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四章 清廷朝議(上)

在上海,商界在進行着激烈博奕的同時;在北京,則是在政治層面上發生着緊張的鬥爭。

俄國向清廷提出,可以按《東三省交割條約》的規定,向清廷移交東北領土,請清廷派軍隊到關外接收地方。立刻就在清廷引發了一場爭論,朝中的大臣們分爲出兵接收派和維持現狀派,前者以滿族少壯派官員爲主,而後者則是以漢族的老臣爲主,一連進行了數日的激烈爭辯。

不過俄國的名聲實在是太差,難以信任,而且清廷對華東政府終究還有幾分顧忌,因此維持現狀派也漸漸在這場爭辯中取得了優勢,壓倒了出兵接收派。

但在7月底的時候,情況發生了變化,英法兩國的駐北京公使聯合向總理府衙提交了外交照會,表示支持清廷接受俄國的條件,出兵接收東北領地,並且願意擔任監督角色,協調清廷和俄國的關係,甚致可以派遣少量軍隊協助清廷收回東北的領土。

英法兩國的這個外交照會在北京立刻引發了極大的反應,而出兵接收派本以勢微,藉着英法兩國的支持,頓時又逆轉過來,包括一些此前持中立或是維持現狀派的官員,也都倒戈轉而支持出兵接收派了。因爲英法兩國的份量非同小可,有他們的保證和協助,清廷收回東北領地的機率確實要大得多。有不少官員甚致認爲就是華東政府,也要忌殫英法兩國三分。

不過華東政府展開了自己的行動,駐北京辦事處主任鄧永儉會見張之洞,向他明確表示,華東政府不想看到清廷參與到這東的局勢中來,如果清廷派乒到東北,就意味着清和華東政府發生戰爭,華東政府將會在任何方位對清廷進行打擊。既使是有英法兩國支持清廷,也不會阻止華東政府的行動,而一切後果由清廷負責。

這是華東政府第一次向清廷發出戰爭威脅,清廷也不敢輕視,而維持現狀派也找到了有力的依據,逐漸將劣勢給扳回來,又成了五五之局,不相上下。

而清廷的決策者慈禧太后這時也是左右爲難,猶豫不決。從慈禧太后的心裡來說,當然是希望由清廷出兵收回東北,但如果和海外華人發生衝突,甚致是戰爭,也是慈禧太后決不願看到的,最理想的結果當然是華東政府默許清廷收回東北,但慈禧也知道這是決不可能的。如果是在庚子國變之前,慈禧太后或許還敢冒險一搏,但現在的慈禧已經不敢再有任何弄險的舉動了,因此她是寧可失去東北地區,也是不願和海外華人發生衝突,更不要說是戰爭。現在慈禧太后只想安心的過幾年,等自己兩眼一閉,後面的事就不管了。

但問題是華東政府會不會讓慈禧安心的過幾年,慈禧雖不想生事,但政治感覺仍在,如果海外華人佔領了東北之地,恐怕也就是他們正式清廷反目的時候,而現在如果再不放手一搏,以後恐怕就沒有機會了。因此如果有充份的把握,慈禧到也願意一試。

於是慈禧招集清廷的主要大臣,親王宗室們一起聚議,協商對策,軍機大臣中只有袁世凱在天津未回,宗室大臣中,只有被革職在家的前肅親王耆善未出席,其他重臣則全都聚集一堂。

鐵良首先道:“太后,關外之地仍是我大清龍興之地,一但有所閃失,必然動搖社稷,幸好如今海外華人和日俄兩國已是三敗俱傷,俄國己主動提出將遼東之地歸還我大清,而且又有英法兩國願意幫助朝廷,此仍天助我大清也,朝廷千萬不可遲疑,理應立刻出兵,收復遼東之地,如若不然,恐怕悔之晚矣。”

在主張出兵收復派的大臣中,鐵良是態度最堅決,也最激進的人之一。他也不是不知道華東政府的厲害之處,但一來是他認爲現在只能搏一把,如果讓華東政府再些大,清廷恐怕就沒有機會了。而且鐵良畢竟纔剛年過40,正是年富力強,是滿人中少有的軍事人材,此前也沒有經歷過大陣仗,還頗有幾分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衝勁,因此也敢於兵行險着。

鐵良早先也是軍機大臣,不過由於他的態度激進,排漢情緒強烈,幾乎和所有的漢軍機都合不來,由其是和袁世凱極不對眼,慈禧迫於無奈,纔將他從軍機中除名。不過慈禧也知道鐵良對朝廷確實是忠心耿耿,又是滿人中少有的知兵人材,而且還需要鐵良牽制袁世凱,因此雖將鐵良從軍機中除名,但仍然讓他擔任兵部尚書之職併兼任練兵大臣,而按照清廷的慣例,六部尚書之職一般都是由軍機大臣兼任的。

不過清廷的軍政大事一直是由軍機處決議,兵部尚書如果不是由軍機大臣兼任,那麼實際是有職無權,雖然鐵良還兼任練軍大臣,但清廷練軍的事情幾乎全被袁世凱控制,北洋六鎮中鐵良最多隻能調動第一鎮,而其餘5鎮根本就不聽鐵良的調遣,因此現在鐵良也十分鬱悶,總想找機會扳倒袁世凱,至少從袁世凱手裡奪走幾個鎮軍隊的控制權。

這次在鐵良看來,正是一個好機會,如果清廷決定接收東北領土,肯定會從滿族官員中選擇部份官員參與,而鐵良自己肯定要爭取主將的位置,趁機擴大自己對兵權的控制。

鐵良當然也知道,如果出兵東北會和民軍發生衝突,但鐵良對自己的能還是有一定的自信,畢竟是練了幾年兵,鐵良也學到一些東西,也頗有些躍躍越試,想在戰場上試試自己的身手。另外鐵良認爲清廷在東北也還有一定的基礎,畢竟現在東北地區的基層地方官員還是清廷原來的人,再加上有英法的支持,因此鐵良認爲還是可以人民軍一搏的。

鐵良說完之後,良弼也道:“皇上、太后,現在海外華人己出兵關外,雖名爲收復失地,實則居心叵測。海外華人自歸附以來,素有不臣之心,妄自尊大,目無朝廷,以至自設官位,若是讓海外華人佔據關外之地,必會圖謀反叛,朝廷不可不早做準備,防範於未燃之際,還是儘早出兵,斷絕海外華人佔領東北之心。”

光緒道:“出兵雖是容易,但戰事一起,勝負難測,海外華人以善戰著稱,萬一有所閃失,又如果是好。”

鐵良道:“皇上請儘管放心,朝廷練兵數年,就在此用兵一時,而據臣所知,關外之地尚有不少官員依然心向朝廷,無不盼朝廷天兵到達,民心可用;何況還有英法兩國相助,臣雖不材,願主動請纓提師出關,收回朝廷龍興之地,爲朝廷分憂,縱然馬革裹屍也再所不惜。”

光緒點了點頭,正要說話,這時慈禧道:“其人呢,還有沒有什麼話要說。”

瞿鴻禨道:“太后、皇上,臣以爲朝處還當三思而行。海外華人雖然素有不測之心,但其兵鋒強悍,五年以前就己見其強,這次甫一出兵就連敗日俄軍隊,殲滅日俄軍隊數十萬,此仍朝廷勁敵,不可輕視。我大清經庚子國變,才安定下來不足5年,元氣尚未恢復,國庫空虛,豈能輕言妄戰,何況朝廷雖然練兵數年,略有成效,但才練出了幾萬軍隊?又未經大戰?比之日俄之兵如何?又比之五年前的八國聯軍又如何,據臣所知海外華人毛問遼東投入30萬大軍,剛剛新敗日俄軍隊,士氣正旺,這時豈可輕拈其鋒芒,因此還請太后、皇上三思而行。”

光緒又看了慈禧一眼,道:“如此說來,我們就坐視海外華人佔領我大清的龍興之地而不理嗎?”

張之洞道:“太后、皇上,不是我們坐視海外華人佔領龍興之地不理,而是現在實在是不可輕舉妄動,還要靜觀其變,等待時機爲好。”

鐵良怒道:“張大人,現在海外華人都已經快打到奉天府了,還要等待什麼時機。是不是要等到海外華人全部佔領了關外之地,然後大舉南下的時候纔是好時機嗎?”

張之洞“哼”了一聲,他對鐵良、良弼這樣的滿族少壯派大臣很是看不慣,認爲這批人根本不知時務,像鐵良、良弼這樣雖然號稱知兵,但在張之洞看來根本就是紙上談兵,還偏偏又自以爲是,而且只知道一味的打壓漢臣,卻不想想現在是什麼時候,沒百這些漢臣,大清還能支撐下去嗎?真要把朝廷都交給這些滿臣,朝廷恐怕不出一年就會亂套。

張之洞道:“海外華人這不是還沒有攻下奉天嗎?據我知道,現存俄軍在奉天還有數十萬大軍,又有堅城可守,海外華人能否攻下奉天,都尚未可知。而日軍雖然退守到朝鮮半島,但也還有20萬大軍,隨時都還以捲土重來,因此遼東之戰勝負尚且未定,就算是要出兵關外也不必急於一時,何況大軍集結,準備,軍資糧草調集,都非一日可定,故此依老臣之見,還是再觀望幾個月,等到海外華人和日俄真的拼得兩敗俱傷之時,再做決定也不遲晚。”

第五五四章 接受談判(六)第一三一章 外調(五)第四三零章 進攻北京(九)第二四一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四)第十五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二)第六十九章 睡不着的人(三)第四七九章 統一商界(一)第六一七章 滿洲里戰役(十)第五五五章 土地改革(十)第五七七章 進攻瀋陽(一)第三七九章 上海(七)第六零八章 滿洲里戰役(一)第二四三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六)第一五一章 上任(五)第三九五章 談判(三)第三四九章 上海警戒(二)第二六六章 根據地(八)第二九一章 漁人行動(三)第三一七章 騎軍(一)第四五七章 圍殲日軍(一)第四十五章 導彈與炮彈(下)第七二二章 歸國(二)第五章 收關行動(五)第四零六章 旅順攻略(三)第五七二章 北洋議事(二)第八十二章 災民(二)第四六一章 武昌之行(二)第二三四章 突破口(下)第一四五章 徳國之行(二)第四三三章 進攻北京(十二)第五七六章 談判(四)第一九五章 訪問英法(六)第二一六章 爪哇之戰(六)第六一一章 朝見風波(三)第三九一章 對馬海戰(十七)第三二二章 海參崴(五)第四二七章 停戰期(八)第九十八章 巡視(三)第一八一章 護僑行動(三)第四十五章 錦州之戰(三)第五四一章 鎮南浦登陸(一)第三七九章 上海(七)第三二二章 海參崴(五)第二二五章 青島戰役(九)第四五三章 外交斡旋(十)第二二零章 清廷求和(三)第五二一章 叛逃事件(下)第二五九章 土地制度(上)第二零二章 蒙古攻略(五)第六三六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八)第一五五章 訪徳使團(中)第四六零章 武昌之行(一)第一九九章 英國干涉(一)第五十章 上海新區(三)第一六二章 日本的訪問(五)第二三四章 訪日艦隊(五)第二零二章 作戰計劃(下)第一百章 天津租界(七)第六二八章 登陸日本(十)第八章 伏擊俄軍第四九六章 襲取海參崴(五)第三二九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五零一章 輿論再變(四)第五三零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一)第四四五章 外交斡旋(二)第三二六章 海參崴(九)第三四九章 上海警戒(二)第三一六章 軍隊擴編計劃(四)第二六二章 根據地(四)第三九七章 全面開戰(六)第五四一章 俄國服軟第一二五章 秋收行動(十四)第二零四章 懲罰行動(上)第三八六章 對馬海戰(十二)第二八六章 全面展開(一)第二四三章 王家寨(五)第一四五章 北倉之戰(四)第三十二章 市長上任(四)第四十二章 艦隊出發第三九五章 全面開戰(四)第二七一章 根據地(十三)第十章 五年規劃(一)第五四二章 未來計劃第六六四章 臺灣海峽之戰(五)第三十三章 市長上任(五)第三二九章 李鴻章來訪(六)第三十九章 談判(下)第三八七章 對馬海戰(十三)第五一五章 穆棱河之戰(十一)第四三六章 政客(一)第一九二章 登陸爪哇(四)第四一二章 旅順攻略(九)第四六六章 武昌之行(七)第七十七章 規劃(三)第二九零章 仲裁結果第四零五章 北京攻略(一)第二五五章 圈套(三)第四四六章 遼陽之戰(八)第一九五 訪問天津(七)第十四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