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春夜

bookmark

春夜的天幕間,月色淺淡,星光黯沉,還泛有些涼意。滄州府衙之中,隱隱瀰漫着些許氣靄,整座府邸沉浸在一片靜謐之中,負責宿衛的大內軍士在府衙諸院中佈置了森嚴的守備,崗哨、巡邏、輪值,十分嚴密。

劉承祐漫步於後衙,望着那略顯悽清的月色,心情卻格外平靜。這一路北來,所見所聞,足以讓他感到欣喜,近十載的圖治致安,總算有所成效。

晉末的亂世,那兵燹流亡,盜匪動亂,他是親眼目睹經歷過的。寧爲太平犬,勿做亂離人,如今的河北百姓,雖然生活仍舊算不得富足,但可稱安定。

外無敵寇入侵,內無山匪侵擾,雖然除兩稅之外,勞役、兵役仍稱繁重,遇到災年也會捱餓,但比起動盪南安,朝不保夕的日子,可要幸福太多。

而這些,可以毫不臉紅地說,這都是在他這個大漢皇帝的帶領下,實現的安平。雖然,從本質上來講,劉承祐登基以來的作爲,更多目的是在於穩固地位、強化君威、中央集權。但是,大漢治下百姓,從中獲得了實惠與安定,也是不爭的事實。

當然,隨着時間的推移,底層的百姓們會慢慢地習慣了太平,忘卻了兵荒馬亂的創傷,久安忘戰,無法再繼續忍受長期的貧苦,覺得稅賦、徵役過重,想要吃飽穿暖就。不過,那也是另一個大漢發展到另一個階段的事情了,那個時候,朝廷又該調整政策了。

就近期走過的地方來看,百姓身上的負擔,仍舊很重。沿襲至唐朝的“兩稅法”,問題頻頻,戶口、田畝的整頓見簿有所成效,但貧富財產的區分,卻不是那麼容易的,想要做到貧富分等負擔,更是癡心妄想。

當然,有鑑於朝廷對地方治權的不斷收攏,中央威信漸盛,政治清明,監察體系的重樹與強化,使得地方官府在正稅之外,不敢再隨意攤派與巧立名目。

但是,兩稅法的弊端,仍舊客觀存在。而劉承祐北來,最直觀的感受便是,錢貴物賤。市面上流通的錢幣仍舊不足,爲了繳納稅錢,而導致許多百姓不得不賤賣絹物、糧食,絹帛的價值也在波動,再加上土地兼併的隱患等等,許多在中晚唐時期已經顯露過的弊端,仍舊難以得到解決。

這既是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也是貨幣政策的缺陷,至於朝廷的稅制,也不夠完善,從上到下,問題頗多。而做一次,全面的改革創新,也不是那麼容易,一則缺少足以主持全國財政改革的人才,二則缺少基礎,另外動作太大,又容易引起不動盪與紊亂,對於當下致力於一統天下的劉承祐而言,最不喜歡的就是不穩。

想得越多,腦子就越混沌,不禁用力地甩了甩頭,似乎如此能將腦中繁雜的頭緒給清除一般。

放眼掃視着府衙的後園,整個一片清冷的景象,微微晃動的燈火,照耀着肅立在旁的大內衛士,一個個身姿挺拔,體格魁梧,暗淡光線映照下,更顯得堅毅。

劉承祐走過,皆低首持刀,以示禮敬。站在一名年輕的衛士面前,忽然蹲下身體,嚇了衛士一跳,下意識地想要有所動作,忽聞劉承祐淡淡的聲音:“別動!”

“是!”應了聲,衛士方纔發現,劉承祐蹲下是爲了給他系鬆垮垮的鞋帶。

“別小看了這繩帶,若沒了它,走路不舒服,可能棄履,可能絆腳,一個不注意,就是一跟頭,若是行軍,你都跑不快......”起身,劉承祐輕笑道:“朕也是許久沒給人系過鞋繩了,鬆緊如何,可還合適?”

面對皇帝這溫和的話語,衛士臉上的情緒有些複雜,既激動又感動,還有幾分無所適從,憋了一小會兒,說道:“多謝陛下!”

看着衛士,很年輕,嘴上沒毛,身材卻還算高大,劉承祐遲疑了會兒,道:“朕記得你,你叫李,李......”

“回陛下,小臣李守節!”衛士趕忙開口,解了皇帝尷尬。

“對!李筠的兒子!”劉承祐一副恍然狀,笑道:“眉宇之間,果有幾分你父的英採!如今,應該還不滿二十吧!”

“臣年十八!”李守節應道。

“這個年紀,能被選拔進宮,到御前當職,可不容易啊!”劉承祐打量着李守節說。

“皆賴陛下提拔,給臣以當班侍衛的機會!”李守節挺起胸膛,道。

“朝廷收取荊湖,你父戰功頗著,如今正在湖南替朝廷剿撫蠻匪,制暴戡亂,保境安民,實爲朝廷的干將!”劉承祐拍了拍其肩膀,鼓勵道:“你要以你父爲榜樣啊!”

【送紅包】閱讀福利來啦!你有最高888現金紅包待抽取!關注weixin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抽紅包!

“臣必當謹記陛下教誨!”

“今夜負責宿衛的是張瓊吧!”劉承祐突然問道。

“是!”

劉承祐吩咐着:“去把他叫來!”

望着李守節快步而去的背影,劉承祐嘴角掛上了點滿意的笑容,自大內軍中,給劉承祐當值護衛的衛士中,也有不少似李守節這般的將校、官僚之後,當然,選拔的標準從未降低過。

十八歲,一個讓人充滿懷念與回憶的年紀。想他劉承祐,十八歲時,纔剛剛登基當皇帝,接手一個國家......

劉承祐又忽然想到,早年的時候,對於御前當值的諸班侍衛,無論軍官還是衛士,他都能叫出名字。

如今卻是不行了,別說名字,有的連樣貌都記不住了。以小見大,劉承祐喃喃道:“不知覺間,我是真的變了,只是不知這種變化,是好事,還是壞事......”

未己,一個身材魁梧,面貌粗獷的武將,走了過來,向劉承祐行禮,中氣十足地道:“參見陛下,不知陛下召末將何事?”

此將名叫張瓊,標準的河北大漢,性豪爽,有勇力,善射藝。年少的時候,曾帶着家鄉的無賴打契丹人,大漢建立之後,從軍入伍。

後被選拔入禁軍,曾參與平河中與兩次抗擊後蜀的戰鬥,作戰十分勇猛,用王峻與趙暉的話來評價,這是個不知死活的悍卒,打起仗來不要命。

乾祐六年,調入京中。此人的勇武,軍中少有匹敵者,後爲趙匡胤看重,舉薦給劉承祐。以其忠勇,並在歷次檢閱軍隊的過程中,都表現出衆,也漸漸入了劉承祐之眼,調動至大內軍中,在禁宮內站崗,已經兩年多了。

“也無甚事,只是閒來無聊,察問一下宿營之事!”劉承祐說。

張瓊恍然,當即應道:“進城的侍衛,南北關門,各安排了一百卒,沿街諸道口有一百卒,有衙役州兵協助,府衙之中兩百卒,分爲三班,佔據中門、大堂、及後園!”

“衙中差官、屬吏及侍者呢?”劉承祐問。

“改回家的回家,剩下的全部被末將趕到西廨看管起來了!”張瓊大大咧咧地說道。

聞其言,劉承祐就不禁道:“你呀,這作風還是這般粗暴直接!”

張瓊說道:“那些人雖然是衙門中人,但說不準就暗藏異心者,末將也懶得去甄別,乾脆全部看管起來,以免威脅到陛下與娘子、殿下們的安全!”

“難怪我方纔見楚昭輔的臉色有些不好看,原來問題出在這裡......”劉承祐說。

“那楚知府,還敢告末將的的狀?”張瓊有些炸毛。

“他可什麼都沒說,你這廝,不要妄加揣測!”劉承祐瞪了他一眼。

張瓊臉色這才緩和下來,眼神朝劉承祐瞥了瞥,略作遲疑,拱手說:“陛下......”

“有什麼話直說,吞吞吐吐,可不是你張瓊的風格!”

“那末將可就直說了!”張瓊咧嘴一笑,道:“這安排宿衛之事,過於繁瑣,又不能出任何差錯,實在不適合末將。懇乞陛下施恩,放末將出去作戰打仗吧!”

聽其言,劉承祐眉毛頓時就是一挑:“怎麼,給朕當侍衛將軍委屈你了,還是不樂意,因而想外放?”

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84章 夏州降第67章 宿州一線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90章 老將可用第218章 進兵第99章 北巡結束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89章 破財贖罪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1750章 《桃蘭賦》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370章 國法爲大第87章 兄弟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172章 太子妃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2053章 終章第95章 大洗牌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2章 父母兄弟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1681章 陸海之爭第28章 封疆大吏第5章 王樸走了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2章 登聞鼓響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第51章 郭氏父子第118章 查抄第175章 在滑州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373章 被逼無奈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當國,得安半載第176章 雍王第75章 高貴妃第398章 虞美人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194章 蕭護思眼中的強漢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139章 韓常案第17章 板子終究落下來第106章 敲打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第299章 遼國的情況第44章 箇中弊端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418章 洗禮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37章 新政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371章 殺,不殺?第439章 自請其罪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292章 趙普覆命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498章 六十年來第一遭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321章 矛盾第12章 方略第66章 兄弟之國第69章 東出太行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9章 王峻歸來第50章 小滿與臨盆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69章 禍事了第9章 寫得不錯!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53章 有詩云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24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67章 滿廷反對亦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