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誘

宣室殿內,皇帝劉徹端坐御席,便是細細品茶,邊是饒有興致的看着側席上那正在閱看供狀的太子劉沐。

這供狀乃是右中郎將趙立呈上的,正是犯官秦立的認罪自供,對於劉沐險遭賊人暗害之事,劉徹無論是出於帝皇還是父親的身份,總得給自家皇兒一個滿意的交代,也藉機考較考較他,且看他打算如何處置此事。

“如何?”

劉徹待得他閱罷,放下手裡的茶盞,淡淡問道。

劉沐一時反應不及,微是愣怔,帶着些許疑惑反問道:“父皇問得甚?甚事如何?”

劉徹端是哭笑不得,只好又問得更清楚些:“依你之見,這秦立的供詞可是屬實?”

劉沐方是恍然,撓着後腦勺想了想,皺着小鼻子甕聲甕氣的答道:“這秦立的供詞與項勝的供詞雖有不少出入,然兒臣以爲項勝明知自身難逃一死,想來是存着攀咬秦立乃至秦氏之心,以便牽拖更多人入罪,故其供詞不可盡信的。”

“哦?”

劉徹的眼神不禁渲上幾分訝異之色,復又追問道:“如此說來,你是信那秦立僅是向項氏餘孽提供兵械,卻並不知悉項氏餘孽已暗中勾結匈奴,更不知項勝欲對你出手之事?”

劉沐顰眉深思,學着自家皇祖父思考時的習慣性動作,用手摸着汗毛都沒長齊的光潔下巴,雖沒有甚麼美鬚髯,但並不妨礙他做出捋須沉思的動作,直教劉徹無語得緊。

半大小屁孩,愈是想裝大人,就愈顯得傻里傻氣的。

過得半晌,故作姿態的太子殿下方是結束了“長考”,對着已懶得看他的父皇出言試探道:“父皇,兒臣以爲那秦立應不至這般愚蠢吧?”

劉徹自顧自的批閱着奏章,隨口應道:“暗中匿下大批汰換兵械,將之交到逆賊之手,本就乃梟首夷族的不赦之罪,也未嘗不會做些更蠢的事!”

“……”

劉沐端是無言以對,卻仍是堅持着自身對此事的判斷,“父皇,兒臣還是覺着秦立絕不願陷秦氏於萬死不赦的絕境,否則他昔日知悉京中有變,就不會僅是送走妻兒,自身則留在玄菟太守府,等着束手就擒了。”

劉徹緩緩停筆,擡眸望向自家那傻兒子,心中頓感欣慰。

劉沐雖是堅韌剛烈的脾性,然終歸年歲尚幼,此番險遭賊人暗害,他面上雖是不顯,然心裡實也後怕不已。

父子連心,劉徹光是瞧他主動要求監看郎衛刑訊項氏餘孽,甚至數度親自行刑,便曉得他對這些賊人是何等憤恨。

然在此等心態下,劉沐尚能如此理智客觀的看待涉嫌此案的秦立,沒隨意遷怒,非但沒借機爲秦立和秦氏羅織罪名,反是近日隱隱流露出不欲株連秦氏全族之意。

不知不覺間,自家兒子的心智竟已成熟不少,不再是往昔那稍有不快便暴怒狂吼的傻小子了。

劉徹身爲人父,既是欣慰不已,卻又難免有些唏噓。

放在後世,三四年級的小學生有此等心智,怕是真算得上“早熟”了,然在現下這年月,在大漢世家子弟這卻甚是尋常,天家子則更是如此,在某種程度而言,也着實算是形勢所迫,環境使然。

着實苦了這些小屁孩啊!

然劉徹也非是真覺着自家兒子已成熟到足以明辨是非曲直,更遑論妥善處置此等棘手的難題。

劉徹輕聲笑問道:“你覺着秦立是否知情,抑或知悉多少,重要麼?”

“這……”

劉沐不解其意,聽得滿頭霧水,半晌答不上話。

劉徹突是追憶往昔道:“昔年朕尚爲太子時,竇嬰拜大將軍,前往邊郡編練新軍,有商賈收買邊將,向塞外羌人走私大批糧草,朕與父皇獲知此事,朕以爲竇嬰不敢,父皇卻以爲竇嬰不會,不敢與不會,區區一字之差,卻是更顯你皇祖父之老辣深沉,爲父其時卻是稍顯底氣不足的。”

劉沐曉得父皇向來不喜虛言廢話,此時更絕非無的放矢,不禁顰眉深思其意。

他自幼最爲崇敬父皇,也從母后和祖父母口中探問過許多舊事,曉得父皇自幼便是“生而知之”的不世之材,似他這般大事,父皇更已着手創設羽林和虎賁兩大強軍,如此天縱之資,非常人所能及,他更是心服口服的。

饒是如此,父皇都坦承自身昔年“底氣不足”,那所謂的“不敢”二字,內裡的意義就極爲深刻了。

“父皇,昔年皇祖父是如何應對的,父皇又想如何處置呢?”

劉沐雖是脾性暴躁,卻絕非愚鈍之人,隨即出言詢問道。

劉徹毫不隱瞞的坦言道:“爲父本欲建言父皇,遣去監軍和死士,以此震懾竇嬰,使其不敢有不臣之心;然父皇則以竇嬰遠在苦寒邊,身邊無人服侍爲由,特意將其夫人和兩個年歲稍幼的兒子送去隨侍左右,且頒下密詔,稍是提及有人走私糧草之事,卻非但沒有任何的斥責之意,反而好生安撫和勉勵了竇嬰一番。”

劉沐瞪大雙眼,那對老劉家子弟特有的狹長鳳眸閃着絲絲訝異,顯是沒料到自家那慈眉善目,堂皇光正的皇祖父,竟會有此等綿裡藏針的陰柔手段。

劉沐出生時,太上皇劉啓已禪位數年,日日修身養性,鮮少再露出陰戾狠絕的“本性”,尤是對這位寶貝孫兒最是寵溺,端是有求必應,故劉沐全然不知自家皇祖父昔年是何等的殺伐果決,甚至有些許剛愎自用的味道。

劉啓在位時雖是聖君,但絕非仁君,雖是孝子,但絕非慈父,更遑論甚麼兄友弟恭,敦睦宗親。

劉徹只是淺談輒止,並不打算向自家兒子講解太多內裡的陰私算計,這是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多是要靠自個領悟,悟性不高或是閱歷不足,解釋得再透徹,也是枉然。

況且各人脾性不同,劉沐也未必適合學劉啓和劉徹爲人處世的方式,劉徹身爲人父,所要做的無非是與他分享自己多年的見聞經歷,讓他從中悟出些道理來。

劉沐自幼“被放養”,倒也習慣了自家父皇的“語焉不詳”,早是養成了獨立思考的好習性,其實往往是愛爬樹掏鳥,下湖摸魚的熊孩子,其思維纔會更爲開闊活躍。

“在父皇看來,那秦立是不會,還是不敢?”

劉沐眸色微亮,似有所得,忙是急着詢問道。

劉徹讚許的頜首輕笑,卻是道:“愚鈍小子,爲父適才已是說過,秦立過往做了些甚,端是無關緊要,又何必再糾結其是不會,抑或是不敢?”

“嘎~~”

劉沐的腦子又不夠用了,滿是疑惑的眨着眼睛。

劉徹也不再爲難他,徑自道:“居於上位者,無須鉅細靡遺的明辨諸事,尤是理不清頭緒,難辨是非時,只需着眼於結果即可,待得有了餘力,再返頭細究過程,有錯改之,無則加勉,以便日後行事更爲妥當周全便是了。”

劉沐半知半解的點着頭,咂摸半晌,又是皺着眉眼道:“然父皇不是讓兒臣處置此案麼,若不辨明秦立犯行,如何給他定罪?饒是他死罪難逃,但是否該株連秦氏,兒臣着實不敢妄下定論啊!”

劉徹搖頭失笑道:“誅殺秦立,夷滅秦氏,對我大漢有甚好處,頂多能讓你泄憤解氣耳。”

劉沐驚詫萬分的急聲辯解:“父皇此言差矣,兒臣絕不會因私廢公,爲泄私憤而將無辜之人羅織入罪的!”

此言確是由衷,至少現下的太子殿下還是頗爲正派的,他雖是脾性暴烈,但鮮少肆意妄爲,拳頭雖硬,卻只揍天下該揍之人!

“在家國社稷之前,沒甚麼無辜之人!”

劉徹劍眉微揚,沉聲道:“況且武都候秦勇難逃治家不嚴,教養無方之責,且他知情不報,非但包庇秦立,更讓其繼續隱匿泰阿劍,又暗中爲秦氏子弟安排退路,如此種種皆非忠君任事之舉,算不得無辜!”

劉沐見得父皇面色不虞,忙是起身避席,躬身道:“父皇教訓得是,兒臣知錯了……然若因此便株連秦氏全族,未免也太過……只怕會引得臣民非議,有損父皇賢名。”

劉徹本就不是真的惱怒,聞得此言不由面色稍霽道:“帝皇只須體恤愛民,讓百姓們吃飽穿暖,生活富足,就不須忌憚甚麼非議。得民心者,若道某人可殺,則世人皆曰可殺!”

“兒臣受教了!”

劉沐由衷信服,蓋因先前離京出巡時,他多次微服出遊,接觸到不少坊間百姓,深知皇祖父和父皇兩代賢君在民間的威望之高,甚至遠超上古聖賢。

君意即民意,父皇若放言秦氏乃亂臣賊子,大漢臣民必竭盡全力將之舉族誅絕,萬里漢疆絕無秦氏子弟的立錐之地!

“秦立和秦氏非是不可殺,而是殺之無益,留則有用!”

劉徹話鋒突轉,細細教導道:“居上位者,要懂得權衡利弊得失,若要殺之,就當斬草除根,永絕後患;若要留之,就要讓其將功贖罪,從而感念在心。”

劉沐隱隱聽出父皇的話外之意,忙是道:“若是留下之人懷恨在心,爲之奈何?”

“斬其羽翼,摧其根基,使其孱弱,從此再無威脅!”

劉徹微闔鳳眸,不欲讓自家兒子瞧見他雙眸泛起的凜冽寒光,語帶勉勵道:“弱者的哀嚎和憤怒,對強者而言,皆是無關痛癢,你當時刻謹記在心!”

劉沐終是舒展眉眼,嘿嘿傻笑:“兒臣醒得了,兒臣絕不會心生懈怠,早日成爲似父皇般睥睨天下的強者!”

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陰狠第二百八十二章 碑前行祭第一百五十三章 樑國風起第六百五十八章 餓狼出城第三百五十九章 椒房用膳第二百章 水戰操演第三百二十章 兵發西域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四百八十七章 屬國三等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道竣工第七百九十二章 劉興教妻第二百二十一章 舉杯陶然第三百九十章 大戰終結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七十章 老漢家中 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業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國內附第十章 天上人間第六百四十二章 過載保護第二百四十四章 綠林好漢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發大夏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驚雷第六百五十二章 戰時徵募第七百三十八章 漢已八旬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七百二十二章 寢殿之中第四百四十四章 軍事預算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九十二章 帝國物流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八百零九章 揮軍北上剛結束工作回飯店,凌晨才能更新,大家勿等第六百六十章 貴女求人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戰況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爲匪第八百三十章 長安協定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歸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團西行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來婆家第六十七章 國之羽翼 第三百九十五章 處置薄氏第三百七十九章 兩軍伐謀第八百二十二章 踏破龍城第五百八十三章 但求苟全第三百四十三章 艦隊停靠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內亂第二百二十六章 羣臣譁然第四十五章 劉榮歸國 第三百八十三章 帳內定計第三百一十五章 喜事連連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四百三十五章 鮮卑南遷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八百零五章 欲徵漠北第八十章 密林設伏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業發展第七百六十四章 開鑿運河第七百二十八章 歸化名額新書徵詢,免費章節,請大家務必看看,拜託!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灘登岸第七百九十八章 祆教祭典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師範第三百零六章 商賈世家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來援第三百五十八章 劉舜請旨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騎出路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爲何來第三百九十一章 驅使烏桓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爲拘束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爲天第四百四十九章 王侯京居第二百二十九章 泰安公主第二十八章 燒製玻璃第五百四十八章 請款築路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間軼事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學說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師範第一百六十四章 築路立法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驚現第四百二十七章 劉乘心醉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爲皇商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門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二章 吳楚之亂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七百零八章 京南鐵路第六百八十八章 牽馬歸府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六百四十四章 宮邸女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