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雲州遂破

bookmark

一場激烈的生死攻防,在雙方的默契之中,宣告結束。雖然停止的進攻,但已有的戰果,還需鞏固,四座城門,牢牢地掌握在漢軍手中。

鏖戰了一個白日的將士,都各自建,退回營中,治傷休養,早有炊夫,準備好湯食,供其飽腹。入城的漢卒,自然換了一批,在火場之外,簡單地構築了一道防禦。

同時,大量的民夫,也開始繼續幹活了,搬擡傷傷兵,清理遺骸。在四天三夜的連續作戰中,雙方都沒怎麼顧得上屍體,是以,城上城下,是屍積如山,爲斷臂殘肢所佔據,幾無餘地,甚至於,很多人都被踩成了肉泥......

面無全非者,也只能靠將士的身份牌來辨認了。漢軍將士的屍身,自然是善加收集整理,對遼人的處置,則要隨意地多,在原野之上,挖了幾座大坑,就地掩埋,用其血肉,給雲州的土壤提升肥力。

原本被封死的四座城門,那些土石硬木,也逐步清除,理出通道來。而散落在戰場上的武器、兵甲,也需收拾,這些時日的攻防,漢軍消耗的箭矢是以十萬計的,並且基本都是需要回收了,仗可以打得大氣,卻也不能浪費。

下邊的將士們,佈防的佈防,休息的休息,作爲上層的將帥,卻還需處理軍務,沒有休息的餘地。劉承祐呢,則帶着人,巡視傷兵,不管有幾分真情,對於軍心的安撫,還是起到了極大效果的。

一直到深夜,皇帝御帳,沒有值守任務的將帥,都聚在一起,進行着攻城戰事的階段性總結。不過,一開始,劉承祐面對的是將帥們的請罪,還挺整齊,尤其是四名指揮。當然,都心知肚明,做個樣子,表明一下態度。

“能夠破得雲中外城,一賴將士英勇,冒死廝殺,二賴諸卿指揮得力,何罪之有?”劉皇帝當然表現地很大度:“雖然未能徹底克城,消滅遼軍,但外城既破,憑藉區區一座內城,又能堅持多久?諸卿且放寬心,善慰將士,再接再厲,徹底破了雲中,繩其首腦!”

“陛下放心,臣必定執那賊酋首級以獻!”劉承祐言罷,一名老將站了出來,中氣十足,慷慨豪情,正是折妃之父折德扆。說這話時,還朝御帳中的一線將領們掃了一眼,彷彿在說,都別和老夫搶。

在這場北伐戰爭中,折德扆的表現並不怎麼活躍,不是不盡力,而是沒有找到太好的機會。自領一軍,偏師一路,雖然體現地位,但在雲朔戰場,想要打大仗,立大功,也是需要運氣的。

是故,折德扆除了在此次春季攻勢中,率軍奪取朔州後,再沒有其他可以拿得出手的功績。在兵圍雲州後,折德扆也是領軍北上助戰,此次攻城,折德扆可是給他部下以嚴令,勢要成爲第一支進入雲中的軍隊。符彥卿呢,在排兵佈陣上,也挺照顧他,然而,最終率先破城的,是李萬超的部下。

注意到這老丈人的表現,劉承祐也給他面子,輕笑道:“那朕就等待卿建功了!”

“不過,那耶律撻烈確乃人傑,能夠率領一支孤軍,堅守到如此境地,仍不見絲毫動搖。聽聞他年滿四十方纔出仕,並且直接出任要職,方面之任,朕倒是想要見見此人!”劉承祐嘆道。

“一個頑酋罷了,雖則可嘆,在我大漢天兵面前,終究難免覆亡結局!”柴榮平靜地說道,語氣中,似乎隱含對皇帝的提醒。

劉承祐也感受到了,在這些將帥面前,大讚敵軍主帥,雖然能起得一定的激勵效果,並顯示自己的器量,但終究有些不合適。尤其是,在剛剛經歷過苦戰之後。

反應過來,劉承祐說道:“不過,彼之英雄,我之仇寇,既欲頑抗,朕當成全之!”

說完,即問張洎:“各軍的傷亡,統計出來了嗎?”

“啓稟陛下,經過各軍上報彙總,自圍城之日算起,到如今,隨軍民夫死1055人,傷3290人,官兵戰死4836人,傷8495人,其中隊長以上軍官,戰死47人。”

聞之,君臣不由默然,這傷亡,可是一點都不小啊。雖然經歷過南口之戰那樣的慘重損傷,但聽得那一串的數字,仍舊難免心情沉重,那背後代表的殘酷,可是劉承祐親自經歷了的。

“遼軍呢?”劉承祐又問。

“沒有經過詳細的數算,但其傷亡,必然超過一萬!”張洎應道。

作爲攻城的一方,守軍依靠堅城,又非弱旅,還有統一指揮與有效組織,能把戰損比控制接近一比一,已經是漢軍強大實力的體現了。

“陛下,從幾名俘虜口中得知,遼主北撤前,留下兵馬約兩萬七千之衆,經過後續的幾次戰鬥與試探接觸,傷亡約兩千。此番攻防之後,刨去各類損失,退守內城的遼軍中,可戰之卒,當有一萬餘卒!”符彥卿稟道。

聞之,劉承祐輕輕頷首:“還剩下一萬多敵人,那內城雖不如外城高大堅實,想要強行破之,還不要填補多少將士性命。北伐以來,已近八月,前線的軍民,付出了太沉痛的傷亡代價了。雖說慈不掌兵,但朕心裡終究不忍!”

“陛下如此體恤將士,臣等焉能不效死盡忠?”聽劉承祐這一番話,董遵誨一拱手,機靈地拜服道。

對此,劉承祐擺了擺手,說:“還是議一議,如何在減少傷亡的情況下,破了內城,消滅遼軍!”

目光落在符彥卿身上,他畢竟是總指揮。符彥卿想了想,應道:“陛下,將士們,不分日夜,連續作戰,雖是輪番上陣,但這四日兩夜下來,夜難免疲憊。當然,遼軍亦然,並且,比我們更加疲敝。臣建議,先佔住城防,休整一兩日,讓將士們養精蓄銳。如論恢復的速度,遼軍絕對抵不過我軍,並且,如此苦戰之餘,稍給其喘息之機,應可泄其士氣......”

“衛王不愧沙場宿將,對戰局形勢,可謂洞若觀火,進言也頗合時宜!”劉承祐道:“將士連戰辛苦,朕也有意,與其休息。不過,這休整的時間,總該做點其他事吧,不能讓遼軍安穩在內城休養!”

“陛下,此前遼軍對我方多加騷擾,幾無斷絕,今郭城在手,我們亦可以此法反制,擾之,使其不得安寧!”高懷德說。

趙匡胤想了想,建議道:“可行勸降之事,戰鬥進行到如今的地步,形勢已是十分明朗,那耶律撻烈或許心如鐵石,但其麾下的遼兵未必如此。勸降之策,未必能成,但可以此動搖其軍心。”

“疲敵之策,攻心之計,可用!但要起一錘定音之效,怕也不足!”劉承祐這麼說。

這個時候,柴榮開口了,表情顯得有些冷酷:“陛下,遼軍放了一把大火,阻住我等攻勢,我們自可效仿之。內城不大,可採集乾草、柴木,堆集城下,再以霹靂車,將亦燃柴油,拋入城中。

焚城!

遼軍爲免負擔,把城中漢民全部遷出,我們也不必有任何忌諱!”

看了看柴榮,劉承祐心中不由暗歎,關鍵時刻,柴榮是十分果決狠辣的。不過,對其建議,劉承祐只有一個迴應:“照此辦理!”

接下來的三日,漢軍在內城之外,如山一般地堆積乾柴木薪,軍中剩下的火油全部用上了,並且,緊急從應州調運了大量的石炭,用霹靂車往城內拋射。

面對漢軍的做法,遼軍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但是沒有太多的辦法。緊急自井中取水,那時杯水車薪。要麼就看天,再下幾場春雨,然而一連幾日,都是晴天,並且天氣越來越晴朗。

最終,在大漢“縱火犯”的操作下,一場劇烈的大火,將雲中內城吞噬,守軍被燒死、嗆死、熱死者無數。待

待大火熄滅後,漢軍從容入城。

第93章 升遷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389章 宮廷秘聞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207章 燕王心跡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2章 王、鄭二公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325章 裁判下場第2200章 仁宗篇17 黨爭伊始第80章 京觀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160章 平定第95章 效果已顯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4章 李昉夜訪東宮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220章 啖耳將軍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9章 鳳翔戰況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1765章 三郡公第34章 亡國之族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395章 大商人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148章 還京第3章 取士不公第59章 元臣多鄙第24章 太子新結良媛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297章 怪圈第178章 會獵第1772章 處置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12章 方略第90章 關右節度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119章 壽春終於破了第35章 楊村第165章 回鶻使者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27章 出兵爭論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180章 過鄴都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61章 淑妃病危第133章 延禧驛第112章 幸災樂禍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162章 薨逝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79章 滏陽之捷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1775章 調整第41章 劉信遭貶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41章 探監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澆築王權第376章 對策第130章 監察系統的變動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88章 天子金令第270章 立場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75章 高貴妃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282章 新形勢,新階段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465章 遼奸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78章 召還二郎?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63章 朝廷應對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184章 教訓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80章 進攻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406章 影響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