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生於憂患

bookmark

崇元殿間,綵帶飄飛,花燈滿闕,在暗夜之間,更顯明亮。樂工在座,宮廷雅樂,悠揚伴奏,迷人惑心,歌伎亮喉,舞女展姿,更惹人眼球。

優厚的賞賜,豐盛的酒菜,美妙的歌舞,一同慰勞着大漢的功臣們。鋪張的宮廷御宴,也宣告着,大漢朝似乎正式踏入一個新的階段,以往的艱苦樸素,似乎已然看不到了。

就如同以往的御宴一般,劉承祐是將臣們盡興,縱情享樂,不要有什麼拘束。當然,到這乾祐十二年,也沒有人真正敢放肆。哪怕心中慼慼者,也的至多痛飲御釀,通過酒精來麻痹自己,以抒心中的苦悶。

是以,整個大殿中的氣氛,始終熱烈,舒適,放鬆,似乎所有人都沒有負擔。王朝興盛之景,大抵如此吧。

鬧出動靜最大的,是張瓊與黨進,這兩人,是軍中出了名的“豪傑”。張瓊爲人坦蕩豪爽,作戰勇猛,悍不畏死,党進也不遑多讓,當然,粗魯的面貌下,不乏一顆機警的心。

兩個人倒不是有什麼矛盾,而是在那裡拼起了酒,你一碗我一碗,引得周遭的將臣們不住地助威喝彩。趙匡胤在旁,主動當着裁判,剛毅的面容間,滿是興致。

劉承祐呢,則與幾方藩屬勢力,聯絡着感情,尤其是吳越王錢弘俶與定難軍李彝殷、平海軍留從效,還有個延州高紹基。他們也都應邀參與這場慶功宴,再度感受一下大漢的繁榮與強盛。同時,像高保融、孟昶、周保權這樣的“亡國”之君,也在。

周保權如今只是個七歲的小娃娃,因爲其父周行逢窮兵黷武的頑抗,到東京後待遇,並沒有像高保融那般得到優渥的待遇。被安排在御苑中,給皇帝放馬植桑,十年爲期,他有個好母親嚴氏,對他言傳身教,培養他讀書,再加一個忠僕不離不棄,使得他小小年紀,已養成一番氣度。安安靜靜地待席案上,倒也引起了劉承祐幾分注意。

而看到拼酒的張瓊與黨進,劉承祐也笑了笑。党進是夙願得償,通過在北伐大戰中的表現,終於從伯爵提升爲有名號的侯爵,滿足了其封侯的願望。

至於張瓊,看他如此濫飲,劉承祐卻忍不住皺眉。此人一直是個廝殺漢,從未變過,每歷戰事,多負傷痕,甚至有兩次重傷垂危,靠着強大的個人武藝的,打出如今的名聲與地位,但身體已然超負,還不加愛惜節制,長此以往,易折啊。

還有一堆引人注目的,便是樂師隊伍中,亂入了一個人,濮國公高懷德。只見他盤腿席地而坐,手中拿着一管玉蕭,投入地吹奏着,表情很陶醉,美妙的音符自蕭中發出,與宮廷雅樂應和着。

別看高懷德一介武將,又不喜讀書,但在音樂上卻具天賦,還能自己作曲。邊上,劉晞與劉昉這兩兄弟,在那裡手舞足蹈,哼着調子,跳着舞,劉晞臉上泛紅,手裡還拿着一個酒壺,不時有酒水灑出......

畫師黃荃,也得以與宴,他本是沒有資格的,但是身負任務,詳細地觀察着殿中的景象,準備將這一場御宴場面描繪出來。他在蜀國之時,就是宮廷畫師,畫風偏浮麗貴氣,擅長很多方物,其中就包括人物畫。

一幕幕場景,印入眼簾,劉承祐的心情,卻莫名地沉重起來了。這樣的場景,固然讓人陶醉流連,國家之盛,興興向榮,似乎都能從中體現。

但同樣的,他也能明顯得感受到一種轉變,那便是浮華享樂。開國之初,就曾有過這種風氣,不過在劉承祐身體力行、以身作則的打壓下,有所抑制。但隨着國家治安,萬方物產,齊聚東京,這種風氣又有反覆的跡象,這是劉承祐有些不喜的。

富足並不代表奢侈,他並無意杜絕壓制將臣們追求美好優渥生活,否則大夥拼搏這麼多年,爲了什麼?連他自己都不能免俗,又如何來約束臣下。

只是,天下尚未一統,歷史的使命尚未完成,還遠不到享受的時間。再者,即便統一了天下,就能放鬆了嗎?大漢的普通百姓,過得是什麼樣的日子,劉承祐心裡還是有數的。

秩序治安,只是讓黔首不再處於水生火熱、朝不保夕的狀態,但其困苦的生活狀態,並未得到根本的改善。稅賦幾經降減,仍舊不算低,兵役、勞役從未斷絕過。

事實上,在劉承祐統治的這十多年,憑什麼連續對外征戰,削平諸國,漸成一統之勢?追根究底,還是靠着對普通百姓的壓榨。

只是大漢在這幹明智有爲的君臣統治之下,始終有個底線,又一步一步地減負釋壓。即便如此,在統一戰爭的過程中,大漢百姓身上的負擔是很嚴重的。就拿此次北伐來講,所承受的傷害,並不是三兩年就能完全恢復的。

另一方面,爲了供養朝廷這麼多貴族、官吏、軍隊,錢糧從哪裡來,最終的落處,還是百姓。若不是歷次的對外戰爭,通過掠奪回補,大漢的擴張進程,只怕還會另生波折。

而佔據的那麼多土地,也唯有淮南、荊南、川蜀,是有“盈利”的,其他地區,還是在“虧本”經營。

想得越多,看着着滿殿的宮廷盛景,劉承祐卻突然興致大減。他的憂慮,並非空穴來風,回京的路上,他有仔細體察過民情。與以往巡視所不同的是,這一回,他感受到了底層百姓那種殷殷而盼治安的的願望,就彷彿當年戰亂頻發之時一般。

百姓開始厭惡戰爭,臣民渴望休養,但統一的步伐,又是不能停下的,這其中的平衡,也需要劉承祐善加把握。

“陛下!”一道呼喚,讓劉承祐回過了神。

卻是平海軍節度使留從效,起身雙手持杯至御前,向劉承祐敬酒。劉承祐抿了一口酒意思一下,看着他,笑問道:“泉、漳乃是南方有名的富庶地區,與東京相比如何?”

留從效年紀也不小了,聞言立刻搖搖頭,說:“有如寒星光之於皓月,無法可比!”

留從效這話說得坦然而認真,劉承祐也樂了,他這問得就有問題。看劉承祐心情不錯,留從效繼續道:“陛下,臣此番來朝,有一事幾加斟酌,未及開口,今趁其時,懇請容稟!”

老臉上露出的是一種鄭重的神情,劉承祐微敢訝異,稍一思索,卻端着酒杯,輕笑道:“是否與吃酒有關?如與此事無關,那麼今日朕不打算聽!”

皇帝這話,讓留從效不由發愣,這是什麼反應?不過注意到的天子認真的表情,也只能應下,乾脆拿酒說話。

注意着殿中的情況,劉承祐又朝太子劉暘招招手,對他吩咐道:“你是太子,當去敬一敬大漢的功臣們!”

“是!”劉暘恭敬一禮,步下玉階。前一次崇元殿大宴羣臣,是劉煦與他一起,如今,只他一人了。

當夜的御宴,賓主盡興而歸,只是皇帝心中的憂患不喜,並不爲人所知。第二日,劉承祐便下令,讓負責這場奢華御宴的內侍行首孫延希去監修昭烈廟。

第12章 皇子們的教育第42章 難得積極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147章 中下層的機會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455章 見聞第180章 過鄴都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7章 風波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141章 祭關公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60章 皇后進言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314章 門庭若市第4章 中原易主第2201章 仁宗篇18 三年政亂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96章 戰損與戰果第429章 向南!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30章 湖湘之治第188章 後續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131章 和議達成第341章 實在是敵軍不中用第176章 雍王第377章 難知禍福的決議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106章 東京朝堂的反應第81章 兩日而克第130章 陳橋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91章 作別西行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140章 大獲全勝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41章 卷甲入城第38章 賞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第155章 漢帝的反思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2112章 康宗篇4 安樂皇帝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21章 西巡第91章 王峻驕狂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119章 節度進京第77章 安陽之殤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70章 未來宰相的安排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第136章 趙都帥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324章 交代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導師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340章 杭州登陸第97章 隰州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416章 尾聲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1765章 三郡公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124章 辭表第180章 賞功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半島史話·奇葩第1章 揚州的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