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尉劉虞,宗室扛鼎重臣,海內聞名的名臣,其名望昭著,德行受天下景仰,連靈帝都不好意思問他要錢。
若是他進京輔政,必然會在朝堂上再立一極,即便是太傅袁隗,也無法忽視劉虞的影響力。
“陛下怎麼會想到召回太尉?如今幽州初定,太尉若是回京,恐怕幽州亂象又起。”劉備有些疑惑。
“士人之中必須要有能與袁太傅抗衡的人。朕本是屬意臨晉侯,可惜臨晉侯資歷淺了些,未必能抗衡袁太傅。放眼天下,地位能與太傅相抗衡的也只有太尉了,朕欲拜太尉爲大司馬,以大司馬爲上公,如此使袁太傅再不能於朝堂一言九鼎!”
劉辯越說越興奮,終究年少,念及能打破袁隗的地位,他有些按捺不住激動的情緒。
李澈思量了一會兒,發現劉辯說的還挺有道理。
臨晉侯指的是太中大夫楊彪,其家族弘農楊氏乃是“三世三公”的名門,僅次於袁氏。而按照本來的歷史軌跡,這位臨晉侯在今年會被董卓提拔爲三公,楊氏也能達成“四世三公”的成就。
但即便是成爲三公,楊彪比起袁隗這官場老臣,也是有不小的差距。
如今的大漢除了大將軍何進外,能抗衡袁隗的也只有寥寥數人,而宗室重臣中也只有劉虞一人勉強可行。
太尉乃三公之首,比起上公太傅仍有所不足,但若是劉辯真的拜劉虞爲大司馬,同爲上公的劉虞,加上宗室身份和縣侯爵位,也足以與袁隗過過招了。
看來今日朝堂的情況確實讓這位少年天子怒氣勃發,袁隗一言九鼎的樣子,衆臣爲袁紹而保下董卓的樣子,都讓劉辯深深厭惡,迫切的希望有人能打破袁隗的專斷。
“陛下,拜太尉爲上公,是需要經過朝議的,臣恐公卿們不會同意太尉回京。”劉備緩緩開口,試圖打破劉辯的妄想。
劉虞這等巨擘回京,影響非常之大,莫說袁隗,便是何進與何苗,恐怕也不會願意讓劉虞回來給自己添麻煩。以如今天子的權力,強行任命劉虞爲大司馬,恐怕是通不過的。
“若是交換呢?由劉景升出任幽州刺史如何?”劉辯的眼神微微閃爍,微微有些得意。
二人對視一眼,均是苦笑,看來劉辯早已打好了腹稿,試圖以劉表出任幽州刺史,換來何進對於劉虞入京爲大司馬的妥協。
李澈更是有些按捺不住吐槽之魂,單騎入荊襄的劉景升,這是要單騎走幽燕?幽州的宗賊巨室們怕是要遭殃了。
“陛下,僅有大將軍支持是不夠的,車騎將軍、袁太傅、劉司空和丁司徒,他們四人若是反對,大將軍也擋不住。”李澈苦笑道。
其實劉弘和丁宮兩個泥塑木雕問題倒是不大,東漢的三公跟虛職差不多。
但是何苗和袁隗不一樣,他們是有實權的開府將軍和輔政大臣,兩人若是一起反對,任命就很難通過。
“丁司徒爲太尉,劉司空進司徒,臨晉侯進司空,如何?”
“嘶!”李澈驚訝的看向劉辯,三公亦有高下,基本順序便是太尉、司徒、司空,劉辯這樣一搞,丁宮、劉弘很可能就同意了,反正劉虞進京要對付的也不是他們。
再加上楊氏發力,何進首肯,似乎真的可行?
劉辯見狀,面色愈發得意了。
劉備卻隱隱有些面色不虞,李澈連忙插話道:“陛下此謀可曾說與太后?”
“母后認爲此事可行,她也希望太尉能回京主持大局。父皇還在時就常稱讚太尉,言昭烈侯之後,宗室惟太尉可堪大任,亦可信重。”
劉辯連靈帝的話都搬出來了,看來是已經下定了決心,李澈不由得一陣無語。這就像後世網絡上許多發帖子詢問的人,事實上早已經有了立場,只是來尋找支持的。
你若是加以反對,必然會招致不滿。網絡上的不滿倒沒什麼,最多隔空對罵。要是讓劉辯對自己二人不滿,那就糟糕了。
昭烈侯,即宗室名臣,逯鄉侯劉寬,被海內之人呼爲“長者”,也與臨晉侯楊賜等人一起教授過幼年的漢靈帝。其已於中平二年去世,被追贈車騎將軍、特進,諡號昭烈。
靈帝將劉虞與劉寬相提並論,也確實是頗爲看重劉虞了。
“陛下既已下定決心,臣以爲此事可行。”李澈連忙迴應,以免劉備開口暴露了態度。
李澈知道,劉備不喜的是劉辯年紀輕輕就精於玩弄權術,將朝廷名爵隨意作爲籌碼,這是一個很不好的開始。靈帝便是視名爵爲私產,纔會大肆賣官鬻爵。
而劉虞進京說起來不是什麼壞事,能更好的平衡京城各方勢力,也能加強皇權的力量。
說起來,劉表和劉虞完全是兩種風格啊,劉虞溫而寬厚,劉表卻是頗爲手辣。若是劉虞進京,劉表走幽燕,宅在右北平的公孫瓚可就未必好過了。
劉虞不擅兵事,爲人亦過於寬厚,所以纔會在原本的歷史上被公孫瓚幹掉;而劉表乃是梟雄之姿,這兩人碰到一起,想來也無法和睦相處,就是不知道誰更勝一籌了。
見李澈贊同自己所言,劉辯非常滿意,笑道:“既然如此,那朕明日便與大將軍等人好好談談。兩位愛卿果然是國之賢良,依朕觀之,劉卿的未來,未必會差於太尉啊。李卿也可與臨晉侯少時相提並論了。”
“陛下過譽了,臣等必以太尉與臨晉侯爲楷模,躬行不怠。”
李澈對劉辯許下的大餅毫無感覺,如今劉辯的核心班底就只有己方兩人,他當然可以各種許諾了。
“那朕便拭目以待了,今日便先到這裡吧,從明日開始,李卿便於華光殿侍講,朕很期待啊。”
“必不負陛下所望。”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線←★←★←★←★←★←
太后以澈精明強幹、才高德馨,令澈侍講天子於華光殿。
——《季漢書·列傳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