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自置死地

bookmark

在符彥卿大軍終於按捺不住,向北進軍時,雲州這邊的亂象,仍在持續之中,遼軍的撤退行動,卻已然接近尾聲。耶律璟將遼軍主要分爲三批,第一批兩萬先行北返,確定通途,開拓山道,平整路面。

第二批五萬軍,帶着主要的輜重、牲畜、財產,雲州是遼國經營了二十年的地方,堪稱塞上明珠,是遼國掌控州縣中比較富庶的地區之一,是以大量的財富,都被攜帶。同時,這也是人員最雜的一支大隊,除了軍隊之外,還有大量的百姓,攜家帶口。

雖然官府是讓他們自行逃亡避戰,投奔塞北州縣部族,但是很多人,還是選擇要跟着大軍行動,希望能夠得到保護。對於這樣的情況,耶律璟也感無奈,沒有下令驅散,跟着就跟着吧,只要能跟得上!同時,向各軍將領授予機宜,不可因隨軍百姓而置大軍於危險,當舍則舍。

第三批遼軍有三萬餘衆,最爲精悍,乃是拱衛遼帝的部隊,精銳多集於此。沒錯,遼帝是選擇親自替雲州大軍斷後,惑敵之計,終究難以長久,一旦漢軍反應過來,必然是窮追猛打。遼軍雖然牲畜衆多,機動能力高,但終究不是輕裝北返,行軍的速度也不會有想象中的高。

是以,在撤軍一事上,最關鍵也最重視的事情,便是如何在漢軍發覺之後,阻止其追擊。爲此,遼軍做了兩手準備,其一便是遼帝親自率領最精銳的三萬餘軍殿後,這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但耶律璟固執地堅持,在他看來,這是提振士氣,凝聚軍心人心的舉措。

並且,耶律璟還把雲州及時其以東地區的漢族丁壯全部徵集起來了,再加上原本的一些漢族軍,全部交給的韓匡美統率,一同北返。留下一堆老弱婦孺給漢軍,別的地方暫時顧及不到,但云中及其周遭,耶律璟是一個漢族丁壯都不打算留給漢軍。

爲此,遼軍還頗費了一些功夫,並不惜訴諸於武力。而因爲耶律璟的這道遷徙政令,使得雲州地區,大量的漢族家庭支離破碎。這是個極喪人心的舉措,但是,耶律璟也顧不得那許多了,一切給大漢造成麻煩的事情,都值得去做。

另外一手,則是對雲中城的不放,雖然決定了撤軍,卻沒有徹底放棄雲州,耶律璟留了一部人馬堅守。這是由南院大王耶律撻烈提出的,他說,如果直接捨棄雲中城,那麼漢軍則可以肆無忌憚地追擊,一旦陷入追擊戰,結果難料,縱使能夠擺脫漢軍的追殺,也難保損失如何。

是以,乾脆留一部精兵駐守城池,牽制漢軍追擊,從後策應大軍的撤離。同時,雲中城堅固,據之而守,若能抵擋住漢軍的進攻,拖延時間,將之扯入攻防鏖戰,待漢軍日久兵疲抑或糧秣不繼,必然撤軍。這樣,甚至還有保住雲州的希望,哪怕這個希望十分微弱。

耶律撻烈深習漢務,看得很清楚,對於漢軍而言,如果在塞外維持一支三十萬的軍隊,長期鏖戰,其付出的代價將比在幽燕之時慘重得多,後勤補給的壓力要更大。

並且,耶律撻烈建議,待耶律璟成功撤出長城之後,可留一支勁旅,活動於陰山長城一線,配合西北方向的豐、勝兵馬,一起策應雲中守軍。如果有上天庇佑,使用城池能夠堅守,待遼帝平定國內叛亂,將士得到休養,戰馬長好肥膘,屆時倘若漢軍仍在,可再度大舉南下......

耶律撻烈此策,是欲以一部分遼軍,去賭博,去賺取一個戰爭奇蹟,爲遼國爭取一個陰山、長城以南的戰略立足點。畢竟,雲州是南朝邊塞防禦的一個重要支撐點,如果真的落入大漢的掌控,以當下的形勢發展,遼國想要再拿回來,基本不可能。

耶律璟被南院大王說動了,同意了他的策略。在留守的主將人選上,耶律撻烈自請其任。對此,耶律璟初時是嚴詞拒絕,耶律撻烈年紀雖然大了,但威望極高,能力極強,是大遼不可多得的柱國脊樑,他怎麼可能願意把他捨棄在九死一生的險地。

但是,耶律撻烈固請之,說論對雲中城防的掌握,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了,並且,如欲固守城池,非以能臣良將不能勝任,皇帝都以御帳親軍爲大軍殿後,他作爲南院大王,雲州乃其治地,守禦之責,義不容辭。

耶律撻烈一番話,讓耶律璟深受感動。同時,他心裡也明白,如果想要靠一座雲中城,拖住十萬乃至數十萬漢軍,身邊重臣,唯有名望重、能力高耶律撻烈能當其任。

爲此,耶律璟給耶律撻烈留了兩萬七千多軍隊,其中主力是南戍的部卒,這些人以前就受耶律撻烈的統領,再加上從諸部中徵調的敢死之士以雲州地區的一些胡人精壯,甚至於,耶律璟留了三千皮室軍給耶律撻烈。

這些兵馬,都不是孱兵弱旅,少後顧之憂,再在耶律撻烈手中,憑藉着雲中堅城,是能夠給漢軍造成重大麻煩的。而有個特殊的地方就是,只有極少部分履歷清白的漢族兵,顯然,在真正危急的時刻,民族的問題也就凸顯出來了,尤其面對的還是漢軍的進攻,哪怕耶律璟有一種包容的氣度,也不敢放心漢人。

而人員安排之外,雲中城內屯有大量的糧草,加上特意的調撥,就給養方面,足以供守軍半年之用。武器方面,耶律璟更給了極大的支持,將軍中三分之一的甲械都留給雲中,又分出了一部分隨軍工匠給他打造守城武器。

雲中城上,遼旗的迎着初春的涼風不斷晃動,城郭倒是很安靜,透着一種嚴肅的氣氛。城外,遼軍幾座龐大的營寨依舊存在,只是,再不復此前的人聲畜鳴,各處空蕩蕩的。

倒也不是人去營空,其中一座遼營就是亂糟糟的,哭聲、喊聲,各種嘈雜之音交織在一起。卻是原本城內的老弱婦孺,有近兩萬人,被強制遷出城,暫時看守着。

這些人,在決絕的耶律撻烈看來,留在城中也是累贅,起不到守城的作用,徒添麻煩。耶律撻烈算不上一個殘忍的契丹重臣,還命人通知這些人,安生待在城外,等漢軍到了,會接濟救助他們的,這也算是一種善意的提醒吧。

而在城北,三萬多遼軍已然起行,踏上北歸的路途。城下,耶律撻烈帶着一干下屬部將,恭送遼帝鑾駕。耶律璟則帶着一干重臣,與之告別,場面嚴肅而莊重。

看着年近六旬,依然甲冑被身的耶律撻烈,耶律璟深躬一禮,道:“雲州之事,盡委與公,萬望保重!”

耶律撻烈表現得很冷靜,應道:“陛下請放心,臣必率衆,力拒漢軍,戰至一兵一卒。郭城破,則守內城;內城破,則守官署。若雲州終不能守,那麼臣與麾下將士,覆滅之前,必殺夠四萬漢軍,以爲陪葬!”

耶律撻烈這一番,使得耶律璟再度動容了,注意到他決絕的表情,再度一禮。而遼帝身後的大臣們,也都行大禮,以示對他的敬重。

登上地車駕前,耶律璟再度回望,看了看耶律撻烈,又望了望其背後聳峙的雲中城,心中的情感複雜無比,他不知道,這座城池,最終的結果究竟如何,也不知道未來還有沒有機會,再以主人的身份登上其城樓。

耶律璟北去之後,耶律撻烈返城,直奔南城,雲中北門厚實的城門,緩緩閉上,彷彿關閉了退路一般。

“大王,漢軍北上了!”負責斥候的遼軍軍官,來向耶律撻烈稟報。

沒有多少動容,耶律撻烈問:“有多少人,是否全軍,軍至何處,統軍將領是誰?”

“只數千騎,直奔雲中,領軍將領當是漢軍大將史彥超,南面的部騎正在襲擾攔截,估其馬程,距此當已不足五十里!”

“再探!把這支漢軍的情況搞清楚!”耶律撻烈沒有輕易下判斷,而是沉着下令,當然,隨即下令,調集一萬騎兵,出城備戰。留守的雲中的遼軍,仍以騎兵爲主。

史彥超這邊,得到符彥卿的軍令後,興沖沖地率領五千騎兵,向北突進。剛出二十來裡,便有遼騎自發地前來襲擾攔截,但是,史彥超所率漢騎,都是漢軍精銳,甲械精良,訓練有素,再加史彥超這樣一名悍將牽頭,自然是所向披靡,小股的遼騎雖然同樣兇悍,但根本難以抵擋史彥超鋒。

懷仁距離雲中,哪怕算上道路周折,也就不到八十里,一路北進,連續擊破四股遼騎的截殺,只花了兩個多時辰,便已靠近雲中城。進兵之勢,可謂犀利。

“將軍,遼軍只有小股騎兵前來攔截我們,情況似乎有異!”身邊一名尉將提醒催促進兵的史彥超。

此時,春陽西斜,而蟄伏在北邊的雲中城,已然遙遙在望。別看史彥超性情急躁,但終究是沙場宿將,有極其豐富的作戰經驗,他這北來,已經察覺到一些問題了,肯定地道:“遼軍確實有異,我們的任務,就是將其虛實意圖給打出來!”

說着,領軍繼續向北,在距離雲中城南十餘里的地方,史彥超終於遇到了第一波稍微像樣一些的阻截,已然擺開陣勢的三千遼騎。

對此,麾下又提出意見,說這麼長時間下來,遼軍當已知道他們情況,卻只派出三千騎兵來攔截,恐怕有詐。

然而,史彥超卻哈哈一笑:“我帶你們北上,是打算往十幾萬遼軍營帳內闖一闖的,區區眼前遼軍,有何可懼?”

說完,便命令變陣,一馬當先,領軍衝殺上去。

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93章 噩耗連連第76章 效郭威戰法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11章 大敗蜀軍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416章 面試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348章 文武並舉第7章 小張探花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348章 文武並舉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瀾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157章 劉老四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82章 不手軟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167章彈冠相慶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41章 探監第147章 中下層的機會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96章 言官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77章 安陽之殤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51章 郭氏父子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100章 梁山濼第85章 浮雕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112章 幸災樂禍仁宗篇7 官僚新貴,倒範集團第455章 見聞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54章 繼續忽悠第1690章 拼圖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101章 大整軍第95章 皇后又進諫仁宗篇7 官僚新貴,倒範集團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75章 高貴妃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450章 落幕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62章 緊鑼密鼓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93章 噩耗連連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80章 進攻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陽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270章 騷擾,進攻第429章 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