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南方

bookmark

由於華軍臨近,文仲逃離臨安時非常倉促,他只帶走了先帝(隆道)的皇后,皇后所生的衛王(此時8歲),自己的家人,願意跟隨的其他幾位大臣(包括包拯),不到三百御龍直的衛兵,以及三百多文家的武裝家丁。

一行人男女老幼全加起來不過一千人,從臨安出發向南方的閩省逃亡——那裡還有一些地方禁軍和海防官兵(曾是備倭的主力),文仲認爲,到哪裡還有重整旗鼓的機會。

留在臨安的人分成了幾個派別,其中聲勢最大的當然是投降派,他們主張就在臨安等兩天,等華軍前來接收即可。

但也有人不知道想了些什麼,連續擁立起兩位皇帝——其中一些人是舊的主和派家族,大概是覺得自家當初跟僞金有過聯絡,華軍來了必然沒有好果子吃,因此糾集千多家丁把太上皇建興皇帝放了出來,擁立他重新登基。

另外,則是御龍骨朵子直的一些野心家,糾集了快兩千禁軍兵馬,擁立吳王登基,甚至還似模似樣的公佈了個“德祐”的年號。

因此,在華軍抵達臨安之前的五天時間裡,臨安城內居然有兩個在位的皇帝,而且兩位皇帝的支持者還爆發了幾次武裝衝突,簡直羣魔亂舞。

8月初2,華軍抵達臨安城下,德祐皇帝的支持者們很不客氣的把他們的皇帝綁了,帶到城外向華軍投降。

建興皇帝的支持者倒是有繼續抵抗的心思,但建興皇帝本人卻從臨安城逃了出來,並且主動向城外的華軍投降!

失去了最後的大義名分,在最後幾天給臨安人民帶來大量人員和財產損失的叛軍旋即被鎮壓。

這真是混亂的開始,混亂的過程,以及混亂的結束。

……

“瞧瞧你效忠的都是些什麼亂七八糟的玩意。”在徐世鬆面前,徐世楊很不客氣的罵道:“我看着都替他們丟人!幸好這次來的是我,要是韃子,這就是把民族氣節都丟乾淨了!”

“你打算怎麼處置他們?”徐世鬆問。

“吳王是被欺騙了,但他這幾天也下達過一些混蛋命令,所以貶爲庶民。”

“那些騙他的御龍骨朵子直的傢伙,是爲了在我這獲得一份獻出皇帝投降的功勞,這才搞出擁立鬧劇!”徐世楊惡狠狠的說:“老子不承認德祐皇帝,因此他們沒有這份功勞,相反,我的軍法處會審判他們在臨安的破壞和搶劫行爲!”

建興與德祐的五天大戰中,雙方支持者爲了增強兵力,都曾經在城中強拉壯丁,並且搶劫財帛糧食充當軍需,期間侮辱女性以及殺人的暴行都做了不少,因此不管他們是否主動投降,徐世楊都不會給他們好果子吃。

至於建興天子,他這幾天是真正的傀儡,而且是主動投降,因此審判還是得審,但徐世楊會命令酌情減輕其判罰力度——估計最後也是個貶爲庶民流放吧?

不過最少不用被判死刑了,要知道,徐世楊出兵的時候可是真的想要他的命呢。

至於那些臨安城中最後的對金主和派殘餘,一場公審大會正等待着他們。

不出意外的話,他們都得死。

啊,對了,還有那些有害死隆道皇帝嫌疑的對華主和派,現在徐世楊不打算怎麼處罰他們,但等到江南局勢穩定,徐世楊會派人專門調查隆道皇帝落水案,給他家的孤兒寡母,以及徐世鬆一個交代。

更重要的是,徐世楊懷疑此案跟江南的一些豪族有關係,如果能夠證實,徐世楊打算以此爲契機,狠狠打擊一下江南的豪族和各種利益集團。

……

8月15,華軍三個軍團的主官前往臨安開會,會上,徐世楊宣佈大周的主要抵抗力量已經不復存在,因此各軍團目前的主要任務是分散佔領原大周的全部領土,清剿零星的抵抗力量(剿撫並重),盜賊和趁火打劫者(武力鎮壓),理清各地經濟和人口狀況,恢復市面交易,並且準備秋收和秋稅工作。

爲此,徐世楊不得不把超過十萬遠征軍以連級爲單位分散部署到江南各地,然後再從本土調配宣傳隊、醫療隊、工作組、調查組等部門的工作人員,加上各地留用的舊政府人員,一起穩定新控制區內的生產和生活。

爲了實現這一點,徐世楊不得不要求內閣進行一次總動員——卻不是動員士兵,而是動員有管理經驗的人才。

包括短期培訓班的學生,大部分高年級高中生、部分非工科的大學生,曾經在宣傳、醫療、調研等部門工作的有經驗人員,部隊老兵,夜校中成績較好的人員等等等等,全都拿來填充到南下的工作隊中。

徐世楊甚至允許部分老兵提前退役,轉調到地方上工作,爲的就是儘快在江南建立基層政權。

如果加上本地舊政權留用人員和分散到各地的連,爲了實控江南,華夏帝國已經動員了超過三十萬人,比帝國南下的武裝力量人數還要多不少。

而且還有後續人員不斷到來,各地也在迅速成立學習班,培訓臨時工和實習生。

與之相對的,帝國負責繼續進攻的武裝力量,已經縮減到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兩萬人(負責直接從閩省登陸,堵截文仲的逃跑路線),以及以騎兵爲主的半個軍團,不足3萬人。

……

爲了避開沿海地區華夏海軍的威脅,文仲,包拯等人沒有走沿海路線南撤,而是先撤退到建寧府,然後進入延平府,準備從這裡走汀州府進入粵省。

在延平府永安縣,文仲、包拯擁立衛王登基,國號祥興,太后(隆道皇帝的皇后)攝政。

文仲沿途收集兵馬糧草,把隊伍擴張到差不多三千人,這個數字與南下開始時的目標相去甚遠。

文仲原本希望能夠以閩省,粵省和桂省三地爲核心,重整朝綱,現在看來,這基本已經不可能了。

現在剩下的路只有兩條:

一是以拖待變,畢竟大周有過一次南遷後存活下來的經驗。

二是希望能夠讓華夏看在之前的情分上,允許衛王小政權在某個偏遠地方繼續存在。

爲了實現成功率更大的後一點,文仲徵得太后和祥興皇帝的同意,以大周宰相的身份給徐世楊修書一封,希望議和。

第323章 虧空第292章 勝利2第589章 沙塵之中4第547章 軍改4第9章 得失2第522章 五里驛第279章 和平第564章 遼北攻略2第714章 楚國第642章 父親第321章 交換第198章 回程第710章 升龍府1第667章 暴秦7第169章 招攬第402章 幫助高麗重組軍隊第98章 備戰第506章 新的一年5第761章 暹羅第529章 抓機會第388章 選擇第661章 暴秦1第148章 麻煩第558章 去北方第57章 勝利第303章 鐵山海戰2第110章 傷亡第134章 執干鏚舞第508章 各方2第593章 反華夏包圍圈第757章 尚需繼續前行2第111章 間歇第668章 金陵之戰,其實沒打起來1第741章 南洋大陸第577章 海島攻略第716章 大帝國1第181章 殺韃子去嘍!第174章 人市第141章 起航第712章 勝利果實1第497章 新春4第116章 塢堡血戰6第636章 自己跳到碗裡來第245章 援助與否1第122章 徐家重組2第648章 峻法第416章 擴張第572章 北行記4第320章 重視第453章 鐵錢第465章 人口!人口!2第592章 隴西之戰4第210章 標杆第617章 興靈4第584章 世界那麼大第347章 海軍第520章 世侯2第355章 登陸第453章 鐵錢第205章 節度使的命令第661章 暴秦1第423章 叛徒第112章 塢堡血戰3第440章 朝廷第197章 包龍圖第194章 沒事了第251章 權利第248章 登州第221章 破莊第748章 請內附第546章 軍改3第646章 賈時飛的野心第243章 進軍2第531章 少年兵2第482章 籌備大戰1第28章 老規矩第661章 暴秦1第491章 五路伐金1第226章 公主第392章 伐高麗4第271章 反擊2第165章 主戰派第99章 宣言第224章 船隊到來第24章 未來1第382章 背叛第218章 祝家莊5第588章 沙塵之中3第131章 破莒州2第84章 六家聯盟第54章 準備總攻第562章 北行記2第551章 孩子與孩子們的相遇第306章 風暴第57章 勝利果實1第425章 決心第652章 開戰之前第418章 金軍的準備第445章 戰略劣勢第763章 晨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