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八章內訌

bookmark

韓非子說過——明主治吏不治人。

劉徹深以爲然,在治理官吏的時候,往往親力親爲,越過丞相,御史兩府官員,親自主持對地方官的上計。

這就造成了架空丞相府的事實,也是造成丞相府成爲一個擺設的重要原因。

大漢國的官吏考覈一般分爲兩種——常課,大課。

大體上承襲秦制。每年年終由郡國上計吏攜帶計簿到京師上計,這叫常課。

三年一考察治狀,叫大課。

大漢國的考課制度,大體說來,有兩個系統。一是公卿守相或各部門主官各課其掾屬,這是上下級系統。

如公府掾屬、諸卿屬官、守相掾史,均須依其職務由主官加以考覈,按其能力高低和功勞大小,作爲遷降賞罰的依據。

至於無具體職務的散官,則另立條格,加以考覈或考試,光祿勳歲以四行科第郎官即屬此類考覈。

朝廷對郡國的考課。由於上計考課事關國家大政,故大漢朝廷對此非常重視,皇帝不僅往往親自主持其事,有時行幸郡國,也常就地上計。

然而,朝廷負責上計的常設機關是丞相、御史二府。

丞相主要負責課殿最上聞,御史大夫主要負責按察虛實真僞,二府相輔爲用。

丞相、御史大夫親自主持上計,具體事務則另委派官吏專管。

如大漢初年,蕭何爲相國時,張蒼曾以列侯居相府,領主郡國上計之事,故稱爲計相。

大漢以三公分掌丞相之職,所以郡國上計亦由三公分管。

太尉掌四方兵事功課,司徒掌四方民事功課,司空掌四方水土功課,皆於歲盡奏其殿最而行賞罰。

官員升遷也是如此。

劉徹想要增加官員,不管他如何的急迫,也必須與太尉衛青,宰相李蔡,大司農兒寬商議。

因爲此事,長門宮先前所招收的所有士子,都成了待詔士,

而這樣的國家大事,絕對不是一兩天就能形成成議的,在皇帝尋找他們三人討論此事之前。

這三位還要尋找自己的部屬,共同商議出一個法條,這個法條必須羅列出施行考試掄才的優點跟弊端,也必須尋找出他們所在部門對此事可以接受的上限跟下限。

超過上限跟下限都是不可取的,這三人要做的事情就是保證皇帝的要求不出他們接受的範圍。

雲琅是武官,他的頂頭上司自然就是太尉府,歸衛青管轄。

接到衛青軍令的時候,雲琅就覺得很麻煩。

大漢國的軍官文采都不是很好,這個時候的大部分將軍,都是從屍山血海裡殺出來的悍將,讓他們上陣殺敵個頂個的強大,可是呢,要他們提筆寫文章,如果沒有軍司馬幫忙,他們只能抓瞎。

可想而知,考試掄才大典最大的反對者就是太尉府!

雲琅也不同意用考試的方式來選將軍,在這個時代,作戰最重要的還是體力,雖然智慧可以決定一場戰役的勝利,可是,體力絕對能決定一場戰爭的勝利。

高級軍官可以是智慧絕倫而弱於體力的人,而基礎軍官則一定需要選擇身強力壯,武藝高強之輩。

要知道,在作戰之時,霍去病,雲琅這樣層次的軍官依舊需要衝鋒陷陣,即便是衛青,在最後發動決戰的時期,也是要上陣殺敵的。

在大漢時代,戰場上的每一個人都參與戰鬥毫不稀奇。

如果大漢國的軍官要靠考試……雲琅不敢想那是一個怎樣的場景。

大漢國的武侯們齊聚一堂的時候,雲琅明顯感受到了被人排斥的感覺。

畢竟,他永安侯雲琅纔是這些武侯中學問水平最高的一位,因此,那些武侯們就下意識的認爲,在座的人中間,如果說有人支持皇帝通過考試來取才的話,這個人非雲琅莫屬,也只有雲琅有資格在考場上奪取高官的位置。

因此,當坐在雲琅身邊的公孫敖放了一長串響屁,然後一本正經的問雲琅,他這樣的人能不能通過考試保住合騎侯爵位的時候,雲琅立刻就跑到窗戶邊上去了。

也不知道這些人今天都吃了什麼,偌大的會場裡響屁之聲不絕於耳,還有兩位估計是用力過猛弄了一褲襠……

於是雲琅自然就跳到窗外,不想跟這羣噁心的人混在一起。

衛青平日裡溫文儒雅,沒想到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他依舊錶現的平靜無波,只是放在眼前的那杯茶水他再也沒碰過。

等屋子裡的空氣勉強可以讓人呼吸了,衛青就平靜的問道:“這就是說大傢伙都不同意了?”

底下卻沒人說話了,平日裡囂張跋扈的公孫敖也閃爍着眼神一句話都不說。

雲琅用手帕綁住鼻子跟嘴巴,站在窗外甕聲甕氣的道:“怎麼可能會答應?

考試考文官就好,關我們屁事,我們是要拿着劍跟匈奴作戰的,拿筆的大軍人家匈奴人可不怕!”

雲琅話音剛落,會場裡頓時就沸騰起來了,公孫敖第一個跳起來道:“永安侯所言極是,我們不考,末將今日就以永安侯馬首是瞻!”

“嘖嘖嘖,到底是我們這羣大老粗中讀書最多的人,永安侯確實有見地,老夫平生就沒服過誰,今日見了永安侯,嘖嘖,確實是我軍中難得的好漢!”

衛青笑呵呵的道:“如此一來,大傢伙都是不願意考試了是吧?”

會場一下子又安靜了下來,人人扭頭瞅着站在窗外蒙着手帕如同竊賊一般的雲琅。

“不考,打死都不考,指望我們這些人提筆,不如干脆把我們砍死算了。”

衛青見雲琅又發話了,就笑吟吟的道:“按理說你只要參加考試,拿個頭籌不算難事吧?”

雲琅大聲道:“我拿頭籌不難,問題誰是後籌?如果滿大漢就剩下末將一個將軍。

竊以爲那個時候,我這個將軍的日子過的還不如諸位因爲考試被廢除的同僚。

我領着一羣純粹的讀書人上軍陣,那就是給匈奴人送人頭,僥倖沒死,回來也會被陛下五馬分屍。

考試,在軍中斷然不可行。”

公孫敖冷笑道:“還真的以爲你仗着一肚子的墨水,就看不起我們這羣人,看來你的書沒有白讀,還知曉利害。”

雲琅難得沒有反駁公孫敖,鄭重的道:“我與合騎侯素來不合,可是,上了戰場,我寧願與合騎侯這個我很討厭的人背靠背與敵人作戰。

也不願意跟一個我不熟悉,不瞭解的傢伙背靠背作戰。

至少我知道,在我沒有跑之前,合騎侯還不會跑,我很確定他知曉我的作戰意圖,我也知道他下一步會幹什麼。

即便是戰死了,那也是運氣不好,敵人太強大,與合作沒有關係。

跟不是從屍山血海裡殺出來,還身居高位的人一起作戰,背後的涼風嗖嗖的,天知道那個傢伙會幹出我不理解的什麼事情來。

那樣戰死,就太冤枉了。”

公孫敖桀桀笑道:“你死不死的某家不在乎,硬着心腸眼看你屬下的大漢將士死掉這種事,某家還幹不出來。”

一直保持沉默的驃騎大將軍霍去病忽然道:“考試必須進行!”

平陵侯蘇建瞅着霍去病道:“驃騎將軍的文采很好嗎?”

霍去病瞟了蘇建一眼道:“有傳言說北地的大軍中,蘇姓過半,此言當真?”

蘇建霍然起身指着霍去病怒吼道:“你怎可跋扈至此?”

雲琅站在窗外悠悠的道:“蘇氏十校尉,假子三千人,平陵侯,冠軍侯之所以說一定要考試,指的可不是用文章來取將軍,而是要用戰功,用人望,給那些出身低賤的軍中弟兄們一個出頭露面的機會。”

蘇建轉頭看着雲琅像是一頭被激怒的雄獅鬚髮酋張,戟指雲琅道:“血口噴人,見不得別人好的無恥小人!”

霍去病冷冷的道:“我今天之所以警告你,是因爲,我不想在某一天帶兵征伐你,取你頭顱易如反掌,只是可憐那些昔日的同袍做了你的殉葬品。”

蘇建不敢與霍去病對視,轉而站在大廳中間瞅着衛青道:“太尉要偏袒你外甥嗎?”

第二十三章簡單粗暴的蘇稚第八十二章紛亂的秋天第一三五章婚事第六十九章三個壞蛋第六章統一戰線第一五八章找到匈奴人了第二十七章一頭霧水第一三零章無兄弟,不遠征(4)第一零二章家學淵源第七十九章事事關心第一一零章劉徹的要求很高《漢鄉》 番外篇——龍武天下第六十章酎金失侯第九十六章欲蓋彌彰第三十一章名校入住上林苑第六十九章三個壞蛋第九十四章貪婪?不一定吧!第一二三章福報?可能是!第四十八章一入侯門深似海第六十一章百家從未軟弱過 (第三章)第十二章暗度陳倉的劉徹第九十四章貪婪?不一定吧!第一四八章引經據典第一四九章能力的極限第十二章《太宰錄》第一七六章儒家獨大第五十五章引狼入室第七十三章兩百里將軍第一八七章這山望着那山高第一六九章 冒頓的墳墓?第二十五章自暴自棄第一五三章 怎樣才能稱之爲偉大第三十章能人所不能第三十三章趨利避害是本能第八十六章這纔是真正的成就第八十三章低級與高級第一二六章迷惘的金日磾第三十六章回家(4)第一二七章司馬遷的漏洞(繼續戰鬥,求月票)第七十四章 小兔子第一二四章明白人看劉據第十四章另闢蹊徑第一一二章新的大門第一一五章忠貞的何愁有第八十八章父親是誰真的很重要第一五六章完成理想的劉陵第三十四章紈絝的戰爭第四十五章冷靜的霍光第四十三章誰他孃的都玩釜底抽薪第三十三章天馬的傳說第一四五章皇帝爭奪戰第四十章新身份第一四七章龍的本性第一五九章商業化養殖的初級階段第六十五章宋有喬木(第一章)第八十五章和睦總是沒錯的第一三零章無兄弟,不遠征(4)第六十六章第一次拒絕第一七七章江充的希望第六十四章散播文明的方式第二十六章新發現第六十八章疾風驟雨(第三章求票)第五章講道理的人第九十七章繼續在工匠的道路上狂奔第八十六章春天的煩惱第五十章執牛耳!第二十六章 畫舫劫第二十章被俘等於背叛?第一七一章一百二十七顆人頭第四十二章搭伴過日子 (第二章)第一零七章一直在一起第七十九章劉陵的征程第六十三章雲琅的《禁奴令》第十五章璇璣宮主人第二章雲氏子的作用第一一一章財富的本質第二十五章原人歌第七十二章偉大的編織時代第一一六章安全第一第七十五章因爲蠢,所以活第一零九章肉體畢竟是事實存在的第十三章多管閒事的人第八十七章用命出書的司馬遷第九十六章有這樣一座城第九十八章藍田公主第七十二章皇帝的心思很難猜 (萬字更新第一章求票)第二十四章七仙女?第六十六章紛亂,紛亂第五十三章 冰宮歿第一五六章大雨瓢潑第三十章變化無常第一一五章尾牙宴第一一二章新的大門第一五五章光與暗第一三四章無兄弟,不遠征(8)第九十九章停屍不顧束甲相攻第六十八章天下鷹犬第一三五章誰能說的清楚?第一三八章彌合第一三六章人與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