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青州之亂(十)

見青州的事情都己經決定了,光緒也向慈禧告辭道:“既然事情都定了,兒臣也要回宮了,太后就在頤和園好好靜養,早日回京。”

慈禧道:“急什麼?京裡還有慶王爺和張之洞呢,有他們在出不了什麼事情,就讓他們去和海外華人對付吧,回京以後,皇上還沒來過頤和園呢?就在園子裡住幾天再走也不遲。”又對李鴻章、榮祿道:“你們也是難得來頤和園,一起住幾天也好。”

光緒怔了一怔,不知道慈禧這葫蘆裡是賣的什麼藥,非讓自己留在頤和園裡,但榮祿己道:“皇上,太后說的不錯,海外華人那邊,有慶王爺和張之洞去打發就夠了,太后身體不宜,皇上也應該留在頤和園,好早晚伺奉太后,說不定太后的身體好了,和皇上一起回宮,不是更好嗎?”

見榮祿這樣說了,光緒自然也就不好再拒絕了,於是道:“即是如此,兒臣尊命。”

於是光緒立刻寫下詔書,讓人帶回皇宮去交給慶親王,讓他們依詔去和海外華人交涉。慈禧則命人安排住房,讓他們休息。李鴻章和榮祿則派從人回北京去,拿一些換洗的衣服和用品來,雖然頤和園裡的房間衆多、物品也不缺,但像衣服,隨身用品之類還是要從家裡拿。

慈禧的興致似乎不錯,第二天就安排衆人遊覽頤和園,不過在閒談之際,卻是一直向李鴻章詢問海外華人的事情。慈禧當然知道,海外華人是清廷的心腹大患,而李鴻章應是朝廷最瞭解海外華人的人,慈禧早想找個機會向李鴻章全面的瞭解海外華人的情況。只是清廷回京己有5個月的時間,因爲各種事情太多,慈禧也表了,卻沒有想到這麼快就出事了,於是慈禧也想借這個機會,徹底的瞭解海外華人。

李鴻章對此也早有準備,於是將自己所知道的情況原原本本的都告訴慈禧,當然少數較爲敏感的事情沒有說出來,但就是這樣,也讓慈禧和光緒對海外華人的情況有了全新的認識。

其中有很多信息光緒也是第一次聽到,畢竟他以前一直都被慈禧控制着,全無一點自由,連招見個大臣的權力都沒有,那裡去了解這些情況。而聽了李鴻章的講說以後,光緒才知道海外華人和自己想像的有極大的差異,他們是根本就不會忠於大淸,因此指望靠海外華人來改變自己的處境,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不過慈禧得到的信息要比光緒多了許多,她早就斷定,海外華人不會忠於清廷,不過以前聽說海外華人所佔一處,便強收鄉紳土地時,慈禧還有些看不起海外華人,認爲他們的目光太過短淺了,纔剛剛立足就急着問田求舍,而且還是強搶強奪,要知道鄉紳仍定地方的基石,而海外華人把地方士紳都給得罪光了,這樣豈能長久,因此這麼看來,海外華人到並不足爲懼。

但聽李鴻章詳細的解說了海外華人的土地改革制度,原來海外華人雖然強收了地方鄉紳的土地,但自己卻沒有侵佔一畝,而是全部都無償的分給普通百姓,慈禧才知道自己以前的想法錯得厲害。

雖然慈禧不懂什麼叫解放生產力,生產關係,土地所有制度這些概念,但有一點她是明白,海外華人這是在收買人心。儘管慈禧還是有些想不通,海外華人難道個個都是正人君子,竟然沒有人想要購田置地,但另一個道理慈禧是想得清楚的,海外華人把土地都分給農民,那麼這些得到土地的農民,是肯定會死心塌地的支持海外華人,而和廣大的農民相比,地方鄉紳根本算不得什麼?慈禧是經歷過太平天國、義和團這兩次大規模的農民運動,當然知道一但把所有農民都動員起來,是何等可怕的力量,而且海外華人的領導、組織能力可遠不是洪秀全、楊秀清之輩、張德成、曹福田之流可比的。

如果說以前慈禧還有幾分信心,可以通過分化瓦解、摻砂收買等手段來對付海外華人,但現在慈禧的信心己經開始動搖,本能的意識到,這一次自己恐怕是沒有辦法對付海外華人了。

另外慈禧也不是沒有想過,借洋人的力量來對付海外華人,不過一來慈禧知道洋人的力量不是那麼好借,將來可是要連本帶利的還;二來聽李鴻章的講說,海外華人似乎和洋人打得火熱,除了俄國之外,己和多個國家有商業來往,前不久還搞了一個造艦的競標,英法美德意5國10餘家船廠都趕來競標,連各國都將自己駐天津的領事館遷到青島,這也說明海外華人和洋人的關係十分融洽。

雖然慈禧又想不通,海外華人打敗了八國聯軍、強收了洋人的租界、收取了洋人的海關權,但洋人卻似乎根本不記這個仇,反到是和海外華人交好,這是什麼道理?

不過想不通歸想不通,但慈禧也在心裡暗暗決定,盡力不要和海外華人起衝突,能忍就忍,能混就混,反正自己也是快70的老人了,還有幾天的活頭,只要是熬到自己撒手的那一天,身後的事情就不管了。

光緒、榮祿、李鴻章在頤和園裡住了三天,而就在第三天的上午,李蓮英來報,肅親王善耆、醇親王載灃、多羅貝勒載濤、載洵、鎮國公載澤等人在頤和園門口求見太后、皇上。

慈禧哼了一聲,道:“着他們進來。”

光緒一臉懵逼,而榮祿和李鴻章卻互相交換了一個眼色,彼此心照不宣,這纔是慈禧留他們在頤和園裡的真正目地。因爲處理青州的決議一公佈,肯定會引起旗人不滿,來找慈禧理論,因此與其留在北京裡和旗人理論,鬧得沸沸揚揚,不如就在這個頤和園裡解決,這樣就不會驚動太大。

來的這幾個人都是清廷的宗室,也是庚子國變之後,清廷崛起的一批新貴。慈禧控制朝政有一個重要手段,就是注重平衡,拉一派打一派,不可讓一派獨大,近30年來清廷最大的政治派系是洋務派,因此慈禧一直都在扶植一個能夠牽制洋務派的政治勢力。

在甲午之前,慈禧是利用淸流派來抵消洋務派。而戊戌政變之後,清流派因爲支持光緒而勢微,於是慈禧改爲扶持宗室,提拔了自己的侄女婿端郡王載猗、以及莊親王載勳、輔國公載瀾等人,並立載猗的兒子傳雋爲大阿哥。而回京之後,因爲有人要爲庚子國變負責,結果大阿哥被廢,載猗、載勳、載瀾等人都被削爵,但慈禧又提拔了一批新的宗室人員。

肅親王善耆是清太宗皇太極長子肅武親王豪格的十世孫,也是清廷的十二家鐵帽子王之一。而醇親王載灃,多羅貝勒載濤、載洵都是光緒的異母兄弟,雖然慈禧不喜歡光緒,但頗爲感念光緒的生父,前醇親王奕譞對自己的忠心,因此仍然提拔奕譞的兒子,甚致親自給載灃指婚與榮祿的女兒成親;鎮國公載澤的爵位雖然差一些,但是清聖祖康熙的六世孫,也算是嫡親正宗。

這幾人到頤和園來救見慈禧、光緒,當然就是爲了文瑞的事情。本來穿越者的摺子送到北京之後,這幾個人就跳得最高、叫得最兇,口口聲聲這件事情不能算完,一定要海外華人付出代價,爲文瑞報仇等等。

而昨天軍機處決議認定文瑞造反,這幾人頓時都急了,其實他們到不是爲了給文瑞討個說法,而原想借這個機會恢復滿人的權勢,但如果朝廷認定文瑞是謀反,那還怎麼借勢呢?因此急忙連袂趕到頤和園來求見慈禧,一定要勸慈禧收回成命。

見禮之後,善耆道:“太后,文瑞分明就是被海外華人誣陷害死的,他怎麼會謀反呢?而且海外華人如此狂妄大膽,竟敢攻擊八旗駐軍,謀害勳爵,罪不容赦,絕不能輕討啊。”

載澤道:“是啊,太后,海外華人如此猖獗,朝廷如果還不加以懲處,這天下那還有咱們旗人的容身之地啊。”

載猗、載勳、載瀾也都紛紛發言,當然也都是要嚴懲海外華人,爲文瑞報仇之類。

慈禧面沉如水,道:“依你們的意思,應該怎麼辦呢?善耆,我現在就讓皇上下旨,讓你領軍去剿滅海外華人,你敢去嗎?”

善耆怔了一怔,道:“這......”

慈禧又道:“載澤,青州知府正空着缺呢?你去做青州知府,正好和海外華人較量較量,好不好?”然後又一指載猗、載勳、載瀾等人,道:“還有你們,誰敢去山東,直管告訴我,我馬上就下旨。”

載澤等人不禁都低下了頭,不敢接慈禧的話。別看他們叫得兇,但心裡都很明白,現在朝廷那還有能力懲治海外華人呢?自己去對付海外華人,不是找死嗎?

慈禧又“哼”了一聲,道:“怎麼都不說話了,你們不是要嚴懲海外華人嗎?怎麼叫你們去山東、去抓海外華人卻都不回話了呢?”

見幾個人都低頭不說話了,榮祿也知道該自己打圍場了,讓兩邊都有臺階下,於是道:“文瑞冤不冤枉,太后難到不清楚嗎?但現在朝廷剛剛回京,百廢待興,豈能輕易再起兵戈,何況海外華人的勢頭正盛,朝廷纔不得不暫避鋒芒,此正是小不忍則亂大謀啊,只等朝廷休養幾年,準備充足之後再收拾海外華人也不遲啊,你們那裡懂得太后的明見呢?”

話說到這一步,善耆等人也知道不能再爭執下去了,其實榮祿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在這個時候,朝廷確實不能和海外華人翻臉,因此再要堅持,把太后惹惱了,恐怕沒有好結果。於是也只好告退。

第一一七章 秋收行動(六)第六八一章 結束戰爭(二)第三一三章 軍隊擴編計劃(一)第三六零章 大戰之前(七)第四四二章 遼陽之戰(四)第二六一章 根據地(三)第一四九章 上任(三)第五九八章 濟南衆態(七)第五九一章 濟南衆態(一)第三九八章 全面開戰(七)第三零六章 南線,北線(四)第四零一章 全面開戰(十)第十章 五年規劃(一)第五三六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七)第四八六章 清廷朝議(三)第三六一章 徳國特使(九)第三四五章 財政工作報告(二)第二零八章 奇襲威海衛(二)第六十四章 工業(一)第一六三章 慶賀大會第二三五章 作戰計劃(三)第二章 收關行動(二)第三七一章 德國的收穫(上)第三二三章 騎軍(七)第四六六章 武昌之行(七)第六十六章 工業(三)第十九章 接管濟南(十二)第十三章 接管濟南(六)第五四七章 土地改革(二)第一九四 訪問天津(六)第一二四章 秋收行動(十三)第八十五章 造艦競標(二)第一四四章 訪問(四)第二四四章 第一家族(三)第二三八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一)第五三一章 調查報告(下)第二一八章 清廷求和(一)第五十八章 上海新區(十一)第二四二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五)第三七三章 上海(一)第三五五章 大戰之前(二)第七十一章 金融(二)第三五六章 大戰之前(三)第五十五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六)第五四九章 接受談判(一)第三三八章 李鴻章來訪(十五)第四二六章 進攻北京(五)第一七八章 南下上海(八)第五五一章 接受談判(三)第一六七章 天津新區第六十二章 德國使團(二)第二九三章 漁人行動(五)第二一五章 外交之爭(上)第二七三章 陰島(四)第五三五章 土地政策(三)第四一七章 北京攻略(十三)第六六四章 臺灣海峽之戰(五)第一章 最終協商第二四三章 第一家族(二)第二二三章 青島戰役(七)第一八零章 軍事交流(二)第二七零章 根據地(十二)第五六五章 美國(八)第一四六章 北倉之戰(五)第二二二章 談判(四)第四一七章 北京攻略(十三)第一八六章 護僑行動(八)第六零七章 東北戰事再起(五)第三五一章 前往青島(四)第七十五章 來訪者(三)第二章 穿越到清末第一六六章 農業技術第四九六章 襲取海參崴(五)第六零七章 西安之行(七)第九十一章 安置營(七)第四一八章 遼河之戰(四)第五二零章 穆棱河之戰(十六)第七零二章 求和(九)第五八五章 青島密約(五)第三八二章 對馬海戰(八)第一一九章 農村調查(五)第一五七章 天津見聞(二)第五三零章 調查報告(上)第一六零章 農業部的運作(一)第四零七章 北京攻略(三)第七二一章 歸國(一)第四四八章 遼陽之戰(十)第五一二章 清廷招撫(九)第二零三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九)第二零八章 奇襲威海衛(二)第四九六章 襲取海參崴(五)第二三四章 訪日艦隊(五)第一八一章 軍事交流(三)第一二九章 德國艦隊第一二一章 秋收行動(十)第四零二章 全面開戰(十一)第二十八章 錦州告急(七)第八十四章 造艦競標(一)第四六八章 迎擊俄軍(五)第二九三章 開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