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藩臣離京

bookmark

初秋之日,天氣甚是晴朗,天空如洗,萬里無雲,空氣中瀰漫着一股花香,不算濃郁,卻是秋的味道,直觀地告訴東京士民季節之更替。

禮賓院,已不復當初人聲鼎沸,貴賓雲集,來京的首腦、使者們,陸陸續續地,上奏離去。當然,仍有不少人,流連開封的浮華,有些不捨,多做逗留。更有回鶻、吐蕃等部族,在交易過後,繼續採買着貨物,往回販賣。

這些年,凡有使者入京,尤其是西北地區的部族、勢力,都是帶着一支商隊來的。進貢是一方面,交易也是一方面,東京貴人多,珍物良馬在這裡價格更高,同時,東京物產之盛,應有盡有,完全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

在這些使節往來的帶動下,再加上朝廷有意的推動,這些年,大漢與西北地區的往來緊密了許多,在強大的軍事威懾與武力保障下,朝廷對西北的影響也在逐年加深。僅看回鶻、歸義軍、吐蕃諸勢力往東京遣使的頻率就可知。

從遙遠的西域,林立的諸勢力中,如西州回鶻、九姓烏護、于闐等都相繼遣使至東京,聯絡交通,當然這些勢力的舉動象徵意義更重些。不過,隨着大漢與甘州回鶻取得共識,在保障河西走廊安全與維護絲路的基本暢通後,也確實有不少西域的商旅踏上了東進的道路。

甚至於,有來自中亞河中地區的薩曼王朝的人,不遠萬里,東遊來京。msl的東傳,在這個時代,已經有苗頭,當然規模還很小,但是,在開封城已經有活躍的身影了。

轉回扯遠的話題,滯留在東京的外方使者藩臣中,並不都是自願且樂意的,比如定難軍節度使李彝殷,他被自願地,請求留京,想要就近侍奉天子,並進一步享受東京風物,暢遊開封。

對於李彝殷的“要求”,天子是大方地同意,並表示了無微不至的關懷,爲了方便他在東京的生活,特地賜予一座宅邸,衣食住行都考慮到的同時,還專門派官員給他當嚮導,並有不少衛士保障其安全。

同時,立秋前的這段時間,有不少東京的高官、貴族、勳臣,都上門拜訪,請他遊玩,陪他吃喝,輪上陣,讓他感受大漢對他的深情厚誼。

這一日,是吳越王錢弘俶與平海軍留從效離京的日子,前者已然進宮辭別,得到了天子的允許。雍王劉承勳作爲天子的使者,親自送他們。

不過,出城的路線,在劉承勳的安排下,有意繞了下,特地路過李彝殷的西平公府。在路過的時候,錢弘俶與留從效都下意識地張望了幾眼,相較於留從效的淡定,錢弘俶顯然要嚴肅些。

關於漳泉、延州獻地的事情,從天子到朝廷,表面上看來,並沒有明確的表態,無詔制示下,既不納,也未拒絕,就彷彿沒有發生過此事一般。當然,這樣的舉動,本身就是一種態度。

留從效呢,是誠心獻地,以輸忠誠,不管天子做何決定,他都是慨然接受,所謂無欲則剛,他是立於不敗之地,故而始終泰然。

錢弘俶則不然,不過幸運的是,通過雍王瞭解他的心思後,劉承祐對他是以懷柔爲主,特地接見,以安其心。對於吳越,此時的劉承祐當真沒有動他的心思,一在於他確定能拿捏住錢弘俶,二則是將來發兵南下,還需要吳越的軍隊助戰,減小攻略南唐的阻力,若是錢弘俶被留在東京,那吳越可就起波折了,反不是劉承祐想看到的。

開封東南的埠頭間,停靠着數艘大船,隨行人員往上搬運着東西,距離起航爲時不遠。劉承勳則與錢弘俶、留從效待在附近的一座酒肆之中,喝酒聊天,以作餞行。

直到一名小吏前來通稟,起行事宜準備完畢,三人這才離席。看着二人,劉承勳起身,笑吟吟地對着他們,拱手鄭重道:“兄長,留公,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我就此別過了!”

“大王客氣了!”留從效爽朗一笑:“耽誤大王放下公事,前來送行,實爲我二人的榮幸!”

錢弘俶也表示道:“此一別,不知何時方能再見,還望保重!”

劉承勳則意味深長地說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要在大漢的領土上,何愁不能會面?以我等的緣分,想來再見之日,亦不遠矣!”

都非愚魯之人,劉承勳話裡的意思,哪裡不能明白,錢留二人都附和着。

“我奉陛下之命相送,臨別之際,陛下另有禮物相贈!”劉承勳又說道,招了招手:“來人!”

有兩名侍候着的衛士,各捧着一個盒子,呈上來,在劉承勳的示意下,分別交給二人。二人不敢怠慢,朝宮城方向遙拜一禮,然後鄭重地接過。

隨着二人登船,揚帆拔錨,船工擬楫,幾艘船順着汴水,破開水波,緩緩東下。劉承勳站在水岸,凝望了許久,輕吁了口氣,這才招呼着護衛返城,準備向劉承祐覆命去。

留從效上京之時,是從南唐境內借道,此番返回,卻是打算同留錢弘俶一起,走吳越國境,雖然會週轉一大圈子,卻勝在穩當。

裝飾別緻船艙內,留從效開啓鎖釦,打開禮物盒子,內裡以黃綢打底,孤零零地躺着一封文書。翻開一看,留從效的臉上露出了笑容,這是一道封賞詔書,對留氏家族的敕封,賜留從效閩國公爵,其弟從願亦有爵職,再加上一些錢糧、田宅的賞賜。這,算是劉承祐對他入京後表現最直接的允諾。唯一有些奇怪的是日期,寫的是乾祐十六年......

在另外一艘船上,踏上歸程,錢弘俶也是終於鬆了口氣。不管如何,此時的東京於他而言,還是不願多待的,雖然心裡早已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但是能平安度過,還是有些慶幸的。對錢弘俶來說,哪怕被判了死刑,行刑的日期能夠晚些,也是好的。

同樣的,打開禮盒,裡面堆放着的,卻是一疊奏章。帶着些好奇,錢弘俶拿起面上一本翻閱,只一覽,人驚悚,面惶然,心跳加速,冷汗幾齣。這一疊奏章,都是一些朝臣的上書,讓劉承祐把錢弘俶留在東京。

劉承祐把這些奏章交給錢弘俶的目的,不言而喻。一陣心悸之後,錢弘俶顯得疲憊的面容間,流露出一抹苦笑。

與此同時,也更加堅定了決心,吳越不會是大漢的對手,他也不敢同天子作對,將來如何,吳越何去何從,只待天子聖意裁定了,他只當在杭州,靜待詔制,俯首聽命。

在錢弘俶與留從效離京之前,延州的高紹基則更早就被皇帝放歸,不過隨他返回的,有好幾名由中央選派的職吏軍官,他們是前往延州對其軍政做“指導性”建設的。

當然,劉承祐真正的目的,是讓高紹基回去,繼續替朝廷看着定難軍。與之,也有過比較深入的交談,高紹基顯得很興奮,對於李彝殷被扣留在東京,更覺幸災樂禍。

對於定難軍與黨項族,劉承祐已然決定採取盧多遜之策,但是短時間內,並不打算大動作。重視的原因,在於扣留李彝殷的舉動,不是個善意的信號,可能會引起其生變。

劉承祐也僅持有一個基本的態度,只要其不造反,那麼不管其內部有什麼變故,都可聽之任之。

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247章 視察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58章 回師第31章 功成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58章 正面互懟第43章 接見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314章 門庭若市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陽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1697章 蠢蠢欲動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121章 登乾元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1752章 放手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93章 升遷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61章 晉陽來人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110章 坦白第22章 “鄭州站”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76章 太子還京第43章 “梳理”、“優化”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302章 奚王來朝這纔是感言第229章 血戰錦州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99章 兩個人才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370章 其志甚堅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33章 兩廣運動第170章 御宴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第63章 武德奏事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87章 秋後算賬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141章 納降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41章 高麗國王第309章 交待後事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90章 交趾收復第403章 抓起來!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93章 班師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237章 王峻暴亡,將臣進京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50章 小滿與臨盆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299章 遼國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