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獻鹿止謠傳 溫言寬太后

bookmark

左氏服夫孝在身,只略施粉黛,抱着令狐樂坐在榻上。

莘邇進殿,伏拜行禮。

左氏說道:“將軍請起。”

主榻的下邊提前放好的有坐榻,左氏請他入座。

莘邇辭不就坐,取出一卷文書,經內宦呈遞給了左氏。

他躬身說道:“這便是臣前次說的那本小書。大王如果覺得還行,臣抽暇再寫一點。”

身爲顧命大臣,得有個顧命的樣子。以前,莘邇總是給令狐樂送些玩具、美食之類當成禮物,近日他抽時間,親筆編寫了一本近似孩童讀物的故事書,上次與左氏見時,提了一句,左氏叫他下次進宮時帶來。這回入宮,莘邇就將之攜來了。

書中共寫了十個故事,皆是莘邇後世看過的。

有《小馬過河》之類蘊含深意的寓言,有《傷仲永》這樣“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神童故事,諸如此類。當然,在他的筆下,這些寓言、故事的背景都不是原來的了,被他託爲上古。

左氏展書觀瞧。

頭一個故事是駱賓王七歲寫詩,寫出了“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第二個故事是“司馬光破缸”。莘邇用詞簡單,經羊髦等的潤色,情節生動。左氏竟被吸引得連看了兩篇。

她問道:“駱賓王、司馬光何許人也?將軍言他倆是周時人,我怎麼沒有聽說過?‘鵝鵝鵝’之詩,頗是有趣,天然妙味,但沒有古樸的風質,如近人詩篇,不似三代之作啊。”

莘邇說道:“這都是臣小時聽家裡人講的,到底是否周時故事,究竟出自何籍,臣也不知。”

左氏頷首說道:“將軍門爲名族,家中果然博學。”

莘家在寓士中來說,也算不得一等,哪裡敢稱“名族”了?莘邇謙遜不已。

左氏把書給了令狐樂。

щшш● тт kдn● ¢O

令狐樂雖然年幼,生長王室,如今已識不少字了,他正是喜歡各類有趣故事的年紀,迫不及待地打開細看,馬上就沉浸到了其中。

趁他不搗亂的空兒,左氏說起了召莘邇今天來見的起因。

她說道:“昨天中尉上書,書中言道於下王都,有個謠言盛行,市井百姓風傳,先王薨時,大呼‘白鹿’數聲。將軍可曾聞此麼?”

莘邇也聽聞了。

沒有不透風的牆。

儘管宮禁森嚴,但歷代以來,宮闈中的秘事卻是從來不缺泄露於外的。

細究如今王都之中流傳的這道謠言,莘邇度之,應是令狐奉念念不忘那頭白鹿,三番五次命令陳蓀務必將其找到的事情,被時在寢殿伺候的的內宦或宮女告訴給了交好的衛士,又被衛士給傳出了宮去;結果到了民間,人相傳訛,不知怎的,就變成令狐奉死前大呼“白鹿”了。

初聞到此條謠言那會兒,要非令狐奉死時,自己在當場,莘邇說不得,都要相信了。

令狐奉自詡天命,對白鹿之失,並因此致傷而耿耿於懷,在快死前,對之仍然難以忘記,連聲大呼,實在情理之中。很符合他的性格。

莘邇答道:“此道謠言,臣曾聞之。”

左氏微蹙柳眉,說道:“中尉書中建言,請求嚴懲傳佈此流言者。將軍以爲何如?”

“爲何要嚴懲?”

“中尉以爲,鹿者,祿也,民間流傳此謠,是有存心不良的人在暗地裡生事,意在喻指先王失爵祿,恐將會不利於國家,動搖民心。”

莘邇問道:“中尉建議怎麼嚴懲?”

“敢有傳謠者,悉數拿下;追究幕後主使,按‘妖言’治罪。”

莘邇敏銳地察覺到了麴爽這兩條“嚴懲建議”的重點,顯然是後者,他心道:“‘追究幕後主使’?麴爽的此話何意?他這是想幹什麼?想要藉此勾連出一場大案麼?他要‘追究’誰?”

“妖言”是一種罪名,與“誹謗”、“非所宜言”、“左道”併爲統治者控制言論、鉗制思想的律法明規。嚴重的,罪至處死。這幾條罪名有個共同點,那就是內涵寬乏,沒有規範清晰的法律定義,定罪也不好操作,議獄者可以任意輕重。換言之,議獄者說什麼,就是什麼。

莘邇緊皺眉頭,想道:“麴爽說散佈流言者是在暗地裡生事,我看他纔是想生事的那個吧?”嚴重懷疑麴爽提出此議的動機。

左氏耐心地等待莘邇思考。

莘邇說道:“臣以爲,中尉的建議似乎不妥。”

“喔?”

“曾母逾牆、三人成虎,流言者,都是以訛傳訛。面對流言,臣以爲,強行禁止,是不行的。越禁,民間也許反而會傳得越烈。且又,先王才薨,今主年幼,當此之時,朝野已然波動,臣竊以爲,更不能因爲一條謠言而就大加捕人,治以重獄,這樣做,只會適得其反!

“宜鎮之以靜。

“周厲王禁謗,國人‘道路以目’,終遂暴動之事,前車之鑑!‘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古哲人智士之教,不可忘也。”

左氏大大地以爲然,連連點頭,說道:“將軍說得很對!那將軍認爲,此事該如何處理?我怎麼回覆中尉纔好?”

“與其堵,不如疏。”

左氏身子前傾,一雙美目看着莘邇,求教似的說道:“將軍必有高策,如何疏?請將軍教我。”

莘邇答道:“臣陋見,王太后可命人尋一白鹿,獻於朝廷。如此,民間謠傳先王失鹿,而今主得鹿,謠言不就自息了麼?”

左氏大喜,說道:“將軍此誠妙計!”愛憐地拍了拍懷中正在看書的令狐樂,柔聲說道,“將軍給你解決了個大麻煩,你還不快點謝謝將軍?”

令狐樂壓根不知他們在說什麼,擡起頭,順從他的母親,說道:“阿瓜,謝謝你!”

莘邇忙下拜不迭,說道:“鞠躬盡瘁,臣之本分,非無此不能報先王之厚恩。大王,君也,臣怎敢受大王之謝?誠惶誠恐。”

左氏請他起身,想了下,說道:“獻白鹿於朝的事得謹密,就有勞將軍去辦吧,可好?”

“臣領命。”莘邇起身來,遲疑了下,說道,“王太后,臣有一事請稟。”

“什麼事?”

莘邇不說。

左氏明白其意,吩咐內宦退下,爲防別人瞎說,也沒叫他們走遠,令都留在殿門外。這樣,內宦可以看到殿中,但聽不到殿中的對話。

莘邇乃說道:“方今我隴地四面皆敵,非強兵富民無以自立,然隴土產出貧乏,好在西域諸國通往內地的商道必經我隴,西域的胡商往來頻繁,抽取其稅,因才得以稍補財政之不足。

“近因柔然侵迫商道,亦因我國的雄師久未再至西域,西域諸國裡邊,於下小有不臣者。臣意出兵討之,宣我定西之威,使彼等重爲我定西藩屬,以確保商道無礙,財稅無缺。”

左氏吃驚地說道:“將軍要離開王都麼?”

“這只是臣的愚意,可不可以,還得請王太后定奪。”

“不行!”

左氏回答的這麼痛快,莘邇並不驚訝,他知道左氏的所憂,說道:“王太后不許臣出討西域,可是因爲擔憂朝局麼?”

“將軍如是離了王都,朝政諸事可該怎麼辦?”

“王太后無須憂心,請聽臣細講。”

左氏緊緊盯住莘邇,輕啓紅脣,說道:“將軍請說。”

“首先,臣不是現在就出討西域,最早大概也得到明年夏時了。

“其次,即便臣離了王都,朝政方面,王太后也不必多慮。郎中令陳公、大農孫公,都是先王的信任股肱;別駕宋公、治中氾公,皆爲朝之能臣。假有疑難,王太后大可詢問他們。

“最後,中領軍曹斐與臣同爲先王的潛邸舊臣,臣與曹斐相識多年,深知此人忠心可靠;中尉麴爽,先王之舅家子也,也算是國家外戚,且其部下的王國三軍之中,上軍將軍令狐曲是王室小宗,亦可信用。”

莘邇說完打算出兵的時和他對朝中當前政治、軍事局面的判斷,末了總結說道,“以此三條,尤其後兩條打底,臣便是短期不在王都,朝局也定然不會有事,是以臣說,王太后無須憂慮。”

左氏眼睛不眨的,認真聽了莘邇分析。

她只是沒有理政的經驗,人是很聰明的,從莘邇的話中聽出了莘邇沒明說出的潛在意思。

“先王的信任股肱”,這是在說陳蓀、孫衍兩個人,不是閥族一派的,有他倆在,就不用擔心王權會被架空,也不用擔心宋家、宋氏會有異動。

“曹斐忠心可靠”云云,是在說王都的禁軍裡頭,曹斐、令狐曲,包括麴爽在內,至少目前來看,都是擁護令狐樂的,只要他倆沒問題,王都的軍事安全就有充足的保障。

左氏儘管聽懂了,但一想到莘邇要遠離王都,心裡就空落落的,有點六神無主,好像少了什麼依靠似的,猶是不情不願,不過既然莘邇說不是現在就走,最早也要到明年夏天他纔會出兵,她權且也就沒再多說,輕輕點了下頭,說道:“那就等將軍出兵時再說罷!”

說完了兩件公事,左氏提起了一件莘邇的私事。

便是與令狐妍的婚姻。

她說道:“先王遺命,叫將軍與顯美於明年春天成親。現在已經十月,得着手辦理了。”

莘邇答道:“悉聽王太后做主。”

婚姻大事,要走很多的程序。

當下,兩人分別指定了具體操辦之人,定下明天就叫他們對接,分別負責。

沒什麼可說的事情了。

左氏與莘邇陷入沉默。

殿中靜了片刻,莘邇下拜,說道:“王太后如無別命,臣敢請告退。”

左氏抱着令狐樂,目送莘邇出殿。

殿外雪花飄落,如玉龍鱗片。

望着莘邇冒雪遠去的挺拔英姿,自幼子登位以今,時常輾轉憂愁的左氏,只覺心緒安定。

第十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四)第四十九章 蜀攻彭模急 十里陌上停第十八章 冉興國亂頻 令狐稱尊號第五章 秦營獻秘密 季和出對策第六章 黃榮政鬥才 陳蓀報朝恩第三十六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四)第三十章 曹羅共戰將 蛇龍並無存第三十五章 勃野感君恩 元光生畏懼第三十五章 勃野感君恩 元光生畏懼第十七章 巧婦不需米 辛苦治部曲第二十二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四)第十八章 拓跋十姓貴 苟雄半渡擊第五十一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中)第二十四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下)第四章 大事不惜身 曹斐意豪然第四十章 秦與唐並立 孟朗繪藍圖第六章 選使說宴荔 擇將援鐵弗第六十章 佳人難再求 長路漫漫險第三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三)第七章 從容定軍心 十日守如年第三十五章 勃野感君恩 元光生畏懼第十五章 二恭忠與奇 孟朗赴河東第四十八章 來蘇繞劍閣 朝食成都下第十七章 悔餘猶戀棧 懊惱席上言第七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上)第四章 贈君葡萄酒 臨臺閱軍訓第三十四章 何人吾可謀 無處不青山第二十二章 獻鹿止謠傳 溫言寬太后第二十六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中)第六十章 入宮稟五事 朝會上諸策第二章 七項考武生 廣武王舒望第十三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上)第四十三章 痛打落水狗 宋丞中奸計第三十九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下)第十八章 冉興國亂頻 令狐稱尊號第十九章 入宮知天威 少年漸成人第七章 從容定軍心 十日守如年第六十一章 千金市馬骨 公力若不及第二十九章 道將大變樣 爭寵令狐樂第四十六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上)第二十三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中)第十一章 顯美鄙蝦兵 麴碩報軍情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得第五十二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四)第六章 黃榮獻毒策 宋翩索厚賞第四章 魏鹹萬里侯 可呼你字乎第三十六章 張曇上劾書 宋閎辭內史第十二章 羊髦建援麴 宋方策擊朔第二十五章 不可亂正統 遺策滅賀渾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四十九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四)第五十八章 勃野丹心報 千里何人哉第二十五章 韜略冠國中 兇狡凌胡部第五章 秦營獻秘密 季和出對策第三十二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中)第三章 羊髦投門謁 唐艾上佳士第二十五章 怒命斬平羅 得令點兵出第三十一章 度牒束僧侶 鐵券約鮮卑第八章 結姻升身價 求賢引變動第四十九章 蜀攻彭模急 十里陌上停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第十一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五)第四十三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四)第十七章 孟朗三計上 還都清君側第二十八章 石銘十六字 寶掌也好人第十四章 權錄三府事 備設六部制第四十四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五)第三十六章 憐子亦丈夫 上書請募兵第五十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上)第二十三章 變革收穫大 起意除宋方第五十二章 火燒連天地 三軍盡拜服第三十八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上)第十九章 臣前與令旨 爲子削荊棘第八章 羣寓謀前程 錄事揣上意第三十七章 有球心亦安 左氏送臥具第六十九章 江山星星火 殿外風雪急第十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四)第三十八章 王令移宋丞 麴球封侯貌第三十章 宋麴逐近利 內史同氾寬第二十五章 韜略冠國中 兇狡凌胡部第三十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四)第二十八章 石銘十六字 寶掌也好人第十一章 羊馥夜報訊 晨曦入朝去第十八章 拓跋十姓貴 苟雄半渡擊第六十九章 江山星星火 殿外風雪急第五十六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四)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策第二十三章 變革收穫大 起意除宋方第十四章 言慰悲慘將 心憂酒泉胡第一章 難言宋有德 掠胡安敬思第二十五章 怒命斬平羅 得令點兵出第十五章 打通士庶塹 挽袖振夫綱第四十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上)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策第十七章 孟朗三計上 還都清君側第六章 黃榮獻毒策 宋翩索厚賞第八章 羣寓謀前程 錄事揣上意第十九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上)第五十三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上)第十六章 施法消恐怯 臨機定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