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靈州換任

bookmark

夏日炎炎,令人不爽,奉召來見,慕容延釗是先享受了一碗冰飲,感受了一番透心涼,這才考慮起正事。大漢文武,能在皇帝面前享受這等待遇的人,是越來越少了。

放下用來拭汗的冰帕,慕容延釗拱手向劉承祐,請示道:“不知陛下,喚臣何事?”

“這段時間休養得如何?身體可曾恢復?”劉承祐沒直接談正事,而是關心起慕容延釗的身體狀況。

在北伐的過程中,忍風冒雪,再加幾度統帥大軍作戰,承受着莫大的壓力,身心俱疲之下,身體也有些不支。事實上,此番北伐下來,有不少的老將,尤其是獨擋一面的將帥,身體多少都在高負荷的軍旅途中出了些問題。

從大漢建國至今,十多年的時間下來,大部分的對外戰爭,慕容延釗都參與了,並且都被委以重任,南征北戰,戎馬倥傯,隨着年齡的增長,慕容延釗也是積勞成疾了。

是以此番還朝之後,主動向劉承祐請求休息養病,對於他的身體狀況,劉承祐表現得異常重視,格外關心。除了賞賜大量的御藥、補品之外,還專門讓太醫院派遣了一名太醫常駐公府,爲其做護理,並隔三差五察問一番。

此時,再度面對劉承祐的關心,慕容延釗謙慎地應道:“多謝陛下關懷!積年痼疾,痊癒或許困難,萬謝陛下恩德,太醫照看,感覺已經好多了!”

“那便好!”劉承祐點了點頭:“卿乃國之樑柱,功勳之臣,還當保重啊!”

劉承祐這番話,倒是發自肺腑,大漢的將帥之中,如論功勳,當屬慕容延釗第一,不客氣地說,他就是大漢軍隊的代表。但另一方面,若說劉承祐對他有多忌憚,倒也不盡然,一在於慕容延釗素來本分謙遜的處事風格,二則是他在軍事上成績輝煌但在軍政上的影響卻不大,再加上,都到乾祐十二年了,大漢軍隊已經沒有人能對劉承祐造成太大的威脅了。

這些年,劉承祐在軍政重職上的調整輪換,出於對臣下的忌憚已經小很多了,更多的,還是對於朝局、軍政、權力等方面的平衡考慮。比如撤換柴榮,讓他休息,主要原因還在於此,讓他養身體只是個“溫情”的理由罷了。

“鄭國公病篤,身體已不堪重負,難以理事。他在靈州鎮守多年,勞神傷體,朕也於心不忍,已下詔召其還京休養。但靈州之事,仍需人主持,當選派何人,朕想聽聽你的看法?”劉承祐道明他的目的。

史弘肇的身體,在前次北伐,就已經不豫了,當時自河套撤軍南返,就是身體原因。然而,在靈州休養了這麼久,不見好轉,反而有所加重,這才上奏東京,通報情況,請朝廷安排。

對於史弘肇,因爲他在洛陽的經歷,再加對靈州的鎮守,安定西北邊陲的功績,劉承祐已完全沒有了最初的惡感。作爲高祖舊臣死忠,他對大漢朝的感情,還是值得認可的。以其性格脾氣,在中央掌軍事大權會是個禍害,在邊疆卻是一把利刃,一把好用的快刀。勇於任事,也是劉承祐給他開發的品質。

如今史弘肇也才五十多歲,劉承祐當然還是希望你身體能夠恢復健康的,能夠用到他的地方,也並不少。

但是,得知此情況,劉承祐就靈州人事安排問起慕容延釗的意見,慕容延釗在表示遺憾的同時,第一時間卻不是給出建議,而是說道:“靈州之任,自有陛下與樞密院考量,再不濟也有兵部提議,臣豈敢擅淺見?”

慕容延釗這是種安分守己,不越權違制的表現,當然,劉承祐也沒當真。以慕容延釗如今的地位,因他而得到升遷、得到好處的人可不少,這其中可不全是按朝廷體制規矩來的。

再者,天子就公事問詢臣下意見,這是沒什麼好避諱的,只是沒有直接問當權者,表露出的是皇帝的一種政治態度,又或許是在釋放一個政治信號。

劉承祐呢,則直接說道:“卿身體既然恢復得不錯,那就該出來繼續爲朝廷效力,朕有意讓你到兵部任職,做兵部尚書!”

慕容延釗當然是懂政治的,聞言頓時微訝,魏仁溥當兵部尚書的時間也夠久了,當初從樞密院切割權力,復歸兵部後,一直待在這個位置上,如今看來,也要挪位置了。而聯想到自皇帝班師還朝後,朝中的一些風聲,或許一場大的朝局變動,是不可避免了的。

慕容延釗是很聰明的,沒有在這個問題上糾結,也不再避諱劉承祐的垂詢,考慮了下,說道:“讓定遠軍王彥升接任靈州如何?他久鎮西北,頗有威名,足可鎮之!”

“王彥升能力威名都足夠,只是性情過於粗暴,靈州當河西要地,勾連東西,情況比之鹽州要更加複雜。鄭國公在時,對當地百姓、部族也是威過於恩,朕希望有所改變,選派一個能夠恩威並濟的將領!”劉承祐把他的考慮說出來。

聞之,慕容延釗又想了想,大漢的將領甚多,符合此條件,能夠勝任的也不少,但適合派去靈州的,可就不多了。

腦中閃過一個個名字,慕容延釗籌思多時,劉承祐也不着急,等着他。終於,慕容延釗擡眼,嘴裡吐露出一個名字:“護聖右廂都指揮使康再遇如何?”

“可!”聞言,劉承祐稍加思慮,直接同意:“就他吧!”

康再與就是此前作爲史彥超副將,隨其追擊的將領,這是個禁軍中地位不高但資歷甚深的武將。隨着楊業二次追擊,打了個翻身仗,算是勉強把“兵敗”的恥辱給洗刷掉了。

後來,史彥超兵敗的具體情況調查清楚了,而康再遇以其表現,也入了劉承祐的眼。此時,劉承祐同意用康再遇去靈州接任,就是看中了他兩點素質,冷靜理智,不乏謀略,雖無赫赫戰功,但卻是可以託付的重務的人。

提到史彥超,雖然兵敗,累禁騎死傷慘重,但念其力戰殉國,至死不降,劉承祐終究憐之,沒有追究其罪責,並且善待其後人,以其子降等襲爵。另外,如王殷者,也都得到了追贈,蔭其子孫,是對這些英靈最好的告慰。

等慕容延釗告退之後,劉承祐拿出一張白紙,在上面寫寫畫畫,不時做出沉思之狀。最終在紙上呈現出來的,是一份朝廷諸衙司的架構圖,配上諸長官的名字。

沒錯,對於人事安排,他確實有心再進行一次調整了,如今的大漢上層,維持得太久了,久得有些固化。回京已經一個多月了,大事小事,都已安排完畢,也時候將此事提上日程了。

今日將慕容延釗喚來,問個靈州的安排,只是起個頭。

第127章 皇城司第305章 太子在遼東的最後時間第61章 晉陽來人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第146章 黃羊平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1808章 老來喪女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8章 摻沙子的效果第374章 善待第117章 一圖一冊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239章 耀州之戰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474章 補漏匠第77章 嚇人第122章 睡仙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1740章 農民苦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166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146章 驕將第489章 不好收場第52章 對峙第1811章 歸來第73章 西北隱患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73章 解決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47章 應對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1701章 浮出水面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85章 善後爭議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445章 捐資捐款,天災不斷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309章 衡釀第231章 主動調整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2084章 太宗篇31 報紙 成都之圍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99章 御帳議戰第216章 初夏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1693章 安西王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34章 崇元殿中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156章 亡國之君第34章 崇元殿中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227章 延州事第186章 嘴銜蜜糖第7章 風波第200章 禦敵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455章 見聞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1771章 襄陽王第119章 幸西京第461章 癲狂?第2084章 太宗篇31 報紙 成都之圍第9章 新官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