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五章 訪問英法(六)

那名議員聽了,也有些愕然,他精心準備了兩張王牌,卻沒想到都被徐濟超輕易瓦解,有心再胡攪蠻纏一番,比如說不承認【尼布楚條約】或蘭芳共和國,不過想想還是算了,一來是徐濟超己經說了,要索取【尼布楚條約】或蘭芳共和國的資料,可以去找華東**駐法國領事館;二來這裡畢竟是法國議會,辯論也好,詰難也好,胡攪蠻纏也好,都要有個底線,不能無限度的亂來。

不過他雖然打算偃旗息鼓,但徐濟超可不打算放過他,畢竟剛纔他一陣胡攪蠻纏也有些惹惱了徐濟超,另外再不反擊一下,讓他們知道自己可不是好惹的,任由幫議員自由發揮,雖然說自己是做了相充份的準備,但誰知道下一個又會整出什麼妖蛾子來,這一個還算是有些底線,但萬一再來一個沒有底線的人呢!

於是徐濟超道:“這位先生,我想請問你一個問題,1871年,法國和德國簽訂【法蘭克福和約】,規定將法國的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割讓給德國,按照這位先生所說的國際條約永久有效性的原則,法國是否永久承阿爾薩斯-洛林地區是屬於德國的。”

徐濟超說完之後,那名議員頓時臉脹得通紅,但一個字都說不出來。【法蘭克福和約】是普法戰爭之後,法國和德國簽定的第二份和約,此前法國曾和普魯士簽定【凡爾賽和約】草案,但引發了巴黎人民起義,併成立巴黎公社而作廢。結果普軍攻入巴黎,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正式加冕爲德意志帝國皇帝,完成德意志的統一。並和法國新**在凡爾賽和約草案的基本條款上籤訂了【法蘭克福和約】,但條件更爲苛刻,賠款從2億法郎增加到50億法郎,還要割讓阿爾薩斯-洛林的大部分地區。

普法戰爭是法國人心中永遠的痛,而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在法國人看來,當然仍是法國的領土,只是被德國侵佔了,因此那名議員根本就答不上來徐濟超的提問,因爲如果否認阿爾薩斯-洛林地區是屬於德國,那麼就有違他先前說的那一番什麼國際條約有效性的理論,而他更不可能當場承認阿爾薩斯-洛林地區是德國的領土,因此只能低頭坐下,恨不能鑽到桌子底下去。

不過徐濟超提到了普法戰爭,也激怒了一些法國議員,他們忽略了己方的人胡攪蠻纏,而認爲徐濟超是有意提起普法戰爭來羞辱法國,因此也都有些失去理智,一名議員也不等議長點名,騰的一下站了起來,大聲道:“華東**自稱愛好和平,反對殖民和侵略,但在戰爭結束之後,卻向戰敗的各國索要了大量的賠款,這不是強盜行爲是什麼?”

他的話說完,議長己連連搖頭,這問的都是什麼問題,戰敗國向戰勝國支付戰爭賠款是天經地義的事件,也值得拿出來一扯嗎?就算華東**自詡愛好和平,反對殖民和侵略,但這不等於就該放弄索要戰爭賠款了,這不是主動去找懟嗎?

果然,徐濟超笑道:“這爲先生的問題很有意思,自己的國土上發生戰爭,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同時我們爲了抵抗侵略,收復失地,也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這些花費不是應該由發動戰爭,發動侵略的國寄賠償嗎?”

其實那名議員在問出這個問題之後,也後悔了,因爲他也知道這並不是一個好的問題,但徐濟超的回答還是令他十分尬尷,於是頭腦一熱,也顧不得後果,道:“徐先生,我認爲您和您所代表的華東**沒有資格代表中國,中國唯一的合法**是清國**,華東**只不過是一支反叛的勢力,是......”

“皮埃諾先生,您的發言太過份了。”那名議員的話還沒有說完,己經被議長打斷,“作爲一名議員,你的發言己經配不上這個榮譽,因此我認爲您不應該再留在這裡,請您退席吧。”

現在中國存在兩個政權,這是衆所周知的事情,雖然從法理上來說清廷確實是中國唯一的合法**,說華東**是清廷的反叛也不算是錯,但這些情況是不能拿到檯面上來說的。畢竟在這個時代,還是以實力爲王,現在華東**的實力己遠超過清廷,取而代之也就是近幾年的事情,沒有那個國家會因爲清廷具有法理優勢而去否認華東**的存在;何況在遠東戰爭中,擊敗法國的是華東**,而不是清廷,因此法國要談,就只能找華東**談,自然也就自動忽視了清廷的法理名議,而將華東**視爲中國的代表,至少在這個問題上也要作含糊處理。

而這名議員一下子將這層遮羞布撕開,尬尷的不僅僅是華東**,同樣也有法國,因爲這次訪問是法國**主動邀請的,這樣一來一但處理不好,會造成重大的外交事件,如果是對清廷到也無所謂,反正清廷也是沒用的,能翻得起多大的浪來,但華東**就不同了,儘管議長也對華東**沒有好感,但他還是知道華東**是決不能輕視的國家,因此當場就作出了將發言的議員逐出場的決定。

那名議員怔了一怔,這時頭腦纔有些清醒,知道自己犯了外交的大忌,因此也只低着頭離開了議會大廳。

然後議長又對徐濟超掬了一躬,道:“對不起徐先生,我對發生這樣的事情深表遺憾,但請您相信,皮埃諾先生的發言僅僅只代表他個人,並不代表法國議會以及**,我們對於中國內部的事務是不持任何立場的。”

徐濟超點了點頭,道:“議長先生,雖然皮埃諾議員的發言並不代表議會的意見,但我想應該還是有一些人和他有同樣的想法吧,因此在這裡我還是希望能夠回覆一下。”

議長也苦笑了一聲,只能示意請徐濟超發言。

徐濟超道:“其實從一定程度上,皮埃諾議員的發言也並不算有錯,因爲在我們歸國之前,中國的統治者確實是清國**,並統治中國己有長達250餘年之久,而且在我們歸國之後,也一度歸屬於清國的統治之下,因此稱我們是清國的反叛,是有道理的。但我認爲一個**的統治是否具有合法性,不再於統治時間的先後和長短,而在於這個**是否能夠維護國家的利益,保護國民的安全,在我們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就是這個道理。而這近60年以來,淸國對外屢戰屢敗,以至於割地賠款,喪權辱國;對內又貪戀權勢,治國無能,不思進取,還拒絕勵治革新,我們並不認爲一個有這樣作爲的還具有統治中國的合法性,於是才決定取而代之。我想這個道理,法國應該是最能夠理解的,畢競法國也有和中國類似的經歷,並且是經歷了數次的大革命、大變革之後,纔有現在的法蘭西共和國。總之清國做不到讓國家強大穩定,人民富足安全,那麼就由我們來做。如果我們做到了,就證明我們取代淸國是順應大勢,合理合法;當然如果我們做不到,則意味着我們也沒有統治中國的資格,以後被那一個更有能力,有資格的新興**取代了,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等徐濟超說完之後,議會大廳裡先是一陣沉默,但隨後響起了一陣掌聲,儘管大多數議員對華東**沒有好感,但對徐濟超這番話中的道理卻是認同的,法國大革命是令法國從封建制的波旁王朝到近代資本主義共和國的轉變,最爲中國人熟悉,並津津樂道的拿破崙時代,就是法國大革命的一部份。雖然對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意義,各國的學者還有一定的爭議,有的觀點就認爲這場革命過於激進了,但在法國的主流觀點還是對這次革命持肯定態度的。

儘管從歷史定義上說,法國大革命是在1830年,七月王朝建立之後就結束了,但其餘波又影響了法國後來近40年的時間,前前後後共計80餘年,而且在此其間,法國成立了三個共和國,二個帝國,其間還有無數個小王朝或小時代,甚至波旁王朝也數次復辟,並在共和制、君主立憲制以及君主專制之間來回的反覆翻轉,一直到1870年成立了現在的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纔算是正式在法國確定了共和制度。因此要扯統治的法理,在法國根本就扯不淸楚。另外徐濟超將中國與法國相比,顯然也是認同法國大革命的,這一點讓不少議員心裡好過一些。

不過議長見響起了掌聲,也鬆了一口氣,看來皮埃諾議員的發言並沒有對這次演說提問造成太大的影響,當然這也是得益於徐濟超最後的一番發言引起了議員們的共鳴,把一場危機化解於無形之中。而這時議長也顧不得什麼給徐濟超爲難,趁着現在的氣氛正好,趕忙宣佈演說結束,大家散場。

第五六九章 預備會議(四)第一一三章 接管天津(五)第六十四章 大沽口會議(五)第二八五章 協商(下)第三三九章 李鴻章來訪(十六)第五零六章 清廷招撫(三)穿越艦隊簡介一052D型驅逐艦第五五七章 地主聯盟(一)第六零四章 西安之行(四)第二八八章 全面展開(三)第二四八章 王家寨(十)第一一三章 失蹤(上)第三四一章 李鴻章之死(二)第十五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二)第一三六章 外調(十)第八章 俄國求和(上)第二十九章 清室回京(三)第四十四章 錦州之戰(二)第二三九章 作戰計劃(七)第四十二章 出擊第二八七章 全面展開(二)第六百章 聯合遠東遠征軍(下)第七十四章 統計結果第三一八章 騎軍(二)第五十六章 上海新區(九)第一一零章 造艦(五)第二九一章 漁人行動(三)第六十四章 工業(一)第二四五章 第一家族(四)第五一七章 叛逃第二一一章 奇襲威海衛(五)第三九九章 談判(七)第九十九章 天津租界(六)第一七六章 南洋鉅富(三)第五十七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八)第十八章 海軍編制(二)第二零五章 正面進攻(三)第三十八章 造艦計劃(二)第五四三章 軍委完善第五五零章 接受談判(二)第五零五章 清廷招撫(二)第五一零章 清廷招撫(七)第五三零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一)第二九九章 革命者(四)第六零七章 西安之行(七)第六九一章 再度出擊(二)第一六四章 外交之爭(下)第六十七章 工業(四)第四二二章 進攻北京(一)第一七零章 投資考察(一)第一三六章 外調(十)第七三零章 決策(四)第三一三章 軍隊擴編計劃(一)第二三二章 總結(下)第一三三章 渤海海戰(二)第二三八章 作戰計劃(六)第一三三章 海軍假期(四)第六一三章 滿洲里戰役(六)第四二七章 停戰期(八)第四二八章 進攻北京(七)第三二五章 海參崴(八)第五一九章 突擊行動(下)第一二九章 德國艦隊第三三三章 李鴻章來訪(十)第六六二章 臺灣海峽之戰(三)第五三七章 袁世凱復出(上)第三十九章 談判(下)第三六零章 徳國特使(八)第五五九章 美國(二)第四三六章 政客(一)第一五七章 訪徳使團(四)第四四一章 遼陽之戰(三)第五二三章 反圍剿(三)第四二九章 進攻北京(八)第七二九章 決策(三)第九十二章 天津戰役(五)第五零二章 調查(上)第一百章 新根據地(三)第一六四章 外交之爭(下)第二零一章 英國干涉(三)第四六七章 武昌之行(七)第三六八章 餘波未平(五)第六一零章 朝見風波(二)第一一零章 造艦(五)第三十五章 陸軍盤點第六四零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十二)第三一九章 騎軍(三)第三六七章 軍營釆訪(下)第一三六章 渤海海戰(五)第四六零章 圍殲日軍(四)第五七九章 袁世凱來訪(三)第四十九章 重啓談判第二十四章 接管濟南(十七)第四二七章 停戰期(八)第一七零章 德國之行(二)第五五六章 土地改革(十一)第一零一章 天津租界(八)第二三五章 進駐膠州灣第一百章 天津租界(七)第二四二章 第一家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