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

bookmark

離開漢宮,再度站在城闕前,回望,漢皇城仍舊是那般巍峨壯麗,除了城前拆遷平整出了塊巨大的廣場外,幾乎沒有更多的變化,只是那股鎮壓天下的氣勢似乎更加雄厚了。

鍾謨不由回想起了六年前,當年的潦倒境遇再度於記憶中閃現,當時也是接受皇帝的召見,離宮之時,也是駐足回望,只是身着古舊麻袍,懷裡揣着分量很實的賞錢。

追憶往昔,心中生出了無限感慨,盡數在表現在臉上。

皇城東南側,設有一片“停車區”,按照品階分置好,畢竟能夠乘車入皇城的,只有寥寥幾人,並且基本都已亡故。邊上還有一處馬房,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坐車,大漢尚武的風氣很濃厚,許多文武職吏,都喜歡騎馬“上班”。大漢戰馬雖然不算多,但駑馬、道馬已然不少,北面的契丹對於軍馬以外其他雜馬,交易管控也沒有那麼嚴格。

在車林之中,找到自己的車駕,車伕正在打盹,但嗅覺似乎十分靈敏,鍾謨一近前,不待出聲,就立刻醒了過來,並麻利地取出矮凳,以供鍾謨登車。

其後又緊做收拾,尤其把地上馬糞的痕跡再給清理乾淨,這才駕車離開。大漢對於城市牲畜的管理,十分嚴格,衛生便是其一,按照規定,城中馬、駝等畜,所產糞尿,主人自清之,有違者,民罰款,官則還另需記一過失。

據說,有一次皇帝巡開封市,見街道之間,畜糞遍地,污穢密佈,臭氣熏天,當即指出問題,後來就出臺了一份東京衛生管理條例,城內牲畜的衛生管理就脫胎於其中。

另外,還有牲畜如失控,竄行街道者,畜捕而殺之,主人罰款,如有造成官民財產損失,主人賠償,如有傷人乃至致死,主人亦當其刑。

“鍾尚書去哪兒?”車簾放下,外邊傳來車伕的問詢聲。

聞問,鍾謨考慮了一會兒,說道:“先回賓館,待我換身行裝,再往街市一遊!”

“是!”

這名車伕,並不是鍾謨的隨從,而是到東京後,請禮賓院僱傭的本地人,趕車技術要好,知曉東京的規矩,熟悉道路。東京如今是日新月異,但規矩也多,管得更嚴,不是隨隨便便一個外鄉人就能走得通了。

如今,有僑人入京,稍有資財者,都要僱一個嚮導。若是小民,字也不認,路也不識,受騙上當是小事,一不小心觸犯了禁令就是災禍了。

東京,雖不乏升斗小民,但真不是普通黔首能夠生存的,尤其是外來者。

車駕內,鍾謨微閉目,儒雅的面容間,浮現了少許凝沉之色,只有他獨處之時,纔會表露出來。他的腦中不斷迴響的,是告退前漢天子關於川蜀之亂的話,從離開崇政殿後,就一直在思考。

“告誡”二字都直接說出來了,也就由不得鍾謨不慎重了,沉下心來,腦中反覆地琢磨着。鍾謨此人,是很聰明的,經歷過大起大落,也使得其心境越發平穩。

漢帝的話與他所知的關於川蜀之亂的一些傳言及情況,不斷在腦海中交集纏繞。背後具體的情況如何,終不爲人所知,但當在拋開那些浮面上的消息,從結果來看,就會發現,川蜀之亂不管起因在誰,收到重大損失,遭到嚴厲打擊的,就是孟蜀的那些貴族、官僚及豪強。

想到這點,鍾謨的表情越加嚴肅了,也不免帶上了憂慮,也大概猜到了漢帝的意思。他鐘謨在南唐,就是屬同樣的階層,家中雖算不得鉅富,但錦衣玉食也是基本,家裡所擁田地、產業同樣不少,親朋也多有財產。

若僅是他一家,也就罷了。即便是川蜀那樣的大清理,主要針對的也僅是中上層的勳貴、官僚以及作亂的官吏、豪強。兩百多州縣的地方川蜀舊吏,雖然也被清算了一些,但只要老老實實地順服朝廷,接受大漢的統治,如今也都活得好好的,做官的氛圍雖不似孟蜀那般寬鬆,但家人財產都保住了。比起那些家產被抄,田畝被分,全家全族被遷出蜀地的舊朝權貴,可要幸運多了。

鍾謨覺得,以他與皇帝的聯繫,再加對朝廷的功勞,結果斷然不會那般。那皇帝所針對的,應當就是那些他在金陵籠絡的那些勳貴、官吏了。

一慮及此,鍾謨忽而悚然一驚,如果他沒有猜錯,將來川蜀的事情將在江南復現。並且,照漢帝的態度來看,他所聯合的那批“順漢派”,將來或許成爲隱患,甚至可能牽連到自己。

想得再多些,自己的動作,會不會讓漢帝覺得自己是在結黨營私,要知道,南唐的黨爭也算是聞名在外的,貫穿歷史,始終是其朝堂上的主旋律......

等鍾謨回到禮賓館時,整個人已然想開了,他決定,回金陵後再不復聯絡。以如今天下形勢,以大漢的實力,如若南下,實則真不需他多盡力,只需在合適的時機做出適合的配合決定即可。

再者,畢竟還屬唐臣,還是注意一下嘴臉,並且,若是做得過了,別漢師未來,已自招殺生之禍。該低調,還得低調。

禮賓館距離皇城並不遠,周遭官舍林立,裝飾佈置十分大氣,乃開封大修之時重建,有禮待四方國賓之意。

此番來開封的各方勢力使者,都還未離去,形形色色,諸服諸相,皆逗留於此,想要多享受一番東京風物。

行走在整潔雅緻的賓館內,聽着起伏胡語方言,鍾謨心中不由浮現感慨,如今的大漢,雖然遠談不上四方諸夷萬族來朝,但帝國的崛起,對四境的影響力卻在顯著提升。

一陣愉悅的交談聲自廊道間傳來,循聲望去,那是個身着綢衣的青年,操着閩地口音,清源軍留從效的養子留紹基,此番奉其父之命,潛然北上入貢,以輸臣誠。

顯然,即便地處泉、漳的清源軍,與中原隔絕,亦能感受到天下局勢的變化。說起來,留從效雖然割據泉、漳也十來年了,但名義上還是南唐的臣屬。

但是,這南唐臣屬,如今也毫無顧忌地,直接向中原朝廷納誠了。對此,作爲唐臣的鐘謨,當作沒看見,也不上去打招呼,免得尷尬。

回到唐使下榻的房間,鍾謨換了身常服,稍做休息,即帶着兩名隨從,在車伕的嚮導下,往東京街市一遊。北上東京的時間已經不短了,不過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賓館,精力也多花在與漢廷官方的交流上,對於闊別多年的開封,也一直沒有遊覽過。

【送紅包】閱讀福利來啦!你有最高888現金紅包待抽取!關注weixin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抽紅包!

“今日之開封,日益繁榮,其雄壯,遠邁當年啊!”行走在南市的街道上,鍾謨不由慨嘆道。

舊的市坊格局被打破,並不意味着原來的市集沒落,相反,更加繁榮,每日的人流量一點都不小。以原北、東、南市爲基礎,慕容彥超當年進行了大規模的規整擴建,由官府新營建的店鋪、樓肆,就有1500餘間,除了留爲官用、回報捐款的“義商”以及補償佔地之民外,餘者售賣,還爲開封府創收了。

市場的規劃分佈,也越發合理,肉行、魚行、米行、面行都是分片劃區,集中管理,一改早年的亂象。諸類鋪面,也是十分有條理,縱目所見,皆是秩序井然之象。

漫步在貫通南市的幹道上,眼簾中是人流如涌,喧聲如潮,寬闊的街道,足可容六車並行。經歷過當年開封道路之狹窄擁塞,見着眼前景狀,那種對比感尤其強烈。

就如剛來東京,走上那直通皇城的天街時,鍾謨所感受到的震撼一般。那三十丈(約百米)寬的天街,一眼望不到盡頭,那等壯麗,所展現出來的氣勢,在鍾謨認識中,大抵只有盛唐時的長安、洛陽纔有。

金陵雖然也是一座可容民百萬的城池,但與開封相比,明顯差了許多,精神層面的差距。

第21章 禍從口出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273 王晏鎮洛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52章 六穀土豪第76章 視察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167章 請辭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98章 追捕第80章 進攻第305章 太子在遼東的最後時間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425章 安東國的太子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465章 “教匪”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124章 輕取揚州第101章 梁山觀政第112章 整風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433章 聖訓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94章 寬仁的處置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67章 劉煦娶親第17章 附議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97章 再臨六合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406章 調任第93章 噩耗連連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59章 皇帝與太子第134章 班師還朝第383章 敞開談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106章 倒趙第150章 蜀亡第77章 安陽之殤第79章 “撫遠之戰”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145章 了結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100章 梁山濼第15章 馬楚內亂第79章 父子問對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33章 兩廣運動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6章 “座談會”第99章 北使南歸第141章 雌威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77章 間策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62章 難得遲疑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2200章 仁宗篇17 黨爭伊始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358章 手執硃筆第149章 鄴都城下第328章 改革深入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325章 成長與成熟第450章 落幕第86章 鬚髮花白完結感言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141章 祭關公第316章 不裝了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364章 沉默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403章 抓起來!第76章 效郭威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