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祭拜

bookmark

三月的開封,草木瘋長,山花爛漫,萬物燦爛,一派生機勃勃之像。開封周郊,坡岡林野間,春遊踏青的身影已算密集了。

草長鶯飛,蔚藍的天空下,大量的風箏高低層飛,彷彿寄託着線端一頭執線人的心思,昂揚向上,遨遊天際。

道途間,趙匡胤騎在馬上,目光也被幾隻高飛的紙鳶所吸引。當然,趙匡胤出開封,並不是爲了郊遊,而是去祭奠自己的父親趙弘殷。

還朝業已三日,覲見述職,參加檢閱,配合樞密、兵部公務,一直到如今,方纔有得空暇。身後只跟着一輛馬車,一架板車,載着其母弟妻子,裝着燭紙等祭品,只有三名家丁相隨。

說起來,從趙弘殷到趙匡胤也算多子多福了,但是似乎在走黴運,所生子女,半數夭亡,導致趙家的香火,看起來並不那麼旺盛。

經過十年的發展,趙家也是大漢朝的高級勳貴了,然而,趙弘殷一死,聲勢立刻就弱了下來,雖然還有趙匡胤這根越來越粗的頂樑柱支撐,仍不免給人一種下滑的感覺。

不過,相較於吃瓜羣衆地好奇非議,趙匡胤始終表現得沉淡如常,他的城府,也越來越深。

趙弘殷的墳墓,在開封東南的雍丘縣內,靠近一個叫西平的村子,所選當然是風水寶地。走了半日多的時間,方纔達到目的地。

相比於許多日漸享受墮落的貴族,趙家算是十分低調的,平日裡雖未刻求簡樸,但也從未鋪張浪費,任何事情,都顯得“普普通通”的。

包括趙弘殷的喪葬也一樣,基本看不出什麼奢欲。趙匡胤帶着一家人到達,除了坐落山首的老父新墓外,最引其注意的,還得屬墓邊不遠的一座茅屋。

大概是聽到了外邊的動靜,從中快步走出了一名儒衣素服的青年,正是“趙二”。

原本,以趙弘殷留下的福廕,趙匡義可以接受賞賜,入宮當值的,從此以勳貴子弟的身份,正式步入仕途。

不過,有些出人意料的,趙匡義選擇了上表請辭,說要依禮制,給其父守孝三年。這自然就引起了劉承祐的注意,稍加思索,同意了,人家要盡孝,他也不便拒絕。當然,還在於如今的趙匡義在大漢,只是個無名小卒,換個要職重臣,估計降制奪情了。

其後,趙匡義就在乃父墓旁,結廬而居,守墓掃陵,讀書習武,簡衣樸食,悉由西平村提供。三兩月下來,趙家三郎孝順的名聲也就傳開了。

對於弟弟的表現,趙匡胤顯然很是讚許,兄弟相見,自是一番用力擁抱。不過,還是先拜見了隨來的母親杜氏,方纔敘話。

“二哥,前兩日便聽聞你回京,終於等到你來祭拜父親了!”趙匡義守墓,並非不聞窗外事。

“先祭拜父親吧!”拍了拍趙匡義肩膀,趙匡胤說道。

焚香、燒紙、叩拜,陳述衷情,趙匡胤也是剛強硬漢,但此情此景,也不免潸然淚下,號啕痛哭。就如劉承祐所關心的那樣,對於未能見到趙弘殷最後一面,侍榻送終,趙匡胤心裡挺不是滋味的,因國事之故,談不上後悔,但心中確是充滿遺憾。

祭拜結束,抹乾淨眼淚,交代了一下,趙匡胤叫上趙匡義,兩人到他的草廬內坐下。趙弘殷既去,趙家基本就靠已長成的兩兄弟撐着了,當然,當家做主的還是屬趙匡胤了。

草廬計兩間,一室一廳,十分簡陋,也就配備着基本的生活用品。趙匡義怎麼也是貴家公子,母親杜氏管教甚嚴,但也算養尊處優,能夠甘守如此清簡,也算難得了。倘若真能堅守保持三年,行爲如一,那也真是個人物了。

“匡義,我回京就聽說了你的事蹟!”觀察趙匡義,見他的狀態並沒有裝模作樣,趙匡胤說道:“你能有這份孝心,爲兄很感動,父親在天之靈,也當欣慰!”

“二哥征戰在外,我這也是爲我們兄弟盡父孝!”趙匡義應道。

“此間清貧如此,倒也難爲你了!”趙匡胤說。

交流好書 關注vx公衆號 【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 可領現金紅包!

趙匡義則認真地答道:“此地僻靜,風光甚好,遠離東京浮華,既能侍奉父親,還能讀書養性,一舉兩得!”

“好!”趙匡胤形容舒展,點了點頭,很是感慨:“你素聰穎,心懷孝仁,將來必爲棟樑之才。”

被兄長這麼一誇,趙匡義也不由露出了開懷的表情。

“二哥,此番平蜀的經過,在東京廣爲流傳,多有傳奇,你總一路大軍,經歷必然精彩,可否給我說說?”二人聊了聊天,趙匡義突然興沖沖地問。

見狀,趙匡胤說:“宣慰司那邊,應該宣傳得很清楚了吧!”

趙匡義則道:“宣慰司的文士們編寫的故事文稿,固然精彩,但我總覺得失其實。我想,還是二哥你的親身經歷,領軍指揮過程,更值得傾聽!”

對於趙二所請,趙匡胤點頭允之,道:“不過也不用急,接下來一段時間,我就待在此處,陪陪父親!”

當夜,趙匡胤把家人安排在附近的西平村落宿,自己則與趙匡義待在茅廬裡,兩兄弟同榻同被,秉燭夜談,抵足而眠。

白日尚且還好,然到夜間之時,孤墓之旁,單廬一座,周遭十里而無人煙,林蔭之中偶爾還能響起幾聲分不清什麼品類的獸鳴。

體驗了一番環境,趙匡胤對這個弟弟,更加滿意了。

接下來的時間,趙匡胤基本就待在草廬,與趙匡義一起守墓。不過,三日後,來了幾個人,以党進爲首,帶着香燭並酒肉。

“都帥!”

“班師還朝,我東路主將的職位已撤,這都帥的稱呼可不敢當了!”趙匡胤擺擺手。

“都虞侯!”聽他這麼說,党進等人立刻改口。趙匡胤身上,還掛着殿前都虞侯的軍職。

來的,都是趙匡胤的舊部。雖然劉承祐一直在加強軍隊的制度建設,加強掌控,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軍隊之中仍是派系林立,不可避免的,這麼多年下來,趙匡胤也成了一方小派頭。再加上趙弘殷的人脈資源,已經足以造成一定的影響。

對於這些情況,劉承祐實則也清楚,並且隨着時間的推移,沒有那麼忌憚了。這麼多年的整飭、分權、制衡,大的山頭基本都被削平了,再沒有能夠做好一呼百應的將帥了,軍隊已進入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劉承祐需要做的,只是維持這種平衡。

趙匡胤是屬於在禁軍中逐漸崛起的,其中有劉承祐的扶持。有趣的是,早年之時,劉承祐因爲黃旗加身而對郭威屢加猜忌戒備,如今對將“黃袍加身”發揚光大的趙匡胤,卻又多加扶持,似無戒心,這其中的變化,還是值得思考的。

“你們來此作甚?”看着齊聚的部下,有三人都是隨他入蜀作戰的。

党進笑道:“聽聞都虞侯前來祭拜,廣陽公既是都虞侯的父親,也是軍中前輩,我等也該來弔祭一番,以表敬意!”

看了看齊齊整整的一干人,趙匡胤心中暗歎,太招搖了啊。不過,人家一番盛情,也不好弗其好意,鄭重地抱拳作揖,趙匡胤道:“我代家父,謝過諸位兄弟好意了!”

祭拜結束後,一干人在趙匡義的茅廬前,席地而坐,烤肉飲酒。党進直接開口,語氣裡透着幸災樂禍:“都虞侯,你在此守墓,或許不知,這幾日,東京可熱鬧了!”

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316章 不裝了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65章 君臣相宜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113章 軍改伊始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半島史話·百年基調第21章 黃袍加身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457章 鄭州第39章 連夜南進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當國,得安半載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104章 餓狼相爭第31章 功成第121章 父子異見世宗篇26 北廷國相第77章 嚇人第71章 北齊鎮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13章 市井之聲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331章 泰來樓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265章 楊無敵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194章 楊邠案(2)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233章 漢騎出絕域第450章 殺一皇親第44章 箇中弊端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33章 兩廣運動第397章 指點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198章 轉折點第1695章 袁家莊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229章 血戰錦州第82章 矛盾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67章 宿州一線第132章 進宮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8章 瓊林宴第71章 叛軍勢蹙第178章 祭拜第80章 春夜第52章 巫宦之國第1802章 屁股要坐穩,態度要端正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112章 幸災樂禍第1779章 四王畢第87章 兄弟第404章 冬夜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268章 西縣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世宗篇47 封禪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291章 酬功第151章 聽政2第283章 雲中之圍第69章 夫妻密談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100章 城戰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482章 李氏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132章 進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