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迂迴之師

bookmark

米倉山西南麓,人跡罕至的山林間,鑽出了一支爲數不少的軍隊,周遭地貌複雜,峰嶺雄踞,滿山的荒林透着股原始與野性,不過受到此不速之客的影響,鳥驚獸走,遠遠避開。

自三泉至於嘉川,約180裡曲折山路,狹隱小徑,耗費了足足6日的時間,方纔走完。旗幟被掩起,士卒將軍甲捆背在身上,不敢喧譁,不敢抱怨,默然埋頭進軍。

即便經過訓練,並且有了心理準備,這翻山越嶺的勞累,仍舊超乎了高懷德的想象,尤其是未經開闢的米倉小徑,隨軍的將士,也都齊裝整備,攜糧帶水,更添加負擔。

所幸,翻過北麓之後,地勢平緩了許多。高懷德身體力行,與士卒同甘共苦,並且待在先遣營中,開路的工作,要累得多,數百士卒,皆棄甲卸裝,手執砍柴刀,沿途清理雜草亂枝,流下雜亂足跡的同時,也開闢出一條勉強供大隊通行的道路。

“都監,嚮導說了,過了前邊的豁口,即可出山,有路直通嘉川縣城!”高懷德身邊,一名相貌倜儻,神色冷峻,隱含戾氣中年將領,指着前頭,對他道。

此人名爲郭進,軍職兩川行營排陣使,早年投效高祖劉知遠,因曾爲高祖侍衛,身上打着劉家的印記。立國以後,屢受升賞,嘗爲磁州刺史、隴州指揮使,後被劉承祐調入西南軍中,治軍甚嚴,殺伐果斷,天子以爲名將。

“不容易啊!”聞言,高懷德疲憊的面龐間流露出少許笑意:“傳報後面諸營,讓將士們再堅持堅持,我們直接進城休息!”

聽高懷德之言,郭進不由挑眉,說:“聽都監之意,是要攻佔縣城?”

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聽其疑慮,高懷德點頭:“將士們連日行軍,亟待休整,補充糧水,有什麼地方,比縣城更適合休整?”

郭進道:“偏師迂迴行軍,重在隱秘,都監不怕暴露行跡,引起蜀軍戒備?”

高懷德微微一笑:“這就要看我們匿軍的本事了!再者,我們已至嘉川,繞至敵側,最需隱秘的時期已然成功度過,倒也無需過於擔憂!”

看了看天色,雲淡風輕,時辰尚早,高懷德說:“今日佔城,休整一夜,明日起行,轉向西北,走羅川徑,奔襲漫天嶺!”

“這占城的任務,就交給末將吧!”聽其考慮,郭進想了想,拱手道:“我查問過嘉川地勢,崇山突兀,壑谷縱橫,只一槽谷橫貫東西,縣城居其中,城東有宋江相隔。只需分兩師,一支控制西道口,一圍城,即可取城而不虞消息走漏!”

“郭將軍既有此意,本將斷無不允的道理!”聽其分析,高懷德露出了滿意的表情,吩咐道:“將軍需要多少兵馬?”

“嘉川雖屬利州,實則偏狹,若非繞道,大軍幾難注意此處。區區小縣,一千兵卒,即可下之!”郭進自信道。

“好!那便與將軍兩營先行,我與何將軍,率衆隨後,以防不測!”高懷德說。

“是!”

高懷德這支偏師,共計十四營,七千餘衆,以懷威蜀軍爲主,再加兩千西南精銳,高懷德則直接將兩營西南兵調撥給郭進。

出了丘嶺之後,腳下所踏,終可稱道路,雖則仍舊曲折複雜,卻也比在米倉山中轉悠要好多了。即將得到休整,有了期待,將士的士氣也回覆不少,一切的疲憊與苦累,都被振奮的精神所壓制下去。

懷威軍都將何重建趕了上來,老將已年近六旬,念其年老,本次繞襲,本不欲以其隨軍,但何重建固請之。結果證明,似乎小瞧這老傢伙了,隨軍翻山越嶺,縱非如履平地,也是從容不迫,跑起山徑,竟不下於諸多年富力強的將士。

“勞老將軍隨軍,受這一路苦楚了!”對何重建,高懷德態度寬和。

高懷德客氣,何重建可是小心地兜着,畢竟作爲一個有前科的反覆降將,稍顯謙卑地應道:“天子不計前嫌,施以厚恩,在下忝爲懷威都將,自當效死以報。我在蜀軍中時,平日可沒少翻走秦嶺,米倉小徑雖然難行,卻也還邁得開腿腳!”

打量着何重建,雖然鬢夾白髮,身形疲憊,但矍鑠氣質明顯。高懷德不由笑道:“老將軍之健鑠,實不讓青壯,足以使晚輩們汗顏啊!”

“都監謬讚,在下可不敢當!”

言罷,高懷德收起了玩笑之心,表情恢復嚴肅,目光投向西北,說:“郭進此去,如無意外,嘉川可下。休整一夜,明日即轉道,還有百多裡的狹道,需要走啊!”

何重建道:“兩百里都走過來了,還怕那區區百里?”

“老將軍,真豪傑也!”

“不敢當,高都監纔是真英雄!”

在高懷德進軍的過程中,郭進那邊,驅使兵卒,快速推進,佔據交通道路,圍取嘉川,十分順利,完全達成作戰目標。

整個過程,就像朝一汪靜潭投入一顆石子,初起波瀾,而後迅速恢復平靜。克城沒有亡一漢卒,倒是有十幾名士卒,因實在難耐急進軍之苦,有所怠慢,被郭進砍了腦袋。

......

利州,綿谷城。

利州處嘉陵江東,自北向南,屬山地向盆地的過渡地帶,雖則羣山環抱,地勢地形崎嶇複雜,但作爲州治的綿谷城,卻非利守之所。

是故,蜀軍在利州境內的御漢軍力,主要屯於東北邊的漫天嶺一線,固守大小漫天諸寨。綿谷城內的守軍,倒也不多,僅三千卒,並且主要起支持作用,利州蜀軍的糧食、軍械等各類軍需資源,多屯於此。

北城頭,掛着一顆人頭,血跡早已風乾,面目難辨,但恐怖滲人。這是原三泉監軍劉廷祚,十餘日前在棧道間,帶人衝擊王審超的援軍,最後竟然成功活了下來,逃回了綿谷城。

原本打算回成都活動一番,以贖罪過,被後來趕到樞密使王昭遠命人鎖拿。作爲蜀廷委派,北面防禦漢軍的主帥,升帳的第一件事,便是當着諸蜀將的面,將劉廷祚給斬殺,懸首城樓,並擲下嚴令,再有戰敗者,軍法從事。

王昭遠此舉,既是要立威,也是想通過嚴厲的軍令,激發蜀軍將校的戰心,讓他們拼死領軍抵禦。想法是好的,但效果屬實欠佳。

王昭遠雖然主持後蜀軍政多年,也提出了多項積極軍事策略,但基本在成都朝堂間施展,與下邊的軍隊、將士之間,實則有所割裂。

一無大功,二缺威望,使氣耍威,僅是想當然地要嚴肅軍紀,造成的結果便是,離心離德。對於北邊的蜀軍將領們而言,王昭遠就是個倖進之徒,誇誇其談之輩。

蜀太后李氏曾對孟昶說,王昭遠出於廝養,無大功,不習兵,難掌軍事,俟邊疆有禍,必不能御大敵!此言後來傳開了,使得王昭遠名望更遭創,軍中將校多以此鄙之。

不過,蜀太后的話,孟昶根本聽不進去,仍舊重用王昭遠。舊恩情分固然是其考量依據,但除了王昭遠,孟昶似乎也找不到其他的人選了,似趙崇韜、伊審徵等領軍將帥,或不乏小才,當多仰仗父輩餘蔭,雖領軍,但也未必服人,比起王昭遠大抵也好不到哪裡去,也不似王昭遠那般同孟昶親近。

蜀太后唯一推舉褒獎,認爲可託大事的高彥儔,卻在三年前的秦鳳大戰之中,爲漢軍所俘,最後自殺殉國。爲此,劉承祐還特地命人,於鳳州給高彥儔立碑,記其事蹟,以揚忠名。

還是那句話,蜀中無大將,無可擔負擎天重任者。

而在此時的綿谷帥衙之中,王昭遠正自着惱着,他面臨着一個難題。昨日,漢將王全斌率軍攻破了金山寨,負責守備的蜀將趙崇溥力戰不敵,折兵上千,棄寨而退。

依照他此前的軍令,趙崇溥即被鎖拿,但要不要殺之,王昭遠自己也有些遲疑了。北上的這些時日中,他察覺到了軍中某些對他不利的氣氛。

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69章 東出太行第8章 摻沙子的效果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196章 橐駝兒第150章 聽政第98章 溫柔鄉第1750章 《桃蘭賦》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10章 老將出馬第87章 秋後算賬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78章 南北併發第311章 舊識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370章 其志甚堅第153章 削藩第55章 符氏姐妹第262章 大軍臨城,歸師難遏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14章 腹黑之謀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291章 酬功第82章 殺俘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1750章 《桃蘭賦》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1756章 海豐號第289章 捷報齊至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11章 請教第16章 異見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第180章 過鄴都第380章 投漢第33章 東京城內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251章 壽國公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103章 送菜來了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72章 磁州賊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89章 談話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82章 瓦橋關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455章 見聞第66章 陷河陽第136章 趙都帥第153章 楊業戍代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93章 升遷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第146章 驕將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474章 立場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480章 “新對策”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34章 崇元殿中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285章 家務事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33章 真正目的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89章 威壓王帥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95章 掘地求生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149章 降表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418章 洗禮第75章 恩威齊下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3章 臺懷之事第1698章 做賊心虛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190章 熱情相待第452章 皇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