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將

漢帝親和的態度,讓李昊感到一陣心安,老臉上露出了笑容,恭維一番,從懷中掏出一本冊頁,小心地呈上。

從孫延希手中接過,劉承祐沒有打開,而是好奇地問道:“這是什麼?”

李昊嘴角掛着謙卑的笑容,應道:“回陛下,臣在川蜀,一無興教之德,二無尺寸之功,然享盡榮祿,錦衣玉食,心實愧之。今得還中原,覲拜於朝廷,願傾家產,以爲獻禮,孝敬君父......”

聽其解釋,劉承祐不由得露出了一抹玩味的笑容,看着這老兒,說他聰明,也確實聰明。這大漢,除了皇帝之外,還有誰能真正保其平安。

在成都,經歷過丘八橫闖勒索,李昊的“覺悟”可算不低,舍財保家,是最正確的選擇。況且,以他的家產,即便舍掉大部分,仍舊足夠他一家人在東京過上鐘鳴鼎食的生活。

翻開稍微掃了一眼,還真是不少,金銀、絹帛、銅錢的那一串串數據,足夠養一萬軍一載。如今大漢養軍消耗,每年的俸錢、祿糧、春冬絹、布及逢節日的賞賜,這些加起來,每人每年需要二十五貫左右。

一直到乾祐十年,大漢朝廷每歲的財政收入,也不超過1500萬貫,但其中有近四成的花費,都在軍餉、軍備、軍防上面了,說如今的大漢是個軍事政權,倒也不爲過。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若是在國初之時,劉承祐大抵會欣喜若狂,當年財政之拮据與艱難,他這輩子都忘不了。同時,他也更加確信,平蜀將士,撈了不少。光李昊這一家,就這麼富,要是早個幾年,他也絕對忍不住對其動手。

瞥了下稍顯忐忑的李昊,劉承祐給了一個讓他安心的迴應,將冊頁交給孫延希收起來,輕笑道:“難得李卿有此心意,盛情難卻,朕就笑納了!”

“謝陛下!”李昊拜道。這送禮送得,人家收下了,還得千恩萬謝的。

“諸位都是蜀中賢達,多有其才,既然來了,朝廷就該妥善安排!”掃着一干蜀臣,劉承祐表情認真了些,說:“等在東京安置好後,可前往吏部衙門登記,朕稍後即敕命吏部,對在座賢達,量才取用!”

“謝陛下!”這下,是一干蜀臣齊聲拜謝稱頌。

“這位是?”小飲幾杯,劉承祐突然指着一人問道。

能引起劉承祐注意,原因很簡單,年輕。覲拜的蜀臣,多是老朽,但偏偏混入了一個青俊。感受着皇帝好奇的目光,其人當即起身應道:“陛下,臣黃居寀,仕降蜀爲翰林待詔。”

李昊主動給劉承祐解釋道:“陛下,這黃郎君乃書畫大家黃筌三子,年紀雖輕,但深得其父傳承,與之同仕成都宮廷,才氣斐然,尤善花竹禽鳥、山石林水。在其側,就是黃筌黃要叔!”

“哦?”劉承祐興致愈盛,目光投向黃居寀案邊的那名老者,人清瘦,有儀度,態度立刻熱情起來,捧杯示意:“黃公乃當代大家,畫藝精湛,聲譽馳名海內,朕在東京,都有所耳聞,今日得見,幸甚啊!”

“陛下謬讚了!”黃荃起身,躬腰謙和地道:“臣區區老朽,既無經世之能,又無治國之能,只會擺弄些筆墨,以娛情娛樂,實難登大雅之堂!”

“黃公謙虛了!”劉承祐揚揚手,道:“實不需妄自菲薄,正需公手中那生花妙筆,方能記敘我大漢盛景,用以傳世!”

皇帝這麼說,黃荃老臉上來了精神,綻開笑意,捧道:“陛下胸襟,實有海納百川之廣大啊!”

黃荃乃是這個時代有名的畫家,擷諸家之萃,自創一派,堪稱一代宗師。劉承祐呢,也是在武德司的人物彙報中,方纔瞭解此老在士林間的影響。大漢朝廷,正好也缺這樣的人,文化的繁榮與昌盛,也需要各流各派,一起發力。

略作考慮,劉承祐對黃荃道:“文化殿還缺一名畫藝教習,黃公若不棄,可進宮,教朕的皇子們習畫!”

聞言,黃荃有些受寵若驚,趕忙拜道:“謝陛下!”

黃荃在川蜀爲宮廷畫師,常年待在宮中,侍奉孟昶,他的畫技雖然精湛,但風格深受宮廷風氣影響,浮麗富貴典雅。到了東京,大概也只有漢宮的壯麗,能夠讓他快速融入了。

是故,聽劉承祐親自安排,他是一點拒絕的意思都沒有,甚至有些欣喜。當然,給大漢的皇子們當老師,只要有其能,擁其歷,沒有人會拒絕,說不定就成爲一代“帝師”了呢。對於他這樣的降臣而言,就更稱得上榮幸了。

對黃荃的態度,劉承祐顯然很滿意,他平日待人處事難免有些裝,但並不喜歡別人在他面前矯揉造作,故作矜持。對黃荃這等大家的坦誠,很是欣賞。

又看向年輕的黃居寀,劉承祐道:“你父子兩代皆習畫藝,家學有傳,又同侍宮廷,也算一段佳話。在蜀既爲翰林待詔,既進京,朕也同賜其職,可入翰林院!”

“謝陛下!”聞言,黃居寀也恭敬地謝恩。

見黃氏父子受封,在座的蜀臣們,或多或少都露出了豔羨之色。李昊也一樣,畢竟他捐了那麼多家產,自己都還沒有個着落了,黃氏父子卻已被安排到位,皆顯優渥,還是漢天子親自開口,這就令人羨慕乃至嫉妒了。

劉承祐高居主案,注意着一干降臣各異的表情神色,只覺有趣。黃氏父子,不過是他推出來的榜樣,以爲表率,用以招徠安撫士林,總要有些特殊對待。

就他本人而言,對於書畫,實則沒有多大興趣,也不是附庸風雅的熱人。以劉承祐的品味,拿一幅傳世名作擺在他面前,他大概也就能用“好看”、“名作”來形容,至於技法、內涵之類的,他是半點也品鑑不出來的。

至於李昊,劉承祐是打心底的不喜,不說別的,身爲蜀相,他的底細劉承祐可是盡曉。就衝他在川蜀所斂百萬家產,就難以讓劉承祐生出好感,因緣際會,沒有被清算,入得東京,識趣得散財,與他一個平安,已經是劉皇帝寬容了。

萬歲殿的宴席,前後也就持續了半個時辰,即令散去。酒足飯飽的劉承祐,則信步於宮室之間,曬着冬陽。

天氣仍顯寒冷,但北風已不那麼酷烈,沐浴着冬陽,着實是難得的享受。不過,這種閒適,並沒有享受多久,就被一封喪訊打擾了。

“官家,廣陽侯舊疾爆發,在府中病逝了!”

廣陽侯趙弘殷,原爲後晉禁軍高級將領,漢初,投效太祖,拜爲大將。曾參與中原剿匪、鄴都平叛、抗擊後蜀、討伐李守貞、淮南大戰,雖然都不是主角,但長年積攢下來的功勞也不小了。

郭家是一門兩國公,趙家則是兩君侯(趙匡胤前因戰功被賜爵稷山侯),當然,少不了漢帝劉承祐的大力提拔。

去歲,因關中蜀亂,帶病戡定,後去職隨劉承祐回京休養。熬過了去歲冬,卻在今歲寒冬將去的時節病逝了,思之,不能不令人感到惋惜。

趙弘殷是員不折不扣的宿將,剛毅善戰,因爲有個出衆的兒子,所以聲名不顯,但不管在正史上,還是在如今的大漢軍中,名望都不低。

此時,突聞其死訊,劉承祐心裡還是忍不住生出些感傷,道:“天何不仁,又去朕一員大將啊!”

想到還在蜀中的趙匡胤,或許還該表現出一絲愧疚之情,想了想,劉承祐擡指吩咐道:“記,廣陽侯趙弘殷,忠正嚴毅,國之宿將,今不幸辭世,朕甚哀之。着追封廣陽郡公,加侍中,諡武毅,趙府舉喪之費用,悉由朝廷支出。”

“是!”

頓了一下,劉承祐又道:“其子趙匡義,賜雲騎尉,入宮當職!”

說起來,趙二也快成年了。

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73章 紙上談兵第266章 蜀廷的爭執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106章 敲打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188章 後續第70章 大禮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111章 動心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122章 睡仙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學堂第42章 難得積極第297章 怪圈第508章 最後的旅途7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亞風雲明城會戰第470章 分封第97章 隰州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133章 納了第27章 出兵爭論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154章 滅門第1816章 一個勳貴家族的進化第1751章 結束了第24章 巡遊第8章 巡視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407章 麻煩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43章 東京聲色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46章 郭榮奏事第269章 愛將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國的政治生態第94章 汝公出山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368章 榮寵第173章 日常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61章 北使南歸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110章 坦白第175章 蜀定,凱旋第150章 爲將軍踐行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317章 修法第121章 大朝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36章 李業告狀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100章 梁山濼第61章 淑妃病危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31章 送行第98章 溫柔鄉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9章 新官上任第13章 舉城同歡第120章 北伐進行時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126章 冬至宴2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322章 真正引以爲豪之處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