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大朝

bookmark

劉承祐回京的第一日,沒有回崇政殿,不接見大臣,不查閱政務,只在後宮打轉,夜宿於春蘭殿。

“你身子不便,就不要忙前忙後地伺候了,好生歇着!”清晨,養足了精神的劉承祐,接過小符親自遞上來的冒着熱氣的絲帕,擦了擦臉,對她道。

在劉承祐面前,小符從來一副小女人狀,心思很多,爭寵易妒,但從不掩飾。經過劉承祐的貼心撫慰,怨氣已然消解不少,未加粉黛的俏臉間,透着少許綾亂的氣質,頰生紅潤,明顯捨不得地問道:“官傢什麼時候再來我這裡?”

握了握她手,劉承祐笑應道:“有時間我就來!”

大概是覺得自己的承諾有些敷衍,劉承祐又道:“你平日裡,多在外邊走走,別總悶在殿中。還有,多陪陪劉葭,我昨日看她一人在殿繞柱嬉玩......”

“是!”小符低聲應道。

“該上朝了,我走了!”等穿戴好,照了照鏡子,確定儀容無失,撂下一句話,在小符的恭送下,緩緩離去。

初秋的宮廷間,已增添了幾分清冷,殿宇上空,一片澄淨,給劉承祐一種氣爽的感受。前往崇元殿的途中,劉承祐考慮着小符。

對於小符娘子,劉承祐的感情當然是不似大符、高、折三娘子深厚的,到如今,他都快忘記當初納她的初衷了,似乎是因爲對“知名美人”的收集癖好,也有姐妹花的緣故,拉攏符氏的目的反倒要朝後靠一靠。

容貌、身段、氣質是無可挑剔的,雖然有時愛使小性子,但畢竟是養成的,劉承祐對小符還是有一份特殊的感情,還是很喜愛的。

腦子中雜念閃動,至崇元殿,劉承祐回過神,暗自哂道:“我這是怎麼了,竟然顧慮起後宮情愛了。美人雖好,卻不可流連沉淪其中啊......”

崇元殿內,東京諸部司衙職掌官員,已然自待漏院出來,魚貫而入其中,候於其間。收拾好情緒,劉承祐穩步入內,接受百官朝拜,開始回京後第一次大朝。

雖然,劉承祐當政以來舉行朝會的頻率並不高,但他也不得不承認,高居御案,看着那些名望隆重、手執大權的高官大臣,恭敬地匍匐於陛下,心中的虛榮感得到了空前滿足。高高在上,彷彿有種乾坤悉在掌中的感覺,劉承祐自己都在好奇,他是如何控制自己的心理與情緒。

一般人,只怕早已陶醉其中,飄飄然,驕矜自滿了。只能說,他劉皇帝,確實非一般人。

“朕此番出行,歷時近半載,履幾五道數十州縣,跋涉數千裡,感慨頗多。大漢立國十載,至如今,天下方有清平之象,軍政、農桑、教化、百工,都有長足的進步,此皆內外臣工將吏,勇於任事,恪盡職守,同心同德,輔弼之功!”站在御案前,劉承祐發表着出巡感言。

“此皆爲陛下英明領導,內外賢臣、四方纔士感召盡力,乃有建樹!”李濤在行首,當即開口恭維道。

看了他一眼,劉承祐嘴角稍微勾了下,話鋒一轉,繼續道:“然而,天下未平,大業未盡,朕與諸君,還需努力,不可因以生驕,而有所怠慢。當此之世,四海百姓生計猶艱,內外吏治猶待澄清,朝廷政策尚需貫徹,受災州縣仍需恢復,宗賊奸吏橫行鄉里,地方治安更需強化。天下事務猶多,朕與諸卿共勉!”

“臣等謹記陛下教誨,必定全心竭力,輔弼聖君,廓清寰宇!”面對天子口風的轉折,李濤稍顯尷尬,不過反應不慢,牽頭當先拜道。

“衆卿免禮!”擺了擺手,劉承祐回身落座御案,滿帶着溫和的笑意,落在李濤身上,道。

“魏卿,你巡視黃泛州縣,說說你的見聞!”又瞧向魏仁溥。

“是!”出列一拜,魏仁溥稟道:“陛下,臣奉命東巡,走遍五州府三十二縣,察查吏治民情,經近兩年的恢復發展,地方局勢已然偏安,受災的數十萬百姓或移居,或還鄉,重建家園,土地復墾已達十萬頃,三年之內,如無大災,可取豐足。

然而,就臣所察,百姓生計確是艱苦,治安不穩,鄉里之間,常有爭端,激烈者乃至械鬥。更有因緣爲奸之吏,行不肖不忠之舉,屈解朝廷良政,謀取私利,中飽官囊。

臣前上疏五議,便有建議,朝廷當加強吏政監察,再寬稅賦,打擊不法強化治安,並開放山川林澤讓利與貧苦百姓......

“魏卿的奏疏朕看了,很有見地啊,也都提到要點,值得采諫!”劉承祐頷首,看向李濤:“李卿,你管着吏部,治政治人,吏治之事,還需你擔負啊!”

本書由公衆號整理製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是!”李濤拱手應道:“臣與諸公商議,已然由吏、刑、都察三衙,挑揀負責幹吏,配合道州按察,巡檢地方!”

“嗯!”劉承祐應了聲,看起來很滿意。

環視一圈,劉承祐又道:“兩年前,朕曾遣了一支使團,持節西走河西,歷經艱險,終於東歸,帶回了不少西北的情況與消息。在座的衆卿,只怕沒有多少人了西北的形勢吧,即便有所瞭解,想來也僅是從典冊舊籍中閱得些隻言片語。

朕提此事,只是想告誡諸君一件事,隴右、河西乃至安西故地遺民,雖因交通隔絕,脫離朝廷多年,但始終是華夏之土,中國之地。時間雖則久遠,但是朕不會忘,希望諸卿也不要忘了,上千年以來,中原文明播散之地,都是先輩留給我們,身爲後人,該當牢記!”

皇帝的語氣有些嚴肅,一干大臣互視了幾眼,當然都很給皇帝面子地,拱手稱是。

“朝廷的大略,仍在削平諸國,一統天下,西北之事,雖然暫時顧及不上,但不妨加強與諸州各族勢力的聯繫,重啓絲綢之路!”劉承祐道:“不過,在此之前,諸位不妨聽聽河西的現狀!”

“盧多遜,你給殿內諸公們講講吧......”劉承祐看向頭一次上朝參與國政的盧多遜。

“遵命!”在衆人的注視下,盧多遜深吸了一口氣,從容出列,侃侃道來。

反覆的講解下,盧多遜談起西北情狀,便能做到滔滔不絕,不假思索。如今的盧多遜,已然成爲了大漢對西北事務最爲熟悉的“專家”。基本上,他未來仕途的上升,都落在“西北大計”上了。

一個大朝會,便在盧多遜的“西遊報告會”中結束。

......

“陛下!”回到崇政殿,趙曮、趙普二學士一道在御前恭候着。

“趙曮,看你氣色似乎不佳?”劉承祐注意道趙曮臉上異樣的紅潤,不由凝眉。

“多謝陛下關懷,陛下回京,只是昨夜熬了些時辰,整理奏章,無甚大礙!”趙曮恭敬地應道。

御案上整整齊齊地擺列着奏章,案面幾乎被佔滿,壘得很高。目光掃過,劉承祐不由開口細數:“一,二,三......二十!”

“整整二十疊啊!”劉承祐語氣中透着驚詫。

見狀,趙普稟道:“這些都是陛下離京期間,政事堂處置的要務。另外,李相公傳話,中書門下諸部司事務,也都準備好,隨時供陛下查閱!”

“這是做好準備,讓朕檢查作業啊!”劉承祐這麼說了句。

二趙聞言微愣,似乎沒明白皇帝語氣中的意味。

掃了二人一眼,劉承祐苦笑道:“還記得,繼位之初,朕唯慮擺在案上的奏章不夠多,唯恐失察內外政務。但如今啊,看着這滿案的奏疏,真有種望而生畏之感啊!”

“陛下初回京,或可稍作歇息幾日,再拾政務?”趙普建議道。

“還歇?那還得了!”劉承祐搖搖頭:“倘若此,用不了兩日,這張大案,恐怕就真擺不下了!”

落座,看着二人,劉承祐道:“你們二人,揀最要緊的,先同朕說說!”

“是!”

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344章 打個賭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186章 嘴銜蜜糖第79章 父子問對第375章 少林寺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13章 市井之聲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160章 平定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86章 駕臨渦口第16章 異見第1698章 做賊心虛第497章 重拾第87章 兄弟第96章 壽春城內第30章 湖湘之治第482章 李氏第218章 走私第129章 叔父第308章 班師還朝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331章 泰來樓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12章 大朝會第40章 郭黨俊傑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400章 柴榮死了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320章 蠻瑤歸服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235章 南口大戰4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186章 賜死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260章 論婿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57章 揚州案有結果了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24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83章 惠妃母子第52章 對峙第175章 軍略第140章 大獲全勝第85章 安心第1682章 治本之法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201章 捐資第342章 殺肥第231章 全國大水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1695章 袁家莊第13章 考校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235章 難以樂觀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1811章 歸來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487章 “驚喜”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75章 恩威齊下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78章 召還二郎?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119章 難審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297章 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