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平定關中(一)

關中動亂的消息很快擴散開來,自雒陽而來的使者也因爲這一消息而駐足於弘農,出使者姓鍾名繇,字元常,正是雒陽朝廷所任命的京兆尹。

原本他應該隨大軍一起行動,但鍾繇卻認爲關中事急,若隨大軍則容易被阻在關外,耽誤了最佳時機,故而朝廷隱瞞了拜他爲京兆尹的消息,以他爲使者,先往關中探查情況。

饒是鍾繇已經頗爲急迫的往關中趕,終究還是慢了一步。而知道長安獻城的消息後,鍾繇搖頭道:“看來有人與衛將軍想到一塊兒去了,不出意外,這是一個針對馬騰和韓遂的殺局。”

太史慈作爲副使,同時也是鍾繇護衛一同前往關中,聞言頓時一怔:“府君的意思是……長安城是詐降?”

鍾繇拿起另一張絹帛,看了看,若有所思的點頭道:“結合這個來看,當有八九成的可能。漢陽太守呂布與韓遂麾下的樑興、楊秋等人因爲長安城發生了衝突,呂布當場刺死了楊秋,此事恐怕無法善了。若是馬騰一意庇護呂布,韓遂想必也不會善罷甘休。”

“漢陽太守呂布?”太史慈愣了下,詫異道:“五原人呂布呂奉先?”

鍾繇頷首道:“不錯,正是你家將軍的妻父,如今看來,衛將軍謀劃良多,倒成了無用之功。長安城內有能人已經把一切安排的妥妥帖帖,比他預想的結果還要好,若他知道了此事,恐怕要好好感謝那人。”

“那麼我們只需要在此等候關中自亂即可?”

鍾繇搖頭道:“沒這麼簡單。謀略並不能從根本上扭轉三輔的頹勢,若沒有我們插手,縱然馬騰韓遂火併,三輔也難做漁翁。這樣看來,長安城內的那人應該是把魏王或者袁本初也算計進來了。”

“是蓋京兆尹所爲?”

“不對,觀蓋元固往日所爲,堂皇大氣,以勢凌人,算計人心非他所長,也非他所喜。當是另有高人,若能覓得此人,大王想必也會大喜。

當務之急,是要進一步探查清楚三輔的情況。子義,還要勞煩你明日去函谷關前叩關,若他們真的把大王算了進來,函谷關處必有安排。”

太史慈凜然回道:“謹遵府君安排!”

……

通往關中的秦函谷關名義上還在京兆尹手裡,然而由於三輔官軍的勢微,駐紮於此的守將開始慢慢倒向了涼州叛軍,與馬騰和韓遂曖昧不清,但又沒有徹底舉起反旗。

如今關中劇變,函谷關的戒備也愈發森嚴,一般人根本不被允許通過。

當太史慈亮明身份,聲稱是來加封馬騰韓遂之時,函谷關上下都騷動了起來。這事情他們沒法做主,在這緊要關頭把雒陽的人放進去,難免會有所變故。但若是不放,礙了兩位將軍加官進爵,他們也吃罪不起。

函谷關守將也只能出來請罪,好言安撫,言稱須得先向京兆尹稟報,再放人通行。

幾番爭論後,太史慈勃然大怒:“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此乃大漢,非是戰國!函谷關是大漢的關隘,焉能阻擋朝廷使者?汝等居心叵測,難不成欲陷京兆尹於不義?”

“將軍有所不知啊。”函谷關守將苦笑道:“關中動亂,烽煙四起,非是安穩之地。函谷關守軍不可輕動,但若無人陪同,一旦貴人有所損傷,卑職十個腦袋也難以謝罪。

唯有長安方面派人來護送,有了萬全的準備,卑職纔敢讓貴人入關,得罪之處,還望將軍見諒。”

若從道理上來講,這名守將的話確實說的過去。一般的使臣也不會強硬要求一定要過去,終究還是惜命的。

可這支使團的目的本就不怎麼正常,當人羣中的鐘繇給太史慈打了個眼色後,太史慈拔出背上的短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刺死了守將。

鮮血飛濺,那守將瞪大了眼睛,彷彿不敢相信太史慈敢這般兇狠。

擲戟於地,拔劍斬下首級,太史慈提着守將的頭大聲道:“此人阻撓朝廷使臣,無視天子,大不敬,當誅!吾乃衛將軍麾下校尉,東萊太史慈是也!奉將令接管此關,衛將軍大軍不日便至,降者免死!”

使團中的精銳士卒也紛紛拔出兵器,結陣以待,驟然的變故驚住了函谷關的士兵,當他們反應過來後很快便亂成了一團。

有人要爲守將報仇,有人卻高呼謹遵朝廷的命令,一時間,竟然先自相殘殺了起來。

掃了一眼,確認頑抗者爲少數,鍾繇下令道:“把頑抗之人盡數誅除!”

太史慈帶着五十名精銳士卒如同猛虎下山一般衝進亂軍,很快便肅清了反抗的兩百多人。

帶頭投誠的軍官吩咐屬下打掃戰場,控制關隘,隨即對着太史慈單膝跪地道:“卑職奉士孫都尉之命,在此候王師久矣。”

太史慈指向鍾繇,肅然道:“天子知蓋府君病危,無力主政,此乃天子所拜京兆尹,潁川鍾府君,是天子欽使。”

那軍官二話不說,轉頭便拜:“卑職拜見鍾府君!”

“免禮。”鍾繇微微頷首,問道:“你所言士孫都尉,可是鷹鷂都尉,扶風人士孫君榮?”

“正是!”

“看來士孫都尉已經預料到會有王師前來?”

“這……”軍官猶豫道:“士孫都尉並未說明具體時間,只說關中動亂,關東必然不會坐視不管,王師遲早會來。讓卑職與這小人暫且虛與委蛇,靜候王師。”

“此人投靠了涼州軍?”

鍾繇聞言撫掌大笑道:“所謂英雄所見略同,當真不外如是。既然有高人珠玉在前,鍾某也不好獻醜,便做些小事,聊勝於無吧。你遣人分別告知馬騰與韓遂,朝廷命馬騰都督涼州軍事,總領涼州軍政要務,涼州大小官吏將校均受其節制。

再以韓遂爲代京兆尹,在蓋府君病重時主持三輔事務。接下來,就是看戲的時候了。”

第二百六十四章 背叛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賞(下)第五章 黨人第五百六十九章 荒唐一夢第二百九十四章 常山之戰(六)(四千字大章)第二百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下)第四十五章 傷仲永第二百八十一章 辦學(下)第六十二章 賊寇習性第四百七十六章 陪都(上)第二百六十一章 去向第三百六十一 試探(上)第二百八十二章 清查土地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化第一百三十九章 失道寡助第四百一十四章 太史慈(下)第四百八十七章 退匈奴(一)第五百四十四章 平定關中(九)第九十三章 羣英薈萃第一百四十八章 小平津第四百四十一章 降第八十章 宗室第一百六十三章 戰端(中)第二百六十六章 遊說(上)第四百零六章 說服(上)第五百一十六章 論官(下)第二百六十七章 遊說(中)第五百六十九章 荒唐一夢第十一章 松柏青山第二百四十六章 羣雄起(上)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息侯第二百八十七章 甄府(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宮變(中)第一百零四章 尋劍第五百四十二章 平定關中(七)第八十九章 外放第四百二十五章 解鬥第七十一章 公卿第三百七十六章 歷陽之戰(中)第一百六十四章 戰端(下)第三百一十六章 虎牢關(下)第四百九十二章 退匈奴(六)第二百二十四章 兄弟(上)第三百九十五章 臨戰決議(上)第一百零六章 冀州刺史第三百五十七章 蔡邕(上)第五百八十六章 中原僵持(四)第六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方反應(上)第三百二十五章 賞罰(上)第一百七十章 奴與民第二百三十章 終局(四)第三十四章 兵法第四百一十六章 血書第四百四十五章 開陽之戰(上)第三百七十六章 歷陽之戰(中)第四百七十章 夏侯淵第一百五十九章 動亂(上)第五百四十章 平定關中(五)第三十章 三荀第四百零六章 說服(上)第三百七十五章 歷陽之戰(上)第一百零一章 忠義立身呂奉先第一百零八章 出京(上)第一百三十章 誅殺不當辜第四百三十一章 託付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文臺第一百九十六章 征戰第四百四十七章 叛(上)第四百零二章 關靖第四十六章 進諫第五百四十二章 平定關中(七)第三百八十五章 特別的人第九十四章 弓似霹靂弦驚第三十八章 兵要第一百九十章 知政失者在草野第二百三十九章 廢立(五)第五十五章 泄密第二百六十六章 遊說(上)第五百四十三章 平定關中(八)第三百九十章 勸學(下)第三百八十九章 勸學(上)第二百零二章 火併第三百六十六章 僵持第五十二章 君子之行第五百零四章 議功善後(下)第四百二十三章 宴席(下)第三十五章 離經叛道第四十五章 傷仲永第一百八十一章 許女第五十八章 赴宴第五百六十一章 誘之以利(下)第四百六十八章 肉湯與細作(上)第五百一十七章 談心第二百七十章 入主冀州(下)第二百八十三章 用意第二百八十五章 甄府(上)第四百九十八章 來使(下)第三十七章 亂世(二合一4000字)第五百五十一章 梟雄心性與梟雄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