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將軍號輔國 力近與麴齊

選能言會玩之人進宮,不是當務之急。

令狐樂給了莘邇幾天假期,讓他休息。

次日上午,傅喬、唐艾、黃榮、羊馥等人或趁休沐之機,或向官廨告假,聯袂登門拜見莘邇。

諸人歡坐一堂。

羊髦、張龜等也陪侍在座。

傅喬等向莘邇慶功。

傅喬神采飛揚,心情極是愉快,搞得就像這場大功是他立下似的,不住手地撫摸鬍鬚,連連顧盼左右,大聲笑道:“幼著,你大破龜茲,火燒十萬虜騎,給朝廷不僅帶回瞭如山的戰利品,且西域十餘國盡遣質子入朝;而今你端的是威震西域,名揚朝中!……哈哈,哈哈。快哉快哉!幼著,朝中的封賞不日就下,憑你的戰功,封侯易耳!這一回,你就不要再辭了吧?”

黃榮湊趣問道:“傅公,便是封侯,亦是明公封侯,你怎麼如許高興?”

傅喬實話實說,哈哈笑道:“我等與幼著休慼與共,幼著封侯,我等自也就水漲船高,我焉能不喜?”

莘邇笑道:“老傅,我看你不是爲我封侯歡喜,你是爲我送你的那十來個西域女樂而開心吧?”

傅喬半仰起臉,摸着鬍子,不知想到了什麼,嘴角露出奇怪的笑容,又是搖頭,又是點頭嘿嘿,半晌,發出一聲慨嘆,說道:“歲月不饒人。我是老嘍!老嘍!”看向莘邇,轉回話題,仍提封侯之事,問道,“幼著,這次朝廷商議給你封侯,你怎麼想的?準備接受麼?”

莘邇討定西域,以此戰功之巨,封侯是理所當然之事。

並且,他的官職也理應得以升遷。

朝中的陳蓀等一干重臣,歷經多次會議,統一了意見,最先的決定是:拜莘邇縣侯,遷其官爲鎮西將軍。

莘邇現下的本職官武衛將軍是四品,鎮西將軍是二品。

數遍定西的文武重臣,於今位列二品的僅有一人,那便是麴碩,其官爲鎮東將軍。

莘邇一向謙虛謹慎,不重虛名,而且正值要與麴家結盟的關鍵時刻,豈會肯受此高職?

他早已上書朝中,力辭此官,說他後生晚輩,僥倖獲功,皆是賴先王與大王之威靈,萬不敢居受此等貴重的顯任。

朝中無法,只得再議,從二品退到三品,議遷他爲龍驤將軍。

這回,莘邇沒有什麼反對的意見了,不料卻在左氏那裡被卡住。

龍驤將軍此職,初設於本朝前期,起始的時候,是水軍之將。定西哪裡會有水師?左氏以此爲理由,不置可否。陳蓀揣摩上意,又把龍驤將軍改議爲同屬三品的輔國將軍。

改議的上書到了宮內,當天,就得到了左氏的許可。

一波三折之後,莘邇升遷的官職算是確定下來,但在“封侯”此事上,莘邇至今尚未表態。

私下裡,他與羊髦、張龜討論了兩回。

張龜認爲:應該接受封侯。

一則,方今定西國內,如二品官一樣,縣侯亦是隻有一人,還是麴碩,可謂是非常榮貴,——白純的“歸義侯”,僅是個名頭而已,實際上沒有封地,莫說縣侯,連個亭侯都不是。

張龜說道:“官職上既已謙讓,表示過了對麴侯的禮重,那麼在爵位上就沒有必要繼續謙讓了。受了此爵,將會對明公日後於朝中、國中的議政地位大有好處。”

如那陳蓀等人,儘管與莘邇同爲顧命,但他們沒有爵位,那以後再在一起議事的時候,他們就得坐在莘邇的下手。無形中,莘邇的政治地位就高過他們了。

二來,有功必賞,是一個有作爲的政權所必須奉行的。

莘邇立下了這麼大的戰功,於情於理,朝廷都得給一個侯的爵位,而出於垂範於後來者的效果着想,莘邇也應該合情合理地接受封拜。試想,莘邇如果推辭不受,以後若再有立下大功之人,當面對封拜之時,他該怎麼辦?有莘邇這個“不受”的例子在前,他是受,還是不受?

張龜的這兩點意見都很有道理。

羊髦則認爲:受也可,不受也可。

受的理由就如張龜所言。

不受的理由是,羊髦說道:“明公前已辭過一次封侯,今如再辭,則明公乃心王室之情,卑己謙退之譽,將愈隆於國中矣。諺雲:事不過三。一辭、再辭,三可受矣。”

事實上,在訊問羊髦、張龜的意見前,莘邇已經定了主意。

他於是採納了羊髦“不受”的建議。

當下聞傅喬兩次問及,莘邇也不隱瞞,說道:“我不能與麴侯相比。自我定西立國以今,麴家代代爲國征戰,世有勳功,一家二侯,誠然無愧。我名微族低,郡中正目我五品,蒙先王錯愛,乃得進三品。輔國將軍,已是我位之極矣!侯者,一品也,我焉敢受之?”

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在九品官制中,與“王”相同,都是一品。

傅喬愕然,嗟嘆說道:“幼著!你雖不談玄,但你的衝退之風,正合‘利不動心’!”嘆息不已,說道,“我自以爲已夠謙和,不貪名祿的了,卻不如卿遠甚。”

“利不動心”,是老子的話。

莘邇微微一笑,心中想道:“侯也好,鎮西將軍也好,一朝得勢,權力再是煊赫,‘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沒有實打實的地基,都不過是浮雲罷了。”

征討西域,博取軍功,莘邇爲的不是用“功”換虛名,爲的是以“功”圖實利。

他想道:“我立下了這麼大的戰功,而拒絕二品高官,辭謝封縣侯,誰還敢說我不是單純的一片赤心報國?長齡說,‘受了封侯,將會對我日後於朝中、國中的議政地位大有好處’,依我看,辭了封侯,其實才會更有利於我那幾項政策的實施啊!”

中午留傅喬等人用了飯。

下午,莘邇拜謁麴碩。

他帶了十匹西域駿馬作爲禮物。

此十匹馬是從帶回國中那萬餘匹良馬中精心選出的,每一匹都是一等一的好馬,甚至比史亮送給莘邇做結婚賀禮的那五匹馬還要好。

麴碩一輩子都在軍中,最好戰馬、甲槊良弓,這個禮物投其所好,把他喜歡的,繞着馬轉了好幾圈,恨不得立刻就騎上去,到野外馳騁。

入到室內。

前半時,莘邇與麴碩他倆對談。

後半時,麴碩把麴爽召了來,三人會談。

莘邇把他準備着手實行的幾項政措,簡明扼要地告訴了麴碩與麴爽。

他的這幾項政措,沒有一項損及麴家的利益,倒有大半都是暗指向了宋、氾、張等士流閥族。

麴碩與麴爽自無反對的必要。

晚上,麴碩設宴,招待莘邇。

飲宴到夜半時分才止,莘邇辭別離去。

等莘邇走後,麴碩與麴爽來到書房。

麴碩一邊喝醒酒湯,一邊若有所思地說道:“莘幼著的那幾條政措,表面上看,沒甚麼問題,都是爲國爲民的好策,但品味其中的含義,他是要打擊宋、氾、張等家的勢力了啊!”

叫麴爽近前,嚴厲地叮囑他說道,“我知你對我不許我家出任沙州刺史之事,心懷不滿。不管你有多不情願,莘邇的此數策,你在朝中,都務必支持,不準阻撓!”

麴爽應諾,到底心有不甘,說道:“阿父,你不讓我家爭沙州刺史之位,不爭就不爭吧,也就算了。

“如阿父所言,莘邇的此數策,明顯是劍指宋、氾、張等家,以爽愚見,咱家何不置身事外?由他們鬥去?待他們鬥個兩敗俱傷,得利者豈非我家?阿父,你又爲何定要我支持莘邇?”

“你糊塗!”

“怎麼糊塗了?”

“宋、氾、張諸家久立朝中,掌握大權,黨羽素來衆多;而我家的基業在軍中,今於朝爲貴職者,唯你一人。我且問你,莘邇如敗,憑咱家,憑你,能在朝中抗衡他們麼?”

“……,如他們幾家連成一氣,我家自是不能,但爽之陋見,莘邇如敗以後,他們幾家必生內鬥,而一旦他們生起內鬥,我家卻也非是不能與之抗衡的。”

麴碩目注麴爽良久,嘆道:“你是真糊塗啊!”

麴爽莫名其妙,說道:“阿父,我說的有哪裡不對麼?爲何這般說我?”

“你還不如女生看得清楚!我家與宋、氾、張諸家,儘管併爲定西一等大姓,然他們幾家都是以經業立戶;先王未薨時,宋方得寵,此豎子嘗醉後與人言云,稱我家是將門,輕蔑之意盡顯!彼輩不當我家是同類,就算他們內鬥,也只能會是在敗莘邇、再覆了我家以後!

“你,又哪來的機會‘趁其內鬥而得利’?”

麴爽默然,好一會兒,說道:“莘阿瓜無非僥一時之功,於今竟也能與咱家平起平坐了麼!”

莘邇擔任顧命以來,對麴爽向來客客氣氣,很是尊敬,禮節上無可挑剔。

唯是當下士流,最重門第,乃至即便同爲名族,一流的士族都不與二流的通婚,把這樣的婚姻視爲“亂倫”,“倫”者,倫常,尊卑之分。況乎麴家是定西本地的頭等閥族,而莘家只是個外來的二等士族?

麴爽對莘邇其人的品行沒有意見,但對莘邇的門第難免看不上眼。

麴碩對此,實也是有點彆扭的,要不然,他亦不會自豬野澤之後,與莘邇一直沒什麼來往,只不過,他比麴爽理智,更看重利益,說道:“若放在西域一戰前,莘幼著自是不能與我家齊。而下他討定西域,功勳已著,且……,你聽說了麼?他此回從西域歸朝,敦煌、高昌的索、張、陰、隗諸姓子弟,頗有從之的。這說明什麼?如我所料,他已得隴西諸姓之服!

“羊髦、唐艾,僑士之智,先被他收入帳下;索、張等姓,隴西將種,今又折服於他。

“七郎,莘幼著家聲雖然不高,論其而下之力,卻是的確已近有與我家同列的資格了啊!”

麴爽不得不承認麴碩說得對,不再說話。

麴碩又一次地叮囑他:“我過兩天就回唐興郡。你記住,時下不復往日,大王年幼,中宮沒有執政的經驗,朝中局勢莫測,只有莘幼著不敗,我家才能安然!他說他後日就把他的那幾項政措上書朝中請議,到時,你只許贊成,不許反對!也不許默不作聲!”

麴爽應道:“是。”

麴碩踱步到門口,扶住門框,望外頭的夜色。

秋月如鉤,懸掛清寒的夜空,幾顆星星閃滅不定。

給人以寥廓而孤寂之感。

麴碩覺得有點冷,緊了緊衣袍,觀此深夜秋景,語氣裡帶了些無奈,喃喃說道:“設若先王尚在,又或大王成年,我家自仍可以軍功立業,又何必管他莘邇與宋、氾、張!”

一個穩定的政權,需要很多要素。

頭一個,就是得有一個穩定的統治集團。

而要想有一個穩定的統治集團,一個可以服衆的領導人就必不可少。

定西國現下的局勢,就是缺少這麼一個領導人。

不錯,國有國主,是有令狐樂,但令狐樂年紀太小,什麼都不懂,如何可以服衆?所謂“主少國疑”。一個孩子,連正常的判斷力還沒有成形,又怎麼能夠指望他治理國家、領導國家?

令狐樂最多隻能做個名義上的“領導人”。

他做不了那個可以服衆、引領國家的人。

在這種情況下,原本不想摻和到朝中政鬥中去的麴碩,被時勢迫使,他不摻和,別人不放過他,三番兩次地找到麴家的頭上,他終究無法獨善其身。

第十七章 安崇護軍商 健兒授舒望第四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一)第十九章 元光秘事發 平羅成關鍵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三十一章 有錢始做人 好大的猴膽第六十二章 地上有些滑 可斷阿瓜根第十五章 打通士庶塹 挽袖振夫綱第六十三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下)第三十五章 勃野感君恩 元光生畏懼第八章 羣寓謀前程 錄事揣上意第十八章 草繪說兵法 丈夫五鼎烹第四十九章 寧遠突圍出 西鎮爭可汗第三十三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九)第四十七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中)第五十六章 公非安西望 徵虜轉身走第九章 一讓苟將軍 求援拓跋部第四十七章 王后兩並立 鮮卑義從成第五十八章 一語穩士心 校場問高下第五十八章 勃野丹心報 千里何人哉第十八章 草繪說兵法 丈夫五鼎烹第四十章 秦與唐並立 孟朗繪藍圖第十八章 拓跋十姓貴 苟雄半渡擊第十章 天命豈在暴 唬人好神術第三十三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九)第三十一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七)第五章 秦營獻秘密 季和出對策第三十三章 苟雄送兒衣 李亮要事辦第四十四章 擇將選麴爽 投書謁蒲英第三十五章 黃奴氣勢雄 確乎家雀耳第二十九章 道將大變樣 爭寵令狐樂第九章 一讓苟將軍 求援拓跋部第六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下)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三)第十一章 羊馥夜報訊 晨曦入朝去第五十七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五)第九章 孟朗決蒲疑 魏主攻柔然第七章 秦營見呂季 安崇獻虛實第二十七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三)第九章 青雀得蒲寵 賈珍與寶絕第四十一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中)第五十三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上)第六十三章 隴魏不足慮 蒲孟兩相得第二十五章 報與左氏知 金城郎將任第十九章 入宮知天威 少年漸成人第五十三章 石焉與玉比 氾丹豈再敗第十六章 富貴不相忘 球營嚴且整第四十八章 白純堅壁守 索張爭請戰第一章 難言宋有德 掠胡安敬思第四十九章 烏孫大援兵 寶刀名誅夷第十八章 府兵除舊弊 可聞京師謠第十六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上)第十三章 功名急切立 把酒問青天第十七章 安崇護軍商 健兒授舒望第一章 元光塊壘積 麴爽奏設州第十三章 傅喬倉皇至 禿連狼狽回第十二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上)第五十三章 請做獅子王 羅什願從行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無虞 欲擒且故縱第五章 人頭作酒器 太馬無敵名第四十三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四)第三十五章 黃奴氣勢雄 確乎家雀耳第二章 聲東而擊西 那就讓他來第十六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上)第六十八章 軍法一頭羊 西投乞活去第一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上)第二十七章 甲騎向無前 三軍喚吾虎第四十一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九)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一章 元光塊壘積 麴爽奏設州第十六章 何用爾結草 計須金刀用第六十九章 江山星星火 殿外風雪急第二十八章 禿連五金餅 黃榮第一計第二十四章 宋方內外策 氾寬邀兩賓第七章 秦營見呂季 安崇獻虛實第二十章 造像耗民力 初悟理政意第二十四章 宋方內外策 氾寬邀兩賓第二十八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二)第十九章 入宮知天威 少年漸成人第五十四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中)第三章 令狐圖遠謀 虎賁苦不足第二十七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一)第五十六章 公非安西望 徵虜轉身走第五十七章 左氏無枝鵲 獻俘赴王都第八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中)第二十七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一)第五十二章 慚愧享其成 曬書郝郎君第二十二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上)第四十四章 擇將選麴爽 投書謁蒲英第三十九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七)第十六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上)第五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中)第十六章 豪牧羊馬萬 應徙多貧困第六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下)第二十五章 報與左氏知 金城郎將任第二十三章 麴向分撫討 阿瓜片言決第三十七章 阿瓜國事重 大王已少年第十六章 風流傅耳食 肥己曹睚眥第二十章 宋方無法殺 王令不可說第六十三章 隴魏不足慮 蒲孟兩相得第三十七章 阿瓜國事重 大王已少年