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續道:“張大人,不是還有英法兩國支持我們嗎?英法乃當今世界首強、次強,海外華人再強,總也強不過英法兩國吧。又何必懼怕海外華人呢?”
張之洞嘆了一口氣,心裡想着就這樣的見識,還當軍機大臣,不過世續總比鐵良、良弼強些,不會什麼事都和漢臣對着幹,因此還是耐心的解釋道:“西洋諸國皆不可信賴,英國與日本,法國與俄國皆有同盟之約,此舉分明是爲助自己的盟國,而讓我大清去與海外華人爲敵,不安好心,我們豈可上當。”
良弼有些不服氣,道:“張大人之言,分明就是懼海外華人如虎,如此退讓,只會足漲海外華人之氣焰,海外華人所有今日之勢,就在朝廷往日過於縱容,太后、皇上切不可聽信他的饞言。”
張之洞也怒道:“照你們的之意,是將朝廷孤注一擲,國家大事豈能如此兒戲?”
良弼正要說話,只聽一個太監進來報道:“稟太后、皇上,外面有袁世凱袁大人候旨,有重要軍情要面稟太后、皇上。”
光緒也有些意外,因爲袁世凱應是明天才能回京,怎麼今天就回來了,難到是真的有重要的軍情嗎?光緒看了慈禧一眼,見慈禧微點頭,更道:“宣袁世凱進見。”
時間不長,袁世凱從殿外走來,行完禮之後道:“稟太后、皇上,臣昨日收到河北告急,發生民變、邯鄲、冀州、大名三州失守,臣不敢隱瞞,才急趕回北京報與太后、皇上。”
聽了袁世凱的話之後,滿朝的大臣都是一片震驚,雖然邯鄲、冀州、大名都在河北省的南方,離北京還遠,但畢競還是在河北省的境內,而且是在河北的景廷賓、趙三多等義和團餘衆起義之後,河北發生的第一次民變事件。
其實現在誰都知道盤居在河南、湖北一帶的匪賊其實就是華東政府的一個分支,只是他們並沒有向河北境內擴張,而且主要是在鄉村之間活動,極少攻佔縣城,似乎也沒有太大的威脅,因此也就都裝作沒看見,其實現在河湖根據地控制的實際地區己經達到了河南、湖北兩省的近一半,單以控制的領土區域而言,己經超過了山東。
現在這夥匪賊終於向河北下手了。而這個時候大多數人也都明白過來,這是華東政府在向清廷發出了最嚴厲的警告。如果清廷執意要出兵東北,那麼華東政府就會在河北擴張。
張之洞立刻道:“太后、皇上,攘外必先安內,如今河北民變,切不可坐視不理,出兵關外之事,還是暫作罷論吧。”
這時慈禧道:“好吧,關外的事情就先放到一邊,你們且說說河北民變的事情應該怎麼辦呢?張之洞,你覺得該怎麼辦好呢?”
張之洞遲疑了一下,道:“臣以爲應當派人和海外華人交涉,或可勸退海外華人。” 張之洞很明白,華東政府這麼做只是爲了警告清廷,還不會和清廷翻臉,畢竟現在華東政府的重心在遼東。因此只要清廷保證出兵東北,華東政府就會收手,甚致是將己奪的三個州府讓出來,張之洞還是有相當的信心。
慈禧“哼”了一聲,道:“袁世凱,你認爲呢?”
袁世凱道:“回稟太后,依臣之見,是可忍,孰不可忍,海外華人如此猖獗,朝廷不可再忍氣吞聲,當舉兵徵之,平定民亂,收復三州。”
饒是慈禧一直不動聲色,這時也不由得大吃了一驚,其實慈禧是相當惱火的,這幾年前她可以對華東政府再三忍讓,卻沒想到華東政府竟然得寸進尺,這次居然名目張膽的武力威脅自己,不過慈禧也知道張之洞的建議確實是最可行的辦法,只是心裡總覺得有些不舒服。但袁世凱在對待海外華人的態度也一直是以忍讓爲主,沒想到這次居然提出這麼激進的建議來。
慈禧還沒有發話,光緒己道:“袁世凱,朝廷出兵平亂,可行嗎?”
袁世凱道:“當然可行,海外華人出兵關外還可以說是收復國土,或可哄騙一時,朝廷出兵關外也難免有所誹議,但海外華人縱容部衆在關內作亂,則是罪不容赦,朝廷出兵討之,名正言順;而且現在海外華人正在遼東與日、俄作戰,自然無瑕顧忌關內,朝廷出兵平叛,當勢如破竹,何況朝廷練兵數年,正爲此時所用,臣不材願領軍出征,平定叛亂,以振我大清之威,以報朝廷之恩。”
光緒聽了也頗爲興奮,原來穿越者剛上岸時,光緒一度還把穿越者當作自己的希望,幻想着在穿越者的幫助下,奪回權力,親掌朝政,然後拔亂反正,任賢用能,勵精圖治,中興大清。不過穿越者後來的做爲也徹底打破了光緒的幻想,這才明白海外華人是要改朝換代,徹底取代清廷,因此光緒對華東政府的態度大變,他畢竟還是清廷的皇帝,不可能允許清廷被顛覆。
不過光緒也知道現在清廷還不能完全得罪華東政府,在處理與華東政府關係時要小心翼翼,並以忍讓爲主,到是和慈禧頗爲一致。不過聽袁世凱這麼一說,光緒也有些動心,因爲袁世凱說的確實有道理,趁着華東政府在遼東戰場上和日、俄激戰的時候,收拾一下他們在河南的部屬,既不會過度激怒海外華人,又可以展示一下朝廷這幾年來練兵的成果,也挫一挫海外華人的氣焰。但光緒現在雖然比庚子國變之前要自由一些,但也是什麼事情都不能作主的,因此轉向慈禧,道:“太后以爲如何。”
這時鐵良道:“太后、皇上,奴材以爲袁大人之言有理,這正是一個打擊海外華人的大好機會,奴材願領軍出征,爲國盡力。”
一般來說,凡是袁世凱贊成的事情,鐵良都會反對,這次贊同袁世凱的建議,實在是破天荒的頭一遭。因爲聽了袁世凱這一席話,鐵良也意識到這一個大好機會,雖然在河南、湖北一帶鬧事的匪賊也是海外華人的同黨,但他們畢競是草寇山賊的性質,比正規軍的人民軍當然要好對付得多,如果由自己領軍出征,不僅可以建立功勳,而且還能趁機從袁世凱手裡奪走兵權,由其是袁世凱向慈禧請戰,鐵良更是認定,決不能讓袁世凱搶這個差事,否則再想從袁世凱手裡把兵權奪過來可就難了,因此鐵良也趕忙出來要領軍出征。
慈禧卻遲疑了起來,袁世凱的那番話,也讓慈禧頗有些動心,能夠有機會教訓一下海外華人,出一口惡氣到也是好的,不過慈禧現在可要慎重得多,因爲慈禧雖然把政治權術玩得出神入畫,但對軍事卻並不怎麼精通,因此也無從判斷袁世凱的那番話到底有幾分把握,一時也拿不定主意。
過了好一會兒,慈禧才道:“張之洞,你認爲如何呢?”
張之洞道:“回稟太后,臣也以爲此議可行。”
慈禧卻皺了皺眉,道:“朝廷出兵平亂,雖然是當務之急,但如果海外華人趁此機會,擊敗日俄軍隊,佔領遼東之地,又當如何應付呢?”
張之洞道:“日俄皆非弱者,海外華人縱想擊敗日俄,亦非易事,縱然擊敗日俄,自己傷亡也必將慘重,則遼東之地屢遭戰火,地方破敗,要恢復安寧尚需時日,故臣料海外華人擊敗日俄,恢復遼東,少則5年,多則10年不可再動刀兵,那時朝廷新軍己成,國力己恢復,當可不懼海外華人矣。何況日俄或不甘失敗,休養兵力捲土重來,海外華人自顧尚不瑕,又怎有餘力再顧及其他。”
其實在袁世凱說完之後,張之洞心裡也在衡量如果出兵征伐的成敗得失,他和袁世凱雖然沒有深交,但也知道袁世凱是不會那這種事情開玩笑的,他既然這麼說了,自然是有幾分把握,或者說是他己經和海外華人達成了某種協議,這是完全有可能的,因爲華東政府現在的目標並不是在河北地區,而是遼東戰場上,因此他們的部衆在河北鬧事,不過是演的一出圍魏救趙而己,只要是能夠將朝廷拖上幾個月,甚致是1年的時間也就夠了。張之洞雖然沒有打過仗,但練過兵,而且又經歷過中法、甲午兩場戰爭,對戰事多少有些實際的認知,要比鐵良、良弼之類純紙上談兵的人強得多。
另外現在清廷和華東政府的溝通渠道主要是張之洞和袁世凱兩個人維持,張之洞主要是負責政府層面的溝通,就像這次華東政府就是通過張之洞向清廷發出了戰爭的威脅,而袁世凱則是在私下裡維持,畢竟袁世凱現在還是直隸總督,治所就設在天津,他和華東政府可以隨時進行溝通。這幾年不斷有人彈劾袁世凱和華東政府有勾結交易,雖然都不了了之,但也是無風不起浪,因此張之洞也認定,袁世凱確實很可能和海外華人達成了協議,出兵也是假打假鬧,華東政府贏得時間,袁世凱則嬴得戰功,各取所需,否則以袁世凱的性格,是決不會這麼冒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