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得意失意

bookmark

對於朝廷的酬功,大部分人都還是滿意的,畢竟劉承祐與有司花了這麼長的時間準備,是經過綜合考量的,基本上顧及到方方面面。

拿柴趙來說,在北伐的過程中,一直是作爲參贊決斷的將帥身份隨駕,雖然直接的戰功,相較於其他人少些,但其功績不容抹殺。爵位上沒有繼續提升或變動,一方面在於劉承祐壓制的心思,一方面也確實不便輕易賞給。

到如今,大漢的爵位,雖然已經名大於實,但待遇、地位、榮譽擺在那裡,劉承祐已經在有意控制爵位的發放。十來年中,也收回了不少此前顯得氾濫的爵位,他的想法也很簡單,不能讓大漢的爵位表現得太廉價了。因此,越到高級爵位,提升越困難。

像趙匡胤,當初伐蜀歸來,直接賜以亳國公爵,就有賞給過重的嫌疑,他崛起得太快,並不像向訓那般,履歷紮實。

至於柴榮,免去樞密使之職,看起來有所薄待,但事前劉承祐也與其有過溝通。一者,在還京的時候,其身體抱恙,他已年近四旬,在常年的繁重事務中,身體難免有虧空,又經北伐,此番在健康上出現問題了,念及其“英年早逝”,劉承祐想讓他休養一段時間,等養好了身體,再復出。

二者,就是柴榮在樞密院掌全國軍政的時間太長了,把郭威當權那段時間算上,基本可以說,樞密院一直在“郭系”的掌控中。再持續下去,對國家,對於劉承祐,對柴榮,都不是件好事,退一步,會是海闊天空。

是以,當劉承祐給柴榮一個簡單的暗示後,他是欣然接受。因此,劉承祐給柴榮的賞賜,異常豐厚,錢三萬貫,絹一千匹,粟五千石。同時,劉承祐也有意,加封郭威爲王,這幾年過去,對郭威,劉承祐的愧疚心理居然加重了。

三個異姓王,趙匡贊改爵,是繼續去“幽燕”化,以燕改陳,雖然逼格降低了,但劉承祐還算厚道地給了大量賞賜。符彥卿與安審琦,北伐之後,都將處於半隱退狀態,頤養天年纔是其歸宿。

其餘如高懷德、趙匡胤等爵位未變者,都在錢糧賞賜與勳位提升上,給予了補償。

而像石守信、楊業這樣戰功卓著、表現突出、深受皇帝看重的將領,算是熬出了頭,但賜以公爵,仍舊矚目。不過,沒有人能對此有什麼異議。

楊業就不用說了,八年前就封侯了,但一直熬到如今,有十年鎮戍邊關的履歷打底,再加這一年間對遼的輝煌戰果,哪怕他年輕,在能力與功績上值得非議的並不多。

至於石守信,也是很早便聞名于軍中,晉升也是一步一個腳印,在幾次重要大戰中,都表現出了卓越的統率才能,功勞也是拿得出手的。

而這二者,還是很大的晉升空間。

另外,便是那些此前的邊軍將領,似馬全義、羅彥瓌、韓令坤、王審琦、李漢瓊、董遵誨等,最少都得了個侯爵,賜以軍職,這其中,也有對他們久戍邊陲的補償。

似馬全義、羅彥瓌者,至今還在幽州主管軍務,未及返京。有一種說法,仍留在北邊戍守的將領,都是被天子倚爲股肱的大將。當然,這種說法,有失偏頗。

此次封賞的另一方面,則是劉承祐明令成文,所有軍功爵位,三代之內世襲,三代之後遞次降減。文臣爵位,加開國者類此。同時定下,皇室封爵,一如此例。

雖然不能算是與國休慼,但這道詔令,也着實安了大部分人心。因爲,此前因爲爵位的世襲問題,有過一些傳言。

要說最出人意料的,晉升顯得突然的,要屬李處耘的樞密使之職了。雖然沒有赫赫戰功,但他的功勞,卻是不能忽視的,此番北伐,動兵規模龐大,實際打的就是國力與錢糧軍械。供給前線數十萬軍民,其中沒有短缺、遲誤、疏漏,這可不是一件易事。

是以,李處耘的功勳排名沒有太過靠前,但在劉承祐心目之中,對他的功勞是卻是異常肯定。便樞密使的事情,當然也是與其通過氣的,初時李處耘還有些顧慮,但被劉承祐三言兩語化解,讓其坦然接受,不要有心理負擔。

李處耘呢,本是個極有抱負、勇於任事的人,意外之餘,也是鄭重接受。劉承祐用李處耘,除了他本身的才幹與此次的功勞外,也因爲他在樞密院任重要職事多年,熟悉其事務運轉,能夠無縫銜接,擔起柴榮去職後的擔子。只是不管如何,李處耘就任樞密使,在旁人眼中,都是躍升,直接成爲大漢朝堂上最具權勢的大臣之一。

有得意的,自然也有失意不滿的,比如折德扆。作爲皇親國戚,論功行賞,竟然排不上號,前十的功臣中,居然沒他的名字。這心中難免有落差,然而,若是實實在在地擺功勞,也卻是沒法和名列前茅的將帥們比。

對於折德扆而言,一張老臉,有點無處安放的羞臊感。不過,對於這個丈人,劉承祐也沒有薄待,除了代國公的爵位不易再變之外,也是大方地給予賞賜,宅邸、莊園、土地、錢糧,很豐厚。同時,把他留在東京擔任太僕卿。

還有就是李重進、韓令坤等人了。李重進呢,算是個倒黴蛋,北伐之中,漢軍打了那麼多仗,損失慘重的苦戰、惡戰有,但直接的敗績,也就那兩場,還是損失了朝廷的精銳禁騎。即便劉承祐也念其不易,再加給郭威、柴榮面子,也不好優賞。是以,李重進雖然仍被拜爲興捷都指揮使,但爵位還是樂陵侯。

憑着以往的資歷,在軍中,地位並不算低,但問題是,早在七八年前,李重進就已經是一軍都將了。這等於,還是原地踏步,對於李重進而言,很是鬱悶。搞得李重進,已經打算另謀出路,到地方上當個官。

韓令坤呢,則是覺得朝廷的賞賜不配其功,他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在南口大戰之際,重傷垂危。在他看來,力戰遼軍,差點連命都丟了,最終的評價,還不如楊業、石守信,豈能甘心。

第60章 狠狠敲打第103章 強勢、陰謀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96章 壽春城內第158章 善後第81章 廝殺漢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21章 西巡第277章 軍政安排第133章 面聖第36章 李業告狀第1802章 屁股要坐穩,態度要端正第268章 機遇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國的政治生態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100章 梁山濼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332章 廣德殿婚宴第261章 大捷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401章 老郭威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2084章 太宗篇31 報紙 成都之圍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107章 殿試第8章 摻沙子的效果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57章 揚州案有結果了第201章 正面交鋒世宗篇36 不一樣的完顏部第100章 城戰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將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36章 李業告狀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49章 醫政第104章 餓狼相爭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412章 二王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283章 雲中之圍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第61章 北使南歸仁宗篇7 官僚新貴,倒範集團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65章 君臣相宜第121章 登乾元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1756章 海豐號第74章 萬歲呼聲第180章 賞功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181章 東河村之戰第35章 東歸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196章 楊邠案(4)第2084章 太宗篇31 報紙 成都之圍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103章 郭王會第133章 捷報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265章 楊無敵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85章 善後爭議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5章 堂議第36章 盡伏東北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178章 祭拜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145章 了結第121章 登乾元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322章 針鋒相對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380章 饒樂國第121章 大朝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