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同榻臥談

bookmark

聽其言,劉承祐沉吟了一會兒,突然笑了笑,好奇地問道:“作爲大軍統帥,率師破國,虜其君主,遂成功業,你向星民也是威名遠播,怎麼如今,卻自我菲薄,輕言言老?”

“不瞞陛下,此次平蜀,破寨拔關,死傷無數,臣觀屍橫遍野,血染長空,心中竟有不忍。可見,人之遲暮,心也軟了......”向訓迴應道。

“這可不像一個殺人無數的將帥口中說出的話!”劉承祐睜開眼,偏頭看着向訓,轉變話題,以一種感懷的語氣道:“朕還記得天福十二年,石晉淪亡,華夏天傾,胡虜肆虐,你孤身投效晉陽,那時是何等的英姿倜儻,慷慨豪情!”

向訓也看向皇帝,追憶起當年往事,表情終於不那麼“死氣沉沉”的了,臉上也有所動容,苦笑道:“臣長於河內,素來心高氣傲,自負豪傑,年近四旬,仍舊庸庸碌碌。當年北上晉陽,脾性猶然不改,在先帝面前大放厥詞,妄談天下大勢。

若不是陛下不以臣鄙,收入帳下,出入親從,寄以腹心,臣只怕仍飄零於江湖,何談今日之榮譽與功績......”

“你這又是在恭維朕啊!”劉承祐的心情看起來不錯:“不過,以你向星民的才幹,早晚能遇伯樂,富貴加身,朕只是適逢其時罷了!”

“朕以小恩待你,你卻以十倍功業報朕,這樣算下來,朕可是賺了,而且是大賺!”劉承祐的嘴角洋溢着笑容:“從河東出來的這些年,我們制敵,攻遼,平亂,削藩,削平諸國,漸至統一,這其中,功勞簿上,得重重書你向星民一筆!”

“陛下謬讚了!”向訓則是認真地說道:“東出十二載,天下換新顏。當年高祖開國,臣隨陛下東出,卻也沒有想過,區區十二年,國家已將復歸一統。天下大亂八十載,藩鎮割據,諸國並立,涌現了多少英雄豪傑,亂世梟雄,然唯有陛下才是那真正掃平諸方,革興舊弊,創萬世基業的雄才!”

向訓就秉持着一點原則,不斷恭維,說好話。但是,又並不讓劉承祐覺得諂媚,畢竟是深度參與這十二載春秋的大變革,感觸很深,自然也顯得情真意切。

不過,劉承祐的心情,也越發複雜了。慢慢地撐起身體,手指一擡,吩咐宮娥退下。衣衫單薄的美嬌娘柔柔離開御榻,鞠腰離開,榻上只剩下君臣二人,向訓也坐了起來。

劉承祐看着向訓,平靜的目光讓他不敢對視,語氣變得嚴重:“朕知道你在顧忌什麼,也知道什麼讓你如此拘束小心。大概是朕,剛愎?多疑?涼薄?讓你感到害怕了?”

聽皇帝這麼說,向訓哪裡還敢端什麼架子,直接就跪倒在榻上,嚴肅道:“陛下此言,令臣惶恐,臣萬不敢有此欺君想法啊!”

見狀,劉承祐情緒似乎也變得有些激動,一手揮舞,唾沫橫飛:“朕告訴你,把你的心放回肚子裡去。朝中的那些流言,朕全當那是屁話,朕若是不信任你,何以將西南大軍付於你手六年?對有功之臣,朕絕不妄加猜忌。

你我君臣相識相知十二載,朕自覺推心置腹。今也不妨再坦誠些,你也不必害怕功高震主,朕雖非開國之君,卻是創業之主,自認還能彈壓一切!”

皇帝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向訓感到心悸的同時,也明白,不當再作此前狀,否則真要引得天怒了。揖手再拜,以頭觸之,用臣服的姿態,敬佩的語氣道:“陛下恩威如山海,臣唯有稽首拜從!”

伸出一隻手,將他攙起,劉承祐輕吁了口氣,說道:“現在就你我君臣,就不必拘這些俗禮了,顯得生分!”

“謝陛下!”

事實上,在向訓坐領西南大軍的六年中,朝中並不少流言,當年奉命去整編關中兵馬,集其精銳,以備伐蜀,可以說,西南漢軍是向訓一手組建的。

伐蜀之前,一切都還算平衡,但是取得滅蜀的成績後,變流言飛起了。劉承祐這個皇帝還穩坐釣魚臺,朝廷的御史言官們卻忍不住了,屢屢上表,讓劉承祐將向訓召回。

畢竟,向訓手握數萬精兵,又收降十萬蜀卒,再加川蜀的地理的特殊性,雖然有些現實條件被刻意忽視了,但表面看來,那時的向訓,真的很“危險”。

談遠的有鍾會之事,近者可鑑孟知祥,朝臣們怎能不多想。尤其在,蜀亂的消息正式通報後,那些不明細由的朝臣們更加激動了,就差直接質疑向訓的忠誠,說他有不臣之心了。

對於那些甚囂塵上的言論,向訓豈能沒有耳聞,雖然是大軍統帥,殺伐果斷,但也會怕會擔心。這些年,隨着大漢的不斷強盛,統一的進程在加快,人心民氣在凝聚,將校們對於皇權的敬畏感也在提升。

近兩年來,軍中仍舊不乏驕兵悍將,或許仍有肆意妄爲的人,但卻不敢觸犯皇威。向訓也是凡人凡將,素有謀斷,心中產生憂患意識,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正因爲對皇帝有所瞭解,也耳聞目染這些年大漢上層的人員變動,權力變遷,所以此刻,即便劉承祐一番坦誠開懷言,他也不敢完全當真。

考慮了一會兒,向訓也以一種坦然的態度對劉承祐道:“陛下視臣爲股肱,臣感激涕零。然臣這些年在西南統軍,遠離家人,不識親戚,及平蜀功成,已是身心俱疲。而今所求者,唯作休息,放鬆愉情,還望陛下體諒成全!”

“將帥之才,正值盛年,豈能就這般馬放南山。”聽其言,灑然笑道,不過又補了一句:“此事容後再說!”

翻身躺下,腦袋枕在雙手上,劉承祐說道:“此次平蜀,打得不錯,不負多年準備,盡取兩百州縣,可謂開國以來,第一功績!”

向訓現在就怕皇帝誇他,聞言,表情凝重地道:“臣正欲向陛下請罪,蜀地得而復亂,實乃臣御下不力,處置不當,未能正確貫徹陛下意志,以致生叛。賊寇陡生,又未及時反應,致使禍延百日,蜀中重創。士卒疲敝尚且不說,蜀民因此而多死者,逾十萬之衆啊!臣每思之,都覺大意失職啊!”

“你心裡不必有所負擔!”聽其言,劉承祐卻是擺擺手,很大氣的道:“朕說心裡話,蜀中之叛,根由在我,與卿無關。再者,這麼亂上一場,也不是一點好處沒有!那些心懷叵測的叛賊,不都跳出來了,爲我們一舉掃空?

到大軍進成都爲止,還不到四十日,進軍太過順利,滅蜀太過容易。讓朕想起了隋滅南陳之故事,雖然情勢不同,卻異曲同工,得而復叛,還不如亂上一場!不亂不足以知其弊,如今蜀中士民當知朝廷威嚴了吧,即便打爛了蜀中,也便於朝廷重新收拾......”

皇帝的話有些無情,哪有半點愛民之意,野心勃勃,明顯只在意他的統治。至於死傷個十幾萬人,算得了什麼?

而向訓,別看他一副“心慈手軟”、憂此忌彼的表現,但打心裡,並沒有那麼憐憫,只是做出那等表現罷了,率師伐國,殺傷無數,心可硬着。而對於劉承祐的話,實則也是認可的,當即讚譽皇帝的雄姿大略。

“此番伐蜀,朝廷敘功策勳,星民以爲,何人堪當第一?”劉承祐又問道。

向訓:“臣爲主帥,不便妄議!”

大家好 我們公衆 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 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 年末最後一次福利 請大家抓住機會 公衆號[書友大本營]

“既爲主帥,就該當爲麾下進言請功。如果你都不開口,朝中有誰能定之?”劉承祐反問。

聞言,向訓沉吟良久,認真地道:“自入蜀及戡亂,綜論功勳,當以趙匡胤爲第一!”

“嗯......”輕輕地應了聲,劉承祐沒有露出什麼意外的表情。

旋即吩咐道:“凱旋之師,有不少西南將士,朕都沒見過。安排一下,明日朕就在瓊林苑進行檢閱!”

“那將士們,必當喜笑而慕天顏!”

第50章 下定決心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81章 廝殺漢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132章 做媒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52章 巫宦之國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68章 湖南亂第104章 餓狼相爭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418章 洗禮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49章 求援第35章 東歸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導師第116章 涼甘瓜沙半島史話·桓王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遲暮第27章 出兵爭論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249章 如此對手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1773章 質問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20章 武德司的收穫第95章 玩陰謀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61章 南北之爭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311章 李沆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1698章 做賊心虛第166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264章 強硬的道理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1768章 崩第65章 選擇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92章 大調整第237章 王峻暴亡,將臣進京第4章 西南事務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186章 賜死第3章 田畔問對第240章 城塌了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第78章 召還二郎?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140章 大獲全勝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40章 開拓之志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125章 頌公亭第61章 南北之爭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433章 聖訓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32章 天子上門第284章 影響第297章 怪圈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98章 追捕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400章 柴榮死了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106章 再臨大江第368章 吳越結局註定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194章 楊邠案(2)第117章 潑冷水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68章 婚宴第78章 南北併發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186章 邢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