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安陽之殤

bookmark

營帳之中,佈置雖然簡約,卻十分整潔,顯得很有條理。馮道端坐在案後,雙目閉着,面色平靜,配合着那花白的鬚髮,還真有種“仙風道骨”的感覺。

“馮相,您要站出來說句話啊。再這樣下去,非但軍中上萬漢家兒郎就要枉死於堅城之下,安陽城中的軍民也難免與城共毀啊......”樞密使李崧看着坐定的馮道,語氣懇切地說道。

可惜,沒能得到馮道的迴應。

“難道您就眼睜睜地,看着將士無辜喪命嗎?”李崧語氣中已然帶上了憤怒的情緒。

馮道終於睜開了眼,搖頭道:“遼帝對前朝降卒,本就忌憚異常,當初就要屠滅之心。隨着中原洶涌,降卒往叛,則更加警惕。此時的遼帝,戾氣極重,哪裡是你我這樣的降臣能夠勸阻得了的。貿然發話,只會讓他覺得我們心存異志,徒惹禍患吶。”

馮道這話,也算諄諄而談,坦明心跡,同時也有警示之意。但李崧顯然不能接受,說:“當初在東京,您也曾同趙延壽陰護臣民,怎麼如今——”

“此一時,彼一時也!”馮道嘆了口氣,打斷他。

“相公這是怕了?”李崧脫口而出,有點不客氣,不過說我便心存悔意。

馮道看了李崧一眼,倒未動怒,目光很平和,輕聲道:“李公,如今你我,都是亡國降臣,背井離家,自身尚且難保,就莫再生事端了。”

“還有,你我雖被遼帝虛置高位,卻也不好私下往來,落人口實......”

馮道趕人了,李崧也沒面皮繼續待下去,看老狐狸又閉上了眼,無奈地負氣離開。

等李崧出帳之後,馮道再度開眼,神情間帶着些許莫名的感傷,呢喃道:“若是能勸,老朽又豈會吝惜諫言。彼輩若真顧念漢家兵士性命,自進言便是,又何必來找我......”

......

“陛下,那些晉軍降卒也就罷了,彼輩與大遼不是一條心。但燕兵將士,都是忠誠之士。他們隨陛下南下滅晉,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如此不恤士卒,陛下何忍吶......”御帳中,趙延壽卻是壯着膽子,動情地勸說道。

自從皇帝夢破碎之後,趙延壽心情一直怏怏不樂,隨着職權削減,耶律德光疏遠,幾乎憋出病來。

此次,也是他的舊部,求告到他這裡來。事實上,若是正常的攻城拔寨,哪怕有所損失,燕兵也是不會有太大怨言的。只是,最近以來,契丹人從耶律德光始,表現出的排斥態度太過明顯了。

而趙延壽麪對舊部的請求,突然意識到,原來自己還是有些威望的。經過細細斟酌,還是決定爲燕兵請一次命,他心中隱隱有些期待,這是他復起的機會。

趙延壽卻是悟透了,不管是在南國還是北國,兵權纔是最重要的。而於他而言,值得倚靠得,還得屬燕兵。

趙延壽雖然失寵了,但地位總歸在那兒,對他,耶律德光還算禮遇。雖然心頭惱火,臉上卻保持着一絲矜持的笑容,淡淡道:“燕兵若可信,潞州戰敗,爲何投靠河東,甘爲劉知遠所用?”

“陛下!潞州戰敗,乃將帥統戰不力,與普通將士何干?他們只不過是苟全一性命罷了,此人之常情,豈可以此罪之?”趙延壽有點氣急地反駁道:“自太祖以來南征北戰,契丹部族將士,戰敗投敵的例子難道還少嗎?”

“燕王,你這是什麼意思!”耶律德光未說話,同在帳中的永康王耶律阮突然打斷趙延壽,冷冷地盯着他,似乎有殺意。

見狀,趙延壽驚覺悚然,意識到自己有些“忘情”了,口不擇言。注意到耶律德光眼神中閃過的陰鷙,立刻改口:“臣並無他意。只是陛下,您已擁幽燕之地十載之久,燕人更是陛下的臣民,爲您繳納賦稅,爲您浴血征戰......將士們的家小亦在燕地,豈會輕言叛離,他們與晉兵,畢竟不一樣!”

見趙延壽言辭懇切,耶律德光臉上露出了點認真的表情,略作思考,起身扶起他:“若非燕王,朕險些釀成大禍。”

言罷,在帳中踱了幾步,沉聲說道:“朕屯兵城下,已經太久了!”

“兀欲!”

“在!”聞喚,耶律阮立刻應道。

“你統兵,全力出擊,半日之內,擊破此城!”說着,耶律德光嘴角凝着一抹森然:“朕要安陽,城墮人亡!”

“是!”耶律阮回答得很乾脆。

“那劉家小兒,還沒有動靜嗎?”

“沒有。”

“讓拔裡得給我盯着,其若敢來,滅了他!”

......

安陽城頭,各處染着污穢,血腥味中瀰漫着哀吟,女牆後邊,爲數不多的守卒,幾乎都露着絕望之色。

投降,已經投降過不止一次。哪怕放下兵器,面對的也遼軍毫不手軟的無情屠殺,而將城放給對方,遼營又鳴金退去。一來二去,反覆了幾次。

“契丹人,這是鐵了心讓我等死啊!”靠在一面牆上,樑暉哀嘆一聲,甚是淒涼。

此時的樑暉,滿身的狼狽,那張白臉上沾滿了塵漬,甲冑之上掛着刀痕,染上血污。一雙眼睛,爆滿血絲,環視一圈,盡是慘狀,腦海之中充斥着懊悔。

他是真後悔了,眼睜睜地看着手下的將士死去,其中有不少都是跟隨多年的老兄弟,積聚多年的實力,這番是一戰而滅,內心很是痛苦。

“早知如此,當日就該同去林慮啊......”

“留後,敵軍又來了!”身邊,傳來一名小校驚懼的聲音。

樑暉聞言,一下子打起精神,起身朝城下望去。這一回,契丹兵馬也出動了,見着那密密麻麻進逼而來的遼軍,樑暉心頭忽然涌起一股豪情,淒厲地嘶吼一聲:“弟兄們,胡寇既不欲我們活,那就更他們拼了!”

一時血勇,有那麼點效果,然而力量的巨大懸殊是無法彌補的,當遼軍不欲糾纏,真正發力之後,安陽城被一戰而下。

守卒被全部斬殺,拿下城池,遼軍仍不罷休,戰刀揮起,鐵蹄踐踏,將目標放到了城中其他百姓身上。

很快,在一片淒厲的慘嚎之中,一抹濃重的血色,在安陽城中蔓延開來......

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177章 耶律妃第9章 公府密議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330章 小市民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26章 潘美守城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30章 湖湘之治第180章 過鄴都第474章 補漏匠第287章 趙普使蜀1第95章 效果已顯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429章 向南!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38章 殿議第133章 納了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39章 長沙第157章 劉老四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83章 抉擇第173章 漢遼皇帝之間的友好交流第126章 問罪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216章 馬政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第15章 漸不自知第174章 帝崩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199章 出宮第56章 彌月之喜第276章 玉如意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441章 劉皇帝的財產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85章 少壯派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85章 安心第69章 東出太行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1693章 安西王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127章 皇城司第1695章 袁家莊第96章 言官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60章 都安心了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1805章 度日如年,駙馬張璟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53章 兵制改革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181章 東河村之戰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365章 看衰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104章 平息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67章 滿廷反對亦無效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342章 勢如破竹第8章 楊蘇還京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132章 做媒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139章 韓常案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亞風雲明城會戰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131章 和議達成第42章 嶺南在望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