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三章,君當愛法,法當愛民,民可爲法而死!

bookmark

程知遠道:“人之初,性本惡,我的觀點與老師一樣。”

“不妥。”

範睢還沒有繼續和程知遠吹水,漆雕氏之儒中,那位聖人卻是呵呵笑着,看向了程知遠。

“程夫子,世上最年輕的‘子’,老朽漆雕暉,真是久仰夫子大名了。”

“如雷貫耳。”

程知遠向他還禮,漆雕暉道:“夫子方纔與應候言,人之初,性本惡,此言與商君,荀子相同,商君以爲,人之惡意,需要嚴刑峻法不斷打磨,方能壓制,卻不能消除,而荀子認爲,人之惡,需要不斷勸說,教化,如此當能把人之惡意消除到最小。”

“程夫子以爲商君之言妥帖,亦或是荀子之言妥帖?”

漆雕暉一番話,讓杜倉的目光警惕起來,法家三聖人中,有一位冷笑:“先言不妥,再讓程夫子抉擇他老師與商君之高下!”

“閣下禍水東引的手段,玩的真是爐火純青,程夫子乃荀子弟子,多年經受荀夫子教誨,自然認爲法家懲戒手段過於嚴厲,如此,我法家必然不服氣,倒是不和你爭鬥,反而我等兩家性惡派卻先鬥起來了?”

“漆雕氏祖上怕是養雞的吧!撒米鬥雞,這怕是祖傳的手藝了!”

漆雕暉聽着這位聖人呵斥,笑了兩聲:“卻是瞞不過法家人物啊,罷了罷了,這等小手段,倒也羞於使去。”

“只是我以爲,足下二家所言皆不妥當,人性是既善又爲惡的,嚴刑峻法不可斷,但不可全取,我聽聞告子曾言:無善無不善;仲尼曾語,性相近,習相遠。”

“所以,其實我只是想要指出荀子論點中的不足處,應該摒棄全數爲惡的觀念,不應當一棍子打死,人之中,亦有生來性善者。”

“上古帝王生時……”

漆雕暉引經據典,先誇了一通上古帝王,再說他們生來就有德行,看起來像是子思一派的“俗儒”的說辭,就知道誇誇其談,搞政治鬥爭扯虎皮拉大旗,但法家三位聖賢卻沒有一絲放鬆。

因爲這根本不像是漆雕氏之儒的作風。

範睢不免失笑:“列位!漆雕氏之儒,大隱於市,有守道之風,可什麼時候變得和子思一派一樣了!”

卻不料漆雕暉點頭道:“人本有兩面。”

“正如應候所言,漆雕氏之儒,是大隱於市的修行者,是尊天禮法的大成者,任俠尚廉,安貧樂道。不應該冒出和子思一派一樣的說辭,但應候啊,這又何嘗不是我這一派的兩面性呢?”

漆雕暉道:“荀子那般聰慧在對待禮的態度上卻也迂腐;孟子那般愚鈍小氣,卻在面對大危難時能捨生取義;子夏是萬法之宗,卻也曾經因爲哭喪母親與兒子而遭到曾參的怒嘲而不敢還以顏色。”

“如今日之秦國!”

這話一出,所有人都知道,正戲來了!

“秦之法,嚴刑峻,雖然強,但剛過易折,不宜久存!”

“還需——變!法!”

漆雕暉直視杜倉,老聖人冷笑起來:“你是爲自己而來,還是爲了在秦國有一立錐之地,亦或是……”

“爲了可笑的天下大義而來,爲了那山東六國,貌似無辜的……王侯百姓?”

杜倉猛是怒喝:“漆雕暉,你若是爲學派而來,老夫還高看你三分,若是來給人當說客,休怪老夫撕了你的臉面!”

漆雕暉:“杜倉,你錯了,我不是爲任何人而來,而是……爲秦國計較!”

但這話出來,不僅是法家,圍觀羣衆也多有低沉鬨笑之音。

魏冉不冷不熱道:“如果給說客分個等級,您無疑是最低劣的一等了。”

“秦國早已變法,若是再變,不是變法而是亂國!”

爲秦國計較?

這不是廢話,哪個說客不這麼說,老掉牙的開場白了。

漆雕暉卻是真的嘆氣:“秦國吃的太快了,需要緩一緩,消消胃口,凡事都有兩面性!不可以走去極端!”

“秦法之強,強在轉移內憂,得軍功者授以爵地,因爲天下廣袤,土地極多,但如果六國盡歿,如果有朝一日,天下定於秦法,功無可,地無可分,難道要不遠萬里前去更西方,徵天毒之地嗎?”

“勞師甚遠,弊大於利!”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忘戰必危,好戰必亡!”

“人心若散,則秦滅矣!”

漆雕暉嚴肅道:“非是廢棄秦法,而是要改良秦法!祖宗之法,莫非不可變嗎!”

杜倉哈哈大笑起來!

“漆雕暉!法,是用來制人的,王之下,你我皆同,強行公正!”

“而不是讓人肆意去篡改法律!法,有它的絕對性與公正性,並非時祖宗之法不可變,而是如今,不需要變!”

“法是一切根本!如勒住天地的繮繩!若是誰都能改法,今日你一筆,來日我一劃,法將不法,國將不國!”

“法制,法制!是依法之制度,更是要以法來制之!”

“你想要藉助秦國變法,來爲接下來的儒門八派之爭敲定結局,想法很好,但行事,或許有些愚蠢了!”

漆雕暉道:“法非人所制也?秦法也是商君所寫,既是人寫,自有考慮不周之事!二三百年前的人,怎麼能看到二三百年後的事?”

“時與世同,事與世移,日月將錯,星辰亦是百年一換!”

二人激烈爭辯,如火如荼,此時範睢見到秦王動了下眼睛,望向遠方而不看近在咫尺的二人。如是受意,便開口問程知遠。

“夫子以爲誰勝?”

衆人都看向程知遠。

程知遠卻是顧左右而言他道:“人之生,固小人也。”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所謂兩面,其實不存在的,人本就是隻有一種本性,稱之爲本能。”

漆雕暉與杜倉皆沒有言語,等待下文,只是本能二字,讓他們有了些遐想。

程知遠:“不可學、不可事而在天者謂之性。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僞。是性僞之分也。”

僞即爲,意即人類的作爲。性和情是天生的,人不可干涉,也不應該干涉。但人的後天選擇、思考、學習、行事,卻完全取決於人,應該由人自己承當,“天”也同樣不可以干預人事。

“人本不懂法,法從何來?天降也?商君之法,等級之法,強國之法,但在我看來,卻不算法制,充其量只能說,是‘以人馭法而制之’!”

“《商君書·算地》:夫治國者,能盡地力而致民死者,名與利交至。”

“治國者講愛民、利民等不過是手段,目的在於用民。”

杜倉冷着臉:“國君不爲用民,算什麼國君?”

程知遠制止了他。

“錯,用民不當爲國君所用,而是應當爲國所用。”

杜倉:“國君即是國!”

程知遠搖頭:“國君非國!法非君法,當爲國法!”

“不是你秦君遵法制,而是應當讓這個國,本身就該有這般法!法非君之法,實本爲民之法!”

“君當愛法,法當愛民,使民護法,可爲法而死戰,君持法而令民,民愛法而心甘情願爲國效死,君當爲民而頌之,而不當持法以爲驢鞭!”

“如此般,天地之間,便莫有可擋者!”

聲音振聾發聵,響徹天聽!

第八十章 夢·惡來耀武第四百零四章 無能劍者(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乂字劍!第五百一十三章 逃避不了的嬴異人第二百七十四章 當山神的第一天第一百六十二章 仙與鬼(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好戲開場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白壁黃泉(下)第四百二十八章 三魚宴上第七百一十三章 葉公好龍第四百零七章 道不喜我第五百七十六章 隨侯珠第四百九十一章 夢 · 虛假的“逍遙遊”!第六百零一章 程子的道理第一百三十八章 羞辱第六百五十章 天人之聲第四百九十三章 道火之謎第二百七十四章 當山神的第一天第三百八十八 霊山裡鬼神部衆第六百二十二章 聖人骨第三百八十四章 廬山震第一百五十七章 死於地獄之下(上)第六百六十五章 世間塵埃與螻蟻(上)第二百八十八章 夢 · 我母雞啊第一百八十四章 擇碑記(三)第一百九十四章 甘棠(上)第六百六十四章 古老的人兒第六百三十二章 四象天宮第五百三十章 借劍殺人涇陽君第三百二十九章 來自仲良氏的阻力第六百六十三章 天與地相去一萬五千裡(下)第五百零六章 魏王女第七百八十章 穆天子第二百七十八章 夢 · 望山巫第七百一十八章 天似蓋笠,地法覆盤第六百一十六章 君子不再(上)第六百二十五章 仲尼第二百八十三章 夢 · 山神不遠行第五百五十章 少年,讓我當你媽吧第二百九十七章 周世 · 天移第七百二十章 大道廢第二百四十三章 坐過站的感覺第五百章 帝力於我何有哉!第四百六十五章 太一太乙第一百六十章 霜女“鬿”(下)第四百一十四章 天子之使第七百七十章 天界(三)第三百四十二章 王興於師,修我戈矛第七百八十章 穆天子第四十章 山河鼓劍(下)第六十一章 蟲聲第三百二十二章 我全都要第二百零六章 劍心(六)第五百一十三章 逃避不了的嬴異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地游龍(上)第四百二十五章 項氏夜來第六百三十七章 誅聖!(上)第五百四十九章 伐天者將替天行惡第六百三十四章 先生與列國(趙)第八十二章 夢 · 妻爲妲己?第七十四章 說仁德之人第四百七十章 飛馬東來第二百二十四章 誰來捨生?第七百七十章 天界(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夢 · 南禺山山神第三百一十四章 半數天下皆白首第六百三十九章 天子劍第二百八十八章 夢 · 我母雞啊第三百四十四章 歧路亡羊第十章 人資如玉,各有本根第三百四十四章 歧路亡羊第八十二章 夢 · 妻爲妲己?第二百九十章 夢 ? 磨世第六百三十三章 諸侯劍第二境!第五百五十四章 萬法之法第六百零三章 儒門衆聖(下)第七百三十四章 無功之世第七百七十九章 關尹子第九章 七千年春秋第四百六十六章 共工折天第五百一十九章 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第四十五章 賠錢貨的高傲(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月退於蝕第六百八十六章 白龍馬,蹄朝西第三百六十九章 三寸劍光寒九州第五百三十三章 半壁江山與死第四百一十二章 聖人之軀第三百四十六章 天下甘十,雉兔同籠第四百七十四章 騙術之高(下)第八十七章 夢 · 徵三夷(一)第五百九十七章 最後的儒家第二百一十六章 禍事了(下)第二百七十二章 夢 · 南次三經(上)第四百四十八章 “小人”的作用第六百五十章 天人之聲第七百六十九章 天界(一)第十三章 高樓驚百尺第六十六章 你必須先攻擊帶有嘲諷的隨從第七百零四章 素王的簡第五百九十九章 飯和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