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困獸猶鬥

bookmark

“如此堅城,數日之間即破,足見我大漢兵鋒之銳,更是陛下威嚴降臨,將士振武奮勇,賊敵困守窮途......”見到城破,漢軍無不大受鼓舞,觀戰臺上,也是歡欣一片,張洎更是一通馬屁朝着劉承祐拍來。

劉承祐嘴角也不由泛起少許的笑容,以一種勝利者的語氣,淡定地評點道:“城池攻防,本我之所長,而敵之所短。不管遼軍有多少準備,困守城郭,頑抗天兵,終是以短擊長。再者,大漢以十倍之衆圍之,精兵利器,不惜損耗,穩紮穩打,其孤城一座,焉能長守?”

自北伐以來,漢遼兩軍之間,大小戰鬥有上百場,但於漢軍而言,真正的攻城作戰,只有兩場,一場檀州,一場雲州。別看漢軍攻城,是耍無賴,打富裕仗,但這種攻城模式,實則難以作爲常規的作戰之法,太過奢侈了。

若每一城都這般打,以大漢的國力也是消耗不起的。漢軍只是在合適的地方,安排適宜的戰術,一共兩仗,卻已然足以奠定戰局走向與結果。

“陛下所言甚是,此以勢凌之,則勢不可擋,非區區雲中守軍所能低御!”安守忠也發表他的看法。

“不過,耶律撻烈倒也算是個豪傑人物,着眼全局,所謀長遠,敢以此孤軍守城,力拒我軍,這份膽略與氣魄,倒也值得敬佩。兵臨城下至此,已有近一月,面對連日累夜的不懈強攻,能堅持至此,已是難得了!”劉承祐又道。

聞言,張洎則道:“能得陛下如此讚譽,那耶律撻烈可死而無憾了!”

“雲中這兩萬多遼軍再被殲滅,對契丹則再度造成重創了!再兼內亂,契丹不只是國力大損,恐有亡國之憂啊!”隨軍的國舅郭侗則說道。

“雪上加霜,如是而已!”劉承祐道。

“北伐至此,前後作戰,遼軍的直接戰損,加起來當有二十萬左右,更不用提那些受傷、失蹤者,這些都是遼國的精壯士卒,遭此損失,元氣已是大傷。經此一番鏖戰,大漢不只全復燕雲,對契丹的重創亦是曠世大功,末將可斷言,未來十年,胡虜無南侵之力,大漢北疆無憂......”安守忠發表看法。

“遼軍損失慘重,大漢的傷亡也不小啊!”劉承祐一邊頷首,一邊嘆息道:“國力耗損嚴重,將士疲敝,誤時傷農,朕已經可以預見到,回朝之後,怕要爲‘錢糧’二字頭疼了!”

話是這般說,但誰都能體會到皇帝言語中的輕鬆,以及心情的愉悅。因爲,此戰大漢雖然付出了不少代價,但與收穫相比,都是值得的。這個時代,大抵沒有人會比劉承祐更懂得收復燕雲的意義與價值。

“燕雲”二字,實在有些沉重,但只怕沒有人能真正與他分享收復的喜悅,難以達到共情。但是,劉承祐一個釋然,也足夠了。

“派人去問問,哪一軍先破的城!”劉承祐吩咐着。

“是!”

在高臺之上,皇帝同近臣們高談闊論之時,雲中城的戰鬥仍在進行之中,並且仍舊激烈。此城也的確堅實,雖然遭受了漢軍的狂轟濫炸,各處瘡痍,城基卻沒有遭到太大的破壞。綿長的城郭上,已然處處被漢軍佔據,因爲城門被徹底封死,無數的漢軍將士,像蟻羣一般,藉助着各類登高設施,攀上城池,對遼軍施以打殺。

四面八方,上百架戰鼓,瘋狂擂動,催促着將士進擊的腳步。城頭遼軍,已成潰敗之勢,向城內收縮而去,而漢軍的將士,在混戰中,也不成陣勢了,只是根據平日裡的訓練,窮追猛打,向城內進發。

接下來的戰鬥證明,遼軍的志氣,並未被徹底奪去,北面城垣率先被破,因而潰敗,但其他城門,仍舊在苦苦支撐。

雖則城破,但耶律撻烈仍未服輸,就如當初臨別前,他向遼帝的允諾一般,戰至最後一兵一卒。緊急之間,他做了三件事。

其一,安撫軍心,加強內城的防禦準;其二,令其餘三門守卒,主動撤出,向內城收縮,並遣一部分兵馬,沿街道接應;其三,便是親自領軍,收攏北門潰卒,抵擋進擊的漢軍。

在耶律撻烈的冷靜指揮下,遼軍敗而不亂,付出了一定代價後,便重整旗鼓,繼續抵抗。是故,入城後的戰鬥,非但沒有減弱,反而越發激烈起來。

而遼軍應對,也出乎了漢軍的意料,在他們以往的認識中,破城之後,便是追亡逐北,肆意屠殺,即便會遭到一些抵抗,也可輕易平定。檀州的經驗,也佐證了此點。

但是,雲中的遼軍,抵抗意志之堅定,作戰之頑強,着實有些令漢軍意外。在有序的接應安排下,城中遼軍,依靠每一條街道,一排房舍,與漢軍展開殊死搏鬥。偷襲,包抄,切割,各種漢軍所長的城寨作戰之法,居然被遼軍使出來了,一時間,給漢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

當然,遼軍的困獸之鬥,對於漢軍將士而言,幾乎是一種挑釁,也徹底激怒了他們。沒有絲毫的猶豫,中下級將校,自發地率領官兵,同遼軍在城內進行激鬥。

在城內的戰鬥,對於漢軍而言,實則喪失了很多優勢,犀利的攻城重械派不上用場,隨着空間的縮小,優勢兵力,也無法徹底展開。在遼軍拼死抵禦下,傷亡開始增大,甚至比城上的戰鬥還要嚴重,當然,死傷是雙方的。

遼軍的強硬反抗,也迅速讓指揮的將帥認識到,戰鬥仍未結束,遼軍也遠未到崩潰的地步,並且,隨着時間的推移,不約而同地改變了戰法,下令不必急於求成,而是不斷壓縮,穩步清剿殘敵。

隨着漢軍改變戰法,遼軍所承受的壓力,也成倍地增加,各方各面,都被取得突破。眼見不支,漢軍自然是繼續加強進攻,而耶律撻烈也繼續向內城收縮。

並且,在後撤之時,又放了一把火,一把滔天大火。耶律撻烈的準備,確實充分,在諸多的屋舍內,也儲藏了大量的甘草、柴禾,並撒上了火油、油脂,水火無情,實非血肉之軀所能抗衡。

漢軍的攻勢,不可避免地被遏制住了,烈火沸騰之下,將士都下意識地朝後退,以免被大火吞噬。遼軍,則藉着這個機會,全部縮回到內城。

雲中的內城,並不算大,但同樣堅固,四周光禿禿一片,房屋建築都被拆毀了,既做防禦使用,也是作爲一個隔火帶。

望着內城之外的熊熊烈火,耶律撻烈比表情異常凝重,雖然阻住了漢軍的攻勢,但是一點都輕鬆不下來。在他的估算中,這些後手,怎麼都得一個月後再用上,然而,漢軍攻破外城的速度,太快了......

沒有多少時間給他反思、感嘆,退回內城的遼軍,仍有一萬多卒,大部分都是疲兵,傷兵比例很高,耶律撻烈親自做着城防佈置,救治傷卒,安撫軍心。

遼軍狼狽退縮,漢軍這邊也有些灰頭土臉。烈焰騰空,濃煙滾滾,整個蒼穹,幾乎都被染黑了。當然,這是天色已晚,是以顯得黯淡。

觀戰臺上,“歡聲笑語”已然不復,城內的戰況,不斷傳來,對於大漢在場的大漢君臣而言,有些尷尬,畢竟有些打臉,高興得太早。

遙遙地望着那火氣熏天的景象,劉承祐倒是笑了笑,有些故作輕鬆,說:“看來,朕確實沒有小看那耶律撻烈啊,還要做困獸之鬥!”

“陛下,衛王遣人請示,是否換人,繼續進攻?”安守忠問道。

“衛王是攻城總指揮,他可自決!”劉承祐這麼應道。不過,頓了下,還是吩咐着:“傳令,暫時停止進攻,打了四天三夜,讓將士們也都休息休息吧!”

“是!”

第44章 太后相召第39章 連夜南進第188章 後續第63章 朝廷應對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30章 韓通與向訓仁宗篇1 正統時代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342章 殺肥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仁宗篇7 官僚新貴,倒範集團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299章 遼國的情況第1769章 影響力第86章 戍卒之心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17章 板子終究落下來第93章 班師第283章 雲中之圍第119章 幸西京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94章 寬仁的處置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60章 “暴斃”第76章 處置決議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416章 尾聲第1761章 新問題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395章 大商人第51章 郭氏父子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2章 分食第31章 功成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124章 辭表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404章 冬夜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113章 將目光投向北邊第89章 破財贖罪第66章 陷河陽第106章 敲打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1802章 屁股要坐穩,態度要端正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311章 舊識第61章 晉陽來人第2198章 仁宗篇15 統治中堅第128章 開寶宰相之死第10章 老將出馬第1740章 農民苦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62章 難得遲疑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6章 告一段落第361章 安東國第118章 棉第124章 辭表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40章 荒唐太子第461章 癲狂?第14章 武夫軍閥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148章 教誨第416章 尾聲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321章 矛盾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1章 何謂開寶第41章 探監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65章 君臣相宜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130章 監察系統的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