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可惜

楓葉飄落,如赤焰一般點燃了方圓數裡之地,這極致的景色予人蕭瑟之感,又有一種如火在心的浮躁之感。

李澈伸手接住一片飄落的楓葉,輕笑道:“文禮兄,一別經年,別來無恙啊。”

對於邊讓,李澈的感覺還是挺複雜的。這位可以說是被他不經意間改變了命運,假如沒有何大將軍府上那一次爭執讓他警醒,邊讓這時候恐怕墳頭草都三尺高了。

畢竟這種又傲又嘴臭的士人,簡直是曹操絕佳的開刀對象。從性格上來說,曹孟德也是忍不了這種人的。

而除去這些毛病,邊讓本人確實有自傲的本錢,在辭賦之道上的水平可謂當世少有,文章極盡華美而又立意高遠,借古諷今鍼砭時弊的能力也勝過了九成的士人。

在爲官之道上,邊讓較之孔融也更有自知之明,並不嚮往官場,不喜歡權位,白衣傲王侯纔是他的追求。

對於這種人,李澈的忍耐度一向很高,有本事的人都有脾氣,只要不跨界插嘴,傲氣些也不是什麼大毛病。

只是如今再見李澈,邊讓渾身傲氣卻是盡斂,以一種不卑不亢的態度相談,對於他的脾氣來說也算是難能可貴了。

“有勞將軍掛念,雖不比將軍青雲直上,俸萬石,爵一縣,但也算頗有滋味。”

“故人過的暢快,本侯也是心下甚慰啊,來來來,飲酒飲酒。”李澈似乎把邊讓的話當真了,舉杯邀飲。

這是在琅琊王的園林之中,李澈遣退了所有人,僅己一人接待邊讓,以示對故人放心。

邊讓見李澈這般作態,不禁有些慌了,連忙道:“雖有滋味,但奈何有惡客臨門,以致難以安穩啊。”

“惡客?”李澈一臉驚色的問道:“曹兗州世之大才,魏王亦視之如兄,可謂當世俊傑,在他治下還有惡客敢打攪文禮兄?”

邊讓索性也不繞圈子了,直言道:“這惡客非是旁人,正是後將軍領兗州牧,東安鄉侯曹操!”

李澈微微蹙眉,放下酒壺肅然道:“邊兄,這話可不能亂說。曹兗州乃故太尉曹巨高公之子,故太尉橋公祖公摯友,受命牧守兗州,安定一方百姓,豈能以惡客相稱?”

“衛將軍有所不知啊,這曹孟德本性殘忍暴戾,苛待州郡百姓,且野心勃勃,圖謀不軌!就說這徐州,陶牧伯素來與世無爭,受命牧守一方,堪稱是兢兢業業,他卻妄定罪名,擅動刀兵,未得天子詔書便試圖攻滅一州牧守,可謂無君無父之舉!

再說他所定罪名,着實荒唐可笑,若臧霸、昌豨等人當真是十惡不赦之輩,如今收編這二人的曹孟德又算什麼?

兗州百姓不願助桀爲虐,自舉義旗,待迎王師,卻不料此賊不甘失敗,竟引軍攻伐,所過之處屠家滅族亦是等閒!在下爲兗州之人,實不願看到鄉梓遭此賊凌虐!若臨沂之慘劇再現於兗州,我等當真是無顏去地下見列祖列宗!

衛將軍麾下兵精將廣,智謀之士不計其數,此前以義襄助徐州,敗退曹賊,可謂海內景仰。愚以爲將軍當興義兵,伐無道,弔民伐罪,以全兗州生靈。功成之日,兗州萬民必感將軍盛德,願致書朝廷與魏王,爲將軍請功!”

邊讓說的興起,甚至站起身來踱步,揮袖之時當真有如春秋戰國時縱橫家揮斥方遒的模樣。

然而待到他說完,李澈卻只是露出了一抹玩味的神情,悠悠道:“文禮兄當真是好口才,難怪能寫得出好文章啊。”

“將軍認爲在下說的不對?”

李澈嘆了口氣,攤手道:“文禮兄,聽吾一句勸,這事別摻和了,你就留在徐州吧,吾會向魏王舉薦你。”

“將軍!”邊讓忍不住怒道:“曹賊嗜殺成性,視生民爲蟻蟲,兗州百姓日日擔驚受怕,唯恐重演徐州之禍。吾爲兗州之民,焉能棄鄉梓於不顧?懇請將軍秉仁善之心,救兗州百萬黎民於水火。魏王既有天下之心,亦當有天下之仁!”

“曹孟德嗜殺成性,視生民爲蟻蟲……這話,是陳公臺告訴你的吧?”

邊讓反問道:“難道不是?曹賊屠臨沂百姓,於兗州境內屠家滅族,殺的人頭滾滾,縱是古之桀紂亦難與之相比!爲一方牧守,代天子牧萬民,當有仁厚之心,愛民如子。可曹賊種種行爲,全無半點愛民之德!”

“曹孟德殘暴、好殺,這都沒錯,但是若說他會在兗州殺的人頭滾滾……那不是在質疑他的品德,而是在懷疑他的才能。”李澈站起身來,負手而立,嘆道:

“他不修仁厚之德,殘忍暴虐,這都沒什麼大錯。但是……你不該質疑他的才能和遠見,在徐州殺戮,是爲了震懾反抗者,是征服者的做法。而在兗州,他還是兗州牧,如今是在平叛,若再屠戮平民,豈不是自折臂膀,自去大義?

陳公臺危言聳聽,卻是病急亂投醫了……不,他或許是想借此暗示,暗示本侯可以以此爲大義來討伐曹孟德。”

邊讓反駁道:“可曹孟德在兗州屠家滅族,難道不是事實?”

“他所屠之人,不都是帶頭起兵造反之輩?在兗州,何曾屠殺無辜百姓?”

邊讓還是不敢置信的道:“公臺先生豈會騙吾?吾已經與他說明了利害,此番乃是帶着臣服之意而來。”

“文禮兄,你比起當年進步了許多,能看懂很多東西,但比起陳公臺,你還是嫩了些啊。”李澈嘆息着搖搖頭,解釋道:“他若真想臣服,你此時應該是去鄴城,而不是來我這兒。恰恰是他始終放不下自己的高傲,纔想以你爲憑,抱萬一的希望求我出兵。

你也無需有太多的壓力,陳公臺對此本就沒有抱多大的期望,這只是死到臨頭的最後一試罷了。他還是看的清楚。”

“所以說……公臺先生沒想過臣服?”邊讓有些昏頭,本以爲陳宮過於天真,還在糾結於心服和口服的區別,卻不料竟是被陳宮演了一通,這位兗州如今的主事人根本沒想過低頭,派他來也只是想試着空手套白狼,成與不成都不在乎。

“嗯,如果所料不差的話,他的死期大約也就這幾天了,被裹挾的可憐人啊。”李澈端起酒杯遙遙一舉,悠悠道:“實在太過可惜了,惟願將來不再重演。”

第九十二章 決鬥第六十二章 賊寇習性第三百五十四章 孫家雙子第一百三十四章 權柄第五百五十二章 病亡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文臺第二百四十六章 羣雄起(上)第四百六十七章 攻敵必救(下)第四十一章 旁門左道第一百四十九章 驚變(上)第二百五十五章 相人第三百四十九章 儒宗(上)第二百八十五章 甄府(上)第四百九十一章 退匈奴(五)第四百七十一章 辛毗第五百八十一章 和親(中)第三百六十六章 僵持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巫祝第八十一章 權術第五百六十四章 忽悠(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爭辯第十五章 英雄第四百二十九章 少年天子(三)第五十八章 赴宴第二百八十五章 甄府(上)第五百七十二章 王府夜談(中)第五百五十章 韓遂之敗(下)第四百二十三章 宴席(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河朔巨寇第四百六十四章 攻營與守營(下)第二十二章 蹇碩伏誅第五十九章 從賊第四百五十一章 改變(下)第五百三十二章 關中動亂(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速斷第四百五十四章 可惜第九十七章 比試(中)第四百九十三章 退匈奴(七)第三百九十九章 諜中諜第一百九十三章 鄉賢與巨寇(下)第三百六十九章 雜談第六十二章 賊寇習性第八十九章 外放第一百六十八章 亂象(元旦快樂)第五百二十五章 衛覬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化第三十八章 兵要第五百五十章 韓遂之敗(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楊鳳(下)第三十九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四百五十六章 師出有名第五十五章 泄密第七十四章 罰罪第一百四十五章 財物(第四更,求首訂)第一百四十六章 斷其一臂第一百九十七章 易陽縣(上)第一章 初見第三百八十一章 幽州牧劉表(上)第五百五十五章 西域(下)第三百七十四章 各方反應(下)第二百零二章 火併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謀第七十五章 賞功第五百一十八章 名利第二十九章 敲打第一百零一章 忠義立身呂奉先第一百九十七章 易陽縣(上)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下)(三千字)第四百八十九章 退匈奴(三)第三百九十七章 內應(上)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心話第三百三十六章 所謂賢名(上)第一百四十九章 驚變(上)第四百零七章 說服(中)第三百六十二章 試探(下)第四百一十七章 未來第二百八十三章 用意第三百三十三章 青州亂起第五百七十九章 三使(下)第二十三章 君明何須慮王莽(起名無能了)第二百七十三章 對錯(上)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謀第五百六十一章 誘之以利(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雒陽終局(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議罪(下)第三百九十二章 衝突第三百四十三章 渤海之戰(下)第三百六十二章 試探(下)第四百八十章 暗流涌動(一)第二百三十四章 終變(完)第四百七十三章 議罰?議賞?第二百六十二章 世事之妙第四百二十八章 少年天子(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官第一百八十一章 許女第一百六十三章 戰端(中)第十六章 整理收穫第二百一十二章 豪傑之論第五十章 雙雄會第二百五十三章 酸棗會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