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遼帝

bookmark

一直到黃昏時分,隨着一陣熱烈的萬歲歡呼之聲,白登山前的遼帝行營陷入一陣沸騰之中,營門大開,迎接皇帝耶律璟的歸來。

緊促的馬蹄聲,伴着營內悠揚的號角,顯得氣勢磅礴,狩獵就似打仗,而獵獲歸來的耶律璟就像作戰凱旋,引發御營遼軍歡迎。由近及遠,在整座行營中蔓延開來,隨駕的將士已然養成了習慣,跟着高呼幾聲。

耶律璟癡迷於行獵,可晝夜不下馬背,只要不使軍疲,無擾於民,實無大礙。對於契丹人而言,這反而是不忘本的表現,畢竟也是馬背上的民族,弓馬行獵這種傳統藝能、立身之本,是值得發揚的。

同時,圍捕狩獵,少不了追逐作戰,既能滿足個人愛好,還能演練軍陣,操訓士卒,彰揚軍威。並且,不知覺間,耶律璟對於軍心的凝聚以及軍隊掌控力,也提升了不少。

大約千騎,呈現護衛陣勢,追隨遼帝卷塵還營,而耶律璟身邊的騎士,身上馬上都滿掛着獵物,顯然收穫不小。也正因如此,耶律璟的心情顯得很不錯。

耶律璟現年27歲,容貌也算英偉,尤其在權力的烘托下,劍眉明目,輪廓堅毅,脣頷剃得乾乾淨淨,整張面龐顯得格外清爽。

“誒,北樞密回來了?”以一個矯捷的身姿輕鬆落地,看着在御帳前恭候的三名貴族大臣,目光落在蕭護思身上,面容間露出點笑意。

“臣使漢歸來,特向陛下覆命!”蕭護思恭敬地應道。

“好!今日朕狩獲頗多,還親自射殺了一頭野豬,正當享用。你一路辛苦,走,隨朕進帳,就拿朕今日的收穫,犒勞與你!”耶律璟灑然道。

“謝陛下!”

“南院大王,你可得將雲州最好的酒拿出來招待!”耶律璟又瞧向跟在身邊的一名契丹老臣。

“是!”

這名契丹老臣,自然是遼國的南院大王耶律撻烈,這些年一直坐鎮雲州,管理南面部族州縣,平均賦稅徭役,勸導百姓恢復生產,嚴肅律令,政績方面,頗有建樹。

寬敞的大帳,鑲金嵌玉的,十分富麗,象徵着皇權與地位的裝飾隨處可見,耶律璟並不掩飾他的享受之心。作爲大遼的皇帝,諸族共主,唯有最華貴的器物,纔是顯示他至高無上的地位。

解去披掛,摘掉皮帽,摸了摸光亮的頭頂,又捋了捋鬢邊垂髮,耶律璟看着一衆站着的貴族大臣,手一揮:“都入席吧!”

奴侍伺宴,美酒、瓜果、肉食陸續擺上,幾名美貌的胡姬也受召入內,隨駕的樂工也都拿着樂器調試,眼見着要起歌舞了,蕭護思起身,拜道:“陛下,臣此番使漢,察漢國細況,南朝局勢已有重大變化,必當影響我朝安定,請陳言!”

“不就是漢朝收取川蜀了嗎?接下來該是發兵江南了吧,不足爲奇!”耶律璟隨意地應道。

“陛下!”看遼帝不那麼重視的樣子,蕭護思難得地有些忍不住,進言意志堅決。

“不急!不急!”見狀,耶律璟搖搖手,道:“先給你接風洗塵,不差這點時間,稍後我必定認真聽取你的彙報!”

見遼帝這麼說,蕭護思識趣地坐下,應了聲是。對於皇帝的表現,在場的遼國重臣們,倒也沒有太過意外,倒是耶律屋質,嘴角表露出了少許的無奈之色。

這個皇帝,什麼都好,人聰明,器量足,有韜略,就是這性子,總是令人感到無奈......

而等到耶律璟所講的“稍後”,已是一個多時辰之後了,天已黑,色已昏,夜幕下的大帳,燈火通明,流光溢彩。

叫退歌舞,撤去酒肉,換上奶茶,帳中安靜下來,耶律璟拿起帕子擦了擦嘴,看向蕭護思,道:“歌舞盡興,酒足飯飽,你可以講了!”

“是!”

“陛下,臣此番南去開封,親謁漢主,幾番敘談,北返之時,得漢主親書一封。另得金1000斤,銀2000斤,絲綢500匹,美酒100壇,漢廷御用器物10套。”蕭護思先自懷中掏出一件包封嚴密地書信,恭呈與耶律璟。

聞之,耶律璟不由一樂,說道:“早年曾聽聞,漢主並不是個大方的人,南唐國主以厚禮贈之,卻僅以少許牛羊回禮。如今看來,漢國確實是富了,出手也豪闊了啊!”

撕開沒有拆過的封口,耶律璟鼻聳了下,還能嗅到一股到檀香味,待閱讀完畢,耶律璟笑容更甚,揚了揚手中的信紙,環視左右,道:“漢主在信中,言辭倒是真誠懇切,並重申兩國友誼,與朕約爲兄弟,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冀望永爲鄰好......”

見遼帝這種態度,在場的大臣們心裡卻是一個咯噔,看他那微醺的面龐上笑吟吟的表情,只覺得他是因酒醉而被迷惑了。

但是,很快耶律璟就收起了笑容,轉而看向蕭護思,悠悠道:“不過,觀北樞密方纔那般鄭重,不吐不快,想來另有想法見解吧!”

“陛下英明!”蕭護思趕忙唱了一句讚歌,認真地道:“臣以爲,漢主乃虎狼之主,野心勃勃,志懷天下。漢人有一詞叫口蜜腹劍,今日厚禮甜言,是欲迷惑我主,麻痹我朝。一旦其徹底削平鞏固南方,騰出手來,必然撕下僞善的面目,對付大遼。再者,豈有積糧屯械,厲兵秣馬,磨刀霍霍以向友鄰者?”

聽其言,耶律璟的神情也稍微嚴肅了些,道:“說得具體點!”

應命之下,蕭護思立刻將使漢的一切見聞再講了一遍,生怕耶律璟不重視,比起面對耶律屋質與蕭海漓時,講述得更加詳細。

大概是憂慮過頭,起了些自我催眠的效果,蕭護思臉上橫肉緊皺在一起,表情顯得嚴肅而又不乏滑稽。見其狀,耶律璟卻樂了,說:“北樞密使言語間對漢主與南朝多有讚譽,莫不是因而生畏了?”

面對這種質問,蕭護思當即道:“陛下,臣豈畏漢,只是如今的漢國確已發展強大,不敢小視罷了!南朝乃我大遼大敵,唯望陛下,提高警惕,早作準備!”

“說了這麼多,先坐下喝口茶吧!”耶律璟對蕭護思揚了揚手,又看向耶律屋質等幾名大臣,問:“依北樞密所言,南朝目前正專注於收取江南,所謂‘先南後北’,待其一統中國,必定北上進攻我大遼!對此,諸位有什麼意見?”

見遼帝終於認真起來,列座的大臣們互相看了看,還是由北院大王耶律屋質起身,幹練而果斷地應道:“陛下,臣以爲北樞密使所慮所析,甚有道理,直言前景。兩虎尚有一爭,而況於兩個有結怨已深又全面接壤的大國,漢遼之間,必有一場大戰!”

蕭海漓也跟着起身,說:“早年大遼與漢議和,只礙於陛下新立,兵疲民乏,四境不穩,國家需求時間恢復發展,安撫州部,強大國力,因此爲不得不爲之事,屬權宜之舉。然而,漢國卻趁此機會,改革積弊,富國強兵,大加征討,以致如今,幾乎抵定南方。

以江南諸國的力量,斷然不是漢國的對手,如果大遼不插手,南朝一統,就在不遠的將來!”

南院大王耶律撻烈也說出他的看法:“自太祖開國以來,我國之所以能擴地萬里,掃滅不服,南並燕雲,皆在於中原漢人內耗,王朝更替頻繁,使其無法對我朝構成威脅。如今其力量已然不小,倘若讓其統一,後患無窮。

臣在雲州多年,也多觀其軍政變化,就拿雁門的漢將楊業而言,其領兵戍防十年,未嘗有一日懈怠訓練,其所圖者,儼然在我大遼。

臣以爲,遼漢之間雖已勉強和平多年,但背地裡,漢國君臣對大遼的敵意,從來未曾削減!”

一時間,在場的遼國大臣們,似乎達成了共識,意見高度一致。

第357章 國滅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100章 城戰第416章 面試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380章 投漢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2章 父母兄弟第141章 納降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461章 癲狂?第41章 探監第218章 進兵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112章 整風第55章 山上山下第273 王晏鎮洛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467章 進一步治本之策第174章 帝崩第24章 人事調整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331章 泰來樓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1732章 劉皇帝的反應第13章 市井之聲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第158章 善後第285章 吃酒烤肉議荊湖第164章蜀臣世宗篇45 漢金衝突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1775章 調整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291章 酬功第241章 “戲言”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43章 東京聲色第6章 進士樓第14章 外戚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311章 李沆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1708章 格局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236章 母、妻、子第118章 蒲陰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264章 強硬的道理第115章 冬月第376章 拷問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314章 還京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86章 戍卒之心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314章 還京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9章 新官上任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90章 交趾收復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92章 兩京並重第197章 財計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28章 下獄第126章 冬至宴2第77章 間策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248章 兩戰破寨第380章 饒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