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晉陽來人

bookmark

沒有乘坐任何代步工具,高防慢慢地走在上黨古舊的街道上,月光靜靜地灑下,落在他的背上,映照在土石地面上的影子,顯得有些凝沉。

以其精明,當然能夠察覺到白日那場風波的異樣,雖然沒有確鑿的證據,但他還是第一時間就將懷疑地目標鎖定在了王守恩身上。自己都能想到,那麼以殿下的睿智,再加郭、向等俊才,自然不可能沒有察覺......

思及當日,還在劉承祐面前專門替王守恩說道那些好話,到今時,高防心頭心緒卻是尤爲煩雜。對王守恩的貪黷本性,他是打心底厭惡了。

沉思間,擡眼已至節度府衙,望了望守備森嚴的高門,高防理了理衣衫,上門謁見。

“殿下!”

劉承祐是在書房中接見高防的,神色平靜,示意其免禮,引其入座,語氣溫和地對他道:“白日若非高判官將那些百姓安撫住,只怕事態擴大,發生更大騷亂,那可就一發而不可收拾了。”

從劉承祐之言,根本不能分辨出他的態度,高防只是輕輕地搖了兩下頭,感慨道:“下官只是盡本分職責罷了,彼輩聚衆逼請,殿下雅量寬宏,冷靜處置,這才令人敬佩。”

淡定地擺了擺手,劉承祐平靜地看着高防,慢悠悠地問道:“對他們所請,你覺得,孤,當允不當允?”

聞言,高防不假思索,給了一個肯定的回答:“必不能允!殿下率王師,匡復潞州,使治下生民免受於胡寇無休止的盤剝掠奪,已是天恩浩蕩。黔首無知,性貪而無厭,受人蠱惑而不自知,無理求告,殿下只需善加寬撫即可,實無需理會其所求......”

聽完高防的表態,劉承祐立刻抓住了“重點”:“受人蠱惑?你覺得,那些愚民,是何人在背後鼓動唆使啊?”

劉承祐的話輕飄飄的,高防聽到了,卻下意識地低下了頭。斟酌片刻,方纔長嘆一聲:“如此驕恣肆意的無知作爲,舍其還誰?以殿下的英明睿智,只怕心中已有數吧......”

劉承祐一時沒接他這話,舉杯飲了口茶水,才以一種通報的口吻對高防說:“孤喚高判官前來,是爲了告訴你一則不幸的消息。方纔王府來報,王巡檢突染瘧疾,不及尋醫救治,已經暴病而亡。”

話音一落,高防猛地擡起頭,愕然地看向劉承祐。在他平靜的目光注視下,漸漸收起了臉上的那些許驚容,嘴角泛起些苦澀,高防低聲應道:“那可真是太遺憾了......”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劉承祐則繼續感慨道:“王巡檢畢竟是舉義功臣,未及看到契丹北逃,中原鼎定之日,便半道而亡,實在令人嘆惋,痛惜啊!”

說話間,劉承祐一直看着高防。

而高防見着劉承祐這副感情沛然的唏噓模樣,心中愈感複雜,對眼前少年的認識,卻是又加深了一層。

“王巡檢雖不幸病亡,對其後事,卻不能不重視。葉落歸根,我欲遣高判官,護送王巡檢棺槨還鄉,交與其家人,入土爲安。”劉承祐又吩咐着。

高防很乾脆地應承道:“下官願盡一份綿薄之力。”

“甚好!”劉承祐點頭。

臨了,又悠悠然地提了句:“對了,我想,明日府衙前,當不會再有今日這般的風波動靜了......”

......

第二日,王守恩“暴斃”的消息快速地傳遍全城,然後,果真沒有引起什麼波瀾。

王守恩到任上黨,時間本就不長,又未有施恩於民的舉措,反而將貪財好利的名聲傳揚開來,除了家世顯赫之外,再沒值得稱讚的地方。

要是高防“暴亡”了,或許還能引起他人的哀思與懷念。王守恩,說句實在話,要是讓他在潞州爲官久一些,也許他的死,會引得民間一片叫好。

劉承祐初至上黨時,面對王守恩的張狂,對其忍讓,掩起殺心,除了高防那一夜的勸解外,還真的只是顧及他“舉義功臣”的身份,爲了避免一些不良影響與麻煩。

契丹括錢那點事,原本大夥心知肚明的,州縣興復,官、民之間默契地不提便是。王守恩卻因爲他那莫名的怨氣,硬是要搞事,如此一來,將劉承祐徹底激怒了,也就毫不猶豫地選擇徹底清除這顆毒瘤!

當然,王守恩的死也不是一點影響都沒有,至少在上黨監牢中,就有好些人,惴惴難安,惶惶不可終日。

沒有人繼續鼓動,果然再無人敢大膽犯險,到府衙找劉承祐討要“括錢”。但是,此事的風波終究是造成了的,想要消弭,仍舊需要一些安撫人心的舉措。

在劉承祐想法子的時候,來自晉陽的使者,給他送來了一場及時雨,解了他此憂。

節度府中,劉承祐率着文武臣僚,恭聽詔制。劉知遠的詔書,大抵出在蘇禹珪之手,筆參造化,文辭極佳,又是用典,又是駢句,劉承祐聽得是腦袋發矇,更遑論張彥威等文盲將校了。當了皇帝,果然一切都不同了......

詔書聽入耳,雖覺酸澀難懂,但大意劉承祐還是領會得到的。對劉承祐此番南下的戰果,進行了梳理性的總結,又有一段勉勵之語,然後是賞拔之辭。

劉承祐此前上書中的官職任免,劉知遠一概同意,比如王守恩、高防、李萬超......

而一下子抓住劉承祐眼球的,是另外一份詔書:河東管內,自前稅外,雜色徵配一切除放。就此詔書,足夠安撫民心,雖然,免除的只是正稅之外的那些“苛捐雜稅”......

晉陽來使,是個青年,比劉承祐大不了幾歲,形象算不得俊朗,但氣質卓越,很有風度的樣子。

與劉承祐,還挺熟,是他的表兄,名叫李少遊。他是劉承祐舅舅李洪信的兒子,爲人小有文才,學而不究,博而不精,腦子卻又十分靈活。當過一段時間浪蕩子,後來被李洪信抓入軍中磨礪了兩年,終究沒有表現做武將的天賦,又軍轉政,此前在河東節度豔母中當了個主簿,一直到如今。

“二郎,你此番領軍南征,可真是一鳴驚人啊!”引其入二堂單獨敘話,剛坐下,李少遊便笑眯眯對劉承祐道。

“仗都是手下將士打的,何足道哉?”劉承祐平淡地回了句,仍舊拿着詔書研究着。

顯然早就習慣了劉承祐的性子,對其“冷淡”不以爲意,李少遊繼續說着:“你可不知,晉陽的那些驕兵悍將,對你領兵頗有微詞,尤其是史宏肇那些人,不過拿下代州殺了王暉罷了,就彷彿當世名將一般。你的捷報傳到晉陽之時,他們的表情有多精彩,你肯定想不到......”

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348章 老皇帝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175章 在滑州第481章 行宮半島史話·桓王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373章 被逼無奈第41章 小風波第242章 戰後第7章 小張探花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224章 攻略方向半島史話·百年基調第90章 關右節度第128章 二使攜禮來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1772章 處置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141章 雌威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第45章 靖江軍第5章 劉皇帝的考驗又來了第353章 信使第66章 請辭?不許!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132章 進宮第113章 西使歸來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11章 大典日第131章 和議達成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126章 問罪第66章 請辭?不許!第265章 謀劃高麗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151章 凋零第125章 邢州事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28章 澧陽之戰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上)第349章 邊情第52章 巫宦之國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17章 武德司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89章 談話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229章 血戰錦州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391章 暗箭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42章 西州局勢岌岌可危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66章 請辭?不許!第30章 滿堂春宴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27章 謀算無用,危第150章 爲將軍踐行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127章 皇城司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121章 道士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98章 追捕第71章 叛軍勢蹙第298章 事泄了第156章 亡國之君第136章 趙都帥世宗篇43 南定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