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再用老將

bookmark

宮苑之中,箭矢“嗖嗖”的破空響,不斷刺激着衆人的耳膜。今日皇帝的射藝似乎有了巨大的提升,彷彿裝了準星一般,箭箭中靶,甚至還有兩支正中靶心,看得邊上侍候的宦官與侍衛們,既是驚訝,又是欣喜,若不是礙於規矩,大抵就歡呼起來了。

直到一彀箭射完,劉承祐還有精力拉了個空弦,聽着那顫音,不禁哈哈大笑了幾聲。望着二十五步外,那扎滿弓箭的靶子,嘴角完全忍不住上揚,明明只是不脫靶而已,但是他心裡竟然有種翻身的感動。

不過,目光只需稍微挪一下,就能看到另外一張靶子,上面同樣插滿了箭,不過明顯密集地圍繞着靶心。

“史卿好箭法!不減當年啊!”放下雕弓,劉承祐滿臉的笑容。

陪皇帝練箭的,乃是鄭國公史弘肇,當年因爲染病,從靈州任上被調回東京休養,起初,劉承祐還真替他想過,會不會挺不過來。事實證明,他想多了,史弘肇這“惡人”明顯命硬,逐漸讓他恢復過來了。

“臣年老了,氣力已衰!陛下才是神射!”聞言,史弘肇也大聲一笑,應道。

或許很多人都想不到,當初粗鄙殘暴、狂悖無禮的史都帥,如今也會拍馬屁了,雖然,拍得並不到位。不過,這種轉變,還是令人耳目一新的。

“史卿就不必恭維朕了,朕的射藝如何,呵呵,不堪一提啊,哈哈......”劉承祐心情顯然不錯,語氣中卻透着股親切。

如今的史弘肇,比起當年,是肉眼可見的蒼老,髮鬢間夾雜着一綹一綹的灰白,常年鎮守河西,在西北的風沙吹拂下,一張溝壑縱橫的老臉滿是滄桑。

不過看他中氣十足的樣子,聽着他爽朗的笑聲,劉承祐的心情也不禁更加愉悅。君臣二人回到座位上,立刻有內侍遞上冰帕、茶水。

擦了擦汗,又飲了兩口涼茶,劉承祐方纔偏頭對史弘肇道:“史卿如今引弓射擊,且箭無虛發,可見不下當年之勇,看來身體恢復得不錯啊!”

換作十五年前,劉承祐絕對想象不出這樣的場景,他與史弘肇,竟能坐在一塊兒,翹着二郎腿,氣氛輕鬆地交談。當初的劉承祐,對史弘肇可是厭惡加防備,甚至有除掉他的心思,只能說,時移世易,不可捉摸。

“多謝陛下關心,東京是個養人的地方,臣休息這三年,一有良醫靈藥,二無公務疲勞,是以這身體還算康健!”史弘肇說道。

“這一晃,史卿都回朝三年了啊!”劉承祐微微頷首,整個人以一個更加鬆弛的姿態,看着史弘肇,笑吟吟地問道:“史卿,養了這麼久,還待得習慣吧?”

要說這麼多年了,多少鍛煉出了一些眼力勁兒,聽話聽音,皇帝這麼一說,史弘肇立刻就來了精神,活動了一下肩膀,應道:“不瞞陛下,臣這骨頭,可早就酸癢難耐,想動一動!”

“朕這裡有個去處,就是不知史卿願不願意走一趟!”聽其言,劉承祐說道。

聞言,史弘肇直接站了起來,虎目反射着亮光,好奇地看着劉承祐:“請陛下吩咐!”

劉承祐也收起了笑容,道:“自收復秦鳳的近十年來,褒國公王景,坐鎮西陲,不斷向西拓展,收復前唐舊地,使得大漢旗幟,重新插在蘭、涼諸州。不過,拓地雖廣,鞏固卻難,這些年時有動亂。想要安之,還需花費時間。褒國年事已高,朕也不忍讓他再以古稀高齡,還受那戍邊之苦......”

話說到這個份兒上,史弘肇一副義不容辭的慨然形象,抱拳道:“陛下,讓臣去吧!臣去秦州,必使西戎安分!”

對史弘肇的請命,劉承祐也不意外,說道:“朕也是這個想法,卿有多年河西之任,既知軍務,也通戎情,且威名廣傳,足以安民鎮境!”

皇帝的恭維,總是更令人受用的,尤其是對史弘肇而言,滿是笑容的老臉,幾乎堆出褶子。當即向劉承祐道:“陛下,西戎之民,久不服王化,不知天朝威嚴,是以屢有犯上。臣在靈州之時,就是一手鋼刀,一手酒肉,幾年下來,諸戎就不敢再冒犯了......”

史弘肇這是極爲樸素的鎮安辦法,做法上過於強權,不過卻把握住了核心,起到的效果,也是利大於弊。不過,隴西地區與河西地區又有所不同,勢力比較散亂,在面對大漢拓展之時,大部分部族、豪強還是選擇臣服的。

因此,在西進的過程中,大漢的政策,是懷柔大於鎮壓,這樣好處是有,輕易之間,拓地千里,但並不穩固。尤其在王景越發年邁的情況下,此番,劉承祐有撤換之心,除了王景的年紀與身體原因外,也是想換個強勢點的人去鞏固統治。

秦州境內的吐蕃人中,就有一支生活在原伏羌縣的部族,首領名叫尚波於,在王景西拓的過程中,主動投靠,獻伏羌故地。

不過,近年來不安分了,在於利益之爭,其族地,草木茂盛,通過砍伐林木,售賣材植,其利甚多。然而,在後來朝廷出臺了一部限伐令後,這矛盾也就產生了,畢竟斷了人家的財路。

“山林水澤,皆陛下所有,陛下不允他伐,他還敢違逆,臣去之後,必然好生教訓此獠!”史弘肇殺氣騰騰地說道。

“朕這畢竟是斷了他們一條財路,事出有因,朕可以諒解,不過聚衆生亂,卻是必須施以懲戒的!”劉承祐這麼道。

說到這兒,劉承祐又看向史弘肇,道:“朕的限伐令,不是完全禁止砍伐,而是禁止濫砍濫伐。朕的苦心,唉,罷了,軍事上的問題,就交給史卿了。至於其他,朕另外安排人,支持你!”

“是!”見劉承祐興致突然轉低,史弘肇不得其由,但還是恭聲應是。

事實上,對於很多人而言,皇帝針對隴右地區的“限伐令”,都覺有些莫名,甚至有不少提出反對的。在他們看來,水草茂木,乃是天賜,供人取用,戎人多仰其利,朝廷強行來這麼個政策,必然會生亂,這不,果然出亂子了,尚波於只是其中較大的一支。

劉承祐呢,也算是從中汲取教訓了,有些政策,別看利在千秋,卻實實在在,不合時宜。甚至於,在隴西伐木盈利的,可還有不少漢人,一些巨木,是上好的建築材料,運到大城,就能賣個好價錢。

但如果讓劉承祐迫於壓力而取消限制令,那也不可能。只是,在這麼個時代搞水土環境保護,代價真的不小,還有得劉承祐頭疼的。

“朕拜卿爲隴西巡檢使,節制諸軍,制書稍後即下!”拋去腦中的雜念,劉承祐看向史弘肇,對他道。

“謝陛下!”史弘肇重重地抱了個拳,甚至砸出了些煙塵,道:“臣何時赴任?”

“不急!”劉承祐擺擺手,說:“等一個人來京!”

“何人?”史弘肇有些摸不着頭腦。

“河東道布政使史德珫,回京述職!”劉承祐注意着的史弘肇的表情,輕聲道。

史弘肇先是微訥,旋即反應過來,拜道:”謝陛下!“

“你們父子也有些年頭沒見過面了,趁着這個機會,好生敘敘親情!”劉承祐關懷道:“朕還得感謝史卿,給大漢培養了一個能臣啊!”

史弘肇之子史德珫,爲人正直,有見識,秉公理,歷任諸道,爲政能力也鍛煉出來了,累至高官,名聲口碑向來不錯。此番回朝,應當另有重用了。

“此去秦隴,又是千里迢迢!史卿還當保重啊,這些年來,老臣逐漸凋零,當年元勳,也陸續殞逝,每思及此,朕這心中也分外悵惘啊!”劉承祐又突然感慨道,十分動情的樣子。

見狀,史弘肇也頗受感染,一雙老眼中露出追憶之色。看了看皇帝,略作遲疑,拱手道:“陛下,臣有一言,不知此時講來,是否恰當!”

見他這副小心模樣,劉承祐突然也了興趣,微微一笑,示意道:“講!”

史弘肇說:“涇渭兩州,尚有兩名開國老臣......”

他這麼一提醒,劉承祐當然也反應過來了,雖然印象已經有些模糊。有些意外的,是蘇逢吉與楊邠還活着。

更意外的,是史弘肇竟然主動爲二者出言求情了。要知道,在漢初混亂的政壇上,大部分的時候,手掌大權的史弘肇對楊、蘇這樣的文臣是極其鄙視的。

時間的力量太強大的,能改變太多人或事。

或許是給史弘肇面子,又或許是念舊了,劉承祐讓人去查察兩件事,一是楊邠的情況,二是蘇逢吉這十多年給朝廷獻了多少戰馬了。

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344章 打個賭第193章 楊邠案(1)第55章 拉開序幕第122章 燕王請戰第88章 童謠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50章 下定決心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59章 睡王上位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320章 蠻瑤歸服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298章 王著罷相第87章 亦有其憂第274章 老當益壯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63章 武德奏事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第11章 局勢變化於未測之際第95章 皇后又進諫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8章 摻沙子的效果第492章 事發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376章 對策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121章 父子異見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1694章 鹽州第273章 蕭思溫跑了第49章 醫政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133章 納了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138章 回宮第34章 崇元殿中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91章 王峻驕狂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86章 發落南臣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53章 兵臨刪丹第5章 王樸走了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252章 面聖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10章 如此處置第52章 巫宦之國第27章 謀算無用,危第474章 立場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41章 卷甲入城第15章 名單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2053章 終章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48章 接納迴歸第92章 萬歲殿宴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126章 冬至宴2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