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

bookmark

看着党進那眉飛色舞的表現,神情稍凝,一時沒有接話,邊上的趙匡義忍不住發問了:“黨將軍,東京發生了什麼大事啊!”

党進笑應道:“還是西南軍的那些人,沒有進過京城,這初來乍到,就像鄉下人進城,沒一點見識。自以爲平蜀立了大功,又受到天子讚譽,這些日子,在東京城內縱情享受,乃至尋釁滋事,侵擾商民。朝中和民間,對此多有非議......”

“這等敗壞軍紀,肆意無忌的行爲,樞密、統軍就沒有嚴肅約束?”趙匡胤開口了。

“那是自然!”党進說:“得知西南軍的放肆,樞密院降制,將打架鬥毆及侵害百姓的50多名軍官士兵,全部殺頭了。剩下的人,都被勒令還營,不許再外出,進入市井。所有的統兵的將領,都受到了責備,如今西南那幫人,可是狼狽不堪,丟人丟面,囂張不起來了。”

党進說着,就忍不住直樂,別人倒黴,他在這裡幸災樂禍,倒有種小人之狀。不過,趙匡胤倒也能理解他的心態,這是個直腸子,什麼想法情緒基本都表露在外在。

究其原因,還在於党進在成都受“委屈”了,北、東兩路大軍,即便有趙匡胤的退讓,向訓的約束,底下的將軍與士卒之間,也難免有衝突。

你的功勞大,我的功勞也不小,你進軍辛苦,我進軍也不不容易。各種爭端就在論功比勞中產生,當然,最主要的矛盾,還在於分贓不均。

不管如何,北路軍勢大,又有向訓做靠山,自然處處壓制着東路軍了,而北路軍的主要構成,就是西南軍隊,如今他們倒了黴,党進自然樂不可支。

“部下兵士,可曾約束好?”趙匡胤關心道。

“都虞侯放心!”党進這粗漢竟然露出了一副傲嬌的表情,說道:“我們豈能和那些匹夫一樣?不會去觸律犯法的!”

“方纔所講,都是小事!”党進興致更盛,繼續道。

“還有什麼?”趙匡胤問。

“這幾日朝廷一直在忙着覈驗戰功、策勳賞賜的事宜。據聞,陛下與兵部的魏相認爲,向公以下,以都虞侯功勳第一。其下諸將,因功遞次。”党進笑呵呵的:“不過,王全斌與王仁贍那二人之間,起了爭端,因王全斌排在王仁贍前面,王仁贍不服。

後二人同時聚宴賓客於同慶樓,兩方人起了衝突,由謾罵及動手,鬧得很大,幾乎把酒樓給拆了。天子聞之大怒,親自下令將二人拘拿了!”

伐蜀的北路軍,雖以向訓爲主,但也分派別的。主要分爲四類,一是由關中地方軍隊整合而成的,王仁贍、李彥是代表;二自然是中央禁軍了,王全斌名聲地位最高;三是蜀軍降兵俘虜改編而成的懷威、懷德二軍,何重建、韓繼勳等將,素來比較低調;四則是高懷德、慕容承泰這樣的將領,屬於皇親國戚。

雖分四類,但主要矛盾還在關中籍與禁軍將士之間,也代表着中央與地方的矛盾。有競爭對比,並不是壞事,劉承祐也樂而見之。

然而,王全斌與王仁贍的衝突,卻是鬧大了,將軍中的矛盾展現在外人面前,突破了底線,造成了極其嚴重的惡劣影響。劉承祐怎能不怒,這纔有將二將鎖拿的命令。

聽党進一番描述,在場的將校,都忍不住笑出聲,一副吃瓜羣衆的表現。趙匡義也嘖嘖嘴,自信地評價道:“這聞名西南、戰功赫赫的大將,爭起功來,與尋常士卒也無異啊!

王全斌也是沙場宿將,頗有英名,怎麼會在這等事情,如此不智?當年孫立與王彥升,王殷與韓通,教訓還不夠深刻嗎?”

“放肆!”聽趙匡義侃侃而談,趙匡胤卻突然發怒,斥責道:“你是什麼身份,膽敢如此託大,非議朝廷功勳大將,直呼其名?”

見兄長髮怒,厲容懾人,趙匡義嚇了一跳,迎着其目光,稍作思索,表情一緊,垂頭低聲道:“二哥教訓得是,是我輕狂了!”

趙匡胤看向党進等人,手幾乎點到他們鼻子上:“你們也不要笑,不要得意!同是伐蜀師旅,名聲被敗壞了,王將軍他們倒楣了,我們又豈能討得了好?”

“還有,你們莫不以爲,此番回朝,就是來受賞的?”看着衆人,趙匡胤的目光顯得格外銳利。

“二哥,你這是何意?”趙匡義說出來党進等人的疑惑。

拱手向開封方向,趙匡胤沉聲道:“陛下前詔,做平蜀總結,賞功罰過!要知道,這賞功在前,罰過在後!”

“罰過?莫不是因爲蜀中亂事?”党進有些笑不出來了。

“所以,一定要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我看你們吶,張狂之色,也不加少!”趙匡胤道。

......

東京,皇城南衙,大理寺。

隨着大漢法制的建設強化,作爲大漢最高的司法審議機構,大理寺的權威與影響也在不斷提升,如今,也是大漢衆多衙署中排得上號的。

如今的大理寺卿,名叫崔周度,進士出身,在朝中當過御史、補闕,在外當過支使,性情剛烈,難容不法。曾經還做過昌黎郡王慕容彥超的判官,當時就因爲慕容彥超在任上貪斂錢財,不恤百姓,而上奏彈劾過。

然後就入了劉承祐的眼,畢竟,不管哪個時代,不避皇親,不畏權貴,都是十分難得的。從鄆州調任大理寺,還不滿兩年,履職以來,兢兢業業,清理獄案,大大提高了大理寺處置案件的效率。

不過,眼下這崔寺卿卻面對着一個讓他爲難的問題。看着站在大堂間的向訓,崔周度猶豫幾分,還是將堂案上記錄的口供罪狀拿起,起身走到向訓面前,遞給他:“向公,你看這樣記錄如何?”

向訓接過,稍微瀏覽了一下,這是向訓的“認罪狀”,詳細記載他的罪狀,共列有八條。貪斂錢財;染指蜀宮美人;欺壓蜀中官吏;縱兵掠民,致喪民心;平亂不及......

一樁樁,一件件,都不是小罪。向訓呢,是主動前來投案,讓大理寺審理。一干寺僚,哪裡敢接手,還是崔周度膽子大些,但此時,仍舊不免遲疑。畢竟,這可是平蜀的主帥,賞功尚且不及,怎能治罪,且不說他的罪是否屬實,即便是真的,沒有皇帝的首肯,誰能審他、判他。

而向訓的行爲,就更具迷惑性了。當然,開封近來的一些風波,崔周度也是有所耳聞的,不過,他並不願多想,深思熟慮,還做好本職即可。

“很好,皆據實而記!”向訓笑道,朝着他一伸手:“拿筆與印泥,我當簽字畫押!”

崔周度不敢怠慢,親自侍奉。等簽字畫押後,向訓輕笑着問道:“該將我下獄了吧!要不要帶鐐銬?”

聞問,崔周度不由苦笑道:“向公,就且莫爲難下官了!”

“朝廷的規矩,總不能打破,我也不能破例!”向訓道。

崔周度心裡的想法則是,你這直接上大理寺來,就不符合正常程序。嘴上吩咐着:“來人,將向公帶下去,好生伺候着......”

很快,向訓的認罪狀上呈於皇帝御案,閱之,付之一笑。稍作考慮,做下批覆,由三法司共議。

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1805章 度日如年,駙馬張璟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327章 派系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467章 進一步治本之策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119章 回京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380章 開寶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107章 殿試第79章 大獲全勝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74章 根由在朝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264章 孺魏王第2054章 太宗篇1 變天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97章 再臨六合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26章 名將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38章 任其紛擾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433章 聖訓第50章 打他一仗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64章 回鶻汗之死第58章 正面互懟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亞風雲(上)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34章 崇元殿中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128章 開寶宰相之死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393章 錢去哪兒了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408章 兄弟之間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184章 教訓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216章 馬政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27章 父子座談第79章 “撫遠之戰”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5章 劉皇帝的考驗又來了第297章 新山陽第86章 發落南臣第41章 探監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391章 暗箭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8章 摻沙子的效果第153章 亂事終不可免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世宗篇26 北廷國相第44章 箇中弊端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