所感,劉承祐幽幽道:“馮公也要棄朕而去嗎?”

天子的語氣中,似乎帶有不捨,但馮道可不敢當真,他也是有自知之明的。自己雖然歷仕多朝,累爲三公,至乾祐朝,更被漢帝看重,爲朝廷首相,可謂個人巔峰成就。但是,以馮道對天子的觀察與瞭解來看,自己不是劉承祐真正看重的宰相......

陪着笑,馮道回道:“陛下,臣已年逾古稀,體衰多病,去冬以來,更是時感精力不濟,眼神恍惚,無力承擔國家重務。開春以來,病徵有所加重!

陛下不嫌老臣鄙薄,用此殘軀,臣不勝感懷,卻也不敢再僭居相位,以免誤事。而今大漢在陛下治理下,欣欣以向榮,朝中良臣俊傑迭出,臣這老朽,也當退位讓賢了!

再者,陛下前番,此朝中年邁老臣以歸養。臣如今衰頹至此,祈願陛下,能賜以恩典!”

目光平和地注視着馮道,聽其懇切陳情,嘴角翹了翹,心裡卻不由感慨,此公,真的是個聰明人,似乎早早地察覺到了什麼......

“馮公若去朝,朕心中實有不捨啊!”考慮了一會兒,劉承祐道。

聽此言,馮道明顯輕鬆了,更顯得從容,應道:“縱老臣在野爲民,也當時時爲大漢與陛下祈禱祝福!”

閱讀着馮道辭呈,看得出來,寫得用心了,足可收錄在馮道文集中的一篇文章。到這個程度,劉承祐也不矯揉了,直接道:“馮公既然心意已決,朕縱有奪情之意,也不好強留。朕允了!”

頓了下,劉承祐說:“以本職致仕,加尚書令,爵祿翻倍!”

“老臣,拜謝陛下恩典!”馮道滿臉的感動,起身拜倒。

看着馮道,劉承祐想了想,問:“馮公去職後,誰人可繼?”

面對這個問題,馮道明顯遲疑了幾分,小心地瞥了劉承祐一眼,一如既往地謹慎,說:“此當爲陛下考量,聖意所屬,自當其職!”

這個老滑頭,劉承祐笑了笑:“馮公德高望重,對朝廷諸宰臣,瞭解也頗多,朕就是想聽聽公之意見,也好做權衡!”

皇帝的眼神中,帶着點壓迫,馮道遲疑幾許,終於道出個人:“老臣以爲,兵部尚書魏仁溥,可爲首宰!”

“兵部諸事,已然繁複,恐無餘力。”劉承祐說。

“刑部尚書範質!”馮道不假思索,又說。

馮道,仍舊不改其慎,揣測着皇帝心意舉人,畢竟,誰都知道,魏仁溥與範質,可是最初的“帝黨”,對二人也十分看重。

“範質......呢喃了句,似乎在琢磨,瞟向馮道:“李濤如何?”

馮道面色不變,應道:“李濤爲人慷慨,以社稷爲重,秉公執法,然平日言談行事或有輕佻之嫌,難堪首宰之職!”

馮道是雞蛋裡挑骨頭,找了點李濤的“不是”,似乎並不想讓李濤上位。

劉承祐看着他,笑了笑,幽幽道:“平日裡,馮公與李濤最爲親近,而今舉賢卻避之,可見所秉持也,乃公心!”

聽皇帝這麼說,馮道只覺心臟砰砰地劇跳不已,只能尷尬地陪着笑,附和着。

思量一會兒,劉承祐臉上帶上了和煦的笑容,人顯得鬆弛不少,問馮道:“馮卿致仕之後,有何打算?”

“老臣打算,回鄉歸養,含飴弄孫,順便集最後的精力,整理多年以來,所寫文章、詩詞......”馮道說道。

“馮公欲盡餘歡啊!”劉承祐點了點頭:“朕記得,馮公是瀛洲人吧!”

“正是!”

“而今瀛洲乃邊地,用兵之所,非安居療養之善地,不足養樂!這樣,馮公可去洛陽,朝中大臣勳貴,多置別府,朕也賜你一棟公府!”劉承祐說。

馮道眉頭凝了下,恭敬道:“是!老臣謝恩!”

待馮道退下後,劉承祐露出了點莫名的笑容,馮道今日所請,然他記起了當初趙瑩之辭。有些相近,如今的趙瑩在陳州任上,可甚是自在。

“傳李崇矩!”

未己,李崇矩入內覲拜,作爲新的武德使,上任不過數月,風氣大改,低調了很多。在外人的眼中,似乎因王景崇之事後,便沉寂下去,驕狂不在。當然,這也是李崇矩嚴厲約束整頓之功,收起了張牙舞爪,眼睛卻犀利依舊,死死地替皇帝盯着朝野內外。

“陛下有何吩咐?”李崇矩問。

“去查查,馮道近來身體如何!”劉承祐說。

雖然不解此爲何意,李崇矩還是麻木着一張臉,簡潔有力地應道:“是!”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免費領!

奉命而去,劉承祐又看向張德鈞:“你覺得,李崇矩這個武德使,當得如何......”

“陛下所託,是其人!”

大漢乾祐六(953)年二月,漢帝降詔,宰相馮道以原職致仕,加尚書令,爵燕國公,移居洛陽休養。

循後,以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李濤,爲中書左丞,居政事堂首座。

而自馮道去職,大漢朝堂,又翻開新的一篇,老臣盡去,新壯盈堂。國初以來的宰相,除了李濤外,已無一人在位。

而李濤,在大漢雖擢拔於高祖劉知遠,屬“前朝老臣”,卻也才五十多歲,還年輕。平日辦差,也還中劉承祐之意。

第119章 回京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314章 門庭若市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112章 幸災樂禍第223章 安撫人心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173章 漢遼皇帝之間的友好交流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134章 東路軍第371章 殺,不殺?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32章 邠州,北遷隊伍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136章 迎奉第73章 紙上談兵第44章 箇中弊端第1804章 怒斥太子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13章 相敬如賓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236章 母、妻、子第123章 劉煦使命,親自拜訪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25章 開寶新政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89章 談話第353章 楊城大捷第322章 真正引以爲豪之處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35章 楊村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446章 流光園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57章 揚州案有結果了第16章 異見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38章 賞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77章 嚇人第126章 近臣之殤第47章 應對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19章 武夫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365章 看衰第265章 謀劃高麗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78章 召還二郎?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11章 大敗蜀軍第41章 劉信遭貶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1719章 什麼忌諱的事都敢聊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101章 大整軍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27章 出兵爭論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85章 浮雕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76章 視察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31章 進軍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