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大才蒙塵

bookmark

安陽這邊的局勢,於留後樑暉而言,已是分外嚴峻。前些時日,面對高唐英軍的進攻,抵抗地很是輕鬆,遊刃有餘,大概給了他錯覺。

但等到耶律德光大部隊徙至城下後,樑暉驚呆了。哪怕龜縮在城中,不曾表現出一點攻擊慾望,契丹大軍也沒有如他所預想的那般,向北撤離,反而是將城池團團圍困起來。

見到這種陣勢,樑暉十分果斷地認慫了,當即派人出城,向遼軍認罪投降,並坦誠心跡,並無阻遏大軍的意思......

見樑暉的識趣,耶律德光表示給他一個機會,讓他帶人卸甲出城,親自至遼營請罪。

面對這個請求,樑暉猶豫了,他怕被誆入遼營,爲人魚肉。且見契丹人有納降的意思,小心思一起,竟然與耶律德光講起了條件。

耶律德光是何等人物,根本不會去顧忌那等小人物的心態,再加北歸路上積攢的怒火,與身體的不適,都讓他沒有多少耐心。直接降下嚴令,以契丹軍隊督監晉軍攻城。

這一回,在背後契丹人明顯不善的監視目光之下,晉軍的降卒們不敢再不盡力了。

安陽城雖然還算堅固,但守城的士卒素質堪憂,而晉軍的降卒原本多爲石晉禁軍,戰鬥力還是可期,尤其在逼到那個份兒上的時候,爆發出來的攻擊力,還是城中義軍不能敵的。

這下,樑暉徹底識相了,命城上豎起白旗,毫無保留地表示願降,只求苟得一條性命。然而此次,耶律德光乾脆地表示:不予投降。同時,再下嚴令,繼續攻城,直接將安陽城中的義軍逼如絕境。

契丹東大營,數裡連營中的一寨,上百名晉國降臣在一隊契丹士卒的役使下,幹着粗活。稍有懈怠處,鞭子便豪不留情地揮下來。

這些人,都是原本的石晉各司署機構的官吏,遼軍北歸,被耶律德光一併打包帶回。那些官職大、名望高的石晉大臣,或許能夠得到契丹人的禮遇,但更多的官員,在這次遷徙中,受足了苦楚。

尤其是他們這些小官小吏,更是得通過勞動才能得到口食,搬運、趕車、餵馬、劈柴、挑水、紮營......基本是被當苦力使,契丹的下層官軍,對他們可不會客氣,時不時地便行打罵之事。

一路來,已經有不少人,受不得這屈辱苦楚,自盡而亡。但更多的,還得沉默地忍耐着,除了惜命的緣故之外,有許多官員的妻兒也被一併北遷,在徙衆之中。揹負着家人之重,再苦也得承受着。

魏仁浦就是這是這些晉臣中的一員,他原本只是樞密院一區區小吏,人微言輕,卻也沒能躲得過此次兵災,耶律德光是幾乎將東京的石晉朝廷遷空了的。

比起其他人的哀嚎叫苦,抱怨發泄,魏仁浦則平靜的多,從來沒有什麼無謂的反抗表現。契丹人讓做什麼活,從不遲疑推卻,且本分賣力,在此營中,他是唯一一個沒有被鞭笞叱罵過的晉臣。

魏仁浦與幾名文弱的晉臣,正將營中劈好的柴火,整理搬運上車,運往他營。一身衣衫已然破舊損壞,鬍鬚之上然滿了塵埃,他卻絲毫不在意,從容不迫。

只有在運送過程中之時,兩眼纔會下意識地四下觀察,將遼營各營的道路、守衛、柵砦等信息記錄在腦中。似乎在琢磨着脫逃的路線,雖然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並不妨礙他有此想法。

辛苦忙碌了許久,方得片刻歇息,魏仁浦年紀本就不算小了,累得腰痠背痛,也纔在契丹軍吏那裡換得少許口糧。

時間悄然間已經進入四月,天氣的炎熱已不似春日那般和煦,靜靜地坐在一擁擠的帳中陰影下,魏仁浦慢慢地嚼着粗糲的粟餅。

四座空間不算大的營帳,用來安置本營三百餘名晉臣及其家屬,顯得格外擁擠。帳中的氣氛很壓抑,死寂一般,沉重得讓人無法呼吸。

挨着他,一名官員將口糧分給妻、子,本就不多,分在三個人身上,就更少了,根本不足飽腹。孩子不大,但看起來很懂事,兩隻眼睛很清澈,哪怕肚中飢餓,也不吵不鬧地,只是緊緊地縮在母親懷中。

這名官員魏仁浦認識,原本是大理寺的一名主簿。見他這一家子的狀況,魏仁浦嘆了口氣,將手中剩下的半塊餅遞給他,拍了拍他的肩膀,並沒說話。

拿着半塊餅,官員愣下,但很快悲從心來,一面將餅分給妻子,一面哭出了聲。哽咽的哭聲,似乎帶有傳染性,很快,原本死氣沉沉的營帳,充斥滿淒涼的哭泣。

直到,被巡察的契丹軍吏,粗暴地鎮壓,轉而暗暗垂淚。

魏仁浦沒有哭,默默地待着,他只是有些慶幸,在去歲契丹人南下之時,提前將妻子送回衛州老家去了,他的三子,去歲纔在東京出生。

若不是彼時的預見,恐怕今日,必將連累家小。要知道,這一路來,已經有不少官員親屬,因爲這遷徙路上的煎熬,或病死,或累死,或餓死......

思及親人,魏仁浦堅強的面相上終於有了些柔色,尤其想到家中老母,心頭卻是無限悵惘。

其父早亡,家中貧苦,母親獨自將他拉扯大,供他讀書,完成學業。想當年,淚別老母,濟大河南向洛陽時,曾立誓,若不顯達,不復渡此。

然而,在石晉朝廷蹉跎了這麼多年,仍舊只是一刀筆吏,雖小有些名氣,卻無可自豪之處。到如今,爲契丹所擄,竟至朝不保夕的境地,想來也是悲苦自知。

等魏仁浦被喚去整理草料時,安陽城又爆發起一陣喊殺聲。戰鼓擂鳴之聲,哪怕隔得甚遠,也聽得十分清晰。

忙活間,魏仁浦下意識地停下了動作,朝西望去。這幾日下來,已是第四次進攻。安陽此時的情形,經過傳播,魏仁浦心中也已有所瞭解。

耶律德光不允城降,又役使降卒衝城的做法,直讓魏仁浦心中發寒。耳聞西面傳來的衝殺聲,魏仁浦面上浮現出一絲悲慼色,他本是一個寬仁的人。心中憤然嘆息道:“好狠辣的遼主,這是欲以此城,害我漢兵的性命啊......”

“動作快點!”只走了一會兒神,邊上的監管軍吏巡到此處,朝魏仁浦呵斥道。

魏仁浦回過神,迅速地收斂起所有情緒,投入到工作之中。都是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此時,只能自求多福了......

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8章 楊蘇還京第1771章 襄陽王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104章 在真定第249章 樞密院內第37章 新政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136章 迎奉第92章 定州事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497章 重拾第96章 言官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53章 兵制改革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94章 善後完結感言第286章 宗室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1803章 運動第7章 風波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153章 楊業戍代第286章 宗室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119章 節度進京第313章 日常第10章 契丹亂政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273 王晏鎮洛第336章 橐相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118章 商賈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457章 鄭州第201章 捐資第97章 再臨井陘第8章 摻沙子的效果第82章 殺俘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289章 捷報齊至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7章 貴戚解權第309章 衡釀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365章 樞密軍政第85章 浮雕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328章 改革深入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46章 郭榮奏事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121章 登乾元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153章 削藩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296章 反響第155章 漢帝的反思第264章 強硬的道理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351章 南粵,危!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這纔是感言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64章 邊事不寧第78章 召還二郎?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176章 接風洗塵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2094章 太宗篇41 “議政樓”,整頓的風吹第39章 濮州案(2)第349章 聖駕過府第398章 虞美人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86章 戍卒之心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