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辭表

bookmark

“此事就這樣了!”劉承祐看着李濤,溫和地說道:“說起來,朕繼位之後,倒也還未見過孔氏族人。這樣,卿且擬一道制書,發往曲阜,讓那孔宜喪期過後,即上京來......”

“是!”

注意着李濤,劉承祐身體微微前傾,關心道:“朕聽聞,李卿這幾日理事甚爲辛勤勞,今日,更是天未亮,便入宮坐堂理政!太過辛勞了,國務固然重要,還需注意身體啊!”

“多謝陛下關懷!”李濤應道:“臣資質不足,德行淺薄,受陛下以重任,執掌中樞,如履薄冰,唯恐怠慢政事,誤國誤君,只有多費些勞力了。近來內外紛擾多事,臣更不敢有所遲誤!”

“李卿謙虛了!”對李濤之言,劉承祐很是感慨的樣子。

“不過,有一言確實不錯,國家確實多事!這也恰恰證明,天下不安,我們還有許多沒有做到位的地方,乃至受此俗務紛擾,不得片刻鬆懈啊!”劉承祐說道。

看着李濤,指着案上,說:“離京數月,這奏章便積案如山,一本本看過來,朕也是不勝其疲,有心力交瘁之感啊!”

“陛下勤政,親力親爲,素來令臣欽佩!”李濤拜道。

“若沒有李卿這般能臣幹吏,替朕分憂解勞,朕也不能穩坐龍牀,以治天下!”劉承祐道。

“陛下謬讚了!臣不敢當!”

擡眼看了看劉承祐,面上閃過一抹複雜的情緒,李濤拜倒:“臣近來爲政理事,所思所慮,常有不當,心實惶恐。還請陛下問責!”

見他這般表現,劉承祐略感訝異,隨即露出微笑:“李卿何故如此?言重了!人的精力總歸是有限的,而況你年事已高,國務繁重,難免有疏漏的地方,也可以理解,不必掛懷!”

劉承祐的話,看似安慰,但聽在李濤的耳中,着實不是滋味。注意到天子那一臉溫潤隨和的表情,一抹苦澀在心頭縈繞,揮之不去,垂首抱拳道:“陛下此言,令臣慚愧啊!”

注意了下時間,劉承祐起身,招呼着李濤,說:“也到用膳的時辰了,李卿就先被回堂了,走,陪朕一起用食!”

“謝陛下!”盛情難卻,李濤跟着。

“此番出巡,朕也算嚐遍地方美食了,發現民間菜餚,多有特點,並不差於宮廷。朕今日,特地命人做了些東京名菜,卿當與朕共享......”

天氣清爽,午後的秋陽,釋放着柔和的光芒,照在李濤身上。行走在宮室之間,李濤的精神有少許的恍惚,恍惚之中,又有一種深深的挫敗感。

天子的話語、表情仍在腦海浮現,耳畔似乎仍舊縈繞着其溫和的聲音,淺笑之中的苦澀怎麼也掩飾不住。皇帝言語如刀,一刀一刀剜在心頭,其暗示,不,當是明示,他已經盡悉其心。

說實話,李濤仍舊費解,何以會引起皇帝的猜忌,與當初的楊邠比起來,他可謙和、恭順得多。至於拿年歲來說事,58歲很老嗎?

或許只能用聖心難測來解釋了......

從兄弟李浣被遷任,到關中事務,再到荊湖案。還有方纔孔氏之事,分明是借之以敲打自己......

“相公!”南衙,李濤走到吏部,立刻有司郎迎了上來。

“申侍郎呢?”李濤問。

“正在堂間!下官立刻去通報!”

“不必了!”揮手止住有些殷勤的司郎,李濤吩咐道:“我自己去!”

“是!”

踏入吏部官署內,一切的佈置,都那般熟悉,他在此間,可是理務多年,上上下下,裡裡外外,都烙印着他的印記。

在踏入堂間的那一刻,李濤終於有所悟,老臉上露出少許恍然,或許“吏政”二字,就是問題所在吧......

想想這些年,自己提拔了多少了,多少門生故吏,似乎也數不清了,但是,要說他結黨營私,潛蓄異志,他是決計不承認的。

“相公怎麼來了?”公案後,申文炳正一邊處理公文,一邊飲茶,擡眼見到李濤,趕忙迎了上去:“來人,快快奉茶!”

“請上座!”申文炳指着主案,謙恭地說道:“相公如有吩咐,差人通知一聲,或喚下官前去都可,何必服其勞而親至?”

李濤卻尋到客席坐下,臉上已不見消沉的意氣,指着那方大案,對申文炳道:“國華,這方公案,今後就正式歸屬於你了,名至實歸!”

“相公此言何意?”申文炳微愣。

本書由公衆號整理製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看着申文炳,李濤說:“我年事已高,內外事務的處理,已是力不從心,不堪其累,而況於兼理吏政。就在方纔,我已經向陛下進言,卸吏部尚書之職,並向陛下舉薦你接任,陛下也同意了,詔制之下,就在這一兩日間了!”

申文炳性子偏緩,驟聞此消息,一時還沒反應過來,愣了一會兒,方纔後知後覺地,說:“下官何德何能,能當天官之任?”

“國華就不必謙虛了!”見其反應,李濤淡淡然地道:“你本爲吏部侍郎,主理吏政也有些時日了,口碑素來爲人所稱道,由你接任,乃順理成章的事!”

考慮了好一會兒,申文炳方纔消化完此消息,注意到李濤的神情,心中更是疑雲叢生,還有少許不安,直覺不尋常。

大概是察覺到了申文炳心中的疑惑,李濤含笑道:“你不必有什麼顧慮,只需做好本職工作即可!”

說着,李濤表情嚴肅些,以一種鄭重的語調,叮囑道:“吏部之任,乃是諸部司中,最爲複雜的,上下牽扯甚大,國華主其政,當秉持公心,持重爲先!”

“下官謹記相公教誨!”

沉吟了一下,李濤又笑道:“在我看來,國華你在朝中,資望、能力都不弱與範文素等人,只是性情太平和,未顯其才。此番,陛下以天官相任,將來拜相也是可以期許的!”

聞言,申文炳一副坦然狀:“下官有自知之明,並不敢奢望!”

“你呀,就是過於寬厚謙遜了!”

等李濤離開吏部的時候,神情之間,已盡顯釋然。回到政事堂,表現如常,坐堂理事,彷彿一切都沒有變化似的。

沒有加班,傍晚時分,即驅車回到府邸。

“父親!”有些出乎他意料的,其子李承休已恭候在府中。

“你怎麼回府了?”李濤看着他。

將李濤迎入堂中,李承休面上帶着點喜色,稟道:“兒被調任水部郎中,父親終於肯讓我升職了?”

聽其言,觀其狀,李濤面上那稍縱即逝的錯愕並沒有被其子發現,淡淡地說道:“你以爲,是我給你安排的嗎?”

“不是嗎?”李承休一訥。

老臉上閃過一抹凝思,李濤擺了擺手,叮囑道:“水道工程舟楫橋樑,乃國之要務,陛下也素來重視,你能當其職務,便好好表現!”

“是!”李承休拱手應道,沉浸在升職的喜悅之中,並沒有察覺到老父的異樣。

入夜,待用完晚食,李濤自往書房,在書案後枯坐許久,燈燭晃動,映照在他臉上,使得他表情越發深邃而平靜。

良久,喟然一嘆,攤開一封空白的奏章,親自澆水研墨,蘸筆,略作構思,下筆寫道:吏部尚書、中書門下平章事臣李濤,伏啓陛下。臣本庸碌之人,蒙拔於朝廷,受恩於陛下,僭居高位,業已十年......”

這是一封辭表!經過慎重的考慮,李濤終是決定,退而避禍。天子的一切表現,就差直接告訴他該退了,若再不知趣,就太不給皇帝面子了。他李濤,終究不是楊邠,也沒那個膽子,沒那個實力,去與皇帝正面相抗。

李濤的文才是不錯的,平日間多有文章、詩詞傳世,此番用情所進之表,盡道衷言。等寫完最後一個字,雙眼竟然有些泛紅。

“唉......”老臣的嘆息中,盡顯悵然。

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第41章 卷甲入城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45章 移鎮之議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79章 “撫遠之戰”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2132章 世宗篇7 漢金衝突 再下一臣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108章 井陘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第73章 道府之爭第2201章 仁宗篇18 三年政亂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2200章 仁宗篇17 黨爭伊始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68章 撤了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180章 躊躇滿志第13章 市井之聲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113章 軍改伊始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70章 唐主忙亂急點兵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119章 節度進京第1775章 調整第67章 劉煦娶親第196章 戰略之議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85章 異心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229章 血戰錦州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70章 未來宰相的安排第14章 腹黑之謀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41章 探監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341章 向錢看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82章 矛盾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5章 王樸走了第4章 中原易主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74章 根由在朝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10章 老將出馬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121章 登乾元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1714章 百姓苦第60章 狠狠敲打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23章 夜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