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樞密院內

bookmark

東京,漢帝下詔,廢朝三日,以前宰相、太師、燕國公馮道卒故。距離馮道請辭,也不滿一年半的時間,從結果來看,當初馮道對劉承祐確是一番“衷言”,預見到生死。

聞哀訊,劉承祐這心裡,倒也有些感傷。馮道此人,可謂名臣,在中原政壇上活躍的不倒翁,三十年間,累朝歷代不離將、相、三公、三師之位,其顯貴榮耀,是名噪一代。

晚年得仕大漢朝,卻是馮道宦海生涯的最巔峰。雖然在後兩年中,對於皇帝的作用已然不大,近乎應聲蟲,但在國初的三四年間,憑着其名望、能力、經驗,在穩固朝政、安撫人心方面,於劉承祐有大功。是故,劉承祐也感念之,與其死後哀榮。

馮道之死,也算是壽終正寢,安享晚年,少有人以爲憾。天子雖然廢朝,但朝廷的運轉,卻沒有受到一絲一毫的影響,尤其在西南戰事爆發之後。

眼下,已入初秋,將要出伏,太陽不似此前那般毒辣,但氣候仍舊炎熱。樞密院、兵部與三司,大抵是近來朝廷中樞最爲忙碌的部門了。不過,相較於另外兩部的瑣碎、繁複,樞密院這邊,需要投入的精力要更多。

樞密副使郭榮,親自挑選了幾名僚屬,專事負責西南伐蜀軍情,其中便包括自河北整軍歸來的李處耘與潘美。

劉承祐踏入機務房中時,郭榮幾人,正在輿圖前,比對着前方軍報,進行標記,研究,商討。上前,命衆臣免禮,劉承祐直接問道:“又有新的戰報來京了?”

來自西南前線的軍報,是三日一報,奏明戰況,以使中樞察之。六日以前,收到了劉承祐將詔伐蜀近一月以來的第一封捷報,王仁贍、李彥二將,率十二營兵士,南進散關道,攻打蜀黃牛八寨,三日之間,連破四寨。

李處耘向劉承祐稟道:“蜀軍黃牛寨、青馬嶺等八寨,已然被王仁贍與李彥全數攻破,八寨蜀軍,損兵過半,蜀將韓繼勳已率敗殘之兵,退至樑泉東北的威武城。我大軍南下鳳州的道路,已然打通......”

“這王、李二將,確係將才,首戰告捷,連破八寨,蜀軍必然震恐,形勢大好啊!”劉承祐臉上露出了點滿意的神色,不吝誇獎:“兩年前東河村之戰,二人也有戰功,大破蜀軍,看來,此二人,乃伐蜀之急先鋒吶!”

大概是覺得皇帝高興得太早了,李處耘臉上閃過一絲尷尬,向劉承祐道:“陛下,破得八寨之後,王仁贍率兩千兵馬,急行南下,追擊韓繼勳敗兵,意欲趁勢奪取威武城。然而倍道而往,連戰兵疲,受挫於城關,爲蜀將高彥儔所敗,折兵五百,北退。”

聞此言,劉承祐眉頭這才輕皺,笑容微凝,說:“王仁贍,這還是心急了啊!”

“現在是什麼情況?軍報給朕看看!”劉承祐扭頭。

呈上,接過御覽的同時,郭榮在旁,向劉承祐道:“根據向訓所奏,他已率三萬軍,自散關入鳳,時已入秋,氣候轉好,意欲於威武城,與蜀軍展開一場大戰!”

“陛下,鳳州道阻險礙,在樑泉之後,青泥嶺道。自散關至威武城,驛道雖則難行,卻也非最險要處,然自前方情況來看,大軍行進,糧秣軍械之運輸,已然十分不便。是故,若能聚兵會戰於樑泉以北,於我軍而言,大利!”

“這也要看,蜀軍給不給這個機會了!”劉承祐頷首道。

“威武城在散關西南約八十里外,爲蜀北關屏障,是其兵防要塞。拿下了威武城,可直驅樑泉,則勝勢在我,蜀軍絕不會放棄,是故,如向訓計劃,在威武城,必定可以打一場奠定勝局的大仗!”郭榮語氣肯定地說。

“我們陳兵邊境,磨刀霍霍,不就是要這麼個效果嗎?”劉承祐形容微展開,頷首道:“發制向訓,秦鳳戰事,臨機決斷,盡委於他。爲滅蜀,讓他給朕用心打這一仗!”

“是!”郭榮看着劉承祐,向他讚譽道:“陛下能有如此襟懷雄略,是大將之福啊!”

郭榮很少夸人,更少恭維劉承祐,但每出讚美之詞,必是發乎於真心的感慨。劉承祐瞭解這一點,所以聽其言,仍不免心情大好。

“秦州那邊,戰況如何?”劉承祐問。

“據報,王公已率武節及西南邊軍兩萬,溯渭水,沿隴有大道,初戰於隴城,將蜀軍逼於城中自守,已然壓制蜀軍。蜀將趙季札庸碌,兵力又寡於我軍,絕非王公對手!”郭榮回答道,看起來十分自信。

“開戰之後,領軍作戰之事,只能依靠前線將帥了。朕在後方,只能籌糧集餉,使其無匱於輜需了!”放下手中把玩着的軍報,劉承祐嘆了口氣:“想來西南將帥,當不負朕望!”

“陛下從來謀定而後動,遣將派兵,發動戰事,亦皆準備充足。廟算如此周全,我朝必勝,蜀軍必敗!”李處耘向劉承祐拱手,意氣激昂:“陛下,只需於東京,坐待捷報即可!”

“此言,倒也提氣振奮!”劉承祐衝李處耘笑了笑:“這點自信,朕還是有的!”

言罷,又瞧向郭榮,有些悵然地道:“代國公身體不爽,難以理事,樞密機要,國家軍務,要全數加諸於郭卿身上了,還請多加擔待啊!”

聞其言,郭榮鄭重應道:“此臣應盡之職責,自不敢怠慢!”

郭榮素有功名大志,精力旺盛,職責加重,只會讓他更加興奮,更有幹勁兒。入夏之後,國丈折從阮,也病倒了,畢竟年紀到了,戎馬操勞多年,身體難堪其負累。

不過,樞密院這邊,倒沒有受太大影響。折從阮並不貪戀權位,這兩年多的時間內,郭榮的實權反倒要重些,足以順利接掌軍政,而不生波瀾。

大家好,我們公衆.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衆號[書友大本營]

劉承祐有所感,或許用不了多久,他將失去這位長輩老臣了。是故,近段時間以來,對摺家也是頗爲照顧。太醫往府上派,藥材、補品、御用之物,也大方賞給。宮內,賢妃折娘子那邊,也去得最多。有點像,當初高行周病逝之前。

壓下心頭的些許悵惘,劉承祐看了眼認真而平靜地在地圖前研究軍情的潘美,問郭榮道:“郭卿,你覺得潘美如何?”

聞問,郭榮毫不掩飾目光中的欣賞之色:“陛下慧眼識人啊!潘美知兵節義,將帥之英,可堪大用!”

“在樞密院任職這兩年,辦事勤勉,剖析事務,常有見解。大漢勇將雖多,但帥才猶爲可貴,尤其老將逐漸凋零。潘美有其資質,而今天下未平,臣竊以爲,領兵征戰,攻城拔寨,更能一展其才!”

劉承祐不由點頭,到目前爲止,軍中後起之秀中,被劉承祐所看重,有將帥之能而獨擋一面的沒有多少,高懷德、楊業、趙匡胤、潘美、石守信等人罷了。

考慮了一陣,劉承祐說道:“朕打算派遣潘美去襄州,你看如何?”

郭榮眉毛微微上揚,目光轉到大漢輿圖,落在荊、湖上,顯然,伐蜀之役才起了個頭,秦鳳大戰未酣,皇帝的心思,已然開始考慮起下一步了。

“臣以爲,甚可!”郭榮點頭。

第37章 覆滅在即第71章 六合堤上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36章 李業告狀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418章 洗禮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10章 如此處置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67章 宿州一線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59章 明貶實升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第162章 兵事第5章 王樸走了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14章 腹黑之謀第77章 渦口之戰(1)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第76章 王峻用兵第195章 遼帝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61章 晉陽來人第45章 治安第150章 蜀亡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229章 血戰錦州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172章 太子妃第117章 潑冷水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180章 過鄴都第80章 京觀第45章 靖江軍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64章 邊事不寧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56章 彌月之喜第457章 鄭州第35章 瑤華春第195章 遼帝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244章 邊帥變動第298章 王著罷相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82章 瓦橋關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151章 凋零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197章 財計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61章 北使南歸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296章 缺人了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272章 困獸猶鬥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62章 二代勳貴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66章 商業互吹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23章 室韋女真一番戰終,宗親無特權第2章 王、鄭二公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492章 事發第55章 乾脆的勝利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100章 城戰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50章 小滿與臨盆第385 禮賓館第35章 瑤華春第115章 瀛州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