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傷仲永

月光如水,夜色朦朧,依稀可聞三兩蟬鳴,如詩如畫。而李澈卻絲毫不覺得美妙。

這個時代沒有電燈真是太難受了,雖然庭院內隔十餘步便有一座燈臺,手中也有一盞油燈,卻都只能照亮尺許空間,讓李澈感覺渾身不自在。

在兩千年後,白天黑夜都可顛倒。白日工作,夜晚修仙,那是現代人的標配。而在東漢,夜晚最好的選擇應該就是與周公論道了。

然而現在,爲了那個任性的小丫頭,他卻不得不摸着黑往後院去,李澈直感覺一陣牙癢癢,熊孩子就是欠收拾。

……

而此時的呂韻心情頗爲沮喪,以往在幷州的小天地內,她都是小霸王一樣的存在。

除了父親呂布,還有父親的同僚張遼張文遠等寥寥數人,其他人都不是她的對手,而她如今不過十四歲。因而生出狂傲之心,自視甚高,滿以爲自己能輕鬆建功立業,不弱於男子。

但近些日子裡先是被關羽兩招擊敗,受教兵法之道。然後在校場上被關羽點破心思,羞愧難當。今日感激於關羽之前的指點,放下架子決定保護劉備,卻又被“保護對象”輕鬆擊敗。

終究只是一個十四歲的小姑娘,幾番打擊之下自信心變得四分五裂,開始對自己產生了懷疑。所謂的徹夜修行也只是幌子,來到校場後她連燈都不點,摸黑縮在角落,悶頭髮呆。

李澈連番呼喊,她都沒有反應過來,直到眼前突現光明,才猛然驚覺,擡頭一看,正是李澈。

李澈神情古怪的看着呂韻,相處也有數日,他本以爲自己已經瞭解她了,畢竟看起來是那麼的好懂。天真、要強、認真、堅韌、小孩子脾氣……她也確實是小孩子。

他預想過來後院會看到什麼情形:幾盞油燈稍稍驅散黑暗,少女在月光下揮汗如雨的練武,表情堅韌無比。

亦或者是一臉憤怒的表情、羞怒的表情……唯獨沒有想過,會看到這樣一張複雜的表情:

茫然、落寞、呆愣,眼角還掛着淚痕。平日裡看起來堅韌而充滿朝氣的眼神也變得晦暗無光,李澈將油燈在她面前晃了晃,她卻渾然不覺,眼神直勾勾的盯着李澈。

“咳!”李澈輕咳一聲,然後左手手指曲起,指關節與少女的額頭重重觸碰,隨着“砰!”的一聲,李澈倒飛出去,油燈也掉在了地上。

呂韻終於回過神來,茫然的看看自己的右手,摸摸額頭,再看看地上的油燈。忽的嗤笑一聲,拎起油燈向着李澈走去。

“嘶!你下手可真狠啊。”李澈倒吸一口涼氣,還好方纔有所準備,敲的瞬間就後退,受力不大。

呂韻也有些不好意思,雖然方纔純屬下意識的自衛反擊,但身爲護衛卻打了上官,放哪都說不過去。想了想父親是怎麼向丁公請罪的,少女依樣畫葫蘆的單膝跪下,撇首抱拳請罪。

“得了得了,別請罪了,趕緊回去休息,少給我添點兒麻煩就行。”李澈看了看她白皙的額頭,已經變得有點微紅,感覺自己下手好像重了點,也就擺擺手,不再追究了。

卻聽見呂韻微微顫抖的聲音:“李侍郎,卑職是不是真的一點用都沒有。”

李澈撓撓頭,無語道:“玄德公是延熹四年出生,雲長比他小不了幾歲,而你方纔十四,有什麼可比的?”

“我在幷州之時少有對手,自以爲天下雖大,也沒多少人能勝過我。但來到雒陽後,方知天下之大。如今想來,之前在大將軍面前我竟然狂妄至斯,恐怕早就成了李侍郎眼中的笑柄了吧!”呂韻眼眶通紅,卻強忍着沒有淚水滲出,緊緊握着拳頭,神情憤然。

“怎麼會呢?”

李澈先是一愣,繼而輕笑一聲,也不顧地上灰塵,席地而坐道:“你如今方纔十四歲,卻已略通經傳,且武藝精湛,你若是笑柄,那天下九成九的人都是笑柄了。”

少女愕然,她也清楚自己的性格缺陷,本以爲在李澈眼中,自己已然非常不堪,卻不料得到這樣的回覆。

李澈倒是心下了然,畢竟是東漢,人均壽命短暫,十四歲的女孩子已經自然而然的自認爲是成年人了。但作爲後世穿越者看來,十四歲還不過是個孩子。

她的種種表現不過是個普通熊孩子罷了,比起後世的一些熊孩子,她可算是品德優良了,至少是清楚對與錯的。跟着呂布那樣一個爹,品德似乎還沒有太大缺陷,實屬難能可貴,還有糾正的機會。

想到這裡,李澈微微一笑道:“依澈之見,你這連番敗北未必是壞事,觀你如今狀況,澈略有所思,給你講個故事怎麼樣?”

呂韻眨眨眼睛,不知道這廝打什麼主意,但出於好奇,也坐了下來,想聽聽他能說些什麼。

“你也知道,澈是從南方逃難上來的,這是揚州的一個故事。話說揚州有個神童,姓方名仲永,此人天才了得,五歲便能做辭賦,且頗有可稱道之處,但十二三歲時再做辭賦,卻已大不如前,及至加冠,便泯然衆人矣。你可知爲何?”

李澈所講正是“傷仲永”之故事,其爲北宋王安石所做,東漢人不可能聽過,不過方仲永是金溪人,金溪恰好在如今的揚州。呂韻有些好奇,她感覺這方仲永和她很像,輕輕搖頭表示不知。

“方仲永五歲一鳴驚人,其父卻不請名師訓誡,而是帶其行走四方,以辭賦獲財。”李澈一斂笑容,嚴肅的道:“有位隱士王介甫嘆息‘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爲衆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

你如今才十四歲,該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既知不足,那就去向雲長他們請教。受之於天的天賦,還需受之於人啊。空自嘆息,只恐下一個故事講的就是你了。”

言罷,提起燈起身便走,行至校場口,本想嘆息一聲,卻聽見後面細若蚊吶的聲音:“多謝尊駕訓誡。”

李澈一愣,輕笑一聲道:“早些休息吧,一張一弛,方是文武之道,莫要心急了。”

第五百六十章 誘之以利(上)第一百六十九章 聯姻第一百二十六章 苦肉計第十七章 鴻德門前第十六章 整理收穫第五十二章 君子之行第二百四十六章 羣雄起(上)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息侯第一百七十九章 家族第二百九十七章 常山之戰(九)第二百七十四章 對錯(下)第三百八十五章 特別的人第三百三十七章 所謂賢名(下)第三百章 功利與道義第二百二十八章 終變(二)第四十九章 利害第一百七十章 奴與民第五百八十一章 和親(中)第一百八十章 送禮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謀第一百七十三章 怒火第三百九十二章 衝突第二百五十四章 人心之變第三百一十二章 謀劃(上)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上)第一百零八章 出京(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官第一百八十章 送禮第四百八十二章 暗流涌動(三)第五百六十八章 荒唐一夢(二)第七章 袁府第五百七十六章 崔琰第六十三章 賈詡第二百八十二章 清查土地第三百九十一章 怒火第四百五十四章 可惜第五百七十三章 王府夜談(下)第一百一十三章 人生三大鐵第一百七十三章 怒火第五百章 演(下)第九十四章 弓似霹靂弦驚第一百七十八章 豪族與朝廷第三百章 功利與道義第五百八十六章 中原僵持(四)第三百一十章 風水輪流轉(中)第二百四十四章 興兵爲國,安問袁盧第五十四章 仁恕之道第十九章 荀公達第三百二十九章 算計(上)第二百八十三章 用意第二十一章 呂韻第二百四十四章 興兵爲國,安問袁盧第一百四十八章 小平津第一百四十五章 財物(第四更,求首訂)第四百九十章 退匈奴(四)第七十五章 賞功第一百七十七章 冀州刺史第五百一十六章 論官(下)第一百八十章 送禮第四百四十三章 釋權第五百四十章 平定關中(五)第六十五章 忠義無雙十常侍第二百九十八章 常山之戰(終)第五百三十八章 平定關中(三)第二百九十一章 常山之戰(三)(四千字大章)第二百九十六章 常山之戰(八)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兆尹府(上)第二百九十六章 常山之戰(八)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變則亡第一百七十六章 漫天起價第四百零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五百三十五章 關中動亂(六)第四百八十八章 退匈奴(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雒陽終局(上)第三百五十四章 孫家雙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官第五百四十二章 平定關中(七)第三百零七章 任峻(中)第三十一章 議事第五十四章 仁恕之道第七十九章 傳道受業解惑第四百一十四章 太史慈(下)第五百六十四章 忽悠(下)第三百二十五章 賞罰(上)第六十二章 賊寇習性第二百五十九章 謀權(上)第二百一十二章 豪傑之論第一百五十四章 洞察人心第一百六十七章 襄國長第四百八十四章 暗流涌動(五)第五百一十章 皇權和士人第九十七章 比試(中)第四百章 公孫紀第五百章 演(下)第五十三章 刎頸之交第十四章 八及弟子第三十四章 兵法第一百九十二章 鄉賢與巨寇(上)第五百六十章 誘之以利(上)第五百七十四章 南宮爭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