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

bookmark

郎有情,妾有意,漢遼雙方實則都有暫求和平的意思,經過陶谷與蕭護思幾輪的磋商,很快達成共識,新一份的漢遼和約也就因此出臺,也代表着新東亞秩序的正式建立。

和議內容,與乾祐四年的和約還是有所區別的,不過大方向上是統一的。互不侵犯是基本條件,通商通市只是附帶。

同時,雙方頭一次宰割天下,劃分勢力範圍,基本按着雙方實際控制的地盤來,兼顧周邊的小勢力部族。大漢這邊,是直接把河西走廊上的歸義軍、回鶻、吐蕃、溫末等勢力,全部劃歸自己,蕭護思是強烈反對,最終以大漢不插手東北事務爲條件達成共識,當然,不包括已經向朝廷稱臣的定安國。

這些年,大漢的暗間,在遼國內部的附屬勢力中可做了不少挑動工作,東北方面,尤是由渤海貴族、遺民組建的定安國,在得到朝廷的支持後,也鬧出了一些動靜,尤其在“渤海叛亂”中,分外活躍。

有點特殊的,在於陰山以南的草場、土地、湖泊,始終難以達成共識,大漢強調是本朝固有領土,遼國則堅持是他們多年治地,最終選擇擱置,都不駐兵,作爲漢遼雙方的緩衝地帶,由兩國百姓部民自由交流貿易。

總體而言,這一份和約,要細緻些,但卻更加不穩,雙方實則都不滿意,矛盾仍舊尖銳,只是礙於情勢,都有意避免衝突,從而採取的權宜之計罷了。而時機一到,該撕毀也就撕毀了。

另外,爲表誠意,拉近關係,還有一條,則是雙方進行聯姻。遼國提出,雙方皇帝結爲兒女親家,在兄弟之國的基礎上再發展爲婚姻之國。

劉承祐與耶律璟二人,年紀相仿,但是,比起劉承祐的兒女滿堂,耶律璟膝下,卻無所出。劉承祐呢,公主們都還小,待其長成再說,估計劉皇帝也不會願意把自己親生女兒嫁到契丹去,大抵會選個宗室女或宮娥封個公主送去。

耶律璟則是沒什麼辦法,只能從內四部貴族中挑選聯姻的公主了。但不管如何,婚約是定下了的。

到乾祐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漢遼兩國在開封,正式締結和約。其後,漢帝以兵部侍郎王昭遠爲正使、羽林將軍張瓊爲副使,出使遼國,作爲回禮。孟蜀降臣王昭遠,在大漢朝廷已然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存在價值,哪怕仍舊有許多人鄙視他、小看他,只要大漢皇帝願意給他機會,他還是願意爲大漢進策效力的。

隨着兩國和約的簽訂,使得戰後三年的北疆和平,有了一定的延續性,這份和約,雖然並不怎麼牢靠,但是,在東亞新秩序的建立上,還是有其積極意義的。

對於雙方的百姓而言,也可真正喘幾口氣,兩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或許也將有進一步的發展。於雙方的首腦而言,和平的表象下,仍少不了提防、算計,但是可以維持在一個基本的和平環境下,各自進行自己的戰略,爲下一次的衝突與戰爭做準備。

說起來,如今的遼國,尤其是遼國上層,所受漢文化薰陶當真深厚,這種謀略、理性與堅韌,實屬難得。

奉召覲見,陶谷腳步輕快,老臉上笑得跟朵花似的,這段時間,作爲主持漢遼和約的大臣,很是刷了一波存在感,難免春風得意。

不過,在見到劉皇帝時,立刻恢復了規矩沉穩的表現,躬身行禮:“陛下!”

“締結和議的結果,朕很滿意,這段時間,陶卿辛苦了!”看着陶谷,劉承祐笑吟吟的,語氣溫和,對其工作成果予以肯定。

聞言,陶谷面上也露出欣喜表情,嘴裡當然是謙虛的:“這是臣應盡職責,不敢怠慢!”

經過查實,在招待蕭護思之時,陶谷確實收受了一些好處,從而爲其說了些話。不過,在商討和約的時候,倒沒有因此而有所通融,再無私下會面,陶谷是完全站在朝廷的立場,與之爭辯,爲大漢爭取利益。

看他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尚有底線,劉承祐也就暫時壓制住心頭的少許不滿。陶谷此人,總是這樣,既讓人惱,卻總能展示其能用。當然,對於一個倖臣而言,這未必是其生存之道,他也足夠聰明,知道什麼可以收,什麼不能收。

“有功必賞,是朕一貫提倡的。此次嘛,金銀財物,想必你也不缺,就不給了!”充滿深意的目光投向陶谷,劉承祐擺了擺手,淡淡然地說道:“吳越那邊,給朕送來了一批細酒、海味、姜瓜,朕讓人準備了一部分,你帶回府享用吧!”

聞言,陶谷先是一愣,旋即反應過來,老臉上帶有少許的臊意,訕訕一笑,拱手拜道:“多謝陛下!”

顯然,以陶谷的機敏,皇帝話裡暗含的警告之意,他是感受到了的。

言語敲打了兩句,劉承祐也就揭過了,換了個話題,對陶谷說:“朕召陶卿來,還有一事需同你商量!”

見狀,陶谷趕忙以一個積極的姿態應道:“請陛下吩咐,老臣力之所及,在所不辭!”

“吳越給朕送來貢品,頗爲豐富,朕想着,也當回一份禮,爲表重視,朕意以朝廷重臣爲使,南下兩浙!”劉承祐這麼說來。

“臣願往!”皇帝話音方落,陶谷立刻就很主動請命,反應可謂快了,天子話裡的意思,他當然明白。

另外,杭州可是一個富庶不下金陵的地方,他陶谷享受過金陵風華,對錢塘景秀可還沒見識過,作爲朝廷的使者,前去杭州,這可是個美差。

而對於陶谷的機敏,劉承祐也不意外,而是問道:“陶卿身爲大漢宰臣,身份能力,都是足夠的,朕也是此意。不過,陶卿以爲,朕此番派你去杭州,用意爲何?”

聞問,陶谷沉下心來,總不至於去聯絡感情吧,思索了一會兒,陶谷試探着說:“敢問陛下,是否與平南事務有關?”

自從當年,因爲管不住嘴,妄談國家機密,從而受到貶斥後,這些年陶谷可小心的許多。說話也是分人分事,像平南,雖然大夥都清楚,陶谷也瞭解一部分,但對於具體細節,從不深談。

“陶卿果然頭腦敏捷啊!”劉承祐露出笑容,也不繞彎子了,直接道:“卿此去杭州,主要一件事,借道借兵,配合王師,討伐江南。到杭州之後,卿可暫留,作爲聯軍居中聯絡協調之人!”

聞言,陶谷的表情,變得嚴肅而認真,這是委以重任啊。沒有絲毫猶豫,起身長拜:“陛下託臣以如此大事,臣必竭誠以報!”

“陶卿的能力,朕還是相信的!”劉承祐也恢復了和煦的表情。

隨着夏季將至,在平南的大局上,劉承祐也開始加緊佈置,加快落子的速度。

乾祐十五年,夏,四月上旬,萬歲殿內,舉行着一場不算隆重的宴,在座的沒有其他人,只有趙延進、郭廷渭、潘美、曹彬、秦再雄以及即將派出的劉光義、史延德等將領,總共十一人。

這是一場臨別宴,並且宴已至末尾,沒有怎麼飲酒的劉承祐端着酒杯走到殿中,環視一圈,朗聲道:“諸君即將遠赴前線,爲國奮戰,成就功名大業,朕以此宴臨別餞行,稍顯簡陋,勿要見怪。不過朕話放在這裡,等你們回朝之時,必在崇元殿備宴,爲你們慶功!”

一番話,說得諸將也是熱血沸騰。統一戰爭進行到如今的地步,這或許是最後一場可以輕鬆撈取功名的機會了,他們怎能不振奮。

宴終之後,諸將陸續離開,別京而出,分赴東南、荊湖,也代表着大漢的備戰,進入新一個階段。

同時,當夜劉承祐又召澶國公柴榮入宮,君臣倆談了兩個時辰,第一日,即詔命柴榮爲西北巡閱使,讓他遠赴西北。劉承祐給他柴榮三千侍衛禁軍隨行,其行轅,暫時設立在靈州。

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328章 默認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90章 老將可用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370章 劉鋹第489章 不好收場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183章 李相爲帥第86章 戍卒之心第35章 東歸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345章 剝削者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141章 納降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125章 邢州事第5章 堂議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10章 老將出馬第54章 病虎獠牙第65章 君臣相宜第333章 養子、南征在即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23章 室韋女真一番戰終,宗親無特權第268章 西縣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404章 冬夜第364章 過韓府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239章 南口大戰8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185章 賜宴第65章 君臣相宜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407章 麻煩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10章 老將出馬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383章 敞開談第21章 黃袍加身第145章 了結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3章 取士不公第43章 事畢第125章 冬至宴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104章 餓狼相爭第296章 缺人了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421章 樑孝王第44章 箇中弊端第104章 來點日常第62章 難得遲疑第111章 動心第104章 餓狼相爭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71章 叛軍勢蹙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第131章 和議達成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11章 局勢變化於未測之際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489章 不好收場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241章 “戲言”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273 王晏鎮洛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114章 大朝會第36章 奉宸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