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孔氏之疑

bookmark

時辰尚早,天色尚且一片昏暗,屋內能見度很低,能夠隱隱看見瀰漫在空氣中的淡淡薰煙。李濤起身的動作,驚動了枕邊的夫人。

夫人跟着坐起,關心地看着李濤,即便視線模糊,也能感覺到他心情的沉重,不由問道:“你怎麼了,這兩日神思不定,魂不守舍的,睡眠也不好!”

回過神,李濤搖了搖頭,輕輕地按了下夫人溫暖的手,安撫道:“沒事!年紀大了,想多睡也睡不着!”

“你再睡會兒吧!我先起了,朝中還有一堆的事,需要我處理!”李濤說着,便欲下榻着衣。

“你不要瞞我!我們夫妻這麼多年,你這兩日的變化,瞞不過我!”夫人拉着李濤的手,認真地道。

“只是近來,政務繁忙罷了!”沉吟了下,李濤道。

“事務再急,還差這點時間嗎?”夫人不滿道,頓了下,遲疑地問道:“皇帝回京之前,你雖然忙,卻不像這般......是不是與天子有關?”

盯着李濤,不見其反應,李夫人頓時道:“這劉家皇帝,當真不好伺候!”

“不許胡說!”聽其抱怨之語,李濤斥道。

“我有說錯嗎?這大漢朝的幾任宰輔,有幾人有好結果的?王章鬱鬱而終,楊邠現如今還在邊州受苦,馮道之後,是否輪到你了?”

“閉嘴!”李濤似乎破防了一般,怒聲道:“你一婦人,多嘴多舌,竟然敢妄議朝政,出此狂言,你要害我全家嗎?”

見李濤反應,夫人不由嘆了口氣,說:“我不關心朝政,只擔心我們一家的安危。這兩年,你權力益重,在朝中一言九鼎。但是,你不要忘記了,你是李唐後裔,敬宗之後,這世間從不乏小人,皇帝若開始猜忌你,就怕小人中傷.......”

“你當了這麼多年宰臣,也夠了吧,要不,這官還是不做了,回鄉歸養,或許還能學馮道有個善終......”

“今上的睿智豈是爾等可以看明白的!”聽其妻的憂慮,李濤有些言不由衷地說道:“罷了!此事我自有計較,你就不要管了,你方纔的話,永遠不許再提!”

“我先走了!”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清晨的庭院,靜謐一片,秋風送涼,草葉之間,凝結着露水,瀰漫在圓道間的霧氣,能讓人感受到明顯的寒意。

收拾進食,等李濤進宮,天才方破曉,世間仍舊灰濛濛一片,靄色深沉,就如李濤的心情一般。所幸,監門衛士換班之後,宮門已然開啓。

“相公,荊湖案有進展了,範相親自坐堂審斷,已經深挖出十五名內外職吏,照此下去,朝裡朝外,必然動盪啊!”堂案前,一名親信僚屬,低聲向李濤稟道。

正在批示公文的李濤頓了下,放下筆,李濤倒是一臉平靜:“陛下震怒,責令嚴查,範文素又是疾惡如仇的性子,此事又豈能會輕易揭過。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區區政潮動盪,何足道哉?再者......”

真正的變故與動盪,只怕還在後邊。最後一句話,李濤沒有說出口。

見李濤的反應,僚屬不由說道:“範相與相公不和,只怕藉機生事,牽連到相公身上。”

李濤卻笑了笑:“範文素的品性,我是知道的,政見或有不同,但還不至於打擊報復!”

遲疑了下,僚屬繼續壓低聲音:“下官聽聞,此事變故,乃是崇政殿趙普向陛下進讒,刻意誇大其事......”

聽其言,李濤表情冷淡了幾分,旋即朝其叮囑道:“有些事不要多打聽,有些話不當多言,接下來,做好你本分的事!下去吧!”

“是!”見李濤表情嚴肅,僚屬趕緊收斂情緒,放下幾封公文,躬身而去。

再度提起筆,看着冊頁間的文字,李濤卻突然沒了批閱的興致了。

“相公,崇政殿來人了,陛下相召!”在李濤思緒繁重,愣神之間,下屬入內稟報。

“嗯!我知道了!”李濤應道:“讓來人稍候,我馬上動身!”

坐在堂案後,深吸了一口氣,李濤從容地收拾着幾封要緊奏章隨身帶着,前往崇政殿,緩慢的步伐,給人一種沉重之感,仿身負千鈞。

“臣李濤,參見陛下!”

崇政殿內,天子劉承祐仍埋頭於本章政務之中,見到李濤,露出了笑容,態度十分親和:“李卿來了!別站着了,請坐!”

“謝陛下!”李濤拜謝:“不知陛下喚臣,有何事吩咐?”

劉承祐將案側堆疊着最上邊的一封奏章拿出,翻開,說道:“這份奏章,朕覺得很有趣,也有些疑惑,請李卿來,是爲釋疑解惑!”

注意着皇帝的神態,能被他用“有趣”來形容的奏章,心頭也不禁生出些疑竇,恭聲道:“請陛下示下!”

劉承祐說:“文宣公兼曲阜縣令孔仁玉卒,李卿擬以其子孔宜襲文宣公爵,並繼曲阜縣令?”

聞言,李濤是真有些不解了,不明白皇帝的意思,應道:“孔仁玉乃孔聖四十三代孫,文宣公之爵,自唐時起,便由孔氏一系世襲,以表對孔聖與天下士子的尊敬與重視,此乃成制,以孔宜襲爵,並無不妥!”

“呵呵!”劉承祐笑了:“孔氏能代表全天下的士子嗎?”

面對劉承祐的問題,李濤很想答一句,能。但見皇帝玩味的表情,李濤沉聲說:“陛下,曲阜孔氏,畢竟乃孔聖嫡系後裔,前雖因亂世,而有所衰落,但在天下讀書人的心目中,仍舊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陛下如欲修文治以安天下,該當禮遇孔氏,以昭興教之意......”

聽其解釋,劉承祐臉上的笑容透着些許譏誚,說:“南張北孔,朕嘗聞,天下兩家半,曲阜孔家佔一份,龍虎張家獨一份,歷代皇家分半份。千年孔氏,果然尊崇無比啊!”

李濤臉色劇變,猛地拜倒:“陛下何出此言啊!此必叵測之徒,胡言妄語!”

看他那副緊張的樣子,劉承祐擺了擺手:“此等讖緯流言,朕自然不會當真!”

“不過!”聽皇帝說話,就怕一個轉折,劉承祐悠悠道:“這孔仁玉,幼年襲爵,勤學善思,乃成其才,曲阜任上,公私大治,政平而通。他既卒,爲何擬以其子孔宜接任,若是沒錯的話,這孔宜年方十六,何以委以縣任?這區區少年,能治理好曲阜?還是,乾脆建議朕,直接把曲阜,賜給孔氏,由其世襲罔替?”

“臣實無此意啊!”李濤有些慌了,埋頭激動道:“臣考慮欠妥,請陛下治罪!”

“罷了!”見其惶恐,劉承祐冷肅的表情,又如冰雪一般消融,道:“朕也尊孔子,讀《論語》,孔聖人的後裔,也是該禮遇,否則,天下的讀書人,或許真會怨朕,說朕不敬先賢......”

“這樣吧,李卿所擬,以孔宜襲文宣公爵,至於曲阜,乃魯地大縣,朝廷另遣良才赴任!”

“是!”

歷朝歷代,曲阜孔氏的地位,都不算低,當然,如今這個時代,還沒有被擡高那等層次。並且,因爲唐末戰亂,衰落得厲害,孔仁玉之父孔光嗣,甚至連文宣公的爵位都丟了。

至於孔仁玉,在原本的歷史上,還被尊爲孔氏的“中興之祖”,被後人廣爲傳頌,尊崇千年,還編出了一場“孔末亂孔”的傳奇戲碼。

如今,在劉承祐的時代,其人雖然經歷亂世,重揚孔氏聲名,有中興之意,卻不知,過個百年,是否還會被後人牽強附會地編出另一段傳奇故事。

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89章 談話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43章 “梳理”、“優化”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78章 滄州府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第74章 根由在朝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364章 過韓府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121章 道士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76章 太子還京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165章 回鶻使者第13章 考校第125章 冬至宴第194章 楊邠案(2)第214章 荊湖之策第134章 回府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1736章 試炮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59章 皇帝與太子第71章 叛軍勢蹙第197章 決斷!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218章 進兵第106章 誘惑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40章 濮州案(3)第37章 回鶻使者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17章 附議第327章 派系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446章 流光園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101章 大整軍第58章 正面互懟第95章 掘地求生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33章 真正目的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347章 割韭菜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175章 在滑州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國的政治生態第444章 揣測者第185章 趙礪案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177章 耶律妃第123章 劉煦使命,親自拜訪第75章 按*不動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298章 王著罷相第81章 廝殺漢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世宗篇28 朝暉之城,老年白龍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119章 節度進京第328章 默認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127章 魏博問題第99章 又窮了第83章 遼帝之亡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407章 麻煩第1674章 爆發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6章 進士樓第365章 看衰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